粘杆處和血滴子是雍正親創的特務組織嗎?為什麼後來消失了?

秋天的紅葉882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黏竿處是存在的,但血滴子並不存在。

黏竿處的大名叫做尚虞備用處。

這個機構早在康熙時期就存在,是大內侍衛的一部分,也叫作侍衛班。

它的作用類似於明代的錦衣衛,在皇帝出遊時負責警衛工作,也負責陪著皇帝遊玩,從事諸如放鷹、捕雀、射鹿、釣魚等事情。

總之,就是皇上的親隨侍衛。

在雍正時期,這個機構被傳為黏竿處,也就是專門將皇上書房、臥室附近樹上的蟬,用“綁著黏布的長竹竿”(黏竿)搞掉。

這似乎是僕人的工作。

這只是象徵性的,以體現他們是皇上的親信,能管理皇上身邊的小事。

就和錦衣衛一樣,黏竿處暗中也從事情報工作。

這主要是他們為雍正的親信侍衛。

在那個年代,這些侍衛幫助皇帝打探情報,幾乎是必然的。

清朝太監不能隨便出宮,而且很容易被老百姓認出來。侍衛則沒有這種問題,當然要選擇他們做這種事。

名義上同錦衣衛很像,但黏竿處是秘密機構,情報工作只是私下搞。他們並沒有公開的執法權。

一旦黏竿處的特務被官府發現,他們自身都難保,皇帝也不會出面保護他們。

所以,黏竿處的權力不如錦衣衛,當然也更不如東廠。

黏竿處是雍正對付政敵的法寶之一,主要是他的敵人很多。

然而到了乾隆時期,乾隆把握朝政幾十年,政壇比較穩定,黏竿處也就逐步失去了作用,很快形同虛設了。

至於血滴子,傳說是一種暗器。

一說是一種罩子,頂端繫著繩索,裡面則是一圈鋼刀。

使用時一手抓住索鏈,一手將血滴子拋向敵人。

血滴子套中敵人的頭顱以後,只要用力拉繩索,旋轉的鋼刀就會割下他的人頭。

於是,罩子就帶著人頭飛回來。

自然,大家想一想就是不可能的。

就算今天用電鋸砍頭,也要砍上一會,頸骨沒有這麼脆弱的。

怎麼可能血滴子用手一拽,人頭就落下了,這又不是紙糊的人。

歷史上沒有血滴子殺人的記錄,只有野史甚至小說有記載。

一般認為,血滴子只是雍正手下的刺客而已,用於暗算一些不便於公開處決的政敵。

當然他們不是用血滴子,還是用弓箭、鋼刀之內的武器。


薩沙


在中國歷史上,幾乎歷朝歷代都有使用密探和特務進行偵稽的記錄。在這方面的集大成者,其實是明太祖朱元璋。他不僅使用大批特務和密探刺探各類情報,而且還創造性的解決了密探工作“燈下黑”的弊端。

你想啊,大凡密探所奏報上來的情報,都是當事人的絕對隱私,這些事幾乎沒有憑證可查,全靠特務們和密探們捫心呈報。如果哪個密探心存惡意,公報私仇,故意睜眼說你的瞎話,編排你在背後如何如何講皇帝的壞話。那你還如何辯解?早死了。

這樣一來,密探們就等於是控制了各個大臣的生殺予奪大權。要風就得風,要雨就得雨,要銀子就得銀子,要女人大臣們也得乖乖把老婆女兒送過去。因為,密探的權力實在太大了,大到幾乎不受約束的地步。

自詡為聰明人的朱元璋,自然不會不知道。為此,他絞盡腦汁,想出來一個辦法。每次有任務時,他都會同時派出三批人馬,這三夥人之間互不知情,互不認識,都是重複著做同樣的情報收集工作。

當三路人馬的報告都交上來時,朱元璋親看,當出現二對一時,相信多數派;當三份報告都不相同時,就另外再派三路人馬重新去。如此一來,反覆幾次後便能夠獲知最準確的情報,而且還能知道到底哪些傢伙在中間搗鬼。

到了雍正朝時,這種密探制度有了更進一步的改革和創新,分為了公開的密探制和隱蔽的密探制兩種。

這種公開的密探制度,也就是“密摺制”,在現今的各類影視作品中經常會出現。雖然密摺制並非雍正皇帝所創立,其實早在康熙時期就已基本成型,但卻在雍正時期得到了最充分的使用和推廣。

雍正朝,封疆大吏或欽差大臣在上任之前,皇帝會把他叫到跟前親自訓勉和教導一番,最後交給他一個密匣,匣子上有兩把鎖,只有皇帝和該大臣才有鑰匙。大臣會不定期的將一些重要情況寫成摺子,不通過軍機處或內閣,直接將匣子送呈皇帝親拆御覽。如果皇帝有什麼指示,會用硃砂筆批覆,然後再將匣子密封發還給大臣。所有內容,除君臣二人外,誰也不得而知。

還有一種隱蔽的密探制度,也就是後世中經常被人提及的“血滴子”。其實,“血滴子”既是一種兵器,更是一個組織。

這個組織的前身便是“粘杆處”。顧名思義,“粘杆處”是一個專門粘蟬捉魚的服務性機構。當雍正還是皇子時,位於北京城東北部的府邸內,每逢盛夏時節就會有鳴蟬聒噪,非常煩人,雍正便命他們驅趕鳴蟬。

在“九子奪嫡”期間,各皇子們的爭奪已經進入白熱化,刺刀見紅。老四雍正在暗地裡加緊爭儲的準備工作,積極訓練家丁,招募武林高手編入“粘杆處”。這夥人的主要任務就是四處刺探情報,暗中剷除異己。

雍正登基後,為了加強專制統治,在內務府之下專門設立了“粘杆處”。而且,之後還對“粘杆處”進行了大清洗,留下了最為忠心的成員專門從事特務工作,逐漸演變成了令後人心驚膽寒的“血滴子”。他們個個都是原雍親王府的包衣後人,不歸任何部門調派,只服從於雍正本人。

“粘杆處”或者後來的“血滴子”,名義上雖屬內務府管轄,但總部卻設在雍親王府,之後改名為雍和宮,視為“龍潛禁地”,一般的王宮貴胄都不得入內。

直到雍正和乾隆都死後,“血滴子”的特務活動才逐漸歸於平淡。




文史不假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


提起血滴子,首先想到的就是武俠小說中那種殺人不眨眼特別酷的殺手組織。要說血滴子傳說的源頭,可追溯的,已經是雍正時期的特務組織,而血滴子到底是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的,卻是個未知數。

血滴子為一特務使用的武器,取人首級於千里之外,血滴子是雍正時期發明的一種武器,雍正利用血滴子訓練殺手,除掉自己的政治對手。血滴子是一種能夠合在一起使用的防身兵器,當兩把兵器合在一起的時候,就會呈現一種類似於血滴的形狀,所以就被稱為血滴子,是一種能夠在百步之內取人首級的器具。

血滴子的使用方法主要是至於人脖頸之上,按動機關,首級立取。血滴子主要掌控在雍正皇帝的特務組織粘杆處手中,粘杆處是專門負責為雍正皇帝辦一些見不得人事情的組織。

傳說當年康熙皇帝立的太子不爭氣,多次被廢,最終東宮無望,之後就有了九子奪嫡的慘烈情形。

九子奪嫡剛開始的時候,後來的雍正皇帝因為仇敵無數,決定成立一直特務組織粘杆處,一是保衛其自身的安全,二是為了排除異己。這支特務組織因為了解了太多雍正皇帝的醜事,所以被在雍正登記不久以後,反被雍正抹殺了。而為了取代粘杆處,雍正又成立了血滴子。

血滴子存在幾十年,雍正年間昌盛,乾隆年間以後被廢除,因為後來嘉慶發現血滴子成了和珅禍國殃民的工具,於是在誅殺和珅之時,連通血滴子一同清洗了,從此以後,血滴子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


更多歷史類原創內容,歡迎關注@歷史寶藏。

歷史寶藏


康熙晚年,奪嫡之爭愈演愈烈,其激烈程度可謂觸目驚心。而皇四子胤禛最終能夠登基稱帝,在於他個人的強硬手腕與能力,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建立了情報組織,四處為自己蒐羅消息。等到即位之後,為了鞏固皇權,雍正更是大力發展情報組織,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粘杆處。

胤禛還是親王的時候就在雍王府裡設立了特務組織,等到稱帝,就在內務府下設立了機關“粘杆處”,成員仍舊是雍王府的舊人,而且總部也還是設立正在雍王府。粘杆處的首領名為“粘杆侍衛”,官居高位,權勢很大。一般成員叫做“粘杆拜唐阿”,統稱“粘杆拜堂”,大多來自內務府包衣。在紫禁城內設有一個粘杆處的分部,無論晝夜都有4名粘杆侍衛和4名粘杆拜堂值班。雍正交辦的事務由值班人員送往雍王府,再由總部發布命令派人處理。雍正去世後,乾隆繼續利用粘杆處來監視大臣活動。直到乾隆去世,粘杆處的特務活動才逐漸停止。

而“血滴子”更多是野史小說中出現的一個特務組織,組織成員都是武藝高絕的殺手,使用可以千里之外取人首級的兵器“血滴子”。血滴子體現了雍正的詭秘、殘暴與鐵腕。


老照片


粘杆子和血滴子都是非常設的特務機構,類似於明朝的東廠、西廠、內行廠和民國的軍統、中統。

但是這兩者之間還有不同,粘杆子是雍正的“娃娃團”,從小跟他一起,都是些服侍雍正的包衣奴才等老人。雍正在所有的皇子中,並不佔優勢,所以只得藉助身邊人的力量。最早粘杆子是因為雍正住所附近夏天知了比較聒噪而設立的,後來慢慢演變成雍正的“內朝”和“十常侍”。

隨著雍正地位漸漸鞏固,對於對他知根知底的粘杆子也開始不放心起來,因為掌握了他太多的秘密,所以雍正也就廢止這個組織。後來發現還是不放心,才成立血滴子,去監察那些王公大臣,打擊異己。相對於粘杆子,血滴子更像是標準的特務組織。到乾隆之後,這些組織也就廢弛了,這是因為乾隆帝即位的時候,皇權更加鞏固,再加上也有祖訓。


青年史學家


粘杆處和血滴子,類似於明朝的東廠和西廠、民國的中統和軍統,都是由最高掌權者直接領導的特務機構。這些機構的主要目的不言而喻,就是剷除那些對掌權者有政治分歧或其他偏見的組織和個人。

早在雍正還是皇子的時候他便成立了粘杆處,之所以叫粘杆處,是因為北京的夏天特別的吵,知了的叫聲鋪天蓋地,全天無休無止的叫個不停,聽著確實讓人焦躁不安。粘杆處的任務就是消滅雍正府裡的這些知了。粘杆處的人都是王府裡的傭人,包衣奴才等,這個時候他們還沒有任何權利和權限。

等到了康熙晚年的時候,太子被廢了兩次以後,粘杆處才被雍正賦予監視其他皇子和各個大臣的權限,人數也得到了擴張。因為在九子奪嫡的時候,雍正的力量和人脈遠不及其他的皇子,要想奪取皇位,就必須做到知己知彼。雍正能當上皇帝,粘杆處功不可沒。

雍正登上皇位後,初期局勢不是很穩定,有八王黨不停的在攪局,這期間雍正又賦予了粘杆處更大的權利,搜查八王黨的不利證據,直到徹底清除八王黨。

皇位坐穩以後,雍正突然感覺到粘杆處對自己有威脅了。因為此時粘杆處的權利實在是太大了,而且人數眾多,又知道他太多的事了,如果不清理可能會出現類似於明朝末期魏忠賢把持朝政的局面,所以,雍正便解散了粘杆處。但是解散粘杆處以後,雍正寢食難安,生性多疑的他總感覺有人覬覦皇位,於是便成立了血滴子。血滴子的任務與粘杆處十分相似,就是私下裡替雍正監視各個官員和王爺。

雍正駕崩後,乾隆繼位。乾隆與雍正的政見不同,甚至有許多事情在乾隆登基後就立刻廢黜了,包括對雍正之前心腹大臣進行了裁撤。後來又對八王黨一行人就行了洗白出來,回覆原名,重新將他們載入愛新覺羅族譜等。

所以,到了乾隆時期,血滴子這個機構便被廢黜了,並不是消失,而且被人為的終結了。


歲月星辰


實際上粘杆處的設立和當時的時代背景有著很大的關係。康熙晚年整個朝廷派系林立,皇子們為了皇位明爭暗鬥,可以說只要稍不留神,就會被其他人暗算,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粘杆處應運而生。其實在當時不只是雍正凡是參與皇位爭奪的皇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報系統,為自己打探消息。

回望歷朝歷代,其實每個朝代都有自己情報機構其中以明代的錦衣衛和清代的粘杆處最負盛名。粘杆處和錦衣衛相比有沒有錦衣衛那麼拉風了,但是更增加了一層神秘感。粘杆處只是蒐集情報,並沒有執法權。粘杆處的人員是雍正經過精挑細選,嚴格訓練平時可能就隱藏在各個官府衙門、市井小巷之中,替雍正蒐集上至王公貴族下到平民百姓的各種情報,雍正後來說各省督撫大員是忠是奸,是廉是貪,我都瞭解,就是源於此。年羹堯看似手握重兵,把持西北,不可一世,但是彈指間就被雍正扳倒了,粘杆處在其中可以說發揮了很大作用。據說現在的雍和宮以前的雍親王府的地下有著四通八達的暗道通往京城各處,粘杆處人員平時就在按道理進行訓練,後來暗道被乾隆全部封閉。

乾隆即位以後繼續利用粘杆處監視百官動向,只是後來嘉慶即位和珅被殺,由於粘杆處中被和珅安插了很多親信,與和珅有很大瓜葛,才被嘉慶皇帝廢除。但是不是說沒有粘杆處皇帝就沒有了情報系統,早在康熙時期康熙就發明了密摺制度,在各大部委中安插了自己的眼線,例如有一次刑部官員審案,刑部官員上報的案件報告和康熙從眼線那裡得到的報告居然完全不同。

無論多麼嚴密的情報系統,在國家腐敗衰落的後期也必將失去它原有的作用。


小川說史


清朝消失了皇帝也沒有了,要粘杆處和血滴子幹嘛造反嗎?時代讓他們消失,因為時代在改變!而他們的創立是為了鞏固皇權而到了清朝末年皇權幾乎沒有一絲作用~順應時代出現了共產主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