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印記 ▏子城:千年嘉興城,悠悠子城史


導語

如果說南湖代表了嘉興的現在,那麼老城區的子城,則代表了嘉興的過去。1780多年來,子城一直矗立在同一個地方,任憑時代的風吹雨打。

它站在這裡,真的是很久了,從誕生的那天起,它就一直感受著春花秋月,經歷著風吹雨打,注視著朝代更迭。

城市印記 ▏子城:千年嘉興城,悠悠子城史


嘉興子城歷史很悠久。據專家考證,在公元231年,也就是三國黃龍三年,吳國孫權做吳大帝的時候,子城就已經建成了,距今已有1700多年。

三國吳黃龍年間,吳帝孫權聽說由拳野稻滋生,在當時的農耕時代,這絕對是祥瑞之兆。因此孫權把由拳改名禾興,在禾興修建了一座周長兩裡十步,面積約7.5萬平方米的小城。從三國兩晉南北朝,到隋唐宋元明清,這裡一直是歷代州府衙門的所在地。

子城見證了嘉興城市的發展興盛,從三國吳國黃龍三年有小城以後,一直是嘉興的政治中心。唐朝末年,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政治軍事的需要,嘉興在原先小城池的外面,興建了周長12裡的大城,原先的城池,開始改稱為子城。

城市印記 ▏子城:千年嘉興城,悠悠子城史


多少年來,子城佔據在這方江南臨運之地,留下了無數文人雅客的華麗詞章和美好回憶。早年的時候,在子城庭院裡,有一座叫來月亭的亭子。來月亭原名花月亭,是後人紀念宋朝大詞人張先所建的。張先在嘉興為官的時候,他當時就在這裡上班。有一天午後,張先寫了一首詞,這首詞非常有名並流傳到現在,其中有一句叫“雲破月來花弄影”,成為千古名句。後人還在這裡建造了一個亭子,命名為花月亭,用來紀念他。

千古大家,永垂青史,傳誦至今,不過那些亭臺樓閣,卻早已消失在歲月的長河中。唯一陪伴子城走過千年歲月的,就只有子城裡挺拔的古樹。子城原來周圍種滿了梓樹,所以有種說法,子城也是從梓樹諧音過來的。

城市印記 ▏子城:千年嘉興城,悠悠子城史


城市印記 ▏子城:千年嘉興城,悠悠子城史


整整1786年,小小子城的上空,縈繞過千古佳唱,也映照過熊熊戰火。1860年,太平軍攻佔嘉興,駐守嘉興的太平軍主將陳炳文,被晉封為聽王,下命令要在子城中,營造一座宏偉的聽王府。但沒等到金碧輝煌的聽王府修好,太平天國的將士們就被清軍圍攻,撤離了嘉興,而歷經戰火的子城,卻已是滿目瘡痍。

轉眼到了1912年,辛亥革命的風又吹向了這座江南小城。當時子城裡的華美建築和景緻,差不多都被毀滅了。空曠荒蕪的子城,成了國民黨的隨軍司令部所在地。

城市印記 ▏子城:千年嘉興城,悠悠子城史


城市印記 ▏子城:千年嘉興城,悠悠子城史


1949年4月7日,在子城內駐紮的國民黨國防部陸軍預備幹部培訓團第一總隊的三千名將士,在團長賈亦斌的帶領下舉行武裝起義,撼動了窮途末路的蔣家王朝。

解放後,子城成為解放軍的13醫院。1971年,13醫院搬離後,浙江省榮軍醫院又接手了子城管理。2015年,榮軍醫院整體搬遷。10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人員進駐子城,開始對子城遺址進行試探性的考古挖掘。2018年7月,子城遺址公園的建設全面鋪開,公園內新建一座子城博物館,直觀展示子城的考古成果,述說嘉興悠久的城建故事。

現在子城遺址公園的千年城牆已經基本修復完成,大堂初露端倪,戰亂中遺失的兩頭石獅子,也破土重圓。

城市印記 ▏子城:千年嘉興城,悠悠子城史


從1786年前三國吳黃龍年間建成至今,沿著子城的古城牆走一圈,我們清晰地看到了發生在嘉興,發生在這座城牆腳下的每一個歷史瞬間。我們也期待,未來的子城,將給嘉興帶來更多的驚喜與震撼,繼續為大家講述,它那悠久的故事。

作者:今朝多看點記者 葉欣怡 馬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