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人生課題”分離,讓我們的煩惱分離

很多時候,作為父母,總是會擔心孩子的學業,學習成績不好,考不上好的大學,找不到好的工作。


工作中,我們會有一個毫不講理的上司,一遇到事情就大發雷霆,無論你怎麼努力,他都不給予認可,甚至都不好好聽你說話。


即使你是成年人,你的父母也會干涉你的生活,會拿你和他人做比較。


這些事情,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遇見,都會成為每個人的煩惱。


而這些煩惱,歸根結底,一切都來源於“人際關係”。


那很多朋友會問了:我們如何避開這些來自於“人際關係”的煩惱呢,那就是做好“課題分離”。


接下來我們從三個方面瞭解:什麼是人生課題?為什麼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如何把自己和別人的“人生課題”分開來?


做好“人生課題”分離,讓我們的煩惱分離


01 什麼是人生課題


心理學家阿德勒說過:一切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


為什麼阿德勒那麼重視人際關係,甚至都用“一切”這樣的詞語來形容?


人際關係是一個怎麼考慮都不為過的重要問題,你把生活中的人看成是你的“敵人"而不是”夥伴”(比如左右你人生的父母、毫不講理的上司等),那是因為勇氣受挫的你在逃避“人生的課題”。


請從孩提時代開始考慮人生這個次,孩提時代,我們在父母的守護下生活,即使不怎麼勞動也可以生存下去。


但是,很快就到了“自立”之時,不能繼續依賴父母而必須爭取精神性的自立這一點自不必說,即使在社會意義上也要自立,必須從事某些工作——這裡不是指在企業上班之類狹義的工作。


此外,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朋友關係。


當然,也會與某人結成戀愛關係甚至還有可能發展到結婚,如果是那樣的話,就又會產生夫妻關係,一旦有了孩子還會出現親子關係。


阿德勒把這些過程中產生的人際關係分為“工作課題”“交友課題”和“愛的課題”這三類,又統稱為“人生課題”。


做好“人生課題”分離,讓我們的煩惱分離


02 為什麼一切煩惱來自於“人際關係”


如果有一個不愛學習的孩子,不聽課、不寫作業甚至連教科書都忘在學校。


那麼,你是父母的話,你會怎麼做呢 ?


是會想盡一切辦法讓其學習,上輔導班、請家庭教師,甚至孩子不聽話時還會打罵?


那麼,孩子在被這種強制性的手段強迫學習之後,會愛上學習嗎?


答案由此可見是否定的。


孩子學不學習或者跟不跟朋友玩,這本就是“孩子的課題”,而不是父母的課題。 學習是孩子的課題。與此相對,如果父母命令孩子學習就是對別人的課題妄加干涉。如果這樣的話,就避免不了衝突。我們必須從“這是誰的課題”這一觀點出發,把自己的課題與別人的課題分離開來。


基本上,一切人際關係矛盾都起因於對別人的課題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課題被別人妄加干涉。 只要能進行課題分離,人際關係就會發生巨大改變。


做好“人生課題”分離,讓我們的煩惱分離


03 如何分離自己和別人的“人生課題”


那麼,要把自己和別人的“人生課題”分離,首先要學會辨別“這是誰的課題”。


方法很簡單,只需考慮一下“某種選擇所帶來的結果最終要由誰來承擔”。


如果孩子選擇“不學習”這個選項,那麼由這種決斷帶來的後果——例如成績不好、無法上好學校等——最終的承擔著不是父母而是孩子。

也就是說,學習是孩子的課題。

世上的父母總是會說“為你著想”之類的話,但是,父母們的行為有時候很明顯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目的——面子和虛榮又或者是支配欲。


也就是說,不是“為了你”而是“為了我”,正因為察覺到了這種欺騙行為,孩子才會反抗。


說到這裡,廣大的父母可能會反抗、會辯解,督促孩子學習本來就是家長的義務啊,怎麼能說是虛榮呢?


在這裡阿德勒主張的是在瞭解孩子幹什麼的基礎上對其加以守護,並不是放任不管。


如果就學習而言,告訴孩子這是他自己的課題,在他想學習的時候父母要隨時準備給予幫助,但絕對不是妄加干涉孩子的課題。在孩子沒有向你求助的時候不可以指手畫腳。


某個國家有這麼一句話:可以把馬帶到水邊,但不能強迫其喝水。


即使父母再怎麼揹負孩子的課題,孩子依然是獨立的個人,不會完全按照父母的想法去生活,孩子的學習、工作、結婚對象或者哪怕是日常行為舉止不會完全按照父母所想。 不去幹涉別人的課題,也不讓別人干涉自己的課題,冷靜的劃清界限,選擇自己認為最好的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