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城故事」康熙私訪察民情 康熙洞此傳於世

「平城故事」康熙私訪察民情 康熙洞此傳於世

大同口泉鎮南山腳下有一個安著石門的洞,人稱“康熙洞”傳說,康熙私訪到了口泉鎮,聽說有個穆桂英坡,坡上有個飯館叫穆柯齋。他一來腹中飢餓,二來對這個飯館的名字很感興趣,就興沖沖的來到“穆柯齋”找了個雅座坐下,要了一壺酒和幾個小菜慢慢地呷著。吃了一陣,進來一個剛剛挖完煤的礦工在桌子對面坐下。這個礦工滿臉煤灰,愁眉不展,要了一碗酒也不就菜一口乾了下去。康熙本想收錄民情,就上前搭話:“老人家,你為什麼愁眉不展?”說罷,叫酒家又端上好酒好菜放到老礦工的跟前。這個礦工見這位客官和眉善眼的就和他敘談起來。

原來,這位老礦工叫王三,在店窯下井背煤,他的兩個徒弟因煤幫塌落死在井下,因而悶悶不樂。二人一問一答不知不覺日落西山。老礦工已有七分醉意,跌跌撞撞起身,拱手道:“客官如不嫌棄,到我家過夜如何?”康熙見天色已晚,又人生地不熟,就和老礦工一起回了家,到家一看,大吃一驚,原來老礦工住在一個山洞裡。洞裡一貧如洗,除去一卷發了黑色的行李一無所有。老礦工進門就一頭倒在炕上呼呼睡去,不管康熙。康熙只得靠住牆將就了一夜。

第二天一早,老礦工起來,見康熙睡在一邊,深悔不該酒醉失言把客官帶回洞裡受苦。他推醒康熙,連連賠罪。康熙聽罷,只是淡淡一笑說:“老人家在洞裡終身居住,我住上一夜又有何妨?”,康熙問:“我跟老人家今天下窯背煤不知意下如何?”老礦工道:“看你模樣也不是下等人士,細皮嫩肉怎能吃得下井之苦。”康熙央求道:“我平生未見礦工挖煤之狀,望老人家帶我下礦以飽眼福。”老礦工見他誠懇,苦笑了幾聲,遞給他一盞油燈,領著他到窯口。康熙跟著老礦工順著一條又黑又暗,又潮又溼的斜井約往下走了七、八十丈,才到了挖煤的掌子面。在井下挖煤的十七、八個礦工圍了上來,問長問短。康熙見他們只穿一條短褲,渾身都是傷,感嘆道:“宮中燒炭談何易,勿忘大同挖炭人。”老礦工指著一塊石頭,悲痛道:“我的兩個徒弟就是這塊大石頭砸死的。”康熙問:“這口窯何名?”老礦工答:“店阱。”康熙道:“寡封店阱為萬年堂,永無傷亡。”老礦工當作他是說笑,也不在意。說罷,二人每人背了一塊煤往上爬,康熙身為帝王哪吃過此等重苦,沒爬幾步,手已磨出血泡。

等爬了一半,鮮血直淌,傳說現在大同煤裡夾的紅線就是康熙血變成的。等爬出了窯口,康熙累的散了架,坐在地上直喘氣。老礦工遞過來一塊破手巾,兩個窩窩頭。康熙自言自語說:“今日才知窯工苦,枉做一世人中主。”長嘆一聲,把吃剩下的一個窩窩頭還給老礦工,用破手巾包好手,告別老礦工私訪去了。

康熙走後,發現還回來的這個窩窩頭,掰開一看,裡面有明晃晃三根金條。老礦工忽然大悟,想起客官井下說的話,跪倒就拜,三呼“萬歲”。

後來,老礦工住的那個洞改名為“康熙洞”,修了石門,掛一塊石匾永遠作紀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