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不做這個,我晚上睡不著覺……」

「醫生,不做這個,我晚上睡不著覺……」

商務合作敬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導言

眼看著快到年終了,大家的工作壓力也都越來越大,最近很多人因為腸胃出現問題來門診看病,尤其是一些在工作上比較拼、經常吃外賣的年輕人。

說實話,作為一個消化科醫生,再細分一些作為一個內鏡醫生,大內密探我對待不同年齡的病人也會有不同的策略。

有一些人(40歲之後)基本上只要來了醫院我就會推薦他去做胃腸鏡檢查,有時候幾乎達到了只要滿足年齡這一個條件就直接推薦的狀態。

理由嘛,簡單點說,我國癌症發病率前五名中消化道腫瘤獨佔其三,胃癌、食管癌、腸癌發病率之高令人咂舌,是關係到咱們「養生」工作做得好不好,是否能長命百歲的關鍵因素。

癌症最最最大的相關因素既不是菸酒,也不是遺傳,而是年齡,步入中年後,癌症發病率會陡然上升

「早癌」基本上可以被完全治癒,「晚癌」大多數卻是患者砸了鉅款仍療效堪憂…...但癌症早期不會有任何症狀,哪怕你是因為某些小毛病不舒服來看門診,然後做了胃腸鏡恰巧發現了「早癌」,這偶然發現的「癌」和你的不舒服也沒啥關係。

所以現在大家知道我為什麼推薦中年人一定要去做胃腸鏡了吧。

但如果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哪怕專門過來想做胃腸鏡,密探兄還得先和你聊聊病情談談心,評估下做胃腸鏡的必要性,理由簡單來說就是:如果不是防癌,胃腸鏡的意義其實並沒有那麼大,不是說年輕人絕對不會得癌,只是概率實在很低很低。

下面就言歸正傳來聊聊,來消化科門診找密探兄看病的那些年輕人,都是怎麼了。

「醫生,不做這個,我晚上睡不著覺……」

現在年輕人的腸胃都是怎麼了?

-醫生醫生,我老是吃一點東西肚子就脹,有時候還老是打嗝,這邊(手匆忙指著上腹部)老是覺得有點燒啊......

-醫生醫生,我最近不定期會胃痛,吃了東西之後特別明顯,老是覺得不消化......

-醫生醫生,我最近幾個月一吃XX就拉肚子,大便老是不成型,還有黏糊糊的東西......

-醫生醫生,我沒啥胃口,大便也不太好,三四天都拉不出來啊......

……

是的,消化科門診整天都是被這些問題所圍繞,很多病人也早就成為了消化科門診的常客,隔三岔五地來報道。

-姑娘啊,你胃鏡腸鏡也都做過了,連增強CT都拍過了,藥也吃了不少了,真的沒發現有什麼大毛病啊,放輕鬆點,別多想!你以後真的不用再來了啊!

絕望的醫生看著求醫心切的病人,無奈地攤了底牌。

-醫生醫生,我還想檢查一下小腸,就是一顆膠囊吃下去拍照的那個......

-真的沒必要…….你這個真是心病啊……啥?不做睡不著覺?好吧……你實在不放心就查吧……

我們知道疾病大概可以分為器質性疾病和功能性疾病,簡單地理解,器質性疾病就是檢查出來的結果能夠解釋症狀的,比如胸悶胸痛,一查冠脈造影確實有嚴重的冠脈狹窄。

功能性疾病就是檢查結果解釋不了症狀的,比如反覆腹脹,胃鏡檢測結果只顯示淺表性胃炎,也沒潰瘍也沒腫瘤,這種情況我們不認為是胃炎引起的腹脹,而是有別的原因,我們稱之為功能性消化不良(FD)

同理,很多病人反覆腹痛、腹瀉,大便不成型,腸鏡做下來顯示是正常的,或是某些醫生給了個「慢性結腸炎」的診斷,於是終於對上號了,深信自己的這些腸道症狀就是「腸炎」引起的。

其實大多數情況下並不是這麼回事,大多是腸道功能紊亂造的孽,最常見的就是腸易激綜合徵(IBS)

好的,瞭解了這個觀念之後,加上年輕人本身得癌症等重病的概率很低,因此可以認為:年輕人群絕大多數消化系統症狀的根源都來自於胃腸功能紊亂。

「醫生,不做這個,我晚上睡不著覺……」

為什麼這麼多腸胃功能紊亂的年輕人?

在門診,每當碰到有這一類問題的年輕人,密探兄最常問的問題就是「最近心情怎麼樣,有沒有焦慮、抑鬱、生氣之類的?工作壓力大不大,有沒有太辛苦?晚上睡覺怎麼樣?最近飲食怎麼樣?有沒有胡吃海喝?

每次一連串問完這些,大內都頓時感覺自己不是內科醫生,活脫脫一個心理精神醫生有木有…...

  • 胃腸是情緒的晴雨表

你可能會納悶,情緒啥的不是咱們的腦袋管的麼,和胃腸道有啥關係?

不但有關係,關係還挺大,因為我們人體有個挺玄乎的、看不見摸不著的通路叫做「腦腸軸」,當我們大快朵頤的時候,不僅滿足了味蕾和胃腸,這種滿足也會讓大腦產生愉悅的情感;相應地,高漲的情緒也會讓我們胃口大開,吃嘛嘛香

有的人胃腸功能不好,情緒也會受到影響,甚至導致焦慮和抑鬱;也有的人可能是因為工作壓力太大,但是總喜歡把各種負面情緒憋在心裡,無法發洩,於是全身各方面的生理機能都受到負面影響,導致胃腸功能受損

當然,功能性疾病的病因是多元的,甚至還有太多我們現在科學未知的領域。目前所知的,除了情緒心理,其它相關的因素還有:胃腸動力的異常、內臟的高敏感、胃酸、幽門螺桿菌、遺傳、飲食、生活方式等,這裡我們就不一一展開詳述了。

首先還是需要明確,功能性疾病是個排除性的診斷,面對一個20來歲的年輕人,在沒有做過詳細的檢查來排除器質性疾病的情況下,醫生只能說這個病人極有可能就是功能性問題,而非絕對,哪怕這個可能性是99.99%。

醫生很慫的啊,不怕一萬隻怕萬一……

確實偶爾也會碰到年輕的腫瘤,但很難因為這種概率,就建議所有人都去做繁雜的檢查,醫療資源也是有限的,所以

對於危險係數高的人群,就一定得讓他們去做胃腸鏡,甚至CT,只有檢查結果都顯示沒有問題,才能給一個「功能性疾病」的診斷

那麼因為已經排除了器質性疾病,退一萬步講,病人並不會因為功能問題而去面對危及生命的大問題,很多人可能一輩子都「腸胃不好」,但最後到了90歲、100歲也不是因為胃腸的疾病而去世的。

但是,你肯定會說:「我也知道這病不會死,可就是難受啊,影響我的生活質量。」

確實,這樣也挺煩的…...那麼下面就談談面對這種痛苦,我們應該怎麼辦?

其實所有的治療,無非就是針對病因和針對症狀。

功能問題的病因上文也介紹了,可以針對這些問題,自己對號入座。

如何解決

有心理情緒問題的儘量自己先調整,放輕鬆,別胡思亂想,自己實在搞不定,求助心理醫生也是個有效的辦法。


上腹部症狀突出的、有幽門螺桿菌的可以考慮優先根除幽門螺桿菌,部分病人除菌後症狀可能會有所改善。

飲食上注意適當少油少鹽控糖,避免一些吃了就會不舒服的飲食(這個因人而異,每個人都不太一樣,比如一吃辣你就拉肚子,那還請量力而行)。

生活方式上也要保證適度的活動量,規律進食,工作壓力大的、睡眠不好的,儘量給自己減減壓,保證規律充足的睡眠,實在嚴重的,該取捨的還是得取捨。

但大內在臨床接診的過程中也發現,確實有這麼一部分人,各方面都做得很好了,樂天派、一沾枕頭就睡著、工作輕鬆、天天健身、健康飲食,依然胃腸功能紊亂,這個就屬於從病因的角度無從入手的了。

這種情況,一方面如果症狀確實很影響生活,可以口服一些胃腸的藥物來緩解控制症狀,提高生活質量。

另一方面,也要有這麼個觀念:

有時候人吶,是需要和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和平共處的。

比如糖尿病、比如高血壓,它們本身不會對人體造成什麼嚴重後果,在大多數無法根治的醫學現狀下,慢慢接受「它可能這輩子都要和你一起共存亡」這個現實。

其次我們只需要好好地遵醫囑、控制它,在不產生併發症的情況下,完全是可以做到和平共處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