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市博物館館藏的一個“秤砣”,為何會成為國家一級文物?

膠東小毛驢


【一個不起眼的“秤砣”竟然是一件價值連城的寶貝】

公元前221年左右,秦始皇終於滅掉了六國,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全國的人物,他覺得自己的功勳無比之大,特給自己用“皇帝”兒子加以標稱,在完成軍事上的統一之後,第二件事兒便是治理這個無比龐大的帝國,他在政治上用三公九卿來管理全國,在地方上用郡縣制來行政,同時把全國老舊不統一的度量衡統統廢除,用秦政府頒佈的統一規格進行使用,以重量作為舉例的話,那就需要制定一個統一的砝碼來規範,而這個代表統一公平的砝碼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秦權”!

所謂秦權,秦字自然好解釋,它代表秦國,而權則是古代懸掛秤桿之上可以移動的秤砣的代名詞,它的誕生,代表著秦始皇統一皇權的具體實施,在全國範圍內,都強制性的必須使用這種砝碼(秦權)來規範買賣,所以其實秦權是一個標準。

為什麼這個秦權價值連城呢?因為這個秦權是秦始皇時期珍貴的歷史文物,在它的身上凝聚了幾千年的歷史,秦始皇統一全國的證據也在它身上得到驗證,而且這種文物存世量也是極為的稀有,在全國範圍內的數量,一個巴掌都可以數的過來,它代表秦始皇在全國統一度量衡時統一鑄造的衡具,雖然才材質上講,石頭並不知情,但其歷史價值卻是價值連城。所以它被評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老豬的碎碎念


煙臺市博物館裡有一個“秤砣”,這個“秤砣”可是煙臺市博物館的十代鎮館之寶國家一級文物!這個“秤砣”到底有什麼非同凡響之處呢?

這個“秤砣”是在1973年5月

發現,地點是今天威海文登的苘山鄉新權村。

這個“秤砣”上面為半球形,頂部有一個半環形的鼻,底部則是平的。測量顯示其底徑24.7釐米,高20.5釐米,重量為32.5公斤

“秤砣”鑄造的時代為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秦朝建立之後,始皇帝詔令:“廿六年,皇帝盡併兼天下諸侯,黔首大安,立號為皇帝,乃詔丞相狀、綰,法度量,則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這40個字就刻在了向前在“秤砣”的青銅板上,也揭開了“秤砣”的身份,它其實是一個巨大的秦權,作用是作為重量參考。

秦朝建立之後,便開始著手統一度量衡,全國統一計量單位,其中當然也包括重量,秦權便是作為“砝碼”使用的。當時重量單位包括斤(等於今天的250克)、鈞(20斤),最終的秦權為4鈞,而煙臺市博物館中的這個秦權變為4鈞的,是目前發現的最大的秦權之一,另一個發現于山西,現藏於國家博物館之中。

可見,煙臺市博物館收藏的這個“秤砣”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是秦朝統一度量衡的實物見證,在1982年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古生物探索


煙臺市博物館收藏的這個帶有國家一級文物身份的“秤砣”,其實就是著名的秦權,也就是秦始皇統一度量衡之後製做的標準秤砣。

(出土于山東文登的秦代鐵製石權)

說起來,這件秤砣還是威海人的殘念。因為這件秤砣的發現地點,現在算起來是在威海市轄區內。1973年,秦權發現於文登縣苘山鄉的和平村(現屬威海市文登區),所在的村子後來更名新權村。不過那時威海以及文登都是煙臺地級市的轄下,所以這件秤砣被移交到了煙臺。現在威海的博物館中,僅有一件複製品。

(秦代鈞權的全形拓)

文登新權村發現的這件秤砣為鐵製,高約19.4釐米,腹圍約80釐米,底部直徑約25釐米,重31公斤左右,鐵製的秤砣上帶有刻著銘文的銅牌,銘文內容和清代金石學家吳大澂收藏、研究的秦權一致,即:“二十六年,皇帝盡併兼天下,諸侯黔首大安,立號為皇帝,乃詔丞相疾綰法度量,刪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從這件秦權的體型、重量看,則屬於秦代三種秦權中最重的石權(秦權按照份量不同,分為斤權、鈞權、石權三種,斤權銅製,鈞權、石權鐵製。秦代16兩等於1斤,30斤等於1鈞,4鈞等於1石),所以煙臺博物館收藏的這枚秦權,當時被認為是存世個頭最大、重量最重的鐵秦權,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在1982年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陝西漢唐石刻博物館收藏的秦石權)

不過,根據目前存世情況來說,實際上陝西漢唐石刻博物館也收藏有一件石權。


海研會


煙臺市博物館裡確實有一個“秤砣”,而且是國家一級文物。這可不是一般的秤砣,它是秦鐵權,全國只有兩件,煙臺這件最完整,另外一件現陳列在國家博物館。

我們說煙臺市博物館這個鐵權是秤砣,一點沒錯,它就是秦國的秤砣。

權,俗稱秤砣、秤錘、秤權,是懸掛秤桿之上可以移動的的銅、鐵、陶、瓷、石的秤砣和後世的砝碼。鐵權是由鐵構成的砝碼。“權”是古代文化的一種象徵,從現有出土和傳世的各種權來看,我國最早的權是戰國時期流傳較廣的秦權和楚權,秦權是秦官府批准的標準砝碼。

學過歷史的我們都清楚地記得公元前221年這個年份。這一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制封建帝國——秦。之後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等。

初看這件鐵權,就是一個大鐵塊。但是再看,這件秦鐵權上面有個銅詔版,這件鐵權上的詔版文字就是秦始皇為統一度量衡標準而頒發的文告,全文為:“廿六年,皇帝盡併兼天下諸侯,黔首大安,立號為皇帝,乃詔丞相狀、綰,法度量,則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我們的祖先將“槓桿原理”運用的淋漓盡致,秦權就是利用槓桿原理在有刻度的等臂衡杆上進行測重,作用相當於今天的“砝碼”,是研究秦始皇統一度量衡的重要實物資料。鐵權是在文登蔄山出土,農民刨地時發現的,因為非常破舊,像一塊石頭。後來通過上面的銅詔版,才意識到是一件文物。

這個秦鐵權,重64斤,現在也不容易找到這麼大的秤砣了吧?半球形,平底,頂部為半環形鼻,權側嵌銅詔版。銅詔版為長方形,長11.08釐米,最寬處8.5釐米。

秦嵌銅詔版鐵權為什麼是國家一級文物,也是煙臺市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呢?一是它有明確的出處,1972年在文登發掘後徵集到博物館的。二是兩千多年來,這樣一塊鐵器能保存的這麼好,難能可貴。最關鍵的是鐵權上面有塊秦始皇的詔書銅版,詔書上是關於統一度量衡的一些規定,刻在銅版上然後鑲嵌在鐵權上。秦朝鐵權在煙臺出現也從一個側面證明了煙臺在兩千多年前的輝煌。

為了使秦權得到更長期有效的保護,煙臺市博物館專門為它定做了充氮保護櫃,採用的是航天密封技術以及國際上先進的制氮機。如果想看看這個大秤砣,可以去煙臺市博物館一睹風姿。


壹點菸臺


煙臺市博物館館藏的一個“秤砣”,為何會成為國家一級文物?

大爭之世的戰國時期,各自為政,度量衡沒有統一標準,給工商業發展帶來很大不便。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大秦帝國。這位偉大的帝王統一了度量衡,要求“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為了保證國家的經濟發展和賦稅收入,由此製造了官方標準頒行天下,度量衡器的統一,包括鬥、桶、權、衡、丈、尺等類別,必須嚴格執行,不得違犯,“法度量,則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權,是用來分辨輕重的衡器,按照孟子的說法“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煙臺市博物館收藏的這個秦權,重達32.5公斤,底徑24.7釐米,高20.5釐米,上有半環可懸掛,形式類似桿秤的秤砣,是有記載已知最重的鐵權,也是最早的實物。

秦權的器形之大,歷史之久,實屬罕見,就目前來看,也就是山西左雲縣出土的權可與之相比,現藏於國家博物館。煙臺的這枚大鐵權,則是1973年5月,在文登地區的新權村發現的。

為了修復這個鐵疙瘩,驚動了國家博物館和山東文化廳,修復完成後,山東省文化廳將其定為科研成果,評為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評獎結束後,省裡想把它永遠留在博物館,卻被煙臺地方館連夜“搶”了回來。

2009年,秦權被發現表面出現細小的裂紋,嚇壞了煙臺市博物館,緊急上報後,由專家組進行會診,採取全國招標的形式,確定由國家博物館文物保護研究中心作為秦權的修復單位,最終完成二次修復。

不得不說,中國的祖先們,在科學技術領域的進步思維,並不亞於西方的所謂文明世界。幾千年前,他們就發現了“槓桿原理”,並把它們有效地利用到日常生活中。稱量天下的器具,就是一根木杆加上一顆鐵陀。

但這根木杆並非普通木杆,它是有刻度的等臂衡杆,鐵陀也並非普通的鐵陀,而是具有平衡效能的“權”,也就是今天所說的砝碼。秦權的種類並非這一種,有四鈞(約120斤)、一鈞(約30斤),還有20斤、16斤、9斤、8斤、5斤、1斤等等,所謂“力拔千鈞”、“千鈞之力”等等成語,也就是出自這裡。按照換算,秦制的一斤約為現在的半斤,所以煙臺館的“權”,應當是比較少見的四鈞大權。因此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和史料研究價值,所以1982年,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大漢王朝繼承了秦帝國的許多文明成果,比如在《漢書·律曆志上》記載,“權者,銖、兩、斤、鈞、石也。所以稱物平施,知輕重也。”把權的功用和種類記述的非常清楚。

實際上統一度量衡的事情,秦帝國只是開了先河,之後的隋代也都進行了此類改革,甚至1930年代的國民政府時期,也都在做著同樣的事情,直到解放後的1959年,國務院下達《關於統一我國計量制度的命令》後才得到徹底的改觀。

為什麼統一度量衡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呢。一方面它使全國上下有了標準度量準則,為經濟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條件,;另一方面,它在賦稅和俸祿的統一上,產生了積極作用;再就是它有效地消除了割據勢力之間的影響,有利於政權統一。

最後說一句,權,還代表了權力,也就是說,掌握天下重量的人,就等同於掌握無上的權柄。畢竟拿到秤桿的人,才能稱量天下。


舟遙遙與風飄飄


這可不是一般的“秤砣”,它有個名字,叫做“權”,因為是鐵做的,所以又被稱作:“鐵權”。

截止至2002年的資料,全國發現刻有秦詔的鐵權也就這幾個:


鐵權,其實就是鐵質秤砣,秦詔鐵權,也就是刻有大秦王朝詔令的鐵權。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完成了一統中國的霸業,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帝國。為了儘快完成實質上的統一,秦始皇下令廢除六國舊制,重新制定頒行大一統國家應有的政治經濟政策。書同文、車同軌、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度,既長度;量,既容器;衡,既重量)等等。

權,就是一種衡器。

(煙臺藏秦權修復前)

而秦詔鐵權上的文字其實就是秦始皇為考慮向天下宣告統一度量衡標準制度而撰寫頒發的文書公告,比如煙臺藏鐵權上的字樣如“廿六年,皇帝盡併兼天下諸侯,黔首大安,立號為皇帝,乃詔丞相狀、綰,法度量,則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因此,這個“秤砣”是秦始皇統一的、是中國第一次大一統的實在體現。為研究當時的經濟制度提供了重要資料。

而且,就全國範圍內已經發現的秦詔鐵權來說,煙臺藏的這一枚體量最大,重量達到了30KG,堪稱秦詔鐵權中的“戰鬥機”,能不重要嘛!能不是國寶嘛!

(煙臺藏秦權修復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