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只有四種病!有一半能這樣預防

現在世界上的疾病,如果不按照系統和病因來分類的話,只有四種疾病。

世上只有四種病!有一半能這樣預防

1第一種:得了能治好的

如感冒發燒、拉肚子。現代醫學條件下,這種疾病能完全治癒。

一定要積極去治療,千萬不能拖,拖久了更嚴重,甚至危及生命。

2第二種:得了治不好的

這種病就是常見的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得後好不了,但可通過科學的藥物治療緩解病程進展。

這類病如果早發現、及時治療,效果非常好,會縮短病程,但很多人前期不在乎,一旦確診就到了晚期了。對待這種疾病最好早發現,如果你疏忽了,也彆強求短期治好,配合醫生堅持服藥是最佳選擇。

3第三種:人老導致的

隨著年齡增大,身體逐漸衰老,會出現諸如骨關節退化、記憶力減退、白內障等退行性疾病。

白內障可以換晶體,但換後視力肯定不如原來的好。而對於骨關節炎和記憶力減退,通過治療或服藥,都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症狀。重要的是,一定要服老,有良好的心態接受身體的變化,不能強求醫院一定要治到某個理想效果。

4第四種:醫學沒攻克的

目前醫學只能採取姑息療法減輕病人痛苦的疾病,比如腦膠質瘤或胰腺癌。

現在很多人,明知道這種病無法根治卻還是希望通過手術治療,花錢不說,病人會承受很大的痛苦。患者的正確態度是聽從醫囑採取保守療法減輕痛苦,儘量不要積極干預。

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

鍾南山曾說: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有時候病人等了兩小時見到我,我還沒開藥,他就覺得好多了,正是因為他心裡感受到有人關心、關愛他。

有大量臨床醫學研究表明,小到感冒,大到冠心病和癌症,都和情緒、心理密不可分。以下七個病例來看:

1高血壓

研究發現,焦慮症會使患高血壓的風險增加,攻擊型人群更易發生慢性炎症與動脈粥樣硬化,進而增加患心臟病風險。

2糖尿病

情緒也可能是形成糖尿病的一大元兇。當人處於緊張、焦慮、恐懼或受驚嚇等應激狀態時,腎上腺素的分泌增加,會間接地抑制胰島素的分泌、釋放。

3胃腸病

功能性胃腸病跟情緒密切相關。每當人出現情緒問題的時候,大腦分泌的一些物質就會影響胃腸道的正常功能,引起胃腸不適。

4肥胖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壞情緒也會造成肥胖。當我們感覺到壓力、焦慮或沮喪的時候,就本能地想吃東西,尤其是高熱量食品,從而導致體重增加、身材走形。

5中風

研究發現,抑鬱會使卒中(中風)復發風險增高近50%,死亡風險增加3倍。

6心梗

情緒的劇烈波動是急性心梗的一大 誘因。情 緒劇烈波動會使 交 感神經高度興奮,體內兒茶酚胺分泌增多,導致血壓升高、心率加快等。

7癌症

目前已有很多科學研究證實了惡性心理狀態、情緒刺激與癌症發生有關。不良情緒會讓抗癌細胞失去保護職能,讓人體的免疫功能失去效用,還會使人體內分泌失調,誘發多種癌症。

怎樣保持良好心理狀態?

1一個人要有追求

一個人有追求,極為重要。不要每天睜開眼睛無所事事,只要有一個追求的目標,一切為實現這個目標而服務,那麼周圍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也就不以為意了。

2疾病最怕一個字:笑

“癌症、高血壓、糖尿病,,最怕一個字——笑。”唐朝名醫孫思邈所說的“長樂壽自高”有其道理,心情愉快產生“快樂激素”腦內肽,具有抗炎、止痛、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3每天工作結束做做深呼吸

忙完一天的工作,可以用三兩分鐘進行深呼吸,以便讓自己卸下一天的疲勞感,使身心進入到安寧的狀態。這種深呼吸減壓法,不僅調節心態,而且能夠調節心律,對降低血壓也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