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房子的建造成本,中等城市最多每平米1500元,為什麼會賣到上萬元呢?

煩惱的雞肋


首先,拿人民基本生存的居住權來進行商業炒作,是一種無視人民痛楚,喪盡良知眼中只有瘋狂逐利……別亂想,說炒房客呢。

其次,房子建築成本1200元/平,卻賣5萬/平?成本包括土地金,各綜合稅,銀行給開發商和業主放貸,這幾項是房子的大頭成本。

接著開發商建造房子時,相關規劃,土地,消防,電力,自來水,天然氣,人防,氣象,環保,設計院,監理等,各碼頭按平方所需的配套費,羊毛出在羊身上,接盤俠消化買單。

最後,是開發商營銷成本,企業成本。周邊配套成本,這些都是裝門臉小頭,開發商主次有別,點到為止,不會弄的太離譜。

經過七七八八雁過拔毛後,房子價格就竄上去了。刨去成本,剩下10%——20%的利潤。前兩年,有門路的開發商,幾千行情時拿地,屯著捂盤,待漲3萬行情時,才真正開賣……結局當然盆滿缽滿,這些是個例。


321新聞用戶123


這個問題問的太外行了。

直接告訴你吧,一套房子的成本構成中,恰恰建築成本是最低的。

告訴你現在一些具體的土拍案例。

今年一月份,北京成交了幾宗地塊。

豐臺盧溝橋鄉XWY-01地塊R2二類居住用地,規定未來商品房銷售均價不超過54378元/平米,這塊地最終樓面價為41032元/平米,土地成本佔到了75%。

另一宗住宅在大興黃村,售價不超過55800元/平米,樓面價為30640元/平米。土地成本達到了55%。

看上去還算合理,“限房價競地價”還是有效果的。

再來看看江西南昌。

5月11日,南昌某地塊競價482輪,持續4個小時,樓面價達到了1.1萬元,但這塊地最終銷售均價被規定為12500元,留給開發商的只有1400塊錢。這1400塊錢,建築成本都不夠,開發商還能賺錢?

通常來說,房屋主體建築造價大概是1300元,水電消防大概是200元,道路管網和綠化成本再算進去,每平米差不多要2500元。

一般來說,如果房價賣1萬元,地價成本應該控制在4000塊錢,建安成本和稅費大概是5000塊錢,開發商留1000塊錢的利潤。

但你看上面這些案例,哪一個符合這個規律?

開發商敢這麼玩,高價拿地,那是因為他們預期房價會漲,成本暫時高,但是我拿了地不著急開盤,捂著等房價漲。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很複雜,要詳細說起來,恐怕一本書都說不完。

我認為關鍵點在於,樓市錢多,槓桿足,慾望無窮無盡。

我是樓市微觀察,只說真心話,歡迎點贊與關注。


樓市微觀察


商品房價格主要有幾塊:


一是地價。一般佔總價的40%,地價除以可銷售的總建築面積,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樓面價。比如某樓盤地價2個億,可售面積5萬平方米,那麼樓面價就是4000元。


二是建安成本。每平方平如題所說的1500一3000元,差距主要看定位和規劃,比如說有的高檔公寓在立面裝修、配套設施方面用材高於普通公寓,有的超高層建築單位造價也高於普通高層或小高層。

三是各種稅費,這一塊成本不低,從拍地、建造、各種驗收、終端銷售,都得繳納稅費。

四是營銷成本和管理費用。現在很多地產開發商請專業公司銷售,按成交額抽取點數。此外,開發一個項目要蓋200多個公章,其中費用你懂得。


五是利潤。搞了半天,掙你15%一30%的利潤總要吧?有這五點,足夠扒你一層皮了。什麼叫按揭?就是每月按地上揭一層皮。


華哥雜談


作為家居行業從業者,美家來回答這個問題!

相信不少人都會發出這樣的疑惑,明明一套房子的建設成本相對那麼低,但就是要賣這麼貴呢?

很多人想不通,覺得只是多付出一些人工費和材料費就搞定了的事,但事實卻遠沒有那麼簡單!

再明白這個事情之前,我們要知道兩個相對的概念,一個是房子本身,一個房產。後者是前者的疊加屬性,當一個房子的附加價值遠高於房子本身時,就帶有一定的投資屬性。

比如對於大城市來說,房子不僅是用來居住的,它所附帶的社會價值遠高於房子本身,比如便利的生活條件,著重體現在交通、教育、醫療等各個方面。

這就使得房子不僅有建設成本,還有高額的拿地成本,一般來說,開發商拍一塊土地至少就是幾個億起步,這些都會算在房產的成本里面。除此之外,還有高額的營銷成本,所謂羊毛出在羊身上,無疑這些也會拉高房產均價。第三,就是各種稅費太多,這裡既有開發商的,也有針對業主本身的。第四,開發商在引進相關的商業配套以及相應的教育資源時,也需要一定成本。最後還有各種看不見的開支,比如綠化、設計等等。

以上都是一套房的各種成本。當然,其他一些因素也在推高房價,比如最常見的供需關係,不少關心房產都知道有句很經典的話,那就是房地產短期看金融、中期看土地、長期人口。北上廣深以及其他省會熱門城市,因為人口過於集中,買房需求大,自然僧多粥少,房價也相對較高。

好啦,以上就是美家的回答啦,希望能幫助大家,謝謝!


美家手記


我是干城市規劃的,之前在甲方、乙方、監理公司、設計院都幹過,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你說的建造成本,應該說的是土建安裝成本,也就是組成房屋實體,我們肉眼可見的成本。這只是組成房價的一部分,甚至很小一部分,在一線城市,土建安裝成本在房價組成裡佔比其實微乎其微。這方面的成本全國都差不多,一般多層一平方米1200元左右,高層一平方米1500元左右。想想看,北上深房價動不動就5萬多,而土建安裝成本就那麼點,佔比真的很小很小。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現階段水泥、鋼材、磚還有人工費又開始漲價了。

除了土建安裝成本,組成房價的還有很多很多,讓我們來看看:

  1. 拿地費用:這個是不小的一筆支出,一般越是大城市,拿地費用越貴,因為地皮值錢啊。現在政府一般是把土地徵收了,然後三通一平,變成“淨地”,然後掛牌出售,價高者得。單位建築面積分擔的土地費用,即使樓面地價。可別小看這個樓面地價,現在不少地方的財政是土地財政,主要財政來源就是賣地收入,相應地,樓面地價也越來越高,是房價上漲的主要推手。比如前段時間廣州南沙區2018年宅地首拍,樓面地價達17231元/㎡。


  2. 各種稅費規費:這些費用名目比較多,比如工程排汙費,城市維護建設稅等,也是不小一筆支出。需要說明的是,現在稅收徵管越來越嚴了,就別想偷稅漏稅了,這些費用一個都不能省。

  3. 開發商的資金成本:現在開發商資金充足的基本沒有幾個,連大開發商都這樣,所以他們的資金來源五花八門,除了預售外,還有銀行貸款(現在不好貸了),財務公司貸款,高息吸收民間借款,甚至玩起了高利貸,這部分資金成本不容小覷,不少開發商就死在高昂的利息上,導致資金鍊斷裂,樓盤爛尾。

  4. 各種不可預見支出:現在漫天要價的釘子戶不少,如果遇到了,非常讓人頭疼,為了顧全大局,有時候開發商只能讓步,滿足他們的各種不合理要求,而這筆費用最終還要打入房價裡的。此外,還有不好公開的黑色成本。

  5. 說了這麼多,總得給開發商留點利潤吧,開發商又不是慈善家,不會做賠本的買賣。開發房子是高風險行業,他們需要的利潤自然也要高一些。

總之,建房是個系統工程,房子的成本里並不單單僅有房子建造的成本,還包括我們很多看不見的費用。“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希望房價能迴歸住的屬性,祝願每個人在所在的城市裡都有屬於自己的安樂窩。


李中東


一套房子的建安成本都是不高的,中等城市最多1500元,大城市在2000至2500元,但是土地的成本不便宜啊,一些大中城市的土地成本,再加上稅收成本,就要佔據總房價的六七成,再加上開發商自己要賺20-30的利潤,所以房價上萬還是客氣的,新房價格在大城市往往要七八萬也不稀奇。

就拿中等城市來說,每平方米建安成本1500元,土地出讓價格再加上各種稅收,至少8000元/平方米至10000元/平方米,再加上開發商銷售、宣傳、工資、利息支出等費用起碼是2000元/平方`米。還有開發商自已要留下20-30%的淨利潤,即使是中等城市,房價至少要到15000至20000元/每平方米。

所以,新房價格主要是大頭是土地收入和各種稅賦,其他的開發商自己的各項支出,包括銷售、宣佈、工資至是財務利息支出的佔比都是很小的。所以,要遏制新房價格上漲,就是要讓土地出讓和各種稅費價格下降,這樣才能真正的降房價。


不執著財經


其實站長不想講那麼多有的沒的。

我就舉個例子給大家,大家一看便知。

站長有個朋友是開奶茶店的,我瞭解到一杯奶茶成本其實不過幾塊錢甚至更低,但是為什麼出售的時候價格確實十幾元呢?我當時就覺得哇,那豈不是一年就可以發家致富?

沒想到每次出去吃飯,這個朋友就對著我們訴苦,最近房東又要漲價,店裡的幾個員工也是在吵著加薪,雖然我只聽了個大概,但是這樣給大家算一筆賬,奶茶店最重要的就是店面位置,人流量大的地方一個月上萬都是小意思,再加上請兩個人幫忙一個月又是將近一萬塊的薪資,一杯奶茶就打一杯掙十塊,一天賣100杯,一個月的利潤也就3萬,剔除剛剛的店鋪租金,員工薪資,再加上奶茶的成本,店裡的一些其他開支,一個月還真是剩不下多少錢。


雖然不是絕對準確,但是差不多也就這個意思,我們在計算成本的時候,大家只會覺得拿地價和建築材料價,那還有人力成本呢,還有很多的額外開支。


另外就是價格和價值不一定是對等的,這是早就認證過的經濟學,舉個簡單的例子,一瓶水成本只值2塊錢,但是如果全世界只有我有這最後一瓶水,且無法複製,那我這瓶水將比什麼都珍貴。


謝謝各位的觀看,話糙理不糙


裝修第一站


建造成本在房價中的比重,是隨著房價的不斷上漲逐步降低的。原因就在於,地價在不斷上漲,比重在不斷提升。

事實也是,八、九十年代的房子,建造成本是主體。如果要核算房價的話,大多是建造成本。那時候,建造成本大約在1000元/平方米左右,加上一些規費。土地則不需要錢,也沒有利潤,房價也就在1000多,最貴也不會超過5000。建造成本成為配角,是從2003年房地產市場放開以後,建造成本上漲的速度相對較慢,一般的房子也就上漲了一倍左右。但是,地價則上漲了5倍、10倍,甚至百倍以上,那麼,房價中的地價成本也就越來越高了,加上一些不合理、不規範因素,以及開發商乘機享受暴利,房價當然要高了。

所以,用建造成本來衡量房價高低,已經毫無意義,也不具參考價值。看房價能不能降下來,關鍵要看地價能不能降下來。而地價往往又被貸款綁架,與金融風險僅僅捆綁在一起,自然難降了。


譚浩俊


煩惱的雞肋:1500元一平方米的住宅建造成本,你是聽誰說的,聽風就是雨這不是成熟男人的表現,你也不是專業人士,我來回答你吧,1500元只是住宅建造單位工程中的土建主體結構,室內水電工程,二次結構工程,室內外抹灰等分部分項工程的造價。門窗工程,外牆外保溫工程,室外綜合管線工程,道路園林綠化等工程不在1500元之內,因此一平方住宅的交房總成本應在3500元左右。而土地是最大的成本,最近杭州市拍了一塊土地,折算到每平方達到了2.8萬元,這個成本應該是28000+3500+各種稅費銀行貸款利息之合,這就超三萬多了,開發商再加上利潤,開盤價定在四萬左右一點不奇怪……


高建強10


二線城市,一套價值500萬的房產,200平方左右,土地出讓金要佔近70%,購房者各種稅費3%左右,土建安裝成本要5%左右,開發商各種稅費5%左右,還有多少利潤?淨利潤能超過10%嗎?如果要按揭350萬30年在給銀行利息350萬。按揭一套價值500萬的房產,一共需要付出850萬,開發商拿走了50萬的利潤,剩下800萬讓誰拿走了?

想想看,每平米25000的房子,開發商只拿走了你2500到3000而已。剩下的兩萬多一平米進了誰的口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