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吳用放到三國,被有些人認為連蔣幹、楊松都不如。反過來如果把諸葛亮放到梁山會怎樣?

十七阿哥


如果把諸葛亮放到梁山,估計他弄幾塊石頭擺個陣就自己脫身走了。畢竟大家理想不同,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大稱分金銀對他沒有吸引力,等待詔安去朝廷混個一官半職就更沒興趣了,畢竟以他的才學要混進官場不用那麼麻煩。

如果非得設計他加入梁山團伙,只能是在徵遼的時候,一次次的指揮大軍試圖收回燕雲十六州,一次次的經典戰役,最後一次次的無功而返,結局還是出師未捷身先死。


yinwang339


答: 關於吳用的個人的真實水準,首先他不過就是一個鄉村小教師而已。當然你可以說當年蕭何、曹參也不過是刀筆吏之類的小官。不能說人家出身低所以水平差。但是蔣幹和楊松又是什麼水平呢?

蔣幹在《三國演義》裡是一個小丑的角色,而在《三國志》中的評價“有儀容,以才辯見稱,獨步江、淮之間,莫與為對”。他最少也是一個著名的辯手,放在《奇葩說》節目中也最少是一個“老奇葩”的角色。所以不能先小看了蔣幹。

另外楊松,他是小說人物。純粹就是一個貪財好色賣主求榮之徒。這水平之低劣可能整本小說中大概都能排進前30名了。

如果你認為吳用的水平只能於蔣幹和楊松相當嗎?

那咱們再看看吳用做了哪些事情。

1.智取生辰綱。這幾乎就是吳用出場的時候的第一次成功的戰役。但是這不就是一場有陰謀的山匪路霸的搶劫案嘛。

2.梁山幾乎所有的軍事行動都是由他一手策劃,是梁山起義軍中的知識分子的代表。

作為《水滸傳》一書中最重要的智囊的存在他幾乎包辦了整部戲中的大小戰役的指揮。從這裡看出,吳用的軍事能力和指揮能力其實是足夠的。雖然徵方臘打的一塌糊塗。這隻能說水泊梁山畢竟只是一個草寇聚集地,水平太差非戰之罪。

3,最後吊死墳前。這也是忠義的最後表現。

總之,吳用在梁山中的作用遠遠要超過蔣幹和楊松。

那麼我們再來看看諸葛亮。

諸葛亮可以搞定一個蜀國,他放在梁山那就是大材小用了。如果真的諸葛亮處於梁山的話,我相信他會處理的比吳用好的多。

第一、類似隆中對的戰略部署一定會在梁山提出,對於是否要歸順朝廷還是繼續戰鬥的決策性問題也會有重要的決策權

第二、軍政兩條線,也許不用他一個人負責。但是絕對能做的好。

第三、作為中國歷史上頂級丞相,如果在水泊梁山都要翻車,那就是真的大笑話了。


南閣水哥


水滸和三國經常把吳用和諸葛亮比較,我覺得要比較首先說一點之後再來定其它,那就是水滸是在講個人如何能生活下去,而三國則是在說如何能建國,這前後的差別太大了,根本沒有可比性,知道這一點之後我分析吳用如果放在三國時代或許能成長為一個帥才(畢竟還是聰明人,按照時代的發展應該有自己的判斷),但是如果直接調換的話那就活不過三集。看看三國中的那些片段,那些形式,那些首腦的性情可能三集都有點懸,除非逃到深山躲起來修煉,算了還是不要說的他那啥了,應該也差不多吧。可是諸葛亮呢在三國中的地位才能如果用在梁山應該還是可以,但是也不順,看看梁山的那些人,一個個就是莽夫、屠夫等,吳用這樣的人在宋江的陪伴下半斤八兩差不多了,而你一個帥才去管理一群屠夫一樣的人,你以為你搖搖羽毛扇那些屠夫就聽你的,仗就能按你的要求打,這樣完全不對等可能比吳用在三國的下場好不到哪裡去。

還是這樣說吧,兩人只能在各自的領域發揮,如果對換那要看看對換的條件,我倒是覺得如果把水滸中的好漢放在三國那絕對有意思,但是把三國中的英雄放在水滸那樣才好玩,大家怎麼看呢。


翻哥里個浪


吳用,就是鄉村私塾教書先生,識文斷字,寫寫書信,講講理想,如此而已,整個水滸傳裡真沒看出來,有什麼深謀大略,更適合給鄉領導當個秘書,或者辦公室主任,讓他當軍師輔佐別人打天下,是小才大用,豈不誤事。宋江也無改天換地,重整乾坤的本領和氣概。以一農村小學老師的水平,輔佐一個沒有雄才大略的首領,不被招安,就被消滅。水滸英雄,很多人不是英雄,其中有的還是社會人渣,流氓地痞,都是犯了官司,不容於社會,上梁山,逃避法律懲罰。沒有政治信仰,沒有政治遠見,和三國人物,無法比肩,三國人物謀臣志士,都是有理想的,都是為天下蒼生計,就是統一天下,結束戰亂,至於保誰為天下之主,是曹劉孫,看各自的機緣,三國是事實上的藝術拔高,尤其歷史大背景。水滸傳則是,一出鬧劇,一群身犯官司的人,時刻想獲得國家的赦免,就是當時的幾大黑社會而已,河北田虎,江南方臘,山東宋江,淮西王慶。宋江團伙,還沒有方臘有理想抱負。水滸裡,智者皆為小謀小智,大謀略家戰術家,沒有,不如三國,三國之謀略,皆可實用,上到治國,下到治家,中可治企。


魔劍妖刀241396799


把諸葛亮放在梁山還不如吳用,因為人事觀念,各個時人物思想不同,梁山所謂好漢,只是一些殺人放火強盜,是暴徒,他們看重的是誰會殺人,誰會多殺人,誰會最殘暴。

而三國時期劉關張趙馬黃,講正統,講人仁,講道德,講維護一方百姓。

所以當正人君子諸葛亮到梁山,與他們格格不入,不能相處,更調不動兵將,說不定諸葛亮還有生命危險,死於非命,因為他們衡量一個人好壞標準不同。


徐老大


吳用🈳️有一些下三濫的小計謀,沒有大局觀,諸葛亮未出山就有三分天下的規劃。若二人換一個位置:吳用到了三國,憑藉小聰明可以苟且存活,但是根本就不能像諸葛亮那樣堪當大任,也不可能服眾。更不可能像諸葛亮成就一世英明。

諸葛亮到梁山,一些高達上的路線也不一定行。梁山都是些地主,漁霸,惡霸,土匪,這個要殺人,那個要偷雞,這些人很難統一按諸葛亮制定的戰略去執行。這時候你會發現吳用雖然都是一些下三濫手段,但是特別適合梁山好漢。


川仔哥


如果諸葛亮在宋,諸葛亮不會去梁山的,他會在他的草棚做閒雲野鶴。諸葛亮為什麼選劉備沒有投奔曹操?因為諸葛亮不是那種能謀反的人。還有梁山這些人放到三國分分鐘被滅了,之所以能上梁山是因為那個時候宋都是昏庸當道,三國光一個曹操就滅了梁山了。


少小離家老大回


吳用與諸葛亮從桹本上來說不在一個層次,無法同日而語,諸葛亮是政治家,軍事家,有遠大的理想併為其實現而奮鬥終生,死而後己。吳用充其量就是個狗頭軍師小打小鬧還可以,最後跟宋江一樣連自己也沒好結局,死的不光不彩。如果把吳用放到三國曹操早就統一天下了,歷史就會重寫。但如果把諸葛亮放在水泊梁山也許會出現南有方臘北有宋江三方割踞的局面。總的來說孔明是大智能左右時局有經天韋地之才,吳用是小智能取得一場或二場局部戰爭的勝利但沒有政治頭腦。就像是總參謀長與國家總理一樣不在一個層次。本人的想法大家只當飯後閒談,謝謝閱讀。


用戶3116949034470


怎麼老愛研究這些關公戰秦瓊的事呢!😓我這樣說吧,首先吳用、蔣幹、張松,這三個人不能拿來對比,沒有可比性。就算生活在同一個時代,吳用是個軍隊中的作戰參謀,蔣幹是個被政府領導欣賞的相聲藝術家,張松是一個投機政客。三個人沒任何交叉。所以吳用如果放在三國,憑他只會用點蒙汗藥這點下三濫本事,他作戰參謀都沒得幹,僅能在三囯軍隊中當一個管管錢糧,守守倉庫的角色,出謀獻策的事輪不到他。

第二點,如果把諸葛亮放到梁山會怎麼樣?我認為諸葛亮在宋江取代晁蓋上臺後,僅僅過一年時間他就會選擇離開。因為憑諸葛亮的智慧,他的判斷能力絕不會連公孫勝都不如。


上策視覺


水滸策略講的大都是小範圍幫派鬥爭,三國講的是全天下諸侯割據,都不在一個層次。不過水滸說得過去的大戰役就是征討方臘了,可以和三國相比一下。但是108將被方臘8個將領打的不分上下,最後雖說勝利但是損失絕對的大,更是體現了吳用的無能。反觀三國要和水滸相似的鬥爭,那就是諸葛亮七擒孟獲了。諸葛亮也說了,吾擒拿此等蠻夫,如探囊取物爾,更可以直接和水滸吳用對比,簡直一個天一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