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徑即正義,裝藥即王道,走近"神教",探究超大口徑坦克炮

其實在現實中,工程師們從來沒有放棄過用大口徑火炮充當反坦克戰力的嘗試,自二戰以來,美蘇英均實驗過150毫米以上口徑的坦克炮,有一些還曾裝備部隊,但裝備量卻都不大,大部分都因各種原因被時代所淘汰。有句格言說的好:口徑即正義,裝藥即王道。按理說,更大的口徑能夠提供更多的裝藥,進而具備更遠的射程和更強的威力,應該更受人歡迎才對。但為什麼鮮有成功者呢?讓我們從源頭說起,探究巨炮們的反坦生涯。

口徑即正義,裝藥即王道,走近

這炮彈比人還高出不少

"口徑即正義,裝藥即王道",800毫米的多拉穿甲彈友情客串,要是被這個擊中,砸也砸扁了。

屠虎驅豹--輝煌的二戰時代

152“神教”,一個軍事類網遊愛好者非常熟悉的詞語,原本是對遊戲中KV-2的152毫米火炮無與倫比的殺傷力的戲謔(盲目崇拜)。後來又延伸到一切用150毫米以上大口徑火炮直射,用恐怖的裝藥量崩死對手的非主流反坦克行為,頗為群眾所喜聞樂見,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蘇聯在二戰時期大名鼎鼎的KV-2重型坦克。

口徑即正義,裝藥即王道,走近

1939年,蘇聯與芬蘭之間爆發了蘇芬冬季戰爭,蘇軍在突破卡累利阿地區的曼納海姆防線行動上吃盡了苦頭,損失慘重,對坦克協助支援的需求越來越大。所以開始研發新型坦克,用KV-1坦克為主體,搭載152毫米M-10榴彈炮和新式旋轉炮塔的KV-2坦克誕生了,用來進行陣地突破。該坦克在戰場上首次使用就凸顯出來了很好的戰力,火力強大,裝甲也很厚,能抗住幾十發芬蘭37毫米戰防炮炮彈,戰鬥力依然很強。

口徑即正義,裝藥即王道,走近

神教鼻祖KV-2,那巨大的炮管曾讓多少薄皮小朋友瑟瑟發抖

無論是在現實和遊戲中,KV-2都是152“神教”當之無愧的鼻祖。在二戰初期的1940年,大部分坦克只有薄薄的裝甲和76毫米以下的小炮,而KV-2裝備的M-10T式152毫米大炮和全身75毫米厚的裝甲則是碾壓般的存在,無論是發射榴彈還是穿甲彈,只要命中就必然帶走一個小朋友,而對面卻拿他毫無辦法。於是,蘇德戰爭初期就經常上演這種單車擋群狼的傳奇,而152噴子的巨大威力也給兩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口徑即正義,裝藥即王道,走近

KV-2坦克裝甲和火力都很強,但是車身重量也隨之增加,發動機動力低下,行駛速度也比較緩慢,底盤也就不堪重負,負重前行,經常發生機械故障。戰爭中,出現故障的KV-2坦克除了被擊毀就是機械故障,很容易遺棄被俘獲。過於大的炮塔導致整體車身頭重腳輕,過有坡度的路面時候容易翻車,有時候為了保持車身平衡,不旋轉炮塔,當然炮塔旋轉速度也很慢,這些都會影響坦克的作戰。該坦克的裝填採用分離式人工裝填,射速比較低。所以KV-2坦克的產量很低。

口徑即正義,裝藥即王道,走近

然而威力大的代價就是頭太大,重心過高,輕鬆翻到溝裡

到了戰爭中後期,德國人的虎豹相繼出籠,憑藉著堅甲利炮一度在戰場上橫行無忌,而蘇聯人以不變應萬變,152神教以自行火炮的形式再顯神威:SU-152/ISU-152裝上了精度更高的ML-20S式加榴炮,152毫米榴彈炮安裝在車身前部中間偏右方,火炮可水平移動12°,152毫米ML-20S榴彈炮可發射穿甲彈、高爆彈及高爆反坦克彈(就是HEAT)。除了直接貫穿裝甲殺傷敵方裝甲外,大威力的高爆彈可以震傷敵方裝甲兵,震松坦克內部零件,因此具有強大的威懾力。SU-152炮彈彈頭與裝藥分離,而兩者都非常重(高爆彈彈頭50公斤),所以裝填時間很長,機動性還是很慢,加上自身防護不是很好,在戰場損失也比較大。

口徑即正義,裝藥即王道,走近

從而可以兼職火力支援和反坦克任務。而實際使用效果也的確不錯,儘管此時德國新型坦克的正面裝甲普遍上了100毫米,斐迪南式殲擊車甚至達到200毫米之厚,但在152毫米火炮面前還是不夠看,且不說其BR-540穿甲彈毫不遜於專業反坦克炮的穿深,就是其裝藥量高達5.9千克的高爆彈幹起打坦克的活來也是得心應手,被此彈擊中的德國坦克不是裝甲碎裂就是乘員死絕,堪稱強大的"動物園殺手"。

口徑即正義,裝藥即王道,走近

一輛被蘇軍用做射擊實驗的黑豹,首上圓形那個大洞就是152穿甲彈的傑作,與其說是被擊穿,不如說是被砸穿的。

口徑即正義,裝藥即王道,走近

射擊實驗中的斐迪南殲擊車,其首上未被擊穿,但顯然被砸壞了,如果有乘員,絕對是受不了這一下的。猶如一個大鐵球砸下來,坦克裡面的乘員不是被炸死也得被震死。

迷惘年代--尷尬的冷戰時期

在二戰中,152神教的反甲能力可以說是效果拔群,以至於戰後,蘇聯仍對此類突擊炮孜孜以求,在重型坦克底盤上繼續鼓搗出了704工程、268工程等大口徑突擊炮,意圖繼續用這些巨炮來威懾潛在的西方敵人。無獨有偶,西方的坦克工程師們也看中了此類火炮的巨大威力和多用途性,美國人在155毫米M1式榴彈炮的基礎上改造出了T7坦克炮,並把它裝上了T30重型坦克。而英國人更是把183毫米的BL 7.2英寸榴彈炮放在了百夫長底盤上,製成了FV4005型自行反坦克炮--這恐怕是有史以來口徑最大的專用反坦克炮了。704工程、268工程、T30、FV4005如今都躺在博物館裡頤養天年。

口徑即正義,裝藥即王道,走近

這4位都是名副其實的大噴子

然而,我們並沒有看到這些怪獸中的任何一輛投入批量生產,因為戰後100毫米左右的中口徑坦克炮體積小,穿深高,射速快,精度好。除了裝藥量夠大,打工事效果好外,大口徑坦克炮幾乎被其全方位碾壓,加上步兵手上的便攜式火箭筒發展迅速,大口徑坦克炮愈發沒有容身之地。到了50年代後期,超大口徑坦克炮似乎已結束了他們的職業生涯,告老還鄉了。

口徑即正義,裝藥即王道,走近

M551:各位教眾都別慌,還有我!別看我短,但我粗啊!

但轉機卻很快出現了,60年代"導彈萬能論"的興起給了大口徑坦克炮一個重生的機會。1960年,美國陸軍計劃開發一種既能發射反坦克導彈,又能發射普通炮彈的武器系統。而拜臃腫的"橡樹棍"導彈所賜,152神教又在60年代的美軍坦克上死而復生,M551輕型坦克,M60A2中型坦克以及MBT70主戰坦克上都配備了一門這種多用途的152mm火炮,與以往的長身管炮不同,這種輕量化的火炮只有17.5~28.5倍徑,實際上是一種炮管式導彈發射器。

口徑即正義,裝藥即王道,走近

測試中的MBT-70原型車

從表面上看,這種炮兼顧了輕量化和大威力的需求,但在實際使用中,MGM-51"橡樹棍"導彈的制導系統結構複雜、可靠性差,而發射破甲彈和榴彈又因為火炮身管過短導致精度較低,造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局面。最終,M551和M60A2因此被美軍打入冷宮,成了二線部隊的雞肋。MBT70則乾脆沒被量產。

口徑即正義,裝藥即王道,走近

炮管式導彈發射器配用的破甲彈,請看那短的出奇的藥筒,可想而知其糟糕的彈道性能。

與此同時,大洋彼岸的蘇聯發展的一款152神教卻走向了另一個極端,代號"120工程"的"塔蘭"自行反坦克炮裝了一門152毫米60倍徑M-69滑膛炮,長度達到9米,堪稱史上第一長的坦克炮。有了這種長管子,威力和精度自然有保證,但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隨著125毫米坦克炮研製成功,這根長管子的穿深和精度變得毫無優勢,只造了一輛樣車就無疾而終了。

口徑即正義,裝藥即王道,走近

庫賓卡博物館裡的"120工程",找了半天,只有這張照片能大致拍全整根炮管

未來可期--醞釀中的變革

雖然在冷戰期間,因技術條件的限制,大口徑反坦克炮並未顯示出過人的反坦克能力,但大口徑所帶來的優勢始終在誘惑著坦克工程師們的眼球。實際上在冷戰末期,為了回敬西方國家研製中的140毫米坦克炮,蘇聯在T-80B坦克上裝上了2A83式152毫米坦克炮,即292工程,其測試結果證明了2A83較目前的2A46M擁有更高的炮口動能,且在自動裝彈機的輔助下,射速也不慢。該炮在90年代初期因蘇聯解體而暫停開發。但最近有傳言稱T-14最終將採用該炮的改進型號,繼承神教光榮傳統,成為一種兼備火力支援和反坦克的先進平臺。

口徑即正義,裝藥即王道,走近

292工程,2A83式152毫米火炮的實驗車

可以想見,隨著科技的發展,未來也許會出現裝有大口徑火炮的坦克。以前諸多制約大口徑坦克炮發展的瓶頸將被逐步克服,我們的152神教也許將會在未來續寫其傳奇的歷程。

口徑即正義,裝藥即王道,走近

著名動畫片《高達》裡的M61A5坦克,裝備了兩門155毫米滑膛炮……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