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人的經歷或能力讓你覺得不可思議?

驀然鎏域


說及歷史,少不得談論一番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的

昆陽之戰

這場戰鬥當真是讓人不可思議,是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以少勝多的大戰。

雙方兵力懸殊差距達到近20倍

昆陽之戰當時王莽一方的軍隊約莫有四十三萬,傳出去更是號稱百萬大軍,大軍出動,浩浩蕩蕩,比任何一部史詩級別的戰爭電影來的都要震撼,如果站在遠處看,那人頭當真是密密麻麻。行軍之聲,震天動地,怕是十公里之外,都能感覺到震動。反觀劉秀一邊,約莫也就王莽這邊二十幾分之一,能打的根本沒有那麼多。

如此懸殊的人數差,就算劉秀這邊再厲害,車輪戰都能給累死。

王莽方全副武裝,猛獸虎視眈眈

並且根據史料記載,王莽為了對付劉秀方,更是出動了當時六十三家精通兵法的人來當做謀臣,俗話說得好,三個臭裨將賽過諸葛亮。那六十三個,不就等於二十一個諸葛亮,何況這時候諸葛亮還沒出生。

對於這支最為厲害的部隊,王莽也是無所不用其極,在軍隊任用長人巨毋霸,專門飼養虎豹犀象這些猛獸,想想長期訓練的獸性,加上這種猛獸通常都是處於很餓的狀態,一出籠,那紅紅的眼睛,和流出來的口水,怕是嚇都能給人嚇死。

最後卻是劉秀大獲全勝

按照常理說,王莽一方,無論如何不管劉秀這邊如何垂死掙扎,都逃不了被大軍碾壓的下場。然而偏偏到了最後,贏家確是劉秀。

據《後漢書》記載:光武乃與敢死者三千人,從城西水上衝其中堅,尋、邑陳亂,乘銳崩之,遂殺王尋。城中亦鼓譟而出,中外合勢,震呼動天地,莽兵大潰,走者相騰踐,奔殪百餘里間。會大雷風,屋瓦皆飛,雨下如注,滍川盛溢,虎豹皆股戰,士卒爭赴,溺死者以萬數,水為不流。王邑、嚴尤、陳茂輕騎乘死人度水逃去。盡獲其軍實輜重、車甲珍寶,不可勝算,舉之連月不盡,或燔燒其餘。

就是說,劉秀帶著自己的敢死隊殺向幾十萬的大軍,不僅衝散了敵軍的陣型,收繳了敵將的人頭,還順帶著提升了自己的士氣。

但這不是關鍵,我認為這場戰鬥最主要的就是後面的這電閃雷鳴,妖風四起,嚇的猛獸動都不敢動,小兵嚇得掉頭就跑,還發生踩踏,傻一點的掉河裡還淹死了。

不論後世人如何誇獎劉秀的才能還是批判王莽方領軍的自大和無能,我都認為,這場戰鬥即使就算會失敗,王莽方也不會在這次大戰中損失了最主要的兵力,這直接導致了後來王莽新朝的滅亡。

如若不是天時地利,光憑一個劉秀的人和,最多隻能打退王莽方,而不是讓其損失巨大,不管一個人有多強大,終有精力耗盡之時,人海戰術普遍都是成功的。

所以昆陽之戰裡的天時地利人和,當真讓我覺得不可思議,這世間可能真的有命。


愛讀書的小姑洗喲


大家所知道的“多朝元老”因為樹大根深,大都被皇帝猜忌不得善終。

但是在五代十國時期,竟然有一位真正的“十朝元老”,歷經四個朝代、十位皇帝而不倒,成為官場上真正的“不倒翁”。

這位“十朝元老”就是“長樂老”馮道。

雖然後世的文臣都對馮道的評價非常低,就連歐陽修、司馬光都公開罵他“不知廉恥”“奸臣之尤”,但是馮道能夠被這麼多皇帝倚重,甚至官居宰相之職,才華與政治智慧絕對是極其罕見的。

後唐四帝。

後唐時期一共出現了四位皇帝,分別是李存勖、李嗣源、李從厚、李從珂。

而馮道一開始就憑藉自己的眼光投奔了後唐莊宗李存勖,並深受重用,並且在李嗣源篡位以後,正式被拜為“宰相”,從此榮寵不衰,成為五代十國時期一位真正的奇人。

並且開始主持刻印儒家經典《五代監本九經》,並不是沒有幹出實事。

後晉二帝。

後晉時期一共出現了兩位皇帝,分別是石敬瑭、石重貴,也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割讓幽雲十六州,向契丹稱臣的“兒皇帝”石敬瑭。

在此期間,馮道曾經冒著生命危險代表後晉出使契丹,這也是馮道一個為人詬病的地方。

雖然石敬瑭寵愛自己的幼子石重睿,特意囑託馮道輔佐石重睿上位,但是為了後晉的穩定,馮道最終因為“國家多難,宜立長君”為由,擁立石重貴為帝。

後漢二帝

後漢時期一共出現了兩位皇帝,分別是劉知遠、劉承祐。

在契丹皇帝耶律德光死後,馮道終於擺脫契丹人的控制,成功的回到中原,此時已經是後漢時期了。

可惜後漢建立僅僅三年就滅亡了,馮道堅持到了後周時期。

後周二帝

後周時期一共出現了三位皇帝,分別是郭威、柴榮、柴宗訓,而馮道歷經兩帝郭威、柴榮,一直深受重用。

特別是在後漢時期馮道就與郭威交好,並且多次指點“騎虎難下”的郭威,在後周建立以後更是兼任太師、中書令。

直到此時,歷經22年才刻印完成的儒家《九經》終於出世,這也是馮道最大的貢獻了。

馮道以後,被周世宗柴榮“追封瀛王,賜諡文懿”,對“十朝元老”馮道的功績也是一個極大的肯定。

歷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樣的歷史人物。想了解歷史人物,學習歷史知識的可以關注我,感謝大家支持。

歷史公元


首先想到的就是霍去病,誠乃天之驕子中的驕子

霍去病短暫的一生將是華夏5000年文明中一朵最華麗同時又是最短暫的流星。

一生僅24年,卻是西漢最出名的將軍,17歲便隨衛青出征,大破匈奴,拜驃騎將軍封為冠軍侯(現在人17歲的時候還整天想著遊戲和泡妞);

19歲,霍去病奉命迎接率眾降漢的匈奴渾邪王,穩定了局勢,渾邪王得以率4萬餘眾歸漢。從此,漢朝控制了河西地區。

21歲,霍去病率騎兵5萬,北進兩千多里,越過離侯山,渡過弓閭河,與匈奴左賢王部接戰,殲敵70400人,乘勝追殺至狼居胥山,封狼居胥,大捷而歸,拜大司馬,掌軍政;

24歲霍去病去世,直接影響了漢武帝后續雄才大略的軍事方針。

如果沒有霍去病,很可能就沒有今天如此幅員遼闊的漢族,霍去病將軍六次開拓疆土,對漢朝的發展的推動是無法的估量的!

自霍去病之後,匈奴一蹶不振,一直到漢末天下大亂,方才有死灰復燃之象。

霍去病的一生充分說明了好鋼易折的道理,刀太過鋒利,必然容易折斷,但天縱奇才,少年得志,又有多少人懂得藏拙,霍去病的出生就是為了完成消滅匈奴的使命,使命完成了,生命就走到了盡頭。


史味人生


崔日用。經歷神龍,先天多次政變,次次轉禍為福,第六感和政治敏感度無以倫比。武則天女皇時代,崔日用只是一名山西小縣令。那是十幾年前,信佛的武則天頒佈禁屠令,禁止全國宰牲畜吃肉,人們臉色往往跟菜色一樣寡淡落寞,以往胖胖的宮女姐姐都失了丰韻。武則天常帶倆男妾外出遊玩,途經陝州。陝州刺史宗楚客是武則天親外甥,這支龐大的皇家隊伍飲食供給難倒了宗楚客。難道要請這些深宮仙娥、龍子鳳孫們餐餐享用青菜豆腐、蘿蔔麥飯。如此,不等回宮,宮人們的唾沫星子就能把宗楚客淹死。 正當宗楚客發愁之際,忽蒙女皇召見:女皇不僅慰勞他迎駕辛苦,還賞賜了很多彩緞、金銀,“這突然而來的喜事把宗楚客弄蒙圈兒了,事後一打聽,才知是家父所為”崔侯爺說。原來,崔日用從四方蒐羅了山西特色美食,供宮人隨從們享用,有蜂窩樣兒的莜麵栲栳栳、一粘二甜的甑糕、一窩金絲的聞喜煮餅,香氣亂竄的“撥爛子”...,宮人們哪吃過這些鮮食野物,紛紛在女皇面前誇讚不已。崔日用還逢人就說,這都是宗大人讓他準備的。宗楚客覺得他年輕會辦事,不出半年就把他調進京裡任御史。李兄不知,當時朝廷重內官輕外官,從地方任中央御史是別人八輩子求不來的福氣。宗楚客是武三思朋黨,而武三思是女皇時代最炙手可熱的外戚,武三思和宗楚客四處蒐羅人才安插在有彈劾之權的御史位上,是為了攻擊政敵。誰是他們最憎恨的政敵?是五王。女皇末年,為了平息洶洶眾議,女皇將流放在外的兒子中宗李顯召回京師。但女皇即使纏綿病榻也死不放權,她身邊兩個男妾更有非分之想,霍亂朝綱,被忍無可忍的五位李唐大臣聯合太平公主等皇親,趕女皇下臺,扶中宗上位。五位大臣因此被封王,被稱為“五王”。當五王陶醉在勝利果實裡,卻忘了處理一個人,這個失誤最終要了他們的性命”。這個漏網之魚就是武三思,武三思頻頻入宮,他親自睡了中宗皇帝的老婆韋后,又與“女宰相”上官婉兒搞到一起,還為兒子娶了中宗最心愛的小女兒,大名鼎鼎的安樂公主為兒媳婦。他武三思搖身一變,重新變成了新朝紅的發紫的外戚,等到五王反應過來,再想要對付武三思,已經晚了。崔日用私底下向五王靠攏,他冒險彈劾了一個人,一個叫鄭普思的妖道,給五王交了份“投名狀”。鄭普思以幻術迷惑中宗,中宗非常信任鄭普思,想要繞過中書、門下兩省,直接封他為秘書監一把手,這引起了五王的強烈不滿。中宗一上位就忽視五王的“相權”,以後重臣還怎麼制衡皇權?崔日用就以鄭普思送女禍亂後宮為由,在朝堂上面折庭爭,使得鄭普思被貶官流放。正在崔日用積極向五王示好之際,五王卻完蛋了。

由於武三思與情婦韋皇后在中宗面前日夜構陷“五王”,中宗先是罷了“五王”職務,接著是貶官流放。武三思在政治上絕不天真,他深知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的道理。他讓情婦上官婉兒寫份賜死的假聖旨,派酷吏拿著假聖旨到流放地虐殺了五王。五王之中,有的被一刀一刀剮死,有的被先喂下毒藥,毒發痛不欲生之際,遭杖擊而死。

五王的慘烈遭遇,讓崔日用瞬間丟掉了政治信仰和堅持。一旦站錯隊,那些身死族滅,子孫株連的慘禍,崔日用徹底成為武,韋一黨。

正在武三思除掉政敵,大權獨攬之際,卻突然死掉了。這多虧了他的兒媳安樂公主。安樂公主是中宗和韋后最愛的小女兒,她縱奴搶良家子弟,大興土木弄得民不聊生,拿朝廷官位賣錢。在公公武三思的攛掇下,安樂公主進一步想當“皇太女”。因為現任太子不是韋后所生,安樂公主經常辱罵太子為奴才,武三思對太子也是各種輕蔑壓榨。太子忍無可忍,暴起反抗,帶兵衝入武三思府邸,當場砍翻了這個奸臣,又轉身進宮想順便收拾安樂等人,結果兵敗身死。武三思死後,韋后慾壑難填,她與兩位近臣淫亂,又擔心中宗知曉,加上女兒安樂公主瘋了似的想當皇太女,母女倆合謀毒死了她們的至親中宗皇帝。韋后秘不發喪,先是派韋家子弟接管了京裡武裝部隊,又迅速進行人事調整。

崔日用知道,一旦韋后上位,作為韋后安樂一黨,他的職位定會往上挪一挪,這時崔日用得知了一個危險的訊息:相王李旦的兒子李隆基正在私下煽動左右羽林軍,為推翻韋后做準備。崔日用又一次嗅到了山雨欲來的血腥氣味兒。三天後,中宗發喪,死訊傳到宮外。當夜,李隆基帶羽林軍打著替皇帝報仇的名義殺進宮裡。事出突然,韋后驚慌的跑進軍營,被當場斬殺。對鏡描眉的安樂公主沒踏出閨閣就人頭落地,上官婉兒被斬在旗下,宗楚客被殺死在城門。

政變後第七日,崔日用直接入閣拜相封侯,享受食邑400戶。政變的前幾天夜裡,崔日用安排親信,一個僧人,悄悄拜訪了李隆基,送上了他的投名狀“一份詳細的政變方案”,他是向李隆基投誠的品級最高的官員,而且他掌管著兵部,負責軍隊調動,正是因為崔日用的投誠,讓李隆基吃了定心丸。政變後,李隆基扶持睿宗皇帝上位,崔日用憑藉大功,不僅洗清了武三思,韋后、安樂朋黨的汙點,還一路封侯拜相,崔日用的謀略絕非我等中智之人所及。


姜楠史話


1.關羽

關羽生前就是一個令人聞風喪膽的大將,死後亦被供奉為鎮守家門,驅邪的神仙。他是東漢名將,曾在白馬坡斬殺顏良,建安二十四年時,關羽斬殺龐德威震華夏。在樊城之戰時被毒箭所傷,遂有了後來的刮骨療傷。在文學中關羽敗走麥城後被殺,蜀漢吳三個國家為其舉喪,我覺得一個人能有這麼多英雄事蹟被流傳下來已經很厲害了。

2.成吉思汗

在他一生中經歷的60多場戰爭中只有一次戰敗,在他統治時期,幾乎整個歐洲被元朝佔領。在他18歲時戰敗了蔑兒乞人,被其他部族記恨,因此向他發動戰爭。且死後的下葬地點至今沒有被發現,這已經成為歷史之謎

3.孔子

中華民族最偉大的思想家,他的儒家思想貫穿至今,曾有弟子三千,修訂六經和《論語》現在依然有孔子學院。

4.鄧小平

收復香港和澳門兩大行政區,提出了改革開放、一國兩制等政策,使中國走向偉大復興的道路,是沿海地區經濟發展迅速。

5.王莽

下令將全國土地改為“王田”,禁止買賣奴婢,在商品流通和定價都有很超前的思想,頒佈了一些超前的制度,被後人覺得是當時不可能出現的,因此也有人說他是個穿越者,當然這是不可信的。


小雀斑家娛樂


伏羲、五代徐子平、明進士萬民英等如何命理學推向巔峰,流傳千年,生生不息。這些人物背後所付出的大量案列分析,數據統計,天干地支,陰陽五行的論證,神煞運用,最終形成可用於命理預測的學科。天知道他們經歷了什麼。


東荀國學命理


袁天罡和李淳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