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景帝喜歡漢武帝嗎?為何給他取名叫劉彘(豬)?

平沙趣說歷史


彘(zhì) ,豕也,即豬!而漢武帝劉徹原名劉彘!想不到吧?咱們威名赫赫的漢武大帝小時候也是一隻“小香豬”,誰知道長大了就成了大豬蹄子。

當然了,彘形容的不單單是豬,還是古代一種嚴酷的刑罰。最出名的就是“人彘”,當年呂后整情敵戚夫人,就是把她做成“人彘”。具體有多殘忍我就不講了,大家自行搜索。

不過再漢武帝這裡呢,就是豬的意思。如果放到現在,如果說一個人是豬的話,很大程度都是侮辱人的意味。想想被譽為千古一帝的漢武帝竟然被取名叫劉彘?這是什麼黑歷史?其中有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嗎?

不不不,如果這樣想就錯了,這其中既沒有黑歷史,也沒有不為人知的辛密,更不是大家所認為景帝劉啟討厭劉徹!在古代,我們對於豬的理解卻不能這麼片面。

那時候,豬是人們肉食的主要來源,其實放到現在也是差不了多少。古時候人們生產裡水平低下,牛是幹活拉車的主力,甚至於在古代,隨意殺耕牛要被判死刑。所以能不吃就不吃吧!

但是人得吃肉啊,那就吃豬肉吧,反正豬也幹不了農活。而且相對於牛羊,豬的繁殖能力要強太多,一胎就是十幾個仔啊。所以呢,在古代,人們主要的肉食來源就是豬肉。民以食為天,所以對於能夠提供人類生存要素的豬,古人還是非常敬重的。賦予了豬許多美好的形象,在十二生肖裡,豬代表有福氣,不愁吃喝。

我們可以從其他方面來看,比如古代的祭祀,在這裡問一句古代祭祀的祭品是什麼?主要是牛,羊,豬,這就足以說明一些問題了,而在古代用豬頭祭天是十分常見的事,就是放到現在也是存在的,如果說豬低賤的話,那麼人們還會用它去祭天嗎?那不就成了對上天的褻瀆?況且這種現象從古至今都存在,如果真是那樣不就早就棄用了?

而且豬更是一些遠古氏族的圖騰,在古諺中,還有“豬乃龍象”之說,說明豬在古代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圖騰。這就進一步說明了豬並不是現在粗俗的意味,所以,起名劉彘並不是討厭他,反而是喜歡這個兒子。

其實簡單的從我們現在的認知理解來看,劉啟給兒子這樣取名,也是在表達滿滿的父愛啊!

劉彘算是漢武帝的小名,而以前的老人講究給小孩子起小名時,越是不那麼珍貴的就越容易養,所以小時候或許常常會聽到:虎子,二蛋,二狗,鐵柱等等的小名,更有甚者叫狗蛋,這是他們的父母不喜歡他們嗎?從生出來就嫌棄他們?不不不,這不僅不是討厭,相反,這是一種喜歡,一種愛,大家都知道天下最愛自己的永遠是父母,所以他們更希望我們能平平安安,所以會有這種現象。


所以,咱們從劉彘這個名字裡面也能看得出來,他能當上太子繼承皇位,那是有原因的。可不僅僅是運氣好,人家從小就是景帝最愛的“豬寶貝”好不好?


白話歷史君


且不說漢武帝劉徹曾經名“彘”的說法並不存在於正史之中,即便是存在也不能說明漢景帝不疼愛這個孩子。幾乎所有的歷史事實都證明,漢景帝對於劉徹這個兒子是非常疼愛的

彘,通常解釋就是體型巨大的豬,用作名字在現今人看來的確怪異,不過古人就不一定了。比如漢景帝的姐姐館陶公主,漢文帝就給這個唯一的嫡女取了個很雷的名字。

無論《史記》還是《資治通鑑》中,漢武帝的名字都只有一個,叫做劉徹。而武帝乳名為“彘”的說法出自一本叫《漢武故事》的雜談。其實在古代,豬的地位並不低,因為古諺中有“豬乃龍象”之說,認為豬就是龍

還有一種說法是,古漢音中徹與彘發音相同,劉徹變成了劉彘是一種誤傳。

更何況,即便是今天的人也會給孩子取個不宜做正式名,但很可愛的乳名。或許景帝見自己的兒子可愛,叫“彘”也是暱稱而已

漢武帝劉徹是景帝的第十個兒子,也是景帝登基那年出生的孩子。劉徹的母親王娡乃是再嫁之身,卻非常得寵,王娡與妹妹王皃姁均為景帝妃嬪,而景帝登基後出生的所有孩子,都是這對王氏姐妹所生

按照宮廷禮法,皇后之下設立三夫人,除了王娡與其妹妹王皃姁,宮廷內還有位賈夫人,其他的都稱“姬”。漢朝並沒有這個品階,但可以肯定的是她們的地位都在王娡之下。

程姬與慄姬為景帝都生育了三個兒子,其位分終究都很低,甚至慄姬的兒子被冊立為太子也沒能改變慄姬的地位。然而,再嫁之身的王夫人不僅位分高,景帝決定冊立劉徹的之前更是冊立王氏為繼皇后。對母如此,對劉徹這個孩子自然也是寵愛。


澹奕


對於這兩個問題,我的看法是:

漢景帝對王夫人的愛是毋庸置疑的,這一點不需要多說。他愛屋及烏,對王夫人所生的孩子劉徹的愛也是毋庸置疑的,僅就憑他把皇位傳給了作為皇十子的劉徹,這一點就可以斷定他對劉徹的愛是絲毫也不摻假的!

漢景帝給自己最喜愛的孩子劉徹取名為劉彘(豬),在我們現在的人看起來好像是厭惡,其實,這是誤解,它恰恰相反,這是漢景帝作為一個父親對劉徹這個兒子最深沉的愛!原因有三個方面:

1.豬在古代和在現在,我們的文化對它的看法完全不同,古代人,由於豬擁有強大的生命力,因此,一直是古人比較喜歡的動物,這從好多古墓葬的陪葬品中,豬被放在了顯眼的位置就可見一斑;

2.由於古代醫療條件不發達,致使兒童的死亡率極高,因此,古人為了孩子容易成活,所以給孩子取名的時候,會用豬呀、狗呀、貓呀等比較容易成活的動物為小名,等到長大了,再給孩子取一個正式的名字。這種風俗,在民間至今存在,尤其在陝西關中地區,更是人盡皆知的風俗習慣。劉徹改名就屬於這種情況;

3.國人對豬的馴化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已經不可考證了,不過,根據甲骨文豬字的寫法(房子裡面一個豬)就可以知道,豬在古代是一個家裡最重要的東西,漢景帝給自己最愛的孩子取名彘(祭祀用的豬),而且是祭祀用的豬,其中隱含著把權力給他!可以推測,漢景帝在給這個孩子取名的時候,估計已經做好了傳位給他的準備!





彌勒徒


漢景帝當然是喜歡劉徹的,一是他的母親王氏聰明嫻淑,善解人意,深得景帝好感。二是劉徹從小聰明,長得也象景帝。關於取名“劉彘”,“彘”就是豬。其實所謂的龍只是華夏族的一種崇拜圖騰而已,其原型就是豬頭蛇身,中國新石器時代如紅山文明中出土的很多玉器有豬頭蛇身的龍,俗稱中國第一龍。至於為什麼會出現豬頭在圖騰上,有一種解釋是這樣的:那時候豬剛剛被馴化,比較珍貴。其實豬在古代是比較尊貴的。二是名賤命貴,容易養活。古代很多名人的名字都很土,因為古代醫術不高,小孩成活率不高,取個賤名希望能養活,也是景帝對劉徹的一種關愛和希望。





美搭女王


劉彘一名,出自《漢武故事》,又名《漢武帝故事》。其作者有漢班固、晉葛洪、南齊王儉諸等說,都沒有什麼確實的證據。此書共一卷,是一篇雜史雜傳類志怪小說,記載漢武帝從出生到死葬於茂陵的傳聞佚事,屬於漢武帝傳說系統中的一部傳記小說。這意味著這本書中的內容只能當作傳說,在沒有旁證的情況下不能直接當作史實。

《漢武故事》中關於漢武帝劉徹曾名彘的記載是:“

漢景皇帝王皇后納太子宮,得幸,有娠,夢日入其懷。帝又夢高祖謂己曰:'王美人生子,可名為彘。'及生男因名焉,是為武帝……膠東王為太子時,年七歲,上曰:‘彘者徹也。’因改名徹。”比較一下《史記》的記載男方在身時,王美人夢日入其懷。以告太子,太子曰:'此貴徵也。'……卒立王夫人為皇后,其男為太子。”就知道《漢武故事》的這段記載是在《史記》的基礎上又添加了一些內容而成的,連漢高祖劉邦都抬出來了,為漢武帝賜名,以增強漢武帝這個人的神秘性、傳說性。這裡的“”顯然是個愛稱。


竹子學學


漢武帝劉徹以彘為名的說法出於《漢武故事》,其中講到“景帝亦夢高祖謂己曰:王美人得子可名為彘。及生男,因名之”。

另有一種說法為劉徹不是很受漢景帝劉啟的關注,他的母親王美人便給他取名劉彘以保全,長大後劉徹才華初顯便改名。

而《史記》及《漢書》中都明確提到,劉徹在為膠東王前名字就是劉徹,並沒有使用過彘字。後世司馬光編纂的《資治通鑑》中也沒有彩用《漢武故事》的說法。

而漢代徹和彘同音,因此,說漢武帝本名劉彘極有可能為以訛傳訛。


劉子魚


當然喜歡,古代中國人用豬呀狗呀給孩子起名字是為了表達愛意!


精神家園001


景帝劉啟,稱兒子劉徹為“彘”是豬。是景帝十分喜歡劉徹這個兒子的表示,並把希望也寄託在他身上,將來好接替自己的皇位。劉啟這樣稱呼劉徹,也是寵愛他的母親,又是對兒子一種親暱感。在古代醫學欠發達,為了孩子容易成長,都習慣於取賤名,經得起風風雨雨,易養易長。我們鄰居八零後出生的三個男孩,也是如此,頭生的取名:狗仔,第二叫:豬仔;第三個是:牛仔。而他們的父親還是一箇中學老師。當別人問他時,他說:好養易長。後來三人狗豬牛,全部考上大學。鄰居們都誇老師有水平:豬比狗大,牛比豬大,一個比一個有出息。總而言之,名賤不是愚笨,而是易養生長而已。


國輝256


喜歡,不然怎麼會立太為太子


輕喃聲響


野豬可是很厲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