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教師是真正的教師嗎?

兼項背強


從六十代至世紀末,民辦教師由其是農村小學幾乎佔總數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可以說,沒有🈶民師就沒有農村山區教育,他們工作最辛苦,待遇是工辦教師的十分之一,他們一干就是幾十年,他們無怨無悔,國家落後國家窮,一個月工資幾十塊錢,為了國家,為了教育,為了孩子,任勞任怨。國家富強了,應該對民辦教師給於很好補償。必竟他們把最好的青春年華都無私奉獻給教育事業。


111淡泊明志


從付出上講民辦教師當然是真正的教師,他們為了國民教育是做出過巨大貢獻的,尤其是鄉村和比較偏遠的地區。但又是中國中小學中不列入國家教員編制的教學人員。為農村普及小學教育補充師資不足的主要形式。除極少數在農村初中任教外,絕大部分集中在農村小學。


從回報上來講民辦教師根本算不上真正的教師,他們的薪資大概不到正式教師的三分之一,而且其他的什麼補助都沒有。而且現在都不叫民辦教師了叫代課教師(兩者區別網絡查找)。代課教師是指沒有事業編制的臨時教師。他們沒有任何“名分”,卻在特定歷史階段發揮著積極作用。特別是在西部地區和偏遠農村,代課教師為維繫義務教育承擔著歷史責任。如今,部分代課教師已經“代轉正”,然而大部分代課教師“被清退”,面臨著失業和艱苦生活。

唉!我在想提這個問題的是什麼人!如果是是一位在教育事業上耕耘了三十年左右的以前是民辦教師現在叫代課教師的老師!他是以何種悲涼的心態在問答裡提了這個問題!我爸有好幾位同事也是這種情況。都三十多年了吧,一月拿著一千塊錢的工資。我爸以前也是,他是最近幾年考試才轉的,都低於最低工資,貌似沒養老保險。這其中的滋味或許根本就沒人能明白,我能體會出一些,但真正的大概只有這些老師們才能明白。生活不易,希望你們都能好好健康生活!


晴天上午隨便走走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師說》中的一句。

老師的範圍很廣泛,包括教授我們學習的有關知識,成長做人的有關道理,都可以稱之為老師。

因此,民辦教師肯定也是真正的老師。

不過我們得明白,民辦教師出現在特定的歷史時期,他們為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1978年的民辦教師人口數量最多時達到了491萬人。

1997年我們國家按照“關、轉、招、辭、退”的五字方針,對民辦教師進行了清理。

關就是關閉民辦教師這個制度,雖然後期我們又出現了代課教師,但是他跟民辦教師不一個性質了。

轉,主要是指將民辦教師轉為公辦教師,當時國家安排了80萬的名額,有序的將大部分民辦教師轉為了公辦教師。

招,主要是指師範學院招生,對學歷水平較低的民師們專門特設民師班,對他們進行培訓提高,培訓後返回工作崗位,可直接變為公辦教師,97年國家下發的四年名額指標是14萬。

辭,就是堅決辭退不合格的民辦教師。

退,這並不是我們所說的辭退了,而是我們的民辦教師退養制度。多數地區對裡距離退休不足五年的民辦教師,選擇了讓他們離崗退養。

民辦教師制度從2000年之後正式進入了歷史的舞臺。

對於一部分被辭退的民辦教師索要工作待遇問題,2011年,我們國家在關於妥善解決代課教師的有關問題的指導意見中,指出要將被辭退的民辦教師納入養老和醫療保障。

後期各地出臺了相應文件,對民辦教師的教齡進行確認,按照每年教齡發放10到30元補貼的方式,進行養老補助。不過所有的前提是,沒有其他養老金待遇的人。目前江蘇省的部分地區已經將補貼提成制了30元,個別地區還規定不足一百元的補足到一百元。

另外關於退養教師的待遇,多數地區是按照公辦教師待遇的一定比例發放的,山東省最高是按照百分之百的公辦教師退休標準發放。

其實通過上述國家的做法,都說明我們國家是承認民辦教師的教師身份地位的,不過由於當時的歷史背景確定了,我們民辦教師又是農民的身份地位。

不管怎麼樣,國家也在關注此事,各地也會不斷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民辦教師的各種待遇的。


暖心人社


我是高中老三屆民辦教師,在深山當了九年民辦教師,也是一位全科教師,初中課程除英語未教過外,其餘各科均教過,教學水平文化程度不比公辦教師差。鄧公上臺後,我七七年考上了大學,畢業後在縣中工作,後調到寶雞市工作。一生工作近三十八年,其中小學三年初中五年,高中近三十年。民辦教師是當時教育界的主力軍,中堅力量,我希望國家對未轉正的原民辦教師給予一些補償,解決他們的養老問題。


園丁6488


民辦教師是真正的教師!這一點是勿庸置疑,必須肯定的。這是因為:

民辦教師是載於中國教育歷史的。民辦教師是中國特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中小學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絕大多數分佈在農村,是農村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據《教育大辭典》載,民辦教師是指中國中小學不列入國家教員編制的教學人員。為農村普及小學教育補充師資不足的主要要形式。除極少數在農村中學任教外,絕大部分集中在農村小學。也就是說民辦教師是國家教員編制外的教學人員,是補充師資力量不足的“生力軍”。從屬性上來說,他們符合教師的定義。



民辦教師是肩負起了教書育人重擔的。在農村,尤其是偏僻貧困的中小學,民辦教師佔到90%以上。就是這些民辦教師,在公辦學校裡,把一個個農村孩子從認字識字、念拼音寫漢字,從認數到寫數,一天天、一年年,逐步教成了能填詞造句寫文章,能算四則混合運算到解方程求函數。上了小學又上中學,上了中學還去大學深造。學成歸來,不是行業骨幹,就是帶頭人,有的還走上了領導崗位,成為經濟發展的引擎者。即使沒有走出“農門”的,無論打工的、種地的,起碼都是識文斷字,能寫會算的。從工作的成績上說,民辦教師也是教書育人的人。


民辦教師是和公辦學校的一分子。公辦教師是國家事業單位的正式編制,拿著民辦教師九倍甚至是十倍的工資。公辦教師、民辦教師都是國家公辦中小學的教學人員。同樣的作息時間、同樣的工作對象,同樣的工作的目的和意義,他們還是同事的關係。正因為公、民辦教師的存在,才有了公辦學校的教師。既然公辦教師是教師,民辦教師也就是教師。


民辦教師是有教師‘資格’的。公辦教師是經國家教育機構學習、進修的。民辦教師也不是誰想當就可以當的。也是有相當的錄用條件: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家庭出身好,經縣級教育主管部門批准並通過考試,擇優錄用。再由縣教育局頒發了‘民辦教師任用證’。教學期間還要自學、培訓獲得一定的教學資格,這都與公辦教師如出一轍,公辦教師是教育教學的專業人才,那民辦教師也應該是同樣的身份。


撐起中國農村教育‘半邊天’的民辦教師,是一個龐大的師資群體。從新中國誕生就開始出現,在我國教育資源極度匱乏的近半個世紀裡,民辦教師為祖國的教育事業,為民族的振興,兢兢業業,不計報酬,默默奉獻。拿著微薄的工資,養家餬口都成問題,而他們堅守在農村小學一二十年,從稚氣未脫的青年人,變成了中年人。懷揣著“民轉公”的夢想,等來的卻是“一刀切”的清退政策。

止上世紀末期,民辦教師徹底退出了中國教育的舞臺。但是工作歷程、突出的貢獻,工作的意義都是“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師職業的成果。民辦教師也擔任著主要的角色。民辦教師也就是真正的教師!


為生活而提神


解決民辦教師問題要尊重歷史

這個問題,想問的可能是,民辦代課教師為何不能享有和其他教師一樣的待遇、報酬?現在一些地方仍舊存在的民辦代課教師(臨聘教師)屬不屬於教師?

民辦教師(代課教師)是歷史遺留問題。是由於教育經費不足,難以招聘到符合教師資格條件的教師,而採取的替代方法。進入新世紀後,國家從提高教師隊伍素質出發,要求清理代課教師,對於符合條件的民辦教師(代課教師)進行“代轉公”,變為正式教師,對於不符合條件的民辦教師,則進行轉崗或清退。但轉崗和清退必須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利。要進行補償。

解決民辦教師問題要尊重歷史。我國有的省市代轉公做得不錯,基本上符合條件的民辦教師都轉為了正式教師,由此消除了民辦教師(代課教師),新進教師都必須有教師資格證,進入公辦學校的都有編制。但有的省市,還利用其他方式,故意製造代轉公的障礙(有編不補,或者雖缺教師,但無編可補),變相使用代課教師——把代課教師清退後,以臨聘教師、合同教師方式繼續聘任,主要目的是讓他們繼續以代課教師身份從教,但卻只拿正式教師一半或者三分一的待遇、福利,這實質是推卸教育投入責任。問題的關鍵並非教師的能力,而是投入問題,所有從教人員應該同工同酬,不能因“身份”不同而差別對待。既然代課教師的教育能力(有的已經擔任教師十幾年甚至更長時間)已經得到認可,當地又缺教師,為何不把他們納入正式教師隊伍呢?


熊丙奇看教育


民辦教師當然是教師,在一定歷史時期一定環境條件下的老師,為當時農村教育做出了巨大貢獻的。但就我小時候上學時的民辦教師來說,我並不全都看好。

一、當年民辦教師選拔不透明。當年農村教育非常落後,教師是非常缺乏的,於是就出現了大量的民辦教師。據我所知,當年我的小學老師很多都是當時大隊幹部的子女,至於學歷我也不知道,也許混過初中畢業吧。也有其他有一定關係的子女,反正來源並不規範。

二、民辦教師水平參差不齊。不敢說當時的所有民辦教師水平都不高,但教我的幾個任課老師實在不敢恭維。因為他們是大隊幹部子女,成績本來不好,純粹是靠照顧當上民辦教師的。所以我們是沒有普通話教學的,甚至會教錯。最有印象的是"小明學習不很努力"被語文老師說成是病句,應該改為"小學學習很不努力"。

三、民辦教師其實有很多機會轉為公辦教師的。隨著中師生的培養,對老師要求越來越高,國家將民辦教師進行考試,合格的民辦教師就可轉回公辦教師。記得當時還在初三的姐姐說,民辦教師轉正的考試太簡單了。但是還是大部分教師都沒考過。後來中師畢業生越來越多,我的那些個老師不得回家種田了,並且一直當著農民。

當然我所認識民辦教師有限,各個地區的情況千差萬別,不可否認民辦教師曾經做出的貢獻。

以上是我的看法,你們有什麼想法請留言評論、轉發。


良心老師


民辦教師是真正的教師嗎?


民辦教師當然是真正的教師。民辦教師伴隨著共和國的腳步,上世紀50年代就開始有,為中國教育事業,尤其是農村教育事業,立下不朽之功。到2000年以後,才陸續退出歷史舞臺。時間跨度:先後50多年。人數:在1977年達到了491萬人。


民辦教師僅僅戶口在農村,全日制的工作在學校,和公辦教師的時間一樣多,早上按點到校,上課備課批改作業,下午按點放學,只有八小時之外和寒暑假,才能幫配偶忙忙家裡的責任田。


民辦教師的學歷一開始有初中的,但更多是高中畢業的,一邊教學,一邊自學或函授大專,絕大多數民辦教師都有了大專以上學歷,還有的是本科學歷。也自學了教學法,自學心理學,教育學,從師能上講,他們符合真正的教師條件。



民辦教師,雖然國家層面沒有編制,但地方上是有編制的。根據工作年限和業績,轉正了一批,中師高師招考了一批,2000年後,大規模轉正了一批。民辦教師稱謂退出歷史舞臺。


民辦教師是可敬的一群人,他們很多工作了30年以上,從英姿青年到風燭殘年,待遇低,工作環境差,但無怨無悔,為共和國教育大廈起到了棟樑作用,一生不曾離開三尺講臺,他們就是真正的老師,且是好老師。


走過萬水千山2018


民辦教師當然是真正的教師,這是毋容置疑。

首先,我們從國家有關政策來看。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解決民辦教師問題的通知》(國發辦〔1997〕32號)明確提出,民辦教師是我國中小學教師隊伍中的重要力量。長期以來,廣大民辦教師為發展我國農村教育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

這一文件規定,明確界定了民辦教師就是我國中小學教師隊伍中的真正的教師。

其次,從民辦教師的作用和貢獻來看。民辦教師是在我國特別困難時期,在師資力量嚴重短缺的情況下,加入到教師隊伍中的教育教學工作者,當時由於國家培養的公辦教師實在太少,根本無法滿足廣大農村學校的教育教學需要,因此,招用了一批在農村有一定學歷的高中初中畢業生充實到教師隊伍中,他們在經濟困難時期,克服困難,堅守崗位,不計較報酬,勤奮工作,兢兢業業,發揮了教育教學主力軍的作用,為國家掃除文盲、普及文化知識、培養建設人才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可以說,沒有他們的付出和貢獻,就沒有今天教育事業的輝煌成就,因此,從他們的付出和貢獻來看,他們就是真正的人民教師。



總之,我們無論從國家有關政策規定看,還是從他們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作用和重大貢獻上看,他們都是當之無愧的人民教師,應該向他們致敬!


大家好,我是浩墨香書房,以上觀點僅屬於個人之見,歡迎大家關注我並發表自己的看法!


浩墨香書房


民辦教師當然是真正的教師,是他們,在特定歷史時期裡,撐起了中國中小學教育的半邊天!

民辦教師,是值得我們尊敬的教師群體!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小學教育及其落後,師資隊伍嚴重不足,師範學校培養的教師永遠無法滿足教育的需要。當時經濟落後,發展教育所需經費政府根本無力承擔,於是,民辦教師應運而生。

當時的政策就是兩條腿走路辦教育,解決師資嚴重不足問題。一條腿,就是通過師範學校培養教師,當時的政策是大力向師範學校傾斜的,農村戶口可以直接跳出農門,畢業後就是幹部身份。所以初中最優秀的學生都進入了師範學校。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上世紀90年代後期,直到高校擴招。另一條腿就是民辦教師,從農民中選取有文化知識較高的,到學校做教師。待遇是跟其他農民一樣靠工分吃飯,教育部門給予一點點補貼。直到改革開放,土地承包後,民辦教師才開始拿工資,但待遇跟同等條件的公辦教師相比,要低很多,工資大約是公辦教師的一半。

雖然民辦教師的文化水平參差不齊,教學水平也不那麼令人滿意,但在當時的情況下,這些未經正規師範培養的“游擊隊”,是中小學教師的主力之一,為教育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因此,民辦教師絕對是真正的教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