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蜜蜂人工飼養,有哪些方面違背了它們生存發展的自然規律?

太極峽蜂情


在中華大地上繁衍生息數千年的中華蜜蜂,非常適應當地的自然環境和氣候條件,中華蜜蜂的人工飼養(活框養殖),終究野性難馴,有許多方面不盡人意,有違蜜蜂自然生存和發展規律。例如,築造巢脾、分蜂、育王、生存環境等。

一、半球體野生蜂巢與長方體活框蜂巢

野生半球體蜂巢的保溫、散熱性能好,蜂巢半徑大小隨蜂群需要而築造,蜂脾相稱,避免造贅脾,有效提高蜜蜂的工作效率。活框長方體蜂巢,蜂王產卵一般不會產到邊角,而且完全不適應野生蜜蜂築巢習性,常常出現造贅脾、不造脾、造半脾和蜂少脾多現象,影響蜂群正常發展。

無論野生蜂巢還是活框蜂巢,蜜蜂的子脾都是呈橢圓形球體。在球體的直徑和正方體邊長相等的情況下,球體與正方體的體積比為3,14:6。野生蜂巢相當於半個球體,活框蜂巢相當於半個正方體,無論活框箱的體積還是表面積都遠遠大於野生蜂巢。也就是說,野生蜂巢的保溫能力遠遠強於活框箱,繁殖速度快。同理,野生蜂巢散熱效果也遠遠強於活框箱。

二、自然分蜂與人工分蜂

人工分蜂最大的缺點就是回蜂問題,造成蜂群不同日齡工蜂不均衡,嚴重影響蜂群協調發展,反覆調整、費神費力,依然發展不理想。自然分蜂的蜂群,恢復正常生產迅速、造脾快、採集積極,發展速度之快,是人工分蜂望塵莫及的。因此,為了避免人工分蜂的諸多弊端,一些養蜂人寧可花大量時間來蹲守自然分蜂群。

自然分蜂是蜂群自身的需要,人工分蜂是養蜂人的意願,兩者要達到協調、默契,最好蜂群出現自然王臺再進行人工分蜂,可以達到較好的分蜂效果。人工分蜂要儘量避免回蜂,回蜂多,不僅蜂群發展不均衡、速度緩慢,還容易招惹盜蜂,給養蜂人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三、野生巢穴與活框蜂箱

野生蜂巢大都建在蜜源豐富、避風向陽、冬暖夏涼、能遮風擋雨的樹洞、石洞中,安靜、舒適、接地氣,是活框養殖無與倫比的。養殖環境差、養殖密度高、人工干擾多,造成蜜蜂養殖發展緩慢、病蟲害增多。

每一次的開箱檢查,都造成巢溫喪失;每一次取蜜都攪得蜜蜂雞犬不寧、血肉橫飛。人工過多幹擾是造成蜂群發展緩慢和病蟲害增多的主要原因。野生蜂群,兵多糧足,容易養成強群;被巧取豪奪的養蜂人洗劫一空的蜂群,往往造成飼料匱乏,而大量飼餵白糖的蜂群,不僅增加白糖轉化的勞動強度,還造成蜜蜂營養不良等諸多疾病。

四、人工育王與自然王臺

自然王臺育王,是蜂群在具備各方面優良條件下,蜂群自然培養出來的蜂王。

大量
養蜂實踐證明,無論是複式移蟲育王還是不移蟲育王,培育的蜂王在許多方面都遜色於自然王臺培育的蜂王,甚至連交尾成功率都低於自然王臺。

自然王臺是蜂群在氣溫、蜜源、蜂群等各方面條件都成熟的情況下誕生的,而人工育王需要通過各種手段,來達到較理想的育王條件,才能培育質量較好的蜂王。那種沒有分蜂熱的人工育王需要通過關王移蟲,其實相當於急造王臺。

總結:蜜蜂是個神秘的王國,人工養殖在許多面還不能完全適應中蜂的野生習性。比如,野生半球體蜂巢的保溫、散熱性能遠遠優越活框養殖;自然分蜂的蜂群,恢復正常生產迅速、造脾快、採集積極,發展速度快;野生巢穴優越活框蜂箱;人工培育的蜂王遜色自然王臺培育的蜂王等等。因此,中蜂養殖技術還有待於專家、學者的探索和拓展。


蜂語語


中華蜜蜂不像引進的意大利蜂種,意蜂經過數百年的人工訓養,已完全失去了野性,它們已經無法獨立在野外生存。而中蜂就不一樣,它們處在半野生狀態,有時候我們會發現,我們人工活框養殖的中蜂沒有傳統土法飼養的中蜂群勢強大,又愛滋生巢蟲,蜂蜜的產量也不一定比傳統方法養殖的高多少。究其原因,是我們在活框養殖過程中,沒有遵從中蜂長期以來在野外的生活習性,歸納起來大概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中蜂還沒有完全適應活框蜂箱

中蜂不喜歡蜂箱內的條條框框,比較喜歡在一個比較大的空間裡自由自在的建造巢脾,蜂多自然造脾就多,蜂少就建造得少,這樣能始終保持蜂脾相稱,不會滋生巢蟲。我對活框養殖中蜂的改進方法就是半活框飼養。當蜂群人工分群以後,在活框的兩邊加木板或竹塊做成的代用巢框,讓蜜蜂去自行發展,減少了經常要根據蜂量增減巢脾的麻煩,可以做到蜂脾相稱,不滋生巢蟲,又能便於人工分蜂。

二、環境不適應

中蜂在野外都是單家獨戶,居住在土洞石洞或樹洞中,冬暖夏涼,環境安靜,沒有任何干擾。人工飼養的蜂群蜜度大,人畜干擾難免,新手養蜂更是三天兩頭的開箱察看。養殖蜜度大也容易引起互相盜蜜,飛逃又容易引起衝群,一走都走,搞得養蜂人是手忙腳亂。解決的方法是:(1)蜂場要選擇在蜜源植物豐富,地域開闊的地方,冬天氣溫下降到2度時要做箱外保溫,夏天要採取遮陽措施,以防氣溫過高引發飛逃。(2)蜂箱要儘量分散安置,箱與箱的距離,只要條件許可是越遠越好。(3)儘量減少不必要的開箱檢查,讓蜜蜂在安靜的環境中去自行發展。

三、強迫性控制蜂王

為了防止蜂群逃跑,有的將蜂王剪翅,有的在巢門長期安裝蜂王防跑片,這些強制性控制蜂群逃走的方法,也不一定完全有效。(1)蜂王剪翅後,工蜂會認為蜂王已殘疾,受到嫌棄,不好好飼餵王漿,影響蜂王的產卵量,甚至棄王充群或飛逃。(2)長期在巢門安裝蜂王防跑片,帶來的不良後果是蜜蜂進出不方便,掉花粉,一旦蜂群失王,工蜂急造了王臺,養蜂人又沒有及時發現,處女王出房後無法出巢交尾,最後產了雄蜂卵,這箱蜂最後完全成了一箱雄蜂。蜂王防跑片只能是在剛收回來的蜜蜂巢門上安裝幾天,蜂群一旦安定了就應該取銷。

四、人工育王

人工育王可以按照我們的需要去培育蜂王,但人工育的王不一定有自然王好。人工育王移蟲時難兔對很小很嫩的幼蟲造成輕微的傷害,在幼蟲的三日齡以內吃的也不一定就能與王臺內的幼蟲吃的一樣質量的蜂王漿,特別是日齡較大的幼蟲。分蜂季節強群建造的自然王臺,培育出來的蜂王質量好,可儘量加以利用。

五、取蜜過度

取蜜過度容易引起蜂群飛逃,特別是炎熱的夏天取蜜,一定不能取子脾邊緣的蜜,否則很容易取蜜後引起蜂群飛逃。

以上內容僅是個人對中蜂人工活框飼養方面的一些膚淺觀點,不妥之處懇請蜂友們指正。





太極峽蜂情


中華蜜蜂人工養殖違背了哪些規律?

一是環境規律

環境規律也可稱地理規律。我們中國人常講“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地理環境的重要性不能忽視。成敗在於思路,充分利用地理優勢,加上天時的利用與人和的努力,就能生存,就能發展。反之,水土的改變、環境的不同會導致同一事物的不同表現,所以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實事求是,因地制宜。以貴州的地理環境為例,黔東南森林資源豐富,氣候宜人,所以中蜂生存發展情況很好,通常都可以達到10框以上的群勢,而黔西地區則樹木少,乾旱炎熱。所以中蜂群勢小,自然蜂群也少。所以環境導致不同地區中蜂特性明顯不同,廣東一些地區的中蜂一般就只有4框,而廣西桂林地區有6框,到了貴州、四川、湖北、湖南等地區一般都在8框以上。中蜂飼養者必須覺察環境的重要性和規律性,使中蜂養殖適應地理規律,保證中蜂養殖的成功。

二是溫飽規律

溫飽規律即每張脾保持二指寬蜜粉是中華蜜蜂生存和發展的最基本的物質保證。好比人類生存的溫飽線,超越此線則“家庭幸福、人丁興旺”。蜜蜂生活狀態長期處在低於溫飽線時,則會導致巢蟲嚴重危害、蜂蜜戀巢性降低、蜜蜂繁殖率急劇下降、蜂群嚴重衰退甚至蜜蜂飛逃等結果。

中華蜜蜂蜂群發展的基準群勢,即每一個蜂群發展最起碼從4框開始,若低於4框則力量不夠,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極差,甚至導致全群衰敗而亡。在4框蜂及以上群勢,工蜂餵養幼蟲及蜂王的能力遠高於4框以下,容易達到繁殖的最佳哺餵期。所以4框是蜂群發展的群勢分界線,無論是自然分蜂群還是人工分蜂群,或是春繁、秋繁群,都應該以4框為底線,才能迅速達到蜂群發展的最佳狀態,養蜂人務必認真對待。

三是小康規律

小康律指每脾有4指寬的存蜜,此時蜜蜂的生活水平相當於人類的小康,然後可適當取蜜,但是不能逾越小康線。小康水平的蜜蜂繁殖好,抗病蟲能力強,容易適應人類的干擾,所以養蜂者可以隨便搬運和檢查蜜蜂,也可以取蜜和分蜂,此限度又稱中蜂的取蜜線。

每個生產蜂群群勢達8框,是高產和穩產的基本群勢,因為實驗證明,8框及以上群勢的蜂群,能夠順利應對各種自然和人為影響帶來的風險和災難,從而順利的完成生產蜂蜜的任務。

此限度又稱為生產線。在蜜蜂的生產過程中,完全遵循人多力量大和團結就是力量的原則,所以養殖者務必把蜂養強、養好,才能高產穩產。此限度又稱中蜂的生產線。因此長期保持中蜂的小群取蜜和見蜜就取,而不遵循中蜂養殖小康規律),就會導致蜂群嚴重受損,中蜂優良基因逐漸丟失,中蜂生產力下降,中蜂養殖不能規模化,更不可能使中華蜜蜂產業的優勢得以發揮和發揚光大。

四是強群規律

當蜜蜂繁殖到8框時就可以稱為強群,此時的蜜蜂無論生產能力、應變能力、抗逆能力、繁殖能力都達到了最佳狀態。毋庸置疑,此時外界或內部因素帶來的風險都不會導致蜂群嚴重衰敗,這就使蜂群的力量得到了保障。因此8框群的限度又稱為保險線。

當然根據本地中蜂在生產期採集興奮、進蜜快、不好密集的特性,通常採用脾多於蜂的蜂脾原則來提高蜜蜂的生產力,也進一步預防了中蜂強群在大蜜源期好分蜂的缺陷。所以,在流蜜生產階段本地中蜂6框要放8張脾,8框群放10張脾,多出的脾可以是西蜂脾,也可以是中蜂老脾,也可以是空巢框或者人工巢礎,蜜蜂都會很快存滿蜜。




大話園林


其實蜜蜂的循環規律主要分為兩個階段:

一個是發展階段。

另外一個是衰退階段。

這兩個階段有著鮮明的對比。發展階段就算是沒有人工飼養,蜂群都可以自己快速發展。而衰退階段,就算是養蜂人使上全身解數,都沒辦法阻止蜂群衰退現象。

養蜂人是蜜蜂的好朋友,他們精心飼餵,希望蜂群好好發展,獲得蜜蜂多餘的蜂蜜,讓人們能吃上香甜有營養的蜂產品。這本來也是值得尊重的職業啊!

可是蜂產品市場的混亂已經讓大眾失去了對蜂產品的信任,讓想要買蜂產品的人不知道到哪才能買到真的,而養蜂的人再好的蜂產品也被懷疑,難以賣出去。養蜂人難以生存。

而且環境影響讓蜜蜂更難飼養,蜂病頻發,蜜源不足。轉場被關卡為難,異地糟地頭蛇欺凌,還有些人怕蜂蜇驅趕養蜂人……所有這些寒心的事讓養蜂人心灰意冷,真的是蜂農越來越少了。真正的蜂農退出養蜂,可假養蜂的人,賣蜂蜜的人卻增多了,讓我們對中國蜂業更是憂心忡忡。




大西北農事


說起人工蜜蜂養殖,就避不開意大利蜂,經過多年人工養殖,已經完全馴化,不人工養殖,它們便發展不了,餓死是最直接結果,也有可能人類不取蜂蜜,也會恢復到野生狀態。

中華蜜蜂則不然,人工養殖時間短,基本上處於野生狀態,哪怕用新式箱養殖,也時時伴隨飛逃,不接受等現象,同樣地方,中華蜜蜂選擇蜂箱基本不會選新式蜂箱,哪怕是在樹枝上造露天巢。

對於哪些違背生存自然規律,從我本人養殖比較來看,第一點就是對蜜蜂的日常檢查,自然環境的蜂群是不存在頻繁開箱檢查的,分群常年維持34攝氏度,而每一次檢查都會降溫。

第二點,人工分蜂,本來分群是由內勤蜂控制的,結果,人工查蜂,發現蜂群有分蜂跡象,便人工提蜂,造成蜂群分群不均勻,違背自然規律。

個人感覺,最大的違背,就是取蜜,怎麼取蜜都破壞它們自然規律,當然了,弱肉強食,只能這樣了


蜜廚八哥


中國蜜蜂產業l,有其土生土長的優勢,在沒有人為管理的情況下依然可以正常生存,面對人I照顧的西六蜜蜂時,中蜂卻顯得措手不及,所以中蜂逐年減少甚至在某些地區滅亡。要找出原因解決方法使蜂業健康的發展,土生土長的中蜂應適應能力很強的,不需要人喂糖。中蜂很勤勞,嗅覺能力強可以做流動採蜜,如在北方沒有花可採蜜可以到南方,要讓中蜂采綠色花蜜。有大量花蜜中蜂才不會生病,中蜂怕巢蟲,這是中蜂最大的缺點,因為這一點很多人認為中蜂不好養,所以養西蜂人越來越多,中蜂產王漿要少一些,但是質量花蜜中蜂最好。幾十年來土生土長的中蜂出現了困難養蜂人沒有正確的觀念對待國蜂的生存危機全是人為結果。中蜂蜜價要西蜂幾倍,因為很多人不懂中蜂蜜和西蜂蜜哪個蜂蜜好,蜂農都認為西蜂好養產蜜高,只要騙過去不識蜂蜜的客戶就可以。其實中蜂最好養冬天出蜜比較高而質量很好過冬很少餵食大量白糖,中蜂蜜都是純天然蜜產品,呼籲養蜂朋友養中蜂最好的選擇。


寶慶農人老陳


中華蜂人工飼養控制了它的發展迅速,如不人工飼養春分、秋分兩次分蜂就壯大了蜂群,自然產量就大起到優存劣淘的作用;再人工飼養後為了迖到其經濟效益,全數搖完蜂蜜而喂還蜜蜂的卻是白糖水使蜂群體能下降生產能力自然衰退,甚至全群逃亡或滅絕。


綠色悍衛者


天生天養的蜜蜂蜂蜜與人工養殖蜜蜂,在價格上就會有很大的分別,天生天養的蜜蜂就像是白手起家,人工養殖就是屬於開掛的,直接黃袍加身。

環境改變

人工養蜜蜂自然也就勢必要改變蜜蜂環境,要知道蜜蜂築巢都喜歡在偏離人群居住地方,喜歡在山林築巢,而人工養殖蜜蜂都會為了方便以及防止被盜,都會把蜂箱安放在自己家附近,方便自己照看,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環境帶來的改變屬於人為強加給它,強行改變蜜蜂生長環境的自然規律。人工養殖蜜蜂經常會開箱查看蜜蜂,對比於野生蜜蜂這也是一種規律的改變,


食物改變

有很多養蜂人為了蜜蜂更快的產蜂蜜,故而會對蜜蜂餵食白糖,讓蜜蜂更快的產蜂蜜,增加蜜蜂產蜂蜜週期,以產量取勝。這也就改變了蜜蜂採授花粉的自然規律。


三心三水


人類過多的干涉蜜蜂繁殖,在人工養殖情況下見蜜就取,而工蜂們能不能溫飽都取覺於人們的太多幹涉


醉憶夢人


中蜂產蜜少因工蜂個體就少,攀西地區一般5一6脾個別地方到10脾左右,能利用零星蜜源,,不是人為的話一般不會餓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