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農村朋友要選擇在城裡舉辦婚禮?

霧都山客


紅白喜事總是要在家裡自辦酒席,在農村還是一道亮麗風景。在一定程度上顯示著人情世故的厚薄,也是維繫人情關係的一種方法。不過,有些農民朋友卻要在城裡給兒女舉辦婚禮。感覺上城裡的酒店場面、司儀團隊都比農村上了“檔次”。

在城裡舉辦婚禮的,一定有這幾種原因:

兒女已經是真正的“城裡人”,為贏足面子

這些年,農民在城裡買房不是啥新鮮事。放著農村老家新修的房子不住,常住在城裡的也不乏農村的人。人住進了城裡,卻不是城市人,因為戶籍關係也不是輕易跨過的“門檻”。有種情況是例外的,那就是一些農民砸鍋賣鐵供子女上完了大學,在“凡進必考”的嚴肅就業原則下,成了真正跳出“農門”的人;他們的戶口遷進了城市,成了真正的“城裡人”。幹著公家的事,處的對象也必須是有公職的,這是他們無法改變的婚姻觀念。再說,大學的擴招政策,考上大學在村子裡是很平常的事,而從事公職的還是鳳毛鱗角。對於這一“層次”的農民來說,子女的婚禮是一定要在城裡舉辦,才能贏得屬於他們自己的那個“面子”。

“農商”、或“暴發”等類型的農民,為了彰顯“底氣”?

哪一個村都會有幾位經商的、辦廠的、或者包工的等等,他們的戶籍還是農村,老宅子也在,有的還修建了別具特色的房子。只是他們的承包地轉包給他人,不靠種地收糧來餬口。農村是他們的“驛站”,或許也是他們葉落歸根的地方。不過,現在的他們住進了城市,成為不是城裡的“城裡人”。在生他養他的農村,他們也算是姣姣者,更是“成功”人士。儘管說,兒女也不是成功的“轉型”者,“不一般”的人就有“不一般”的行事方式和做事的派頭。兒女的婚禮還就是要在城裡舉行,同時還會遵循農村“喜事要請”的規矩,挨門逐戶地邀請了鄉鄰。就是想讓大家看看他就是“與眾不同”,畢竟酒店的消費水平也不是普通農民能承受得住的,也只有他們“財大氣粗”,這就是“底氣”。

“份子錢”另一種“賺回”的方式

最近幾年,農村的人情份子錢節節攀升,還有諸如喬遷、開學,乃至分配了工作,都是天大的喜事。有好事者,有“喜”便賀,酒席名目繁多。鄉里鄉親,不去顯得面子上過不去;去吧,最少100元才能拿出手。這家那家,村裡幾乎每月都有辦酒席的,更別說進了臘月,扎堆的舉辦。“份子錢”已成為農村的“垢病”,也成了農民沉重的經濟負擔。擱在五年前,在我們當地5元、10元也拿得出手,20元的份子錢就是“大禮”了。現在呢,幾乎“起步價”是50元。人情份子錢本身就是“禮尚往來”,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在“等價交換”。而對於那些隨了不少名堂“份子錢”的有些農民,思來想去,自己家也沒有啥“花樣”辦個酒席,攏回自己“撒”出去的份子錢。兒女的婚姻是大事,便義無反顧地在城裡酒店舉辦。因為進城了,要吃酒席,隨上100元才是“起步價”,貌似才是公平的往來。

農村人城裡辦婚禮,也許是“不得已”。殊不知,農村人的“根”在農村。有些親戚、朋友、鄉鄰會因這樣那樣的原因,沒有來城裡參加婚禮,或者“份子錢”隨了,人卻未曾到場。“盛情難卻”,城裡婚禮一結束,還得抽空相邀,在鄉(鎮)的飯店再招呼一次。本來一次能辦好辦了的事,偏偏再辦一次,是不是又有點“得不償失”?想想還心有餘悸。因此,農民在城裡舉辦婚禮,切忌跟“風”,爭面子,還是要量力而行。


為生活而提神


1.為了方便。

以前的農村不那麼富裕,所以結婚要追求節省,自己買菜做菜在村裡招待親友,可以省不少錢。隨著農村越來越富裕,其實人也在變懶,而且也不太在乎那點兒錢了,於是很多農民開始把婚禮和婚宴放在縣城的酒店或者大飯店裡辦,這樣就不用自己買菜、請師傅做菜和租座椅板凳了,直接交給飯店全套解決了。

2.為了面子。

其實我一直很納悶,究竟農村辦婚宴辦到縣城的大飯店這種風氣是從什麼時候由村裡的哪一戶農民開始的,後來得知是村裡的一戶比較富裕的農民家的兒子結婚時開始的。聽他們家周邊比較近的鄰居說,當時他本來是準備在農村辦婚宴的,後來為了顯示自己的富裕,抬高自己的面子,所以直接在縣城的酒店裡包了三十多桌。

3.為了攀比。

一戶農民把婚宴辦在縣城,就會有第二戶農民跟著做,一個農村地區這麼做,周邊的村子也會這麼跟著做。這裡面就是一個互相攀比的風氣。對於農村姑娘來說,別家姑娘嫁人都在城裡辦宴席,她也會要求自己的夫家這麼做;對於農村小夥來說,別人家兒子結婚都不在農村辦宴席了,自己家還在農村辦,顯得多寒酸。

事實上,真心不覺得在農村辦婚宴有啥不好的,親戚朋友都是附近村子的,農村大廚做的飯菜又好吃,而且還實惠實在,有那麼一股子農村的淳樸氣息,這樣多好啊!




林區雙子


這也要看人吧?像我們這邊也有在城裡辦婚禮的,不過很少,大部分都是在自己農村老家辦婚禮,主要是熱鬧,而且現在農村辦婚禮有的直接去酒家,那邊什麼都有,辦儀式什麼的一條龍服務,而且多少錢一桌,都是早先定好的,比如定50桌,只到了45桌,多出來的還可以退,一點也不浪費,最主要是省事,還有就是想在自己家裡熱鬧,也可以自己買材料,然後還有專門上門包桌的,上門服務,到時候在自己家裡好好熱鬧一下,現在我們邊大部分婚禮都是這樣的。

在城裡辦婚禮的,有一些是女方要求在城裡辦,還有就是雖然是農村的,但是已經在城裡買房子生活很多年的,還有就是一些山區小村的人,也會到城裡辦婚禮,我一同學他家就是山區的,他那個村總共才7戶人家,後來也是在城裡買了房子,他結婚的時候就是在城裡辦的婚禮,我們都去了,不過總感覺在城裡辦婚禮,沒有了農村的那種人情味,還是在老家農村熱鬧隆重一些。


冰城飛狐007


現在農村人大多數舉辦婚禮都是在城裡的,在城裡舉辦婚禮省事方便,最主要的是在城裡舉辦婚禮有面子,大家好像有一種莫名其妙的攀比,好像不在城裡舉辦婚禮就比別人矮。我的看法是農村人在農村辦婚禮最好,前幾年我回老家參加幾次婚禮,一家結婚大家都去幫忙,那裡的婚禮特別熱鬧,持續幾天左鄰右舍都跟著歡天喜地,那裡囍慶的氣氛特別濃,在城裡舉辦婚禮是沒法和它比的,並且還能省一大筆錢!


我的遠古神話


近些年來,先後回老家參加了不少婚禮,這裡邊既有老家親戚的,也有小時候同學的。對比前些年的親身體驗,很明顯發現,農村婚禮已經發生了一些變化,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熱鬧程度明顯不如以前了。體現是否熱鬧關鍵在於人數,和原來相比,現在農村婚禮越來越冷清了,來的人也越來越少了,主要是因為相當一部分人長期在外務工,無法趕回。還有一部分來了送完禮,匆匆就走,因此整個婚禮明顯不如以前那麼熱鬧了。

二是隨禮的方式越來越多樣了。雖然人少了,然而隨意的人數變動不大,除了很多讓人捎禮的,還有一些直接通過網上紅包的方式隨禮,這種情況也越來越常見。

三是婚禮的地點不再僅僅侷限於農村。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更願意把婚禮放在臨近的城鎮舉辦了,而不僅僅拘泥於農村。

上面這3點變化,相信大家都有真真切切的感受,今天筆者就談一下上面的第三點。

按理說,很多農民家裡親戚都在農村,而且農村婚禮相對來說也較為熱鬧,那麼為何很多農村年輕人捨近求遠,甚至不惜和父母撕破臉,也要將婚禮放在城裡呢,筆者認為不外乎以下幾個因素。

一是農村條件落後。相較於城裡,農村交通條件相對落後,有的地方甚至至今沒有通大路,為了不讓新娘受委屈,因此迫不得已將婚禮地點放在城裡。

二是城裡更為方便。在城裡舉辦一個婚禮,只需要找一個酒店就可以了,婚禮場地、婚宴、音響等都不需要操心,而且結婚完了就可以離開,而在農村由於條件限制,需要聘請做飯的、幫忙的等眾多人員,收拾起來也相當麻煩。

三是當下的流行趨勢。現在很多農村年輕人喜歡把婚禮放在酒店舉行,這也是當下的一種流行的趨勢。

最後,最為重要的一點是,很多農村人好面子,認為在酒店舉行婚禮高端大氣上檔次,這樣一來覺得很有面子,因為這個緣故選擇在城裡舉辦的也不在少數,這一點恐怕撕開了不少人的虛偽面紗。

總而言之,選擇在哪裡舉辦婚禮,需要綜合考量,既需要考慮參加婚宴人的感受,也要兼顧家庭經濟實力,切不可為了面子讓自己背上過多的經濟負擔。






痞子娃


近日參加了農村堂弟在縣城飯店舉辦的婚禮,飯店大堂開闊,舞臺、燈光、音箱等各種婚禮設備齊全,飯店桌椅檔次也很好,親朋好友齊聚在飯店內,一邊看著婚禮舉行,一邊喝茶嗑瓜子、吃飯,感覺上那絕對和在農村是不一樣的。

在農村舉辦婚禮,即便是現在有婚慶公司給予一些佈置,但通常情況下也都是比較簡陋的,一般都是在院子裡露天放上幾個臺子,也就是舞臺了,但常常因受不良的天氣影響,降低了原有喜慶的效果。

現在由於農村庭院也都沒有過去大了,別說親朋好友邊喝茶磕瓜子看舉辦婚禮了,就連吃飯都要藉助於好幾家鄰居的地方,這擺放幾桌,那擺放幾桌,甚至還有的會擺放在大路上,暫且不說不良的天氣影響了,這樣的就餐方式也烘托不出來婚禮熱鬧的氛圍。

在農村沒有舉辦婚禮之前,好幾天就要開始籌備婚禮當天飯菜事宜的各項準備,還要請炒菜的廚師,購買各種食材,準備鍋灶等物品,一忙活就需要好幾天的時間。

在農村舉辦婚禮,就餐使用的桌椅板凳也都是比較簡陋,甚至常有搖搖晃晃的感覺,就餐時上菜還需要找村裡的小夥子幫忙,這在春節前後還好找人,平常村子裡的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想找幾個腿腳利落端菜的小夥子,還真有些困難。

到城裡舉辦婚禮,雖然花銷上增加了,但對於現在已經富裕起來的農民朋友而言,為了給孩子舉辦一次比較體面的婚禮,多花一些錢不僅覺得風光有面子,還能省下不少的事情。

在飯店舉辦婚禮,都有現成的舞臺音響等,這個酒店方就會代為佈置,更不用說運送擺放桌椅板凳了,這些酒店肯定都是現成的,上菜也不需要找人了,酒店服務人員隨叫隨到,親朋好友齊聚一堂,氛圍絕對與在農村是不一樣的。

雖然說進城裡酒店舉辦婚禮,離村子有些路程,但可以臨時租用一輛客車,把親朋好友接來送去也就行了,這樣還避免了有人酒後開車的安全隱患。飯後也不用像在農村那樣,還要收拾殘局,給人家送東西,一忙活就是一兩天,在飯店吃完飯,起身走人就完事了。


現如今,農民朋友的生活都富裕了,對於像婚禮這樣的喜慶活動,檔次要求也會越來越高,過去農村舉辦婚禮,哪裡會有小轎車呢?更別說還要聘請婚慶公司主持了,農村進城舉辦婚禮,這也正是說明農村發展越來越好了,人們對生活要求也越來越高了。

更多關於三農的文章,請點上面的“關注”二字。您的每一次轉發與收藏都是對作者最大的支持,您有什麼疑問,請在評論區留言,本欄目會盡力幫您解答,謝謝!(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不妥請聯繫)

農大知事


為什麼有些農村朋友要選擇在城市裡面舉辦婚禮?關鍵是《便宜》,其次是《氣派》,加上有效減少了待客時間,所以,"精明"的農村朋友要選擇在城市裡面舉辦婚禮。

在我們農村,有個不成型的習慣,就是你家有什麼大小事,全村人都得來捧場,有幫忙做事的,有幫忙接親的,更多的人是來打牌的,至少在你家鬧二天,有的還鬧三天,除了二天的過早外,你至少要擺三歺酒(其中有二歺都是二十幾道菜),還得給打牌的人,一人一場一包煙(一天二場,有時一天二十多場),以及所人的茶水招待。如果把這些花銷和人工加起來,你說是不是比城市裡那一歺酒席貴(還有很多農村人不願到城裡去吃酒,說是,不好吃)?


福康酒


城裡條件好呀






風塵釀酒4


農村朋友選擇在城裡舉辦婚禮,是一種趨勢。下面我從幾個方面分析一下城裡舉辦婚禮的原因。

1、城裡婚禮舉辦比較全面:有專門的住宿、吃飯和婚禮場地,幾乎是一條龍服務。在城裡有比較多的酒店、賓館,適合遠道而來的朋友、親戚休息住宿,在婚禮酒店都有餐廳,舉辦完婚禮直接就可以請親戚朋友吃飯。

2、場地比較專業:酒店有專門的婚禮場地,配有專業的燈光音響設備,比較漂亮的場地佈置,再加上專業的主持人主持婚禮,婚禮會比較圓滿,給夫妻二人留下美好的回憶。

3、交通方便:現在結婚的夫妻,很多不再是村裡附近的人,可能是外鄉、外縣或者外省的,女方的家人和親戚來直接到縣城,容易找到,節省時間。現在婚車也比較多,路途和停放比較方便。

4、節省時間:現在很多朋友結婚時間趕得比較緊,都有自己的工作,耽誤太多時間可能影響工作和收入,所以婚禮都是提前預定好,整個婚禮兩三天時間就搞定了,不用那麼多環節和太多準備。

5、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質量相應提高。現在農村手裡有比較充足的錢,收入也比以前提高了,所以自己能夠承擔城裡婚禮舉辦的費用。

6、為了面子:現在村裡在城裡舉辦婚禮的想象日趨增多,每個人心裡也不甘落後,畢竟婚禮只有一次,女方家裡人來了也比較有面子。

總之,農村朋友選擇在城裡舉辦婚禮,是一種趨勢,也是比較節約時間和精力的,更能夠給夫妻二人留下美好的回憶。


鄉村科弟


【為什麼有些朋友要選擇在城裡舉辦婚禮?】

首先我認為這與時代的進步和農村的經濟發展以及農民們的思想觀念改變息息相關。

舊時候的農村,通訊不便,哪家結婚前一般會提前幾天放炮放煙花,聽到響附近村子的鄉親們就知道這一家要辦喜事了,稍遠點的親朋好友還要由主家派人上門通知。當然為了確保萬無一失,還有第二道工序,那就是傳帖。主家會挨家挨戶上門把喜帖送到被邀請人的手裡,顯得既有誠意又避免遺漏。然後到了辦婚禮那一天,主家在院子裡搭棚設宴,親朋滿座,流動飯店一桌桌上著熱氣騰騰的飯菜,其樂融融。

後來隨著時代的進步,雖然農村婚禮一般還是會在老家舉行,但搞宴席逐漸開始向飯店酒店發展了。這樣做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一般飯店酒店裡的環境都比農村搭棚子要好得多,飯菜因為在專業的地方製作也更加可口,親朋好友們齊聚一堂也顯得特別有面子,主家也省去了宴席結束在家收拾攤子的麻煩。在價格差不多的情況下,去飯店酒店辦喜宴可以說是百利而無一害的聰明之舉!

人均收入在提高,人們對生活水平和儀式感的要求也隨著升高。在老家農村舉辦婚禮的弊端逐漸顯現,環境差,交通不便,空間狹小,準備工作和收尾工作量大,婚禮舉辦流程繁雜混亂等成為通病,既然喜宴在飯店酒店辦這麼省心還有面子,乾脆連婚禮都在飯店酒店舉辦不是更好嗎?聰明的商家早已抓住了這種商機,很多有規模的飯店酒店開始設立專門的婚禮舉辦場地,從舉行婚禮到擺設喜宴甚至連帶婚紗攝影,主持司儀,婚禮車隊等都搞起了一條龍服務!不得不說這充分抓住了廣大農村和城市居民的眼球。人們選擇在飯店酒店舉辦婚禮和喜宴,一方面在飯店酒店專業人員的輔助下可以更好地進行婚禮流程,又能給親朋好友們提供更加舒適高檔的活動環境,更加高級的就餐環境,更加高檔的喜宴飯菜,更加方便的交通條件等等。總之除了增加了一些成本外,是百利而無一害!增加的成本其實也超級划算,省去了太多太多的麻煩,更為主家博得了不小的面子!

所以我覺得如今很多農村朋友們選擇在城裡舉辦婚禮也是一種必然的趨勢!

以上就是本人對題主問題的看法,如有錯誤歡迎指正。原創不易,碼字艱辛,可以問題主要個評論點贊嗎?謝謝[玫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