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山東的玉米深加工企業收玉米價格都高呢?

夢幻之星V


為啥山東玉米深刻加工企業收購玉米價格都很高,這是與地區消費總量與供求關係變存決定的。山東是油料和飼料深加工聚集區,需要大量的玉米作為原材料,一年消費總量達2500萬噸,而山東又屬於蔬菜大省,自產玉米只有區區的幾百萬噸,導致嚴重的產能不足,需要大量外省採購,而山東又被稱做東北玉米中轉站,受東北地區玉米產能下降的影響,玉米深加工企業抬高收購價格也是為了吸引西北,華北,等玉米主產區玉米進入,也為保障企業安全生產,減少原料企業庫存壓力,降低生產成本的一種舉措。


安視麗


為啥山東的玉米深加工企業收玉米價格都高呢?

山東玉米價格又連跌4天,目前15%含水量的玉米回落至1925元/噸,從行情趨勢來看已跌落至階段性的谷底,其價格回落至今年4-5月份的水平,並無題幹所說的收玉米價格都高的情況!


如下是山東各玉米深加工企業的收購價:諸城興貿1920元/噸左右,壽光天成1920元/噸左右,沂水大地1870元/噸左右,濱州西王1980元/噸左右,壽光金玉米1960元/噸左右。

山東歷來是玉米價位較高的地區之一,根據以往的情況來看當地的玉米行情能左右全國玉米的價位波動,編者小希認為能夠左右全國玉米價格波動主要在於當地的需求量大所致。但為啥深秋季節山東地區各深加工企業收購的玉米不升反降呢?


主要原因:新玉米的成熟上市供應量大增。

山東也是北方地區一重要的玉米產地之一,約佔全國總玉米種植面積的7--8%左右,每年的產量在2000萬噸左右,作為玉米的重要產地之一,近期秋季的9-10月是主要的玉米成熟收穫季節,而基層的農戶正積極將收穫的玉米出售,使得市場中的供應量多於正常月份,在需求量恆定的情況下,玉米的價位只能往下調整。農戶對玉米的出售態度是積極的,一方面是選擇出售能夠實現今年所種植的玉米收益表現--落袋為安。


第二,各深加工企業倉儲的玉米庫存量充足。

前期有臨儲玉米拍賣停止的消息,山東各地的玉米深加工企業也蠢蠢欲動,提前在市場中大規模儲備玉米,使得目前各深加工企業庫存處於較高的檔次,近期並沒有採購玉米的熱情,一段時間內採購量減少(需求量量少)玉米價位漲不動!

10月12--15日連續三天山東的玉米價位回落,而今天16日又不少企業收購價上調。小希認為目前的玉米價格反彈也在意料之中,畢竟沒有長時間不利的因素存在,下跌只是暫時性的。

上述純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歡迎批評指正。文字原創,圖片來之網絡!!謝謝


小希時間


因為地理位置,和生長週期,山東省必竟不是玉米生產基地大區,所有種植的玉米也是有限的,主要靠生產小麥為主,並不是像東北種植的那麼多,在價格上優勝於東北地區,在加上區域所限制,需求大於供應,


把微笑送給你61329856


山東省因其玉米深加工企業眾多,一直以來山東省都是我國玉米價格的標杆,但目前來說,影響華北地區玉米價格的主要因素在東北,而不是山東,東北即將啟動的304萬噸一次性儲備糧收購對華北地區玉米價格影響更大,不過山東地區玉米深加工企業上調收購價多少也會影響到華北地區玉米價格,只是影響有限。

最近山東地區某些玉米深加工企業確實上調了玉米收購價格,普遍上調了10元/噸,極少數上調了50元/噸,但這更多的原因是取決於目前基層玉米儲備不多了,這種情況同樣會導致華北地區玉米價格上漲。

再來看東北地區,前段時間東北地趴糧比較多,收購價格一直低迷,但經過一段時間的消化後,現在東北地區的好糧食佔據主力,此次即將啟動的東三省地區304萬噸一次性儲備糧收購,又將消耗掉一大批玉米。

這一點從東三省玉米加工企業這兩天上調玉米收購價格可以看出,而這種形式將會使華北地區直接處在可進口東北玉米數量減少,而春節後豬肉價格上漲,又拉動了人們養殖生豬積極性,雖然人們還在擔心豬瘟疫情影響,但華北很多豬企也在考慮加大入欄生豬崽,否則在接下來生豬價格繼續上漲難以趕上時機。

因此在種種情況影響下,華北地區玉米價格是必然會上漲的,可主要因素並不取決於山東玉米深加工企業上調玉米收購價。



大鵬海釣討海


作為一名東北玉米深加工企業員工,談談個人的看法:

無非兩個原因

1、市場需求端——強

玉米深加工下游產品,澱粉及澱粉衍生物,酒精食用和非食用的。

山東地區企業,依託港口和物流半徑優勢,相對東北地區玉米深加工企業,一噸產成品有100元/噸到200元/噸到岸成本優勢,例如澱粉如果按照2019年大致行情為2200元/噸,那麼山東玉米深加工企業就具備了5%-10%競爭優勢。加之玉米深加工行業,山東地區無論從從業時間和規模上都具備其他地區不可比擬的優勢,生產成本較為低廉,企業有毛利,就具備了市場競爭力,假設需求端市場總需求不變的前提下,在玉米原料收購端,山東玉米深加工企業就具備了較強勢的收購能力。

2、原料供給端——弱

眾所周知,東北一直是我國玉米原料重要種植和供應地,以吉林為例,70%農民以種植玉米為主要收入來源。國家自2008年以來為了保護東北農民種糧積極性,國家實行玉米臨時儲備,各省實行玉米加工補貼等政治措施,玉米價格在2016年前,一直遙遙領先其他玉米產地價格。

但政策保護取消後,東北玉米進入市場化,對於用糧標準不高的玉米深加工而言(尤其是酒精加工企業,一等玉米均用於養殖行業),山東河北本地廉價玉米便成為首選。而山東地區年平均玉米種植產量一定,近兩年受氣候和各類因素影響,年產量還出現下行趨勢,糧食市場便就出現供不應求局面,糧價自然走俏。

可無論如何,也不會漲幅超過山東與東北的物流費噸差,畢竟當今社會信息和物流發達,尋找廉價玉米原料是各家玉米深加工企業安身立命之本。如果國內玉米價格一度走高,甚至不惜從海外進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