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真實的袁崇煥到底是忠是奸?斬殺毛文龍是對是錯?

深海141317458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袁崇煥如果是奸,直接學吳三桂率部投降就是了,何必還幾次同滿清血戰,甚至親自去拼命?

如果袁崇煥是漢奸,那我們就連漢奸都不如。好在人家區區一個小文官,敢在國破家亡的關鍵時刻,去最危險的遼東前線打仗,還是自告奮勇。

試問,看這篇文章的人,幾個有這種膽量。

至於斬殺毛文龍,確實急了一些,但大體上也沒有問題。

當時主要的問題是,毛文龍孤懸海外,擁兵自重,不服從朝廷的命令。

毛文龍還掌握皮島軍政大權,形同唐朝的藩鎮節度使。

這樣一個人存在,對於反清是雙刃劍。

原則上,毛文龍確實牽制了一些滿清的軍力,但這種人隨時可能倒戈,反咬一口,而大明卻無力控制。

所以,袁崇煥曾經親自趕到皮島同毛文龍見面,要求“皮島設文官監軍;糧餉由寧遠轉發;改編部隊”。

這是袁崇煥試圖和平控制毛文龍的部隊。

大家知道賀龍、蕭克嗎?他們率領紅二六軍團,長期遠離中央蘇區轉戰,獨自掌握軍政權力。

然而,他們卻沒有異心,也主動走了長征到了延安蘇區,交出所有兵權。


而當年金三角創始人,國軍軍官李國輝也形成了自己的割據力量。但作為真正的軍人,長官李彌派人來接收地盤和軍隊,李國輝毫不猶豫的交權,隨後去臺灣以做小生意為生。

但毛文龍不願意交權,意圖也就很明顯了。

這種人如果放任下去,後果很難預料。看看毛文龍死後,部下紛紛叛變投靠滿清來看,他叛變的可能性很大。大漢奸恭順王孔有德、懷順王耿仲明、智順王尚可喜,全部是毛文龍部將。

另外,毛文龍被殺後,袁崇煥任命副將陳繼盛統轄。不久,參將劉興治(劉興治接受後金皇太極的招降)在皮島叛亂,殺陳繼盛等十餘人,總兵黃龍隨即赴皮島鎮壓才獲勝。叛亂的都是毛文龍舊部,由此可見一斑。

這種情況下,袁崇煥殺掉毛文龍,奪取他的地盤和軍隊,自然無可厚非,換誰都會這麼做。

事實上,毛文龍被殺了,皮島的防務仍然持續。

毛文龍1629年被殺,皮島則堅守到1637年,整整又堅持了8年之久。

所以,殺不殺毛文龍,其實無關大局。殺了毛文龍,並沒有影響遼東的局勢,殺了這種軍閥於情於理也沒有問題。


薩沙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算法,無論是對人還是對事,大清朝的人把他恨的牙癢癢,明朝人一部分人把他當忠臣,也有一部分人恨不得他早死,袁崇煥這些忠奸之議?就是這套算法引出來的結果,具體怎麼來的呢?請看下文:



袁崇煥,字元素,現廣東鎮遠人,為人豪爽,從小對軍事比較痴迷,幹事情膽大心細,是一個率性的人,明史記載:

“遇老校退卒,輒與論塞上事,曉其厄塞情形,以邊才自許”。



關於袁崇煥的一生,雖然謹小慎微,但是結局並不好,被腰斬於市,後世非議較多,有人說他是大明忠臣,有人說他資敵叛國,為什麼會有如此說法呢?生為世間人,饒在塵世間,用比較時興的說法,被不知道的敵人殺了,死的比岳飛還冤枉。

陷袁崇煥於紛爭的主要有以下幾件事:

一是與努爾哈赤先期議和。



此事件的背景是袁崇煥為了守住大明朝的北方地區,準備推行以堅固的城池,來對抗北方努爾哈赤清軍騎兵部隊,為了爭取寶貴的修繕錦州、中左、大凌三城的時間,利用清高祖逝世之機,派人以弔唁的名義,探聽清軍的虛實,先後兩次讓使者前往清軍中商討議和事宜,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清軍果然東渡鴨綠江,贏得了修繕城池的時間,但由於議和事宜並未提前與明政府老大溝通,雖然後續給老大解釋了這件事,但是欺君罔上的嫌疑已經深深的埋在了對手(看袁崇煥不爽的人)的心中,此事件也是羅列袁崇煥罪名之一。

二是以十二條罪狀殺顧文龍,又結新仇。

明史記載,崇煥曰:

“爾有十二斬罪,知之乎?祖制,大將在外,必命文臣監。爾專制一方,軍馬錢糧不受核,一當斬。人臣之罪莫大欺君,爾奏報盡欺罔,殺降人難民冒功,二當斬。人臣無將,將則必誅。爾奏有牧馬登州取南京如反掌語,大逆不道,三當斬。每歲餉銀數十萬,不以給兵,月止散米三鬥有半,侵盜軍糧,四當斬。擅開馬市於皮島,私通外番,五當斬。部將數千人悉冒己姓,副將以下濫給札付千,走卒、輿夫盡金緋,六當斬。自寧遠還,剽掠商船,自為盜賊,七當斬。強取民間子女,不知紀極,部下效尤,人不安室,八當斬。驅難民遠竊人參,不從則餓死,島上白骨如莽,九當斬。輦金京師,拜魏忠賢為父,塑冕旒像於島中,十當斬。鐵山之敗,喪軍無算,掩敗為功,十一當斬。開鎮八年,不能復寸土,觀望養敵,十二當斬。”

而後殺了顧文龍,顧文龍的死黨後來也成為了殺袁崇煥的一股暗流,推波助瀾了一把。

三是屢次開罪權傾一時的魏忠賢,是他名聲懸疑的又一個重要因素。

公元1662年三月朝廷重設遼東巡撫,魏忠賢派遣自己黨羽前往任職,袁崇煥以不需這麼多人嗎為由,給明朝老大上書,反對魏忠賢的安排,和魏忠賢搞的不是很愉快。



魏忠賢權傾一時,大明朝掀起一股為活人建生詞的歪風,這股歪風成為魏忠賢考察誰對他忠心不重心的重要尺度,文臣武官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官位和金錢),不惜重金為魏忠賢建生詞,袁崇煥剛開始以遠在邊關,軍費不足為由,並沒有建生詞,有人便給魏忠賢打小報告,揭發袁崇煥的罪狀,袁不得已辭官回家。



雖然後期又請袁崇煥出山,但是和魏忠賢遺黨樑子已經結下了,而且是你死我活的死對頭。於是忠賢死黨王永光、高捷、袁弘勳、史褷等人,便密謀殺袁崇煥等人,明史記載:謀興大獄,為逆黨報仇,見崇煥下吏,遂以擅主和議、專戮大帥二事為兩人罪。捷首疏力攻,褷、弘勳繼之,必欲並誅龍錫。法司坐崇煥謀叛,龍錫亦論死。

通過這三件事綜合分析,雖然都是不同時期,在不同的情況下發生的獨立事件,每一個獨立的事件都可以拿出來和世人說得清楚,講的明白,但是這些事情被有心人利用了,夾雜著別有用心的詞語,用那一句不可不信的誅心語法,開始讓真相變得撲朔迷離,三人成虎的故事天天在我們身邊上演,你看見的不一定是真相,那看不見的故事是不是更有嫌疑呢?

袁崇煥雖然謹慎,每次事情都在往圓滿的做,能做補救工作的做補救工作,能做解釋工作的做解釋工作,能及時的和自己的老大做好溝通工作,這些補救和解釋,有時候也會成為別人利用的證據。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積毀銷骨,眾口鑠金,袁崇煥就這樣被一群爭權奪利的小人,用軟趴趴的舌頭說死在了刑場上,清朝著名張廷玉都在《袁崇煥列傳》的最後一句寫下了:崇煥無子,家亦無餘貲,天下冤之。

到這裡應該是不言自明瞭,他到底是叛徒還是忠臣,終於有一個結論了。

各位看官,你認為袁崇煥是忠臣還是漢奸呢?


少華聊史


袁崇煥是明朝頭號抗金名將、偉大的民族英雄,南明滿清民國新中國都為袁崇煥平反,當代偉人毛澤東主席更稱讚袁崇煥為明朝末年愛國領袖,毫無疑問袁崇煥是精忠報國兩袖清風的忠臣,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愛國精神。



至於袁崇煥斬殺毛文龍是非常正確的,因為毛文龍勾結皇太極夾攻明朝的意圖已經非常明顯。

公元1627年初的丁卯之役,是毛文龍由抗擊後金變成勾結後金的轉折點。

公元1627年正月初八,皇太極派阿敏、濟爾哈朗、阿濟格、杜度、嶽託、碩託等帶領三萬多後金軍進攻朝鮮。

正月十四日,後金軍一部攻佔毛文龍軍的駐地鐵山,大勝毛文龍軍,毛文龍逃到雲從島。

後金軍勢如破竹,攻佔朝鮮的義州、定州、郭山、安州、平壤、黃州、平山等地,三月初,後金與朝鮮議和後撤退。丁卯之役以後,後金與朝鮮結為兄弟之國,向後金開市並繳納歲幣。

後金軍六月攻佔龍骨山城並打敗毛文龍軍。

在丁卯之役中,朝鮮指責毛文龍見死不救,甚至屠殺朝鮮百姓,與毛文龍關係進一步惡化,毛文龍徹底失去了朝鮮作為襲擊後金的基地。

在丁卯之役以後,毛文龍開始與皇太極勾勾搭搭,毛文龍寫信給皇太極說“汗凡有旨來,我皆領受,無不遵行”,“爾取山海關,我取山東,若從兩面夾攻,則大事可定”,“爾牽兵前來,我為內應,如此取之易如反掌。

公元1629年即崇禎二年春,毛文龍第二次帶兵血洗山東登萊,揚言“牧馬登州,取南京易如反掌”。

由此可見,毛文龍勾結皇太極夾攻明朝的企圖已經非常明顯,袁崇煥在公元1629年即崇禎二年夏季斬殺毛文龍是挽救了明朝。

不然北京保衛戰在皇太極繞道蒙古進攻北京的時候,毛文龍帶領三萬皮島軍隊攻佔山東,與皇太極的十萬後金軍主力夾攻北京,明朝很可能提前十幾年滅亡。

在斬殺毛文龍之前,袁崇煥對毛文龍說“餘披肝瀝膽,講至三日,望爾回頭是岸,誰知爾狼子野心,欺逛到底,目中無我猶可,聖天子英武天縱,國法豈能相容。

袁崇煥頒佈毛文龍十二大罪,對毛文龍部下說“毛文龍如此罪惡,爾等認為應殺不應殺,若我屈殺毛文龍,爾等就來殺我。

毛文龍部將都大驚失色,叩首哀告。

毛文龍也叩首求生,袁崇煥命令旗牌官張國柄斬殺毛文龍。

在袁崇煥斬殺毛文龍以後,毛文龍兇猛強悍的部下有幾萬人,卻沒有一個敢輕舉妄動的。

毛文龍的十二大罪主要是

1.專制跋扈,拒絕文官監督,軍馬錢糧都拒絕核查。

2.殺害難民與投降的士兵冒功。

3.揚言在登州駐軍取南京易如反掌,大逆不道。

4.每年幾十萬餉銀不發給士兵,侵佔軍糧。

5.在皮島開馬市,私自與外國人來往。

6.部將幾千人都是毛文龍的乾兒子幹孫子都改姓毛,走卒轎伕都穿朝廷官員服裝。

7.搶劫商船,親自做盜賊。

8.強娶民間婦女,部下效仿,騷擾百姓。

9.逼迫難民盜竊人參,不聽從的難民就活活餓死,白骨累累。

10.送黃金到京師,拜魏忠賢為父,在皮島為魏忠賢塑像。

11.鐵山之戰被後金打得慘敗,喪師無數,卻掩敗為勝冒功。

12.設東江鎮八年,卻不能收復一寸土地,姑息養敵。


袁崇煥在斬殺毛文龍以後,繼續任用毛文龍的兒子毛承祚與部下陳繼盛劉愛塔等鎮守皮島,又犒勞士兵,廢除毛文龍的暴政。可見袁崇煥的坦蕩無私。

崇禎帝也認可袁崇煥斬殺毛文龍,認為毛文龍“通夷有跡”,對袁崇煥嘉諭倍至。《明季北略》。


厚德載物49847


老爹認為:

“袁崇煥是忠臣。袁崇煥斬殺毛文龍,對明朝來說是對的,但對自己來說,卻是做得不妥當的。”

1.袁崇煥是忠臣,這點毋庸置疑。

孫承宗被迫告老還鄉,由閹黨分子高第任兵部尚書,經略薊、遼,駐山海關。

高第上任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借柳河兵敗,要將山海關外的軍隊撤退,不僅是軍隊,還有老百姓。放棄已經恢復的關外400裡土地,將它們拱手讓給努爾哈赤。

如果說袁崇煥是奸臣的話,他跟著高第撤退到山海關就行了,何必抗命?

正是由於袁崇煥的堅守,才取得了明朝與後金作戰以來的第一個大勝戰——寧遠大捷。

後來又取得寧錦大捷、保衛北京城等等,這一系列的行為,都足以證明袁崇煥確是忠臣。

2.袁崇煥斬殺毛文龍,對明朝來說是對的,但對自己來說,卻是做得不妥當的。

先說說這個毛文龍,他是天啟朝的時候,被王化貞派去後金佔領區進行騷擾的。

一開始,毛文龍還是取得了一些成果的。但是後來,被努爾哈赤派兵圍剿,毛文龍寡不敵眾,就逃到皮島上了。

這個皮島的地理位置,說來也是有趣,剛好是明朝、後金、朝鮮的三方中心地帶,離三方的距離都很近。

毛文龍就在皮島發展勢力,聚集了很多的流民。勢力壯大後的毛文龍,雖然也經常騷擾後金,但是也沒有取得太大的成效。

這個毛文龍擁兵自重,在那個小島上,算是一個獨立的小王國。

一方面不停的要明朝的軍餉,一方面又不受朝廷的節制。私自和朝鮮進行貿易往來,反正是什麼不能幹,他就偏幹什麼。

這哪是明朝將領,分明是一個流寇啊。

袁崇煥為了實現五年復遼的計劃,必須要充分利用好皮島的這股勢力。所以,就登島和毛文龍商議。

結果這個毛文龍,根本沒有統一指揮的意思。後來還查到毛文龍和後金通敵的證據。所以,袁崇煥就將毛文龍就地正法了。

袁崇煥這事做得對不對呢?

袁崇煥斬殺毛文龍,對明朝來說是對的,但對自己來說,卻是做得不妥當的。因為沒有皇帝的旨意,就直接殺了一個將領。這個事情,也成了後來袁崇煥被千刀萬剮的罪名之一。

老爹有話說:你對“歷史真實的袁崇煥到底是忠是奸?斬殺毛文龍是對是錯?”這個問題,有什麼看法?可以在評論區裡,發表你的看法。


老爹有話說


袁崇煥是忠是奸不好說,下面我就簡單的談一下袁崇煥計殺毛文龍對明朝的影響。

(一)袁崇煥

袁崇煥(1584年-1630年),字元素,漢族廣府人,明朝抗清名將,生於廣東東莞石碣,祖籍廣西梧州。於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中進士,後通過自薦的方式在邊關任職,得到孫承宗的器重鎮守寧遠。在抗擊清軍(後金)的戰爭中先後取得寧遠大捷、寧錦大捷,但因為不得魏忠賢歡心而辭官回鄉。明思宗朱由檢即位後,袁崇煥得以重新啟用,並聲稱自己可以五年復遼。赴任後持尚方寶劍將東江毛文龍設計殺害。

袁崇煥於崇禎二年(1629年)擊退皇太極,解了京都之圍後,魏忠賢餘黨以“擅殺島帥”、“與清廷議和”、“市米資敵”等罪名彈劾袁崇煥,皇太極又趁機實施反間計,袁崇煥最終被崇禎皇帝朱由檢以通敵叛國罪處以磔刑。

作為抗清名將,袁崇煥是一位爭議較大的人物,被處死後明朝百姓爭相搶食他的肉,南明永曆皇帝率先為他平反,到了清乾隆時期,又受到了乾隆皇帝的讚賞。

(二)毛文龍

毛文龍(1576年2月10日—1629年7月24日),字振南,一名毛伯龍,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人,祖籍山西平陽府太平縣(今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明朝末期將領,歷仕萬曆、泰昌、天啟、崇禎四朝,官至左都督平遼總兵官。曾開創了軍事重鎮東江鎮,在與後金的戰爭中頗有戰功。後被袁崇煥矯詔所斬。

天啟元年(1621年),毛文龍受遼東巡撫王化貞之命,率領毛承祿、尤景和、王輔、陳忠等一百九十七名勇士,深入敵後,夜襲鎮江。史稱"鎮江大捷"。使得全遼震動,引起後金方面的極大恐慌。"鎮江大捷"是明軍與後金作戰以來的首勝,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心。明朝因此對毛文龍破格提拔,升為副總兵。

天啟二年(1622年)六月,明廷正式任命毛文龍為平遼將軍總兵官,掛徵虜前將軍印,開鎮東江。東江鎮建立後,毛文龍一面招撫因戰火而流離失所的遼東百姓,前後接濟安置百萬餘人。一面遣將四出,不斷深入後金腹地,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逐漸成為後金心腹大患。明朝天啟皇帝曾下詔書給毛文龍,肯定了東江鎮的作用。

天啟三年(1623年)夏,毛文龍遣將收復金州和旅順等地,將登萊、旅順、皮島、寬靉連為一線,解除了後金所佔領的旅順對山東半島的軍事威脅,令明朝在遼東的二千里海疆得到鞏固,並完成了對後金的海上封鎖,加重了後金統治區內糧食緊張的狀況。九月,毛文龍通過"牛毛寨大捷"、"烏雞關大捷"。再次重創了後金軍。天啟皇帝下旨嘉獎:"毛文龍並各將吏功次,著即行勘敘。"

毛文龍開鎮東江八年間,派遣了大量人員到後金統治地區刺探情報,擾亂人心,鼓舞遼民反抗,"將軍之細作,時達遼瀋,飛書遍投",使得後金方面"疑懼益甚,凜凜終日,日惟追殺毛兵奸細",甚至專門制定了法律,對於"毛文龍所遣來之奸細"檢舉者重賞,包庇者嚴懲。

毛文龍還常投書於後金官員、將領,又故意洩露之,以造成後金的猜忌、殺戮,借敵之手以滅敵。史載後金"大帥名阿骨者,極驍勇,善用兵……毛將軍用間以離之,奴竟殺阿骨。"天啟三年十二月,毛文龍再次"因疑用疑,使其自相魚肉",用反間計除去後金大將柯汝棟、戴一位。

毛文龍的用間手段,使得後金方面寢食難安,手足相殘,努爾哈赤、皇太極兩代首領都曾被其玩弄於股掌之上,展現了非凡的才智與謀略。

毛文龍所領導的東江雄鎮,成為屹立在敵人後方的堅固堡壘,使得後金無法對遼西和大明本土展開有效進攻,即便有所行動也不得不在很短的時間內撤走。關內萬家生靈的安寧幸福,皆賴於東江鎮的存在。毛文龍一死,後金便可長驅直入京師。

(三)袁崇煥計殺毛文龍對明朝的影響

崇禎二年(1629)六月初四,袁崇煥命令毛文龍,今後旅順以東公文用毛文龍印,以西用袁崇煥印。又命令制定東江營制,同時命令準備收復鎮江旅順。毛文龍均不同意。六月初五,袁崇煥頒佈毛文龍十二條罪名,請尚方劍,合水營都司趙不歧,何麟圖監斬,令旗牌官張國柄執尚方劍斬毛文龍首級於帳前。

毛文龍在時,後金對明朝的軍事行動都很短暫,也不敢走遠。而毛文龍被殺後,後金欣喜異常,彈冠相慶,史載"清主大喜,置酒高會",後金首領皇太極立刻起傾國之兵入關直撲北京,史稱"己巳之變"。此後一直到明朝滅亡,後金(清)時常直犯中原,如入無人之境,保定、濟南、兗州、高陽、固安、良鄉等許多城市被屠城,數百萬百姓遭到擄掠,這時候人們才意識到毛文龍的作用,但為時已晚。

兵部尚書王在晉評價道:"毛文龍徑襲遼陽,故旋兵相應,寧錦之圍解,文龍與有力焉此出於崇煥之自陳,劇稱其牽制之功,則文龍何可殺耶?文龍殺而虜直犯京城,明知而故悖之,崇煥之禍其真自取矣!"充分肯定了毛文龍的存在,是大明邊防的重要保障,毛文龍一死,後金便可長驅直入京師。

袁崇煥殺人立威,先斬後奏擅殺毛文龍,使得後金再無後顧之憂,從此可以長驅直入京師。


伯樂公


袁崇煥這個人總的來說,不能說不是忠臣,打仗也是把好手,但是沒有政治頭腦,沒有大局意識。殺毛文龍這件事,就很具有代表性。


毛文龍長期鎮守的皮島,處於後金的後方,有很強的牽制作用。後金之所以不敢搞大動作,就是顧忌後方有人偷襲。後金幾次三番想要滅了他,但總是不能得逞。這下好,袁崇煥不經請示,憑著手裡的尚方寶劍把毛文龍殺了。毛文龍雖然有很大的毛病,耗費糧餉,不受節制,但作用是實實在在的。袁崇煥雖然有先斬後奏之權,但擅殺大將,不跟皇帝打個招呼,皇帝表面不說,心中是忌憚的。殺了毛文龍,自己痛快了,更痛快的是皇太極,從此沒有了後顧之憂。


到後來,皇太極能夠囂張到繞過山海關,從蒙古入境,圍了北京城,就是一個深遠的問題。而當初,袁崇煥牛皮吹的震天響,跟崇禎說“只要錢糧管夠,五年收復遼東”,這樣的話都能說的出來。現在到了這樣的地步,被皇太極使了反間計,說袁崇煥通敵,崇禎就把袁崇煥千刀萬剮了。

我替袁崇煥總結以下教訓,一、不要讓皇帝置於險境,二、不要承諾完成不了的任務,三、沒有卸磨,不要殺驢(卸了磨殺驢也不好)。


hh1185977001


袁黑和袁粉又要掐架咯!我可是中立的哦!

說下我對袁崇煥的個人理解吧,袁崇煥絕對稱不上奸臣,很肯定的說,其是一個忠臣,只不過是那種眼高手低的忠臣,做事盲目、好大喜功,最終害人害己,被賜死了!



袁崇煥最出名的戰績應該是寧遠大捷,據說還一炮打中了後金領袖努爾哈赤,致使其受傷,沒多久一命嗚呼了!可是這個事情的真假一直難以確定,有人說是袁崇煥給自己臉上貼金編造的謊言,這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不過有一點肯定的是,寧遠這一戰把努爾哈赤那個老匹夫嚇著了,讓其認識到,這個大明雖然是一隻病貓了,還是有點難啃!

袁崇煥作為進士出身,卻是喜好軍事,在寧遠大捷後,接著整了個寧錦大捷,讓其名聲大噪,關外關內都知道大明朝又這麼一位能人。後金真是恨得牙癢癢,想把袁崇煥生吞活剝了,可惜袁崇煥就像個廁所裡的石頭,又臭又硬,難以下口!

努爾哈赤死之後是皇太極接的班,皇太極就想著怎麼整死袁崇煥這個眼中刺,恰好袁崇煥整個一出越權殺掉毛文龍的戲碼,讓皇太極喜出望外!毛文龍也是後金反感的人物之一,其統轄的東江鎮一直如同一顆大釘子插在後金的大後方,讓皇太極坐立不安!這倒好,天上掉餡餅,袁崇煥幫了皇太極大忙,還給自己挖了一個大坑!



看到這裡,有人要說了,袁崇煥這不就是漢奸麼!還真不是,毛文龍確實是一位悍將,但品行有點問題,袁崇煥就想著除掉這顆老鼠屎,整頓整個邊疆防線,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毛文龍的死讓朝廷大為震動,更讓毛文龍的手下兵士寒心,多數叛變,好端端的把一個防守重鎮拱手讓人了,最後還給自己後來的作死埋下了伏筆!

袁崇煥最擅長的是防守,也確實讓後金難啃!不過後來皇太極學聰明瞭,你既然難啃,老子還不打你呢,繞著你走還不行麼!結果這一繞,皇太極就領著人直接打到北京城下了!驚不驚喜?意不意外?我相信袁崇煥是懵逼了,北京城的崇禎也懵逼了!可是沒轍啊,袁崇煥只得領著自己的關寧鐵騎回來救駕了,也成功的攆跑了後金,只可惜崇禎怒了!



崇禎一直很信任袁崇煥,給了袁崇煥無數的支持,要錢給錢要人給人,可是最後還被人家打到家門口了,崇禎的臉上就有點掛不住了!本來袁崇煥私自殺掉毛文龍就讓崇禎不高興了,崇禎想著其是為了大局著想,忍了,可這次就忍不了了!再加上朝中部分大臣的誣告誹謗、皇太極的離間計神補刀,崇禎下令將袁崇煥凌遲處死,袁崇煥卒!

總結:袁崇煥忠嗎?忠,可惜太自大咯,臣子終究是臣子,袁崇煥卻沒有這種覺悟!他認為自己是為了大明著想就行了,但是別人不是這麼想,他的主子也不這麼想!袁崇煥的防守策略確實不錯,可惜,殺掉毛文龍讓整個防線形同虛設咯!


我們是瀚海自媒體工作室,歷史的記憶由我們為您講述,如果你喜歡我們的文章,希望留下您的點贊+關注,謝謝!


瀚海說史


天啟元年(1621年),毛文龍受遼東巡撫王化貞之命,率領毛承祿、尤景和、王輔、陳忠等一百九十七名勇士,深入敵後,先收復了豬島、海洋島、長山島、廣鹿島等二千餘里沿海島嶼,擒綁後金守島軍官胡可賓、任光先、何國用等人。七月十四日,偵得鎮江(今遼寧省丹東市)後金主力去雙山抄殺不肯降後金的百姓,城中空虛,遂與生員王一寧商議,以鎮江中軍陳良策為內應,率一百餘人夜襲鎮江,擒後金遊擊佟養真(清帝康熙姥爺)及其子佟豐年、其侄佟松年等,隨派陳忠等襲雙山,擒斬後金遊擊繆一真等,史稱“鎮江大捷”。此戰後,寬奠、湯站、險山等城堡相繼歸降毛文龍,一時間“數百里之內,望風歸附”,“歸順之民,繩繩而來”,使得全遼震動,引起後金方面的極大恐慌。



“鎮江大捷”是明軍與後金作戰以來的首勝,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心。朝廷因此對毛文龍破格提拔,升為副總兵。遼東經略王在晉評價此戰說:“毛文龍收復鎮江,擒縛叛賊,四衛震動,人心響應。報聞之日,縉紳慶於朝,庶民慶於野。自清、撫失陷以來,費千百萬金錢,萃十數萬兵力,不能擒其一賊。此一捷也,真為空谷之音,聞之而喜可知也。”內閣首輔葉向高將毛文龍比作歷史上的孤膽英雄班超、耿龔,他說:“毛文龍收復鎮江,人情踴躍,而或恐其寡弱難支,輕舉取敗,此亦老長考慮。但用兵之道,貴在出奇,班超以三十六人定西域,耿恭以百人守疏勒,皆奇功也……今幸有毛文龍,此舉稍得兵家用奇用寡之。”袁可立的好友董其昌則評價說:“毛文龍以二百人奪鎮江,擒逆賊,獻之闕下,不費國家一把鐵、一束草、一斗糧。立此奇功,真奇俠絕倫,可以寄邊事者!如此膽略,夫豈易得?使今有三文龍,奴可擄,遼可復,永芳、養性可坐縛而釁之鼓下矣。”還有收復金州和旅順,牛毛寨大捷……


當時的遼東督師孫承宗在“牛毛寨大捷”之後,欣喜異常,上奏稱讚說:“臣接平遼總兵毛文龍呈解屢獲首虜,隨行關外道袁崇煥逐一查驗三次,首級三百七十一顆,俱系真正壯夷,當陣生擒虜賊四名,俱系真正韃虜。差令中軍官集將士於衙門外,三炮三爵。臣時在寧遠,適春賞夷人,虎酋等部俱到。特令各官解其首虜,經各賞夷部落,乃抵寧遠。不獨風示邊人,抑亦見天下尚有殺賊之人,賊自有可滅之日!一時人心,殊覺感動。因念文龍以孤劍臨豺狼之穴,飄泊於風濤波浪之中,力能結屬國,總離人,且屯且戰,以屢挫梟賊,且其志欲從臣之請,牽其尾,搗其巢,世人巽懦觀望,惴惴於自守不能者,獨以為可擒也,真足以激發天下英雄之義膽,頓令縮項斂足者愧死無地矣。”

登萊巡撫袁可立親自為毛文龍請功道:“毛文龍統兵深入閆王寨,與奴賊大戰,斬級三百七十一顆,生擒真夷四名,請發賞功銀兩。”天啟皇帝指示“毛文龍並各將吏功次,著即行勘敘”。(《明熹宗實錄·卷四十二》)從略

收復復州和永寧

對遼西戰場的有力支援……

袁崇煥也曾經上奏說:“孰知毛文龍徑襲遼陽,故旋兵相應。使非毛帥搗虛,錦寧又受敵矣”。

毛文龍在時,後金對明朝軍事行都很短暫,也不敢走遠。而毛文龍被殺後,後金欣喜異常,彈冠相慶,史載“清主大喜,置酒高會”,後金首領皇太極立刻起傾國之兵入關直撲北京,史稱“己巳之變”。此後一直到明朝滅亡,後金(清)時常直犯中原,如入無人之境,保定、濟南、兗州、高陽、固安、良鄉等許多城市被屠城,數百萬百姓遭到擄掠,這時候人們才意識到毛文龍的作用,但為時已晚。毛使得擁有數萬驕兵悍將的鑲藍旗精銳喪盡,即使休整兩年也未恢復元氣,其餘參戰後金軍也多有損失。是為明軍與後金交戰以來,所取得的最重大勝利,而這又是在明軍極為艱苦的環境下所取得的,更加可貴。對此,登萊巡撫李嵩評價說:“奴以十萬之眾蹂躪東江,毛文龍乃能於狂烽正熾之際,奮敵愾迅……毛帥之功於是不可著乎!”、繼任者孫國禎(收復澎湖列島的民族英雄)也認為:“臣看得毛帥孤懸絕島,遠泊水鄉,溟霧胡風,侵肌撲面,寒煙冷月,泣晝憐宵。七年正月以來,五戰而五勝,諦觀宣州、車輦、義州西門、龍山諸役,皆令人舌咋心驚,色飛神動。然義州西門之捷,獨雄而奇,蓋其俘獲者皆名酋,今之系紐而獻者,此也。宣州諸路之捷,又險而奇,蓋毛帥親中二矢,不為少動。自五、六年以來,大小几近百戰,積俘至四百七十有零,搶獲器械、馬匹累百,近日續報者不與焉。”

為什麼袁崇煥要殺毛文龍,書上已經說的很清楚了,書上的那些就沒必要在說一遍……毛文龍有缺點短板嗎?當然有,可以這樣說明末將領,你還真拿出沒有短板的。有人說毛是漢奸,很多人是看了朝鮮史和滿族老檔案,其中裡面很多漏洞百出,有人說毛救朝鮮不力,原因不說……其實這也不能斷定他就是漢奸,更有人拿毛文龍寫給皇太極的書信判斷他就是漢奸,可毛文龍將後金給他的書信全文遞給了崇禎皇帝,還把皇太極派來的人綁送京師,表明毛文龍還是有一顆忠君愛國之心,所以因此事就斷定毛是漢奸,真是扯淡。袁崇煥也寫給皇太極書信,那麼袁也是漢奸嗎?還有如果毛是漢奸,袁崇煥怎麼能跑到人家地盤,還殺了毛帥,東江可是毛的根據地,這不符合邏輯性。毛死後發生了很多事,如毛死後他的部下都投了後金,還帶來了明朝的紅衣大炮和水師,當時的後金(清),可沒有水師啊!有了水師後,後金更是如虎添翼。大明或毛一手打造幾十年的東江軍土崩瓦解,事實也證明了殺毛文龍大錯特錯……

再說袁崇煥,《明史·袁崇煥傳》:“帝退少憩,給事中許譽卿叩以五年之略。崇煥言:聖心焦老,聊以是相慰耳。”譽卿曰:“上英明,安可漫對。異日按期責效,奈何?”崇煥憮然自失。頃之,帝出,即奏言:“東事本不易竣。陛下既委臣,臣安敢辭難。但五年內,戶部轉軍餉,工部給器械,吏部利用人,兵部調兵選將,須中外事事相應,方可有濟”。帝為飭四部臣,如其言。


這段是“平臺召對”中的詳細記載。從文中之意來看,袁崇煥也意識到了5年平遼是不現實的,現在可又在崇禎皇帝面前誇下了海口。當著領導的面吹牛的人很多,袁崇煥也是其中一個。後來也意識到自己5年平遼很難實現的時候,清醒之後為“五年平遼”附加了一大堆條件,而這些條件在當時是很不現實的,崇禎也儘量滿足。如果你不答應,那麼五年平遼失敗的責任就不是我袁某人了……

如果有人說滿清編的《明史》自然要黑大明君臣,誇大滿清實力,那麼我們來看看袁崇煥的實際表現,他的平遼方針,核心就是關寧錦防線。

袁崇煥對付後金的戰術,我們稱它為“碼地堡”,玩過星際爭霸的朋友都知道這種戰術,如果真能把地堡碼到敵軍老家了那還真就贏了,問題是,袁崇煥能嗎?事實是,雖然袁崇煥在崇禎三年就被殺,但明軍還是延續了他的碼地堡思路,由孫承宗主持,其實孫承宗和袁崇煥就是一回事,碼地堡戰術真正的發明者孫承宗,說袁崇煥是孫承宗的執行者更為恰當。可是,當碼地堡碼到錦州以東的大淩河,就再也碼不動了。碼地堡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還要分散兵力,當大淩河的守軍被包圍後,明軍還的勞師遠征去救,結果被圍城打援,徹底失敗。即使是袁崇煥還活著,結果還是一樣。

那麼,碼地堡攻不行,那守行嗎?事實證明還是不行,後金多次入關,沒有一次是穿過關寧錦防線,無一例外繞道蒙古,關寧錦防線成了東方的馬奇諾,根本沒有一絲一毫的作用,明朝用巨資打造的關寧錦防線是那麼的不堪一擊。可見,袁崇煥,孫承宗想用這樣的戰術困死後金是多麼的幼稚可笑,那麼袁崇煥是漢奸嗎?答,個人覺得不是,原因也不想多說,好人做壞事的人很多,袁崇煥也是其中之一,說他是漢奸就過了,他只是個志大才疏之人。


怪獸小火龍


我是歷史是什麼,我來回答。

歷史人物都是複雜的,不是一個忠,或者奸字能夠簡單形容的。袁崇煥對明朝肯定是忠,否則手握重兵的他直接夥同清兵入關,那就沒有平西王什麼事了。但是袁崇煥對於崇禎皇帝,肯定不算忠,否則崇禎不會傻到去殺他。為什麼崇禎皇帝要殺袁崇煥呢?這得從多個方面來分析。

崇禎皇帝繼位以後,三下兩除二解決掉了魏忠賢,這個時候勵精圖治的崇禎皇帝自然想要解決後金的問題。於是,崇禎皇帝啟用了袁崇煥,讓他做寧錦督師,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並在崇禎元年召見了他。

袁崇煥看著崇禎皇帝如此重用自己,並且懷有殷切希望,於是向崇禎皇帝說,自己計劃五年時間,收復全遼。

崇禎皇帝看到袁崇煥這樣說,自然喜出望外,說愛卿如果真的能夠收復全遼,朕一定重賞愛卿,讓愛卿子孫後代都享受富貴。

後來別的大臣提醒袁崇煥不要說大話,難道真的五年可以收復全遼。袁崇煥表示,我看皇帝殷切期望,因此說五年收復全遼來寬慰皇上。

袁崇煥這樣隨便說說,是忠,還是奸?肯定不好評價,因為他的出發點也是好的,皇帝年紀輕輕想幹一番事業,袁崇煥趁機勉勵一下。

不管怎樣,崇禎皇帝可當真了。他把一切大權交給袁崇煥,並讓戶部,兵部等嚴密配合,結果袁崇煥給崇禎留下一個極為不好的印象——“銳而輕,每易言天下事。”

再說說袁崇煥殺毛文龍。袁崇煥和毛文龍關係原本就不好,很早的時候袁崇煥就計劃撤掉毛文龍,使得遼東軍隊號令統一。

其實,邊將之間關係不好對黃帝來說是一件好事情,這樣他們互相牽制,皇帝不用擔心哪天邊將突然造反。

不過,讓人沒想到的是袁崇煥先斬後奏。他以閱兵為名把毛文龍召到雙島,然後以“十二罪”處死了毛文龍,然後再上奏朝廷。

不要說崇禎皇帝,換作任何一個皇帝,也是沒辦法由著袁崇煥這樣乾的。崇禎皇帝沒有辦法,前方還要靠袁崇煥打仗,所以隱忍不發,下旨褒獎他。

更讓崇禎皇帝難受的是袁崇煥殺了毛文龍以後,還讓崇禎皇帝給他的部下增餉至十八萬。

三個月後,後金的軍隊繞過山海關,千里奔襲,直逼北京城。一路上,後金的軍隊勢如破竹,京城老百姓一片恐慌。

崇正皇帝第一次破天荒的號召全國各地起兵勤王,一時間,天下勤王的部隊達到二十萬。雙方在京畿地區相持數月,後金才撤退。

這個時候後金又使用反間計,造謠袁崇煥和後金和談,兵困京城是為了迫使朝廷同意他與後金的和談。

不要說崇禎皇帝對袁崇煥有意見了,當時大明的官員,和老百姓,都怨恨袁崇煥。加上袁崇煥天啟年間就有和後金擅自議和的前車之鑑,輿論異口同聲的罵袁崇煥。

最後說說崇禎皇帝。他雖然一心想要重振大明,但是他過於年輕,急於求成,使得自己親信袁崇煥的許諾。死愛面子的崇禎皇帝結果發現袁崇煥欺騙自己,以崇禎皇帝的辦事特點,袁崇煥本身就不會有好結果。加上後來後金進逼京師,輿論對袁崇煥極為不利,所以袁崇煥被殺就是意料之中了。


歷史是什麼


感謝你提問,這裡是老白說,希望我的回答能為你解惑。

關於袁崇煥是忠是奸的問題,我更傾向於是忠臣。

首先,袁崇煥構建關寧防線,是抵擋後金入關喝點最重要防線。而他訓練的關寧鐵騎也是明朝自薩爾滸戰役之後僅有的精銳了。這兩件事在保衛明朝的重要程度是數一數二的。

而北京保衛戰,袁崇煥也是千里馳援,完全沒有擁兵自重,作壁上觀的想法。

袁崇煥一生之中多次打敗了努爾哈赤,皇太極父子的多次進攻。如果沒有他帶兵拼死保衛大明王朝,估計明朝都挨不到北京防衛戰,可能努爾哈赤就直接把明朝打下來了。

其次,也是袁崇煥被下獄之後,他手下的祖大壽嚇得直接跑回了關寧防線,對於之後後金在北京周圍的燒殺搶掠視而不見。

這時候,也是袁崇煥在監獄中一紙書信將祖大壽勸了回來,不然後果不堪設想。

所以從這些來說,袁崇煥絕對是忠臣。

而關於袁崇煥擅自殺了毛文龍這件事,我很奇怪一件事情,就是為什麼叫擅殺?

袁崇煥當時有尚方寶劍的,尚方寶劍在古代可以讓持有者見機行事,根據具體情況臨時決斷的。

而毛文龍在史書上提的最多的就是驕奢淫逸,擁兵自重。而當時的袁崇煥一是欽差,二是名義上的最高指揮官,這種情況下根本就不存在擅殺的說法。

實際上這個說法估計更多的是崇禎皇帝為了弄死袁崇煥找的藉口。

而至於該不該殺毛文龍,我是這麼看待的:該殺。

雖然毛文龍有著一定的軍事能力,自身也是一名驍將。但是一個不聽調令,陰奉陽違的將領對於軍隊之中不亞於毒瘤。這一點你可以參照同時期的明將左良玉,最後帶來了多惡劣的問題。

因此我覺得殺毛文龍是應該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