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詩漫讀:長恨人心不如水,劉禹錫的世眼滄桑


“城西門前灩澦堆,連連波浪不能摧。

懊惱人心不如石,少時東去復西來。

瞿塘嘈嘈十二灘,此中道路古來難。

藏恨人心不如水,等閒平地起波瀾。”唐朝劉禹錫《竹枝詞》其六,其七


春詩漫讀:長恨人心不如水,劉禹錫的世眼滄桑


初衣解詩:劉禹錫活了71歲。在唐朝,在仕途上他算是一個傳奇。因為他的起落都非常人所能夠承受。21歲到33歲,這位年輕的俊彥一帆風順。21歲進士及第,23歲為太子校書,太子登基成為皇帝,33歲的他,意氣風發,參與了國家財政的管理。

但也正是33歲這一年,他輔佐的皇帝在宮鬥中失利,等待他的是長達23年的不予重用,貶謫到遙遠荒僻的地方做官。有人說這好歹也是一個地方官。但實際這是比殺頭輕一點的處置。做得好,沒有升遷的可能,但是如果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好,等待你的可能就是人頭落地。而且這些在政治中失利的官員,都會被監控,從精神的意義上來講,實在是一種枷鎖和折磨。

劉禹錫在漫長的歲月中,磨滅了對仕途的雄心,但不能磨滅的是他耿直的個性,反而遠離朝廷中樞的地方,他看夠了大江大水,滋生出一種別樣的雄渾和滄桑。


春詩漫讀:長恨人心不如水,劉禹錫的世眼滄桑


等到56歲,新的皇帝聞名他的政績和他的才幹,將他從荒蠻的地方調往京城時,他已經喪失了青春和年華,甚至也進入不了核心的機構,但好歹這樣的安置,給了他晚年的欣慰。

因為我們從歷朝歷代的官員的履歷可以看到,不是很多人都有劉禹錫晚年的幸運。許多人在浪潮中悄無聲息地消失了,因為生命的短暫,也因為命運的不眷顧。王熙鳳說,朝廷還有幾門子掛漏。點出了封建時代官員的沒有保障,在皇帝眼中,他們不過是家奴,在政敵眼中,對手不共戴天,被冤枉,被屈殺,被埋沒,實屬正常。

而劉禹錫之所以以五十六歲高齡獲得啟用,除了皇帝的仁慈,更得力於他本人的高才與盛名。正是讓人佩服的實際的才幹和卓越的詩文才華,才讓自己像金子一樣璀璨。合力的作用下,獲得了一般因為政治貶謫的官員,難以祈望的相對圓滿的結局。但實際上這一個結局對於有政治抱負的人來講,來的太晚了,充滿了落日滄桑的感覺。


春詩漫讀:長恨人心不如水,劉禹錫的世眼滄桑


這一組詩不是做在他56歲之後,而是在他52歲的時候。此時他依然是一個被朝廷不斷外放的官員,這次放得更遠,放到了四川奉節。因為我們知道在唐朝四川屬於邊境。

劉禹錫知道自己沒有回京的希望,無非是在一個又一個的邊遠之地,維持的中級公務員的工作,反而四川的山山水水,滌盪著劉禹錫中年的胸襟。他已經認命,但同時性格里的豪放與悲鬱化為山水巨浪。

四川民風淳樸,少數民族眾多。在唐朝屬於邊遠地帶。劉禹錫聽著淳樸的民歌民風,想起了屈原曾經在湖南湖北,因為聽到了民間的歌曲而做的《九歌》,一方面保持了民歌的淳樸,地域方面有意識的提升了民歌的意境,創作了《竹枝詞》

其間旖旎動人的部分,我改篇另寫,我要解讀的是飽含詩人人生滄桑與山水共振的其間兩首。


春詩漫讀:長恨人心不如水,劉禹錫的世眼滄桑


城西門前灩澦堆,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惱人心不如石,少時東去復西來。”

劉禹錫正好是在主奉節縣的刺史,而古代的灩澦堆,正好在奉節縣西,在白帝城下的瞿塘峽口,它是一塊天然龐大的巨石,冬天出水20餘丈,夏天沉沒在江中,但是流水因為巨石的存在,要麼驚濤拍石,要麼形成巨大的漩渦險灘。在唐朝,三峽是南北重要的交通,瞿塘峽和灩澦堆的險,是行船和人的生死關。灩澦堆於1958年冬炸除。

看見巨大的波浪,不斷地衝向灩澦堆,十里之外可聞轟鳴的雷響,而且波浪在灩澦堆下形成了漩渦。此情此景何等的壯觀,又何等的兇險。

劉禹錫通過吟詠灩澦堆的石頭,抒發了他人生的感慨。

“城西門前灩澦堆,年年波浪不能摧!”表示著他自己堅韌宏大的心志。

“懊惱人心不如石,少時東去復西回。”這說的人心不如石,恰說人心如灩澦堆的水,來往衝擊,永無恆性,一會兒向東,一會兒向西。這其實也是劉禹錫的人生感慨,在貶謫的20來年裡,看見了多少人拜高踩低,看見了多少人口是心非,看見了多少人為名為利,人心不古,變化莫測。


春詩漫讀:長恨人心不如水,劉禹錫的世眼滄桑


“瞿塘嘈嘈十二灘,此中道路古來難。

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閒平地起波瀾。”

瞿塘峽十二灘,灩澦堆只是其中的最險灘。就是這樣的險灘,自古說蜀道難,但是仍有船工駕馭,因為水勢兇悍,到底有規律可循。哪怕它驚濤拍岸。

劉禹錫轉筆一寫,雖然水兇惡兇猛,但是還可以掌握到它的規律。但有些人的心,毫無底線,如脫韁野馬,狂不可束,比險灘險水更深不可測,可以翻雲覆雨,製造波瀾,謀算人心,只為私利,且無所不為,深不可測。這是他20多年來看人看事所得來的滄桑蒼涼悲憤的體驗。

這體驗有民歌的方式表達,或者亦自來源於民間。但經過它的提煉,成為了不朽的世情世態的描繪。這描繪雖然是冷峻的,但是又帶著強烈的愛憎,是自己的,也是民間的。

而且在人生的道路上,心地善良的人會往往面臨這樣的被動和困境,人禍,無妄之災,是小民的無奈,也是他這樣一個想有所作為的官僚的悲哀。在大江大水的襯托之下,有著屈原九歌一樣的雄渾和悲憤。

人們往往在不經意間領略了這種徹骨的悲哀,同時會想到劉禹錫的這首詩。

長恨人生不如水,等閒平地起波瀾!


春詩漫讀:長恨人心不如水,劉禹錫的世眼滄桑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