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怎樣判斷是痔瘡還是腸癌?

Lost-學不會


腸癌和痔瘡,一個是腸道的惡性腫瘤,一個是腸道最常見的病變。

腸癌可以根據發病部位的不同分為直腸癌和結腸癌,而在臨床上和痔瘡容易發生混淆的多是以直腸癌為主。

而之所以說直腸癌容易被當做痔瘡,主要是因為它們有以下的共同點,而這些共同點中還是有一定的不同,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註意,就有可能將它們區分出來:

1.便血:直腸癌和痔瘡的患者都會有便血的臨床表現,但是便血的類型還是有所不同的,痔瘡的便血主要是以鮮紅色為主,而且血液和糞便沒有混合的現象,但是直腸癌患者的便血顏色主要是以暗紅色為主,而且大便和血液多有混合的現象,其次痔瘡的便血多發生在排便之後,而腸癌的便血是以直接和大便混合。

2.有無脫出物:一般內痔發展到一定階段時,都會有痔核脫出的現象,而痔核可以經手回納入肛門,但是腸癌多沒有脫出物的出現。

3.大便性狀的改變:腸癌患者大便性狀主要是以黏液便,膿血便等症狀為主,主要是因為腸癌引發了腸道黏膜的炎症和感染所導致,當腸癌發展到後期時,患者還會有大便的變細,主要是以扁條形為主。而痔瘡患者一般不會有以上的表現。

4.發病年齡段:腸癌多發生在年齡大於45歲以上的男性人群,而痔瘡則是各年齡段均可發病,所以一些青年人有便血的表現,多是痔瘡在作祟。

5.腸鏡檢查:可以說是分辨痔瘡和腸癌最有效的檢查手段了,腸鏡可以深入到腸腔,觀察到腸道黏膜有無病變或者是息肉的存在。

總之對於自身有懷疑腸癌的患者,小克認為還是應該進行腸鏡的檢查來明確,不建議自己一整天的焦慮,在網上亂查。對於年齡大於45歲的人群,應該每3-5年進行一次腸鏡的檢查,預防腸癌的發生。

以上就是小克的觀點,歡迎各位提問和補充,關注小克,瞭解更多健康知識。


小克大夫


痔瘡和腸癌都會導致便血,痔(瘡)引起的出血,只要量不多,不發生大出血,不引起貧血,問題就不大。但是腸癌就不一樣了,腸癌是腸道的癌症,是腸道的惡性腫瘤,早期發現的腸癌得到及時的治療,還可以長期存活,而發現太晚的腸癌,或者惡性程度高,伴有多處轉移的腸癌,預後是非常差的,很多的生命需要以月為單位計算。腸癌又是非常常見的癌症的之一,早期的篩查是非常重要的。痔瘡和腸癌引起的便血,各具有以下一些特點:

一、痔出血:血液是鮮紅的,有滴血或噴血,血液附著在糞便表面。痔瘡出血,通常是新鮮血液,通常在排便過程中滴落,內痔的出血,通常是無痛性的。

除痔之外,肛裂也是導致便血常見原因之一,主要見於大便乾燥,長期便秘後出現,表現為排便時肛門劇烈收縮樣疼痛,便後滴血或紙巾帶血,便秘症狀好轉後,疼痛及便血可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是肛裂可以反覆發作。

二、直腸癌出血是暗紅色或亮紅色,不同顏色代表不同的腫瘤部位,並經常與糞便混合,即粘液膿血,有時伴有腹痛,消瘦,腹部腫塊,大便性質改變(不成型、變細),便秘與腹瀉交替發生。

當然,這種鑑別只是通過臨床表現,初步判斷,而對於年齡>40歲,腸癌的高發地區人群來講,發生便血後,需要高度引起重視,該做腸鏡檢查排除腸癌就得做腸鏡排除,以免耽誤病情,腸鏡檢查,才是明確診斷是痔還是腸癌最準確的方法。


全科鮮醫生


【 編號WD212】

痔瘡和腸癌都是常見病,一個是小偷,一個是殺人犯,對人危害大不同!然而便血有都是這兩種疾病最常見的症狀,怎麼以便血初步區分誰是誰呢?



腸癌為結腸癌和直腸癌總稱。結腸長150cm左右,結腸下接直腸,長12-15cm,直腸再下接是肛管,長3-4cm,肛管是痔瘡發病部位。

以此解剖學情況,如果肛管病變部位、痔瘡要出血,會很快排出,少量則手紙上沾些,量多的話就會“滴血”,顏色鮮豔,血多在糞便的表面

糞便經過結腸要在直腸內“濃縮”,不是“隨時”排出,這樣結直腸癌出血也要在腸道內停留吧?所以

顏色要暗,與糞便相混,時間越久顏色越暗

痔瘡出血是由於糞便把其表面“擦破”了,表面就是一層組織粘膜,出血沒有其他。而腸癌是有腫塊,破潰,出血時可能伴有壞死物、膿性分泌物,有“膿血便”。

腸癌便血可伴有全身消瘦、乏力、低熱等惡性疾病症狀,還會有腹瀉、便秘和腹瀉與便秘交替進行等,痔瘡一般不會伴隨這些症狀,但是辛辣刺激、酒精會對痔瘡有影響,加重,對腸癌卻沒有大的影響。

以便血區分腸癌是很不實在的,出現了症狀還是去醫院看一下醫生,尤其是該症狀時間較長、超過兩週的,做個檢查最放心吧?!不要以為“後病”,不好意思,自己不會倒黴吧等等,把腸癌當成痔瘡,就不好了吧。


劉永毅醫生


痔瘡和腸癌是引起便血的常見疾病,通過對血便的分析可以初步判斷是痔瘡還是腸癌引起的。但是很多沒有一些常識的朋友,並不懂得區分,希望通過這個問答能夠更多的朋友瞭解它們的區別,更清楚準確的判斷到底是痔瘡還是腸癌。



痔瘡是直腸下端黏膜或肛管皮膚下靜脈擴張和曲張所形成的靜脈團,靜脈團破裂後引起便血。在疾病的早期,排便時或排便後,可有肛門內出血。顏色鮮紅,不跟糞便混在一起,只是覆蓋在大便的表面。有時緊在手指上有少許血液,靜脈團破口較大時可出現血液噴出,排便結束後整個便池都是鮮紅色的血。痔瘡出血可自行停止,糞便乾燥、勞累、飲酒或飲食刺激性食物,常可誘發出血



腸癌出血主要是腫瘤壞死引起出血,屬於腫瘤位置相對較高,出血量往往不大,但大便潛血陽性,只有腫瘤浸潤侵犯血管才會出現紅色血便。由於大便在通過腸癌的部位時尚未完全成形,造成排出的糞便與血混在一起,由於腫瘤的原因,還會出現大便次數增多,排粘液便、粘液血便,可伴有貧血、消瘦、腹瀉、腹脹甚至便秘、腹脹等症狀



通過上面的比較分析,可以很容易的區分便血是有腫瘤還是痔瘡引起,但那出血量較少時,沒有經驗的朋友往往會出現誤診,在自己琢磨不定時,最好及時到醫院就診。

以上是長腿外科醫生的觀點,點贊👍和評論都是極大的支持和鼓勵💪,關注我獲取更多健康小知識。

長腿醫生


臨床上判斷是否患有癌症需要有影像學診斷和抽血檢查結合,最準確的就是病理活檢,不但能確診還能知道腫瘤的分期有無轉移,真的僅憑臨床症狀確診是不科學的,出現誤診的話可是要命的事情,對醫生或者家屬都不能接受。不過還是可以從一些蛛絲馬跡知道懷疑是否是癌症還是痔瘡。

一、典型案例

因為林醫生有幾個病人就是把腸癌當痔瘡處理,脫了幾個月,發現無論用哪個品牌的痔瘡栓或者痔瘡膏第二天還是復發便血,並且出血量不斷增多,才來我院門診就診。

印象最深的一箇中年女性,她出現便血後一個月,自用痔瘡栓效果不明顯後,健康意識也算高,於是就去家附近的一個社區醫院,醫生給她做了一個肛門鏡,發現齒線周圍確實有幾個內痔,而且也有出血的跡象,但是該女性用藥後還是便血,於是該醫生還是又做了一個肛門鏡,發現痔瘡也沒變小,於是又開了原來的藥物讓她繼續使用。

可是一週後便血還是反覆,該患者自己也覺得不對勁,就來了我們醫院,當時聽了就診情況我們就考慮病情不簡單,就給她做了一個直腸鏡,果然在距離肛門口8釐米發現一個菜花樣的巨大腫物,稍微碰一下就在出血。通過臨床判斷可以初步懷疑是直腸癌,具體還要完善腸鏡取組織活檢才能下診斷。

其實如果僅憑便血,誰都想不到這麼簡單的病居然是直腸癌,因為該患者無腹痛、無腹脹,只有一個症狀就是便血。也虧這名女性重視,如果是一般的患者想著用藥應付一下,過幾天不流血就不用管,那麼就晚了。

二、直腸癌便血和痔瘡便血有什麼區別?

這個區別是有條件的:

1.年齡

如果是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出現便血,一定要重視,因為40-50歲是直腸癌的最高發區間,就算沒有便血,也要定期完善胃腸鏡檢查。

2、出血顏色、大便和便血先後順序

出現便血,色鮮紅(黑褐色的便血需要高度警惕),無明顯腹痛腹脹,且便血是先有大便後便血,則無需太過擔心,可能是痔瘡出血,也有可能是肛裂出血。(黑褐色血液證明出血時間久已經氧化變黑,先便黑褐色血,或血液混合大便一起出來證明出血位置離肛門遠,排除痔瘡)。

3、使用痔瘡栓等藥物便血控制情況

如果患者使用一週痔瘡藥物後,便血第二天仍復發,且有加重跡象,這時需及時就診完善腸鏡,因為就算是痔瘡長期用藥後無明顯改善,考慮是III期以上的內痔或混合痔,需及時手術切除,不然長期便血有貧血風險,而且對生活也有影響。

如果是直腸癌,因為腫瘤血管很脆,就算是使用藥物止血後,在解大便收縮腸道時仍有出血風險,所以使用藥物對其便血治療無效。

總結,痔瘡是一個常見病,十男九痔,十女十痔也不是浪得虛名,偶爾幾次便血可以不必擔心,因為我們現在年輕人生活習慣不是很規律,久坐加班趕進度,熬夜通宵吃火鍋,容易導致痔瘡和肛裂引起便血,我們也不必太過緊張,到時要提醒自己的爸媽一定要定期體檢完善胃腸鏡檢查(上圖所示專家已經指出原因),防患於未然。


肛腸科林醫生


大便出血、疼痛、肛部墜痛:肛部裡像有個秤砣,往外墜,這主要是外痔的症狀,輕者有脹滿下墜的感覺,重者則會出現重墜的痛苦。要是內痔被感染、脫出後回不去等現象,這樣也會導致劇烈的墜痛。肛部的康復其實和自我護理也很重要。 不管是採用那種治療方式都要做好肛部護理,才能阻止惡化,具體就是坐時架空肛部懸空透氣,按醫囑堅持燻蒸坐浴,便後用水清洗肛部。準備個電動肛部促愈包,裡面有肛部促愈支撐墊幫助懸空透氣,肛部促愈藥浴盆放在馬桶上用坐姿坐浴, 肛部促愈清潔器每次便後水洗。若出現便血說明肛部有破潰傷口,便後水洗後還要用肛部促愈消毒巾給傷口消毒,避免大便殘留的細菌讓傷口反覆發炎癒合緩慢。肛部促愈包醫院和網上都有,買的時候注意藥浴盆的導氣管,要透明的才是醫用輸液管級別的。另外,醫院用的肛部促愈支撐墊高度都是8釐米才能確保傷口懸空,醫院用的都是白色內芯的,還有兩個隱藏的透氣道。


呼啦啦啦啦89


便血的症狀並不限於這兩種病,也可能是其它疾病,所以如果有便血的話,還是去好好做個檢查比較好,因為這是身體在給你發危險信號,如果查出來是痔瘡的話,要做好肛部護理,才能阻止症狀加重,具體方法是:坐時懸空透氣。用肛部促愈支撐墊幫助懸空傷口,促進水腫消退;便後用水洗淨。用肛部促愈清潔器幫助便後清洗;燻蒸坐浴足夠時間。用肛部促愈藥浴盆每天溫水或燻蒸坐浴。

這種醫院和網上都有,買的時候注意鑑別,比如有的患者買到的導氣管是回收的不透明橡膠,氣味也刺鼻,醫院用的導氣管是透明的,和輸液管一樣的材質才對。

肛部促愈藥浴盆醫院用的只有透明的,是和注射器一樣的材質,因為要觀察藥液的濃度,醫院用的都是白色內芯的,還有兩個隱藏的透氣道,支撐力十足,真正起到架空透氣肛門的作用。


lllsssggg123456


我是一名胃腸外科醫生,臨床上經常會碰到一些便血的患者,往往因為分不清楚是什麼原因引起的便血,導致了延誤病情的悲劇發生。

痔瘡和直腸癌往往都會出現便血癥狀,有時候症狀很相似,但是也是有些區別的。



1、首先痔瘡往往便血是鮮紅色,腸癌為粘液膿血便,痔瘡出血可表現為排便時候滴血,手紙有血等。

2、痔瘡出血往往是由於近期進食過多辛辣刺激食物後才出現,腸癌便血則和飲食沒有特別相關性。

3、如近期出現體重名字下降,消瘦,則考慮為腸癌的可能。但痔瘡出血嚴重者也可能會出現貧血。


如何確診是腸癌或者是痔瘡呢?

可以做結腸鏡檢查或者直腸鏡,肛門指檢等,可以明確診斷,如果出現便血癥狀,建議及時就診,避免延誤病情。

歡迎關注胃腸健康科普ZZPO,獲取更多健康諮詢😊


胃腸健康科普ZZPO


【哪些疾病會引起便血?】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c9300008acef0109ed01\

醫學微視


便血不一定是痔瘡,因為有便血的疾病比較多。痔瘡的便血一般都是內痔出血,外痔不會出血,出血的顏色一般為鮮紅色,呈點滴狀或噴射狀內痔出血不伴有疼痛,一般是在大便時發現便池裡有血。肛裂出血伴有周期性疼痛,直腸癌出血多數為暗紅色,腸息肉便血要根據腸鏡監測來確定,以上幾種疾病的出血需要同痔瘡的出血相區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