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名字裡為什麼要帶一個看似不吉利的“病”字?

國史春秋


今人們取名字往往要麼高大上,聽起來威風八面,要麼清新俊逸,文藝範十足,或者就是讀起來朗朗上口,很有韻味。總之一句話,名字都往好聽或者有深刻寓意上起,然而古人卻有一個今人似乎不能理解的傳統,名字裡取一個“病”字,這又是為什麼呢?

《說文解字》中解到,病,疾加也。用白話文來解釋,就是疾痛加重後形成的症狀。在現代漢語中,病的意思是生物體發生不健康的現象,引申為禍害,錯誤,責備等。看來,無論是古人還是今人,對病這個字的解釋都是負面的,都是不喜歡的。現代社會里,幾乎沒有一個人會在名字裡放一個病字,病是不吉利,不友好的象徵,然而“病”在古人眼裡卻有不一樣的含義。

雖然說古人的名字裡含有一個“病”字,但是“病”字和別的字組合在一起,就不再是“病”。說起名字裡帶有病字的人,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西漢的名將霍去病,其名字就不再是單純的“病”,而是“去病”,這樣把兩個字連起來理解,其寓意就十分明顯了。“去病”就是不得疾病,霍去病的父母為他取這樣的名字,就不是希望他經常得病,遇到不順利的事情,而是寄託了深厚的關懷在裡面,希望他一輩子平平安安,一帆風順。“去病”和南宋的辛“棄疾”卻是有異曲同工之妙,“病”就是“疾”。

由此可見古人名字裡面的“病”並不是單獨出現的,往往是和其它字一起出現,在漢代的許多族譜上,我們經常能夠看到諸如“劉去病”,“馮去病”,“李去病”等等相同或者非常相似的名字,“病”和其它字連在一起,有了新的寓意,意味著孩子一生遠離疾病,安康無憂。

另一個有名氣的“病”則是西漢宣帝,原名劉病已,後改名為劉詢,據說劉病已改名字的原因是因為民間叫“病已”的人太多了,古代皇帝的名諱其他人都不能夠使用,這件“避諱”。由此可見,在名字裡取“病”字已經成為了當時古人的一種潮流或者傳統,古人並沒有以為不妥。

另外一種說法則是“賤名好養活”,這種觀念在近代也是很流行的,比如有的父母給自己的兒子取小名“狗蛋”,“二愣子”等等,並不是說父母真的希望孩子“愣”,而是寄託了美好的寓意。中國傳統的說法是隻要孩子們的名字裡有什麼,那麼孩子的命數里就會沒有什麼,如果按照這種說法來看,古人在名字裡取“病”字等一些卑賤的字眼,其實也寄予了一生無病,飛黃騰達的祝願。

隨著文化的發展和思想的自由,人們對取名字有了不同的看法,有的人仍然堅信“賤名好養活”的傳統,也有人信奉名字寓意了孩子的成長,所以把好的字眼放在了孩子的名字中。


謀士說


一提到有“病”字的名,想必大家都會想到霍去病,劉病已,辛棄疾,“去病”和棄疾都是把病痛去掉了,人自然就健健康康了,這名字並無不妥。但像劉病已這樣的似乎很不吉利,古人為什麼起這樣的名呢?

其實不只古人,在我們粵西,上世紀還很多人取特別難聽的名字,據說是那時候小孩夭折率高,而取難聽,賤的名字,就可以平平安安快高長大。比如《白鹿原》裡孝文,孝武,孝義小時候就叫“馬駒”,“驢駒”“騾駒”。

記得小時候,有個老婆婆經常叫我老爸“阿桶”,我知道我爸的名字不是這個,然後我問他,四奶為什麼叫你“阿桶”,然後媽媽說:叫阿桶的人都是小時候“醜陋”,多病,或是他們的兄弟姐妹多夭折。老爸說:他小時候叫“屎桶”,因為奶奶有七個孩子,只有三個長大,而且只有他一個男孩,爺爺奶奶怕他不好,然後起個最賤的名,這樣夜叉,太歲,鬼怪之類的就不會來纏他了。然後,我發現,我們村裡叫“阿桶”的人都是“獨生子”(那時候我們粵西一般人都是兄弟越多越好)。然後,我妹妹小時候,看到四奶叫我爸“阿桶”,她覺得好玩,也經常跟著叫,然後被我老媽臭罵了一頓。那些不好的名字,一般是小時候叫的,我鄰居很多孩子小時候都是叫,阿貓,阿狗,老牛,豬仔……這些的,但是長大了,如果關係不是很好,最好別再叫別人的小名了。

另外,我們粵西起名是很講究的,比如五行缺什麼就起一個關於它的名字,比如水龍,木勝,土福,金旺,楊燊等,同時還要拜契,有的拜比較有福的人做乾爸乾媽,有的拜土地神,也有拜康王,車爺的,還有拜河,田,樹的……

但是這些名字有時候也只是叫一段時間而已,而結婚或入族譜的時候則按輩分來起名,所以在粵西,以前一個人一般都有好幾個名字。


西粵老青年


名字你每一個人來說相當於一張名片,取名也是一個時代的反應,有時候我們從一個人的名字就可以看得出他是哪一個時間出生的生是哪一個時代的人。比如很多60,70後的名字經常有建國,建兵,衛兵,衛紅,衛華這樣的字眼,而對於現在的很多00後來說他們的名字中很多都是子軒,軒睿,睿軒,暄睿,可欣,皓陽,浩宇,曾經帶過一個班六個學生其中有四個學生的名字裡邊都有xuan和rui的讀音。題主所提到的古人的名字裡面帶病,其實正是半句話沒有說完。因為古人很少或者甚至幾乎沒有以單單一個“病”字為名,即使帶“病”也會和其他字來相結合。


歷史上一些有名的人比如西漢大將霍去病,他的名字“去病”就是要災病遠離的意思。西漢歷史上著名賢皇帝劉病已,“已”是停止的意思,希望災病停止的意思。相關的還有“棄疾”,拋去疾病,歷史上春秋時期楚國國君楚平王就叫這個名字。南宋詩人辛棄疾也是因為祖父希望他像大將霍去病一樣建功立業,結合“去病”取了“棄疾”為名。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得出古人也不是以“病”為名,取了“趙病”,“錢病”,“孫病”這樣子,而是寄託了父母對孩子美好祝願,希望他一生健康長壽,喜樂少病。


古人取名比較隨意的時期應該就是文化孕育的先秦時期,很多人含義並不是很好。比如商朝有惡來,春秋小霸鄭莊公因為出生的時候腳先出來所以叫“寤生”就是倒著生的意思,春秋霸主晉文公之子晉成公叫姬黑臀,有傳言說就是他臀部有一塊黑色印記,上文提到楚平王的兄弟叫黑肱。還有聖人孔子出生時頭上有圩頂,取名為丘,孔子兒子出生時因為有人送鯉魚,所以叫孔鯉。還有一些名字隨著時間的發展產生了歧義,比如西周分封的鄭國國君叫姬友,秦武王叫嬴蕩,這名字放到現在或許就是大家茶餘飯後閒談可笑的話題。


其實古人確實有取賤名的情況,但是這些名字也是要分情況的

第一,古代農民大字不識很多沒什麼文化,所以根據出生年月日或者屬相還有自己的需求取名兒,比如朱元璋當皇帝前叫朱重八就是八月初八生的。《紅樓夢》狗兒的孩子叫板兒,因為狗兒愛錢,所以給兒子取名“板兒”是當時銅錢的小名兒。

第二,富貴人家在小孩兒出生的時候會有乳名,乳名兒主要是叫的親切,所以會有一些狗兒,彘(漢武帝),三黑(包拯),阿瞞(曹操),寄奴(劉裕)這樣的名字。

第三,還有一種孩子八字不好,為了讓孩子命硬一些,所以會取一些賤名比如石蛋,石頭,鐵子等等。


紅雨說歷史


一哥“俗人讀書”之——

          也說“病”字入人名

在《左傳-桓公六年》中記載了古人取名的講究中,有一句話叫“不以隱疾”,意思是說古人取名是不能用疾病或者與疾病相關的字眼的,可後人為什麼取名還有用這樣字眼的呢?恐怕有幾種可能。

其一、反其道而行之。比如霍去病、辛棄疾、張無疾等,有可能是孩子先天弱質,家中老人便反其道而行之,直接希望這疾病遠離棄絕孩子。現代人也有這種做法,比如給孩子取名狗娃、狗信、狗惱的,意思是比狗都強壯,也有叫鐵鈀、鈀子、鐵鉤、抓鉤的,意思是比鐵還結實,更有叫不收、鬼愁、醜夫的,意思是就這個鬼樣子,沒人理睬的。

其二、“病”字還有形容詞無生機、無活力的意思,《史記-商君列傳》有“利則西侵秦,病則東收地”的句子,意思是(魏國)有利的時候就向西侵略秦國,沒利的時候就去向其他國家侵佔土地,這樣子的話古人名字中就有了“病石”、“病憂”等等,應該有“冰”的意思也可能(未見有類似說法,妄言之)。

其三、“病”字的延伸意。漢字的發展有其正常的軌跡,也有其不正常的軌跡,比如“溫柔著你的溫柔”,現在人是認可的,其實在現代漢語中是個病句,但大眾認可了也就正常了,再比如“牛”以及眾多延伸意,早已脫離了牛字的本義,其實病字也一樣,在漢字發展過程中逐漸有了“比”的意思,也有比某某強、或者並不比某某差的意思,水滸人物中的“病關索楊雄、病尉遲孫立”就是這個意思,西漢皇帝“劉病已”應該類似於今人的自勉吧,意思是戰勝自我。

其四、不知道“病名”而用之。比如叫“冠心”的肯定是不知道這是個病名,也有人叫“艾茲、非典”的是後來撞槍口上了,更有人叫什麼“龐光炎、甘覆水、常糜蘭、魏奎揚、唐丙發、炳發正、仇中風”等等的是對疾病常識瞭解太少的緣故吧。

取名這事不可不認真,也不可認恁真,儘量找點美的字眼,遠離不好寓意的字眼,是一般常識啊。





一哥於一


古人名字裡帶“病”字的也不少,比如漢武帝的得力干將、衛青的外甥——冠軍侯霍去病,有興趣的朋友可查一下漢朝時的花名冊,你會發現名字帶“病”字的很多,霍去病只是最著名的一個人物,比如漢朝的王去病,李去病,馬去病等……



▲霍去病

後來的皇帝名字中也帶“病”字。漢朝第十個皇帝漢宣帝劉詢原來叫劉病已。從他以後,李病已、牛病已、馬病已等名字比比皆是。

我發現漢朝帶“病”字的名字很多,這和高官顯貴及皇上名字帶“病”字有關,可以說是一種時尚吧!

到了宋朝,《水滸傳》中的人物病關索——楊雄;還有病尉遲——孫立;病大蟲——薛永。宋朝的著名愛國詞人——辛棄疾(疾、病相同)。當然,有辛棄疾做榜樣,王、李、馬、劉等棄疾的名字如雨後春筍般的湧現。

我所知道的就這些,親們有知道的請補充一下吧!



▲劉病已


秉燭讀春秋


首先很榮幸能夠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下面我為大家分享,我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與意見,希望我的回答能給大家帶來幫助,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

古人名字裡帶“病”字的也不少,比如漢武帝的得力干將、衛青的外甥——冠軍侯霍去病,有興趣的朋友可查一下漢朝時的花名冊,你會發現名字帶“病”字的很多,霍去病只是最著名的一個人物,比如漢朝的王去病,李去病,馬去病等……

▲霍去病

後來的皇帝名字中也帶“病”字。漢朝第十個皇帝漢宣帝劉詢原來叫劉病已。從他以後,李病已、牛病已、馬病已等名字比比皆是。

我發現漢朝帶“病”字的名字很多,這和高官顯貴及皇上名字帶“病”字有關,可以說是一種時尚吧!

到了宋朝,《水滸傳》中的人物病關索——楊雄;還有病尉遲——孫立;病大蟲——薛永。宋朝的著名愛國詞人——辛棄疾(疾、病相同)。當然,有辛棄疾做榜樣,王、李、馬、劉等棄疾的名字如雨後春筍般的湧現。

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曾仕強


看了這個問題,想到了個笑話。
說霍去病之所以英年早逝,主要是因為起得名字不好,如果說叫什麼霍感冒,沒準能活得更長一些,
在古人起名講究吉利的年代裡面,取一個帶有“病”字的名字,讓人很難理解。
說起來“病”字在中國古代,代表的就是疾病的意思,在現代漢語字典中,病字一共有五種釋義,
但霍去病、劉病已等等用法中,卻又讓人很難理解。
一部分人認為,類似霍去病的名字,劉病已其實都算是小名,在古代有很多窮苦人家的孩子,都會給孩子取一個賤名,據說是為了好養活,防止早夭。
霍去病本人也出身社會最底層,他的母親只是平陽侯府的女奴,出生以後就連父親也沒相認,直到成為驃騎將軍以後,才知道父親是誰。
劉病已就更好理解了,巫蠱之禍以後,作為皇曾孫的劉病已流落江湖,後來當皇帝以後,也改自己的名字為劉洵。
但也有一些難以理解的,比如霍去病實際上在史書記載中就是這個名字,按理來說他應該有大名,何以這個賤名流傳下來,大名反倒沒有下落呢?類似的還有辛棄疾等等,據說自漢以後,也有不少的人在名字裡面帶有“病”字。
還有一部分人認為,這裡的病,在這裡應該代表動詞,像霍去病的意思就是所有的病患全部都去除,而劉病已也是這個道理,由於小時候災禍不斷,大人取名上也求個吉利,但因為文化低,所以取名劉病已,意為災禍消除的意思。辛棄疾也同理。
其實“病”或許還有超過的意思,在水滸傳中,有很多好漢的綽號中都有“病”字,比如病關索楊雄,病尉遲孫立等。這裡的病一般都被認為是超過的意思。
不過也有人認為,這裡的病就是“病”的意思,水滸原文中記載楊雄的形象是“淡黃麵皮”,在古代社會低層次人中,由於常年累月的受苦,因此面色黯淡無光,楊雄雖然身材魁梧,從臉色看就好像是生病一樣,因此綽號病關索。

漫步史書


其實從名字上便可以看出一個社會和一個時代的特徵。如新中國剛成立那會兒,很多新生兒的名字都是“建國”、“建軍”、“援朝"之類的,而到了21世紀的今天,”子萱“、”梓涵“、”子軒“又遍地開花,相信到了20年後,10、20後的父母,給孩子取名字又會是不同的風格。而古人名字中帶”病“,則是因為那個時代醫療水平不發達的原因。

在古代社會,因為醫療衛生條件差,所以很多新生兒會夭折。要麼就是躲不過天花等疾病,英年早逝。所以古代的家長們為了希望孩子能平平安安的長大,便會給孩子起名“去病”,“除病”等名字。因為古代史書只為大人物作傳,所以人們現在知道的,也就只有“霍去病”、“劉病已”、“辛棄疾”這幾人的名字。

而這三人,毫無例外,都有一個不太如意的童年。首先是霍去病。霍去病的母親衛少兒是平陽公主的女奴,父親是平陽縣小吏霍仲孺。二人私通後生下霍去病,但霍仲孺卻因為害怕被平陽公主責罰而不敢承認。所以霍去病是以“私生子”的身份降世的。在古代社會私生子是最受人鄙視的,不僅缺衣少食,而且還得受人欺凌。霍去病的母親擔心他養不活,所以便給他起名“去病”,寓意就是驅逐疾病,希望他健康成長。好在後來霍去病的姨媽衛子夫成了皇后,舅舅衛青也成了大將軍,所以他才能有機會從軍,一展宏圖。

其次是劉病已。劉病已是漢武帝劉徹的曾孫,戾太子劉據之孫,史皇孫劉進之子。受“巫蠱之禍”的牽連,劉病已剛出生就在大牢中度過,後來又被接到祖母史家撫養。史家只是普通的百姓,撫養劉病已的還是祖母史良娣的母親貞君。老人家年事已高,能不能養活劉病已還是兩回事。為了讓這個可憐的孩子長大,便給他取了個賤名“病已”,寓意病已經好了,或病已經去除 了。

最後是辛棄疾。辛棄疾出生時,靖康之變已經發生,北方已落入金人之手。辛棄疾的祖父辛贊雖然在金朝為官,但不過是虛與委蛇,忍辱負重。辛贊一方面希望自己孫子能在亂世中安穩長大,另一方面又特別崇拜漢朝大將霍去病,所以便給他起了“棄疾”這個名字。當然,民間最普遍的說法就是,小孩子名字取賤一點好養活。如現在很多村裡孩子還是會被家長給起“貓娃”、“狗娃”這樣的小名。


Boss爆史


其實歷史上很多人的名字當中都有個不吉利的名字,比如曹操小名叫做阿瞞,陶淵明小名叫做溪狗,王獻之小名叫做官奴,劉裕小名寄奴等等,為什麼古人名字裡要帶個寓意不好的字呢?

因為民間流傳著一句話,“賤名好養活”。民間傳說,人有三魂七魄,小孩出生的時候,要闖過幾關,包括閻王關、玉吊關、和尚關、落井關等,起個賤名字,守關的小鬼叫著討厭,就會讓孩子早些過關,而碰見好名字,小鬼念著順口,就會多叫幾次。所以,取個賤名為的是讓孩子快速度過關卡,早些出生。

古人看似不吉利的名字,卻蘊含著疼愛和期盼。所以,不吉利的名字也就不稀奇了。


那年清陽


古人取名大多用詞考究,想法頗多。因為名字不僅是一種符號,還承載著一種願望、一種文化 ,或源自家族淵源,或來自歷史典故,或出自經史子集,或依憑山川樹木,旨在傳承族史,寄予厚望。可以從一些名人的名字裡看到端倪。

劉病已

漢宣帝劉詢,原名劉病已,漢武帝劉徹曾孫,戾太子劉據之孫,史皇孫劉進之子。

(希望你的病馬上能好)

霍去病

西漢名將、軍事家,名句:“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希望你身體健康,“去”離開之意,遠離疾病)

辛棄疾

南宋將領、詞人,名句:“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

(“棄”拋棄,遺棄,拋棄疾病就是希望遠離疾病)

不光是“病”這類不吉利的字眼,古人也會給孩子起一些“賤名”例如“狗蛋”這種,當然不是出於對孩子的厭惡,相反,給孩子起賤名是寵愛孩子的表現。而且越是被長輩寵愛的孩子,小名就越賤。在醫學水平等各方面都不發達的古代,孩子夭折的事情時有發生,養活一個孩子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因此,無法依託的古人便迷信神靈,信奉“名字越賤,人越好養活”的說法,相信給孩子起一個賤名,妖魔鬼怪等也會因是賤名而厭棄這個孩子,從而就不會來索孩子的命,孩子就能健康成長了。另一方面,以動物的名字來給孩子起小名的,一來妖魔鬼怪不易辨認,二來是家長希望孩子可以像動物那樣健壯,富有生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