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兄弟同心,其利斷金

兄弟同心,其利斷金是一個漢語詞彙,利:鋒利;斷:砍斷,折斷。 比喻只要兄弟一條心,就能發揮很大的力量。泛指團結合作。原文出自《周易 繫辭上》“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意思是二人齊心協力,凝聚的力量就像鋒利的刀能斬斷金屬;志趣相投,同心同德的人互相交流,就好比聞到蘭花的香氣。在《聊齋志異》當中就記載了一個哥哥是個耙耳朵,不念手足事情,結果遭遇橫禍的故事。

清康熙年間,莒縣有一戶姓商的人家,弟兄兩個,哥哥叫商大,弟弟叫商二。哥哥富裕,弟弟很貧窮,兩人的家只隔著一堵牆。遇上一個災荒年,商二家家斷了炊。妻子讓商二去哥哥家借糧食。商二無奈,只好去哥哥家,沒想到哥哥看著嫂子的臉色說:“兄弟分居,有飯各食,誰還能照顧誰呢?”商二隻好紅著臉出來了。把家裡稍微值錢的東西賣掉,勉強換一些粗糧維持生命。

民間故事:兄弟同心,其利斷金

有一夥強盜,看到商大家富裕,夜裡去他家搶劫,商大夫婦從夢中驚醒,大聲呼救。鄰居都忌恨他們無情無義,沒人去救援。急忙喊商二,商二聽到嫂子的呼喊,想去救他們,妻子阻止不讓他去:“兄弟分居,有禍各受,誰能顧上誰呢?”一會兒,強盜破門而入,把商大夫婦綁起來,拷打他們,讓他們說出家中財物藏在哪裡。喊聲特別悽慘。

商二對妻子說:“哥哥無情,我不能無義,哪有看著親哥哥要死而不去救的?”於是不顧妻子的阻攔,拿根扁擔衝了過去。商二一向勇猛有力,人們都怕他。強盜更怕驚動別人來救援,便逃走了。

民間故事:兄弟同心,其利斷金

商二解開兄嫂的繩子,把他們扶到床上,就回去了。商大對妻子說:“現在財物能夠留下,全是弟弟救命的功勞,應該救濟他們一些。”妻子說:“你有好兄弟,就不受這個苦了!”商大不言語了。

商二妻子以為哥哥一定會有所報答,過了很久,沒有聲息。又過了兩個月,飢餓得實在支撐不下去了,商二說:“沒有辦法謀生,不如把這個宅院賣給哥哥,得十來兩銀子,去外地謀生,還可以活下去。”妻子同意了。商二拿著房契去哥哥家,商大把此事告訴了妻子,並說:“我弟弟再不好,我們也是親骨肉,他要離開,我們就孤立了,不如讓他把房契拿回去,我們賙濟他們一些糧食算了。”妻子不同意,商大隻好收了弟弟的房契,給了錢讓他們搬走了。於是商二搬到縣城去居住,以賣饅頭為生。

強盜聽說商二搬走了,又去搶劫商大家,抓住商大夫婦,用各種刑罰折磨他們,他們最終熬不住,說出了財物藏的地方,結果被洗劫一空。第二天,商二才知道這件事,等他趕來,商大已經快不行了。弟弟來了,商大說:“兄弟同心,其利斷金,都是因為我不念兄弟之情,偏信你嫂子,才有此禍,我好後悔呀!”說完,就死了。

民間故事:兄弟同心,其利斷金

財產沒有了,嫂子靠變賣房產勉強度日。後來,又遇到一個大災荒年,餓死者不計其數,嫂子變賣房產的錢也花完了。商二瞞著妻子經常偷偷去接濟嫂子。一天夜裡,商二夢見哥哥來了,臉色悽慘地說:“我被妻子的話迷惑,喪失了手足之情,弟弟你不計前嫌,使我羞愧難當。我家賣掉的老宅院,現在還閒著,可以租下來。屋後一個長滿蓬草的土堆下面,埋藏了一缸銀子,挖出來,可以小富。你嫂子死有餘辜,你不用管她。”商二醒後,剛才夢中的情境歷歷在目。

商二出高價給那所宅院的主人,才租下來。果然從後院挖出一百兩銀子。從此不再買饅頭,在街上開了一個店鋪做生意。把嫂子接過來一起住,嫂子也良心發現,對自己曾經的所作所為後悔不已。

從故事中可以看出,商大良心還未完全泯滅,只是太怕妻子了,因此不敢說話進行反抗,由於忽視骨肉之情,終於因吝嗇而死。某種程度上來說,商大都是由於耙耳朵惹得禍呀!而商二卻由貧窮富裕起來,一是因為他不是完全按照妻子的話去做;二是還念骨肉之情;三是他以德報怨,照顧嫂子。也許是這些感動了上天,因此得了福報吧!

申明:故事素材取材於《聊齋志異》,首段和末段評論是本人感悟,在於藉故事以明理,藉故事以化人,借鬼怪喻古今,請不要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