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那些送孩子出國留學的家長們都本著何種心態?

傻豬的幸福


有幾種可能性:

1. 通過留學給孩子帶來一個更開闊的視野,同時希望孩子成為國際化人才

2. 環境使然,身邊的朋友都送子女出國,別人送我也送。

3. 認可國外教育理念。

中國教育更偏重於灌輸式教育,優勢是學生根基非常紮實,劣勢是學生創造力不足。

國外更重視綜合素質教育,尤其是人格特質的培養,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個性化”和“差異化”,這些也是很多中國家長所認可的。

4. 尊重孩子想法。

送孩子出國留學未必完全是家長的一廂情願,而是孩子本身也有強烈的意願,父母只是尊重孩子想法,圓孩子的心願。

以我自己為例,我當年之所以會去哈佛大學去讀書,完全是我自己的想法,父母從未強加干涉,而是尊重我的選擇。

有其他看法的,歡迎一起加入討論。


曾敏敏老師


我就是那個送孩子去美國唸書的家長,我來談談自己的想法。

首先,讓孩子就是國外的教育是我們在他小的時候就有的想法,也可以說願景吧,因為當時我們周圍很多人還沒有這個想法,2000年不到吧,大家都是按部就班地小學中學大學這樣,別人覺得我們是痴人說夢。

我們覺得要讓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全世界最好的教育在哪裡,當時我們認為是美國,現在仍然是美國,於是我們立志要送孩子上美國的大學,於是我們小學的時候就給他請外教,訓練他的口語,然後送他去外國語學校唸書,高中念國際班,學費都比較貴。我不是有錢人,我和老公都是普通工薪階層,但是我們一旦有了這個願望或者叫理想也不為過,我們就省吃儉用,把錢基本都花在孩子的教育開支上,後來孩子順利考上了一所我們比較滿意的大學,開始了美國大學生活。

大學生活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自然不要說了,在外舉目無親,所有生活學習,人際交往,各種瑣事都是自己處理,洗過盤子,送過外賣,自己搬過2次家,學車買車,還打過一次官司,反正都是處理好了再告訴我們。

學習更不用說了,美國的教育全世界都公認的好,大學裡面沒有水課,教授不會為你開綠燈講人情,甚至都顯得有些死板,套辭沒用,所以你只有老老實實認認真真學習所有的功課,美國的大學生玩起來很嗨,學習起來也非常狠,並不像網上說的混混日子就可以拿文憑了,反正我沒聽說!所以現在只要聽到那些說在國內上不了好大學父母給錢出國混文憑的說法,我內心是極其反對的,美國大學尤其排名前100的大學真的需要好好學習才能畢業的。

供孩子讀書這麼多年很花錢,因為我們沒有很多錢,就是在別人眼裡的普通人,我孩子的同學家裡都比我們強很多,但是謝謝我的孩子,他從未抱怨過我們的家庭條件,對我們的付出充滿感激,和富裕的同學相處不卑不亢,心態平和,正能量滿滿!今年6月我剛剛去過他的學校,實地觀察了他的生活,看到他在條件那麼好的學校裡面學習,我都有點嫉妒!我跟他說,一定要珍惜國外學習的時光,那將是你一生最美好的回憶!

我周圍有一些人也不理解我的選擇,說你不給孩子買房子,把錢全花光了,將來怎麼辦啊?我其實覺得怎麼花錢是每個人自己的事情,每個家庭自己的選擇,但我只是笑笑不解釋。下面這段話是我當時在美國的時候發給我的好朋友的,也比較能代表我為什麼我要送孩子出國唸書這件事:

“這是我走之前最後打卡的紐約大學校園,這個和城市沒有任何邊界的學校,週日下午,校園的草坪像公園,坐滿了休閒的人,我覺得紐約確實是一個海納百川的地方,充滿了自由的空氣,你做出任何舉動和行為周圍的人都見怪不怪,其實這就是一座城市巨大的包容性。下週紐約市民還會舉行為期一週的遊行,就是宣揚自由平等和平的要求,街上很多地方都掛著彩虹旗,這個城市讓我感覺來的非常值得,我們眼裡的世界有多大?完全取決於我們站的高度!跳出固有的小圈子,再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儘可能讓孩子去大城市,只有你去了,才會感受不同的人生,呼吸更自由的空氣,才會發現生活可以如此豐富多元多層次,我們的努力就是應該讓孩子們能看的更多,走的更遠,蠅營狗苟的生活我們來承受,搭梯子讓孩子們更上一個臺階”

謝謝你們的閱讀,我是撐篙人啊,歡迎留言和我互動!





撐篙人啊


從未想過讓女兒出國留學,一是覺得女孩子沒必要(老思想覺得男孩子才是一家的棟樑,為這總被女兒吐槽),二是覺得在國內也一樣可以讀好書。結果大學畢業女兒放棄保研和工作要去國外讀研,經不起父女兩個的洗腦,再加上家裡也有點積蓄,女兒自己也申請到了世界排名前十的好學校就同意了。但出國前我對女兒的要求就是讀完書必須回國,哪怕想在國外工作幾年但也在幾年後回國。2年過去了,女兒順利畢業也按照我的要求回國就業了。出去一次的確鍛鍊了她的自立能力,也認識了不少精英,長了不少見識。


spoc


我周邊同事很多都送孩子出國,有的是讓孩子走出去開闊下眼界,知道外國是怎麼一回事,增加孩子的閱力鍛鍊自主生活能力,還有一種心態是攀比,大家比著往外送不甘落後,我單位有很多知識分子孩子都在國外,一說起兒子女兒在國外生活都很自豪


行雲流水952357


每個個體或家庭都有自己的願望或想法,我不願去揣測,但是,我送孩子出國留學的目的是變化和,起初只是為了學習。當年為了讓孩子能更適應真正的國外生活與文化,在語言上更接近外國人的發音、思維和習慣,就讓孩子高中就出國了,就選擇住在有同樣大小孩子的老外家裡,大學也選擇的學術名氣較大的澳洲國立大學,專業選擇的時髦的生物技術,一直讀到研究生畢業。大學期間,孩子就已經開始打工和做義工,接觸社會實踐了。慢慢地,孩子喜歡上了澳洲的一切,自己要求移民了。為了移民,又重新定位專業,選擇了既可以移民(緊缺職業)又比較喜歡、在性格上比較適合的藥劑師專業。其後的移民和就業都十分順利。做了藥劑師許多年了,依然在學習提升中。

說句實話,孩子一旦出國,家長對孩子的未來規劃就不再有效了,孩子自己會有自己的想法了,其影響孩子最大的因素變成了孩子身邊接觸的同學和朋友了,而不是遠在天邊的家長,所以,交上什麼樣的同學朋友至關重要!


墨爾本jackson


孩子他爹每年賺幾十萬,他農村老家的兄弟姐妹都盯著他,侄女外甥什麼的十幾個,不是這個上學就是那個結婚買房,其實所有的孩子都是要上學結婚買房,與其讓那些孩子把這些錢花掉,不如花在自己家孩子身上,我在孩子高中階段就送他國際學校了。孩子由於小學五年級開始跟語文老師產生矛盾,語文成績就一直不是很好,好在英語好,上國際學校全英文無壓力,外教老師尊重孩子,啟發式教學,孩子上網不玩遊戲,都是泡計算機類的技術交流論壇,好多是英文的,學習生活都開心。他爹因為未來預期的幾百萬學費和生活費,也不需要我去拒絕他的親戚的無理要求了,實力不允許,他自己就拒絕了,換來我歲月靜好。每個家庭都有每個家庭的生活方式,願大家選擇的都是幸福。


流星下的願—1973


人生就是一個投入產出的過程。教育也是一種投入,投入了不一定有收益,但不投入肯定沒有收益。

2015年在大兒子國內985大學博士畢業在望的基礎上,自己又有二三百萬元積蓄,是給小兒子在二三線城市買房還是教育投入呢?我毫不吝嗇地選擇了送他出國留學。當然名義上是他自己選擇的出國留學這條路的,實際是我長期引導的結果。

留學不一定是要他學到多少高深的專業知識,關鍵是養成一個思維習慣,從我的人生經驗來看,成就一件事情,突破性思維很重要,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想到不一定能做到,但是想不到一定做不到。


sundy63


錢扔在銀行貶值,放在股市被割肉,投資房產累心~錢如果不花,就是廢紙!下館子,買奢飾品,旅遊…只有投資教育更有價值,性價比更高!


紫色熱豆腐過


作為一名10多年前在海外求學的老留學生,我來分享下我接觸到的一些家庭方面的考量


絕大數父母肯定是為了孩子學業考慮,有些專業國外搞的會比較好,比如影視傳媒(非表演類),體育學/哲學等

再有就是讓孩子出去見識市面,並能有效的快速提升孩子的自理生活能力(不嬌慣的前提下)

還有一類是為了移民或轉移去得(這要以不同國家的具體情況來定),孩子在當地學完後能夠比較順利的獲得身份。。。這裡就不細說了。


總之,只要父母控制好孩子的金錢花銷,並在國內完善其孩子的價值觀建設,出國留學都是對孩子綜合能力的極大提升


鋼炮爹九萬


中國人比較功利,不功利也無法生存下去,這誰也否認不了,成年人自己可以忍,但看到自己孩子學的那麼痛苦,又沒有未來,有能力和想法的人一定會走出去。這不用去討論。

再說我們的教育,都是未成年以記憶性訓練為主,未來的世界,無法適應,為什麼不走出去。有答案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