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yond的校歌,黄家驹的怨曲之最,乐队从它开始又以它结束

许多年前,第一次听到「再见理想」时,感觉灵魂瞬间就被薅住了,歌里的不甘和倔强是那样滚烫。再见理想,一语双关,既可以理解为跟理想告别,又可以认为是再度见到理想。不夸张地说,把再见理想这一首歌听透了,你就了解了真正的黄家驹,也明白了Beyond乐队彼时彼刻的心境。

理想,一个极度复杂的词。你认为它无比珍贵,也许在别人眼里一文不值。你对它百般执着千般热爱,生活却总想帮你把它弄丢。

在Beyond乐队22年的音乐生涯里,无论是家驹还是三子,他们一路都在与现实死磕,原因很简单,不想妥协认输,不想丢掉初心和理想。

由于长期处于煎熬和较力的状态,所以Beyond创作了大量怨曲,这些作品首首真诚曲曲动人。

很多歌迷都说,「午夜怨曲」是怨曲系列作品之最,可我觉得,就哀怨和无助的程度来说,再见理想更浓一筹。

Beyond的校歌,黄家驹的怨曲之最,乐队从它开始又以它结束

这首歌的出生年份并不好,创作它时,正是乐队最难的日子。

1983年,乐队成军。1985年,再见理想诞生。据说,当时家驹写完曲子,兴奋得好几晚睡不着。别看家驹如此激动,听众就不一定了,很容易想象,那时喜欢这首歌的人应该不多。

80年代的香港乐坛,唱情歌是唯一的出路,或者说活路。对酷爱摇滚乐的家驹等人来说,大环境没有给他们留太多机会,要么改变曲风,要么认输退出,似乎别无选择。

面对艰难和压力,乐队阵容一变再变,邓炜谦、李荣潮、陈时安、刘志远,昔日队友一个接一个离开,有的出了国,有的去读书,也有的另求发展。

每当听到那句“旧日的知心好友,何日再会”时,我脑海中就会浮现出这样的情景:家驹一次次向队友们说再见,脸上还挂着痛苦的微笑。

家驹曾说过,《再见理想》专辑代表了几个年轻人理想的暂时终结,后面的音乐已经无奈向现实低头了。可想而知,说这话时,他的心情该是怎样的难过。

多年后的某次采访中,梁翘柏笑着说,为了写好再见理想的歌词,大家反复斟酌,他还神助攻了一句“默默地伴着我的孤影。”“当时没人看好Beyond,可现在全国唱得最多的歌是什么歌?是Beyond的歌,你说是不是很讽刺?”

Beyond的校歌,黄家驹的怨曲之最,乐队从它开始又以它结束

为什么黄家驹永不过时?作品够好,才能跟时间赛跑。

作为Beyond的早期代表作,再见理想自带史诗气质,整曲都表现出一种孤独却不放弃的精神,这也是乐队成员的内心写照。

没错,它的关键词是孤独,一种不被认同的孤独,一种看不到希望的孤独。这孤独,透骨入心。

有些歌需要一点氛围,比如可能在下午的车里听更有味道,也可能是睡前听更有感觉。而再见理想不挑时间地点,属于随时倾听随时被感动的作品。

不建议整夜循环再见理想,成蹊曾这样干过,太过虐心和冰冷。

也不建议在深度绝望时听再见理想,虽然家驹的声线力量磅礴,但歌曲营造的画面令人难以承受:黑暗中一条寂寥的背影缓慢前行,那背影四周弥漫着化不开的酒气,细看才知,原来他的脚下并没有路。

我一直都觉得这首歌是蓝黑色的,蓝色是忧郁,黑色是绝望,两种颜色混合后,溢出了耳机,再流淌到脸上。每次都耐心等着哽咽的电吉他,颤抖却有力的贝斯,还有家驹的高音。当然,反复合唱的“一起高呼Rock 'n' Roll”到来时,轻轻打着拍子哼唱是必须的,尽管那时根本不知道Rock 'n' Roll是什么意思。

这首歌的混杂感和代入感极重,就好像耳朵、大脑、心脏和肠胃是并列的器官,各类感觉是一股脑同时到来的,听的次数越多越震撼。它像一壶老酒,也像一位故友,惆怅满怀,又不忍割舍。

听着它,你一定会想起很多事,无论想到什么,最后的落脚点也不会变,便是那幼稚却永不褪色的理想。

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没人喜欢挫折,偏偏挫折无处不在,它们就是来磨砺人的,可能会让你屈服,也可能会让你变得更强。

对家驹来说,他几乎经历了所有难熬的挫折,知音离去,作品遇冷,出头渺茫,爱情无望……他也不知道自己在坚持什么,只知道必须要坚持到底。

Beyond的校歌,黄家驹的怨曲之最,乐队从它开始又以它结束

我见过很多黄家驹的高清照片,但我依然更喜欢用耳朵凝视他的音乐。家驹一直就住在音乐里,作品里的他比照片上更加清晰。再见理想就是这样。

暗夜,冷风,街灯,清影。吉他,烈酒,空杯,挚友。长长的影子拖在地上,寻一处偏僻角落,亲手把理想埋葬。

是我太固执?还是不够聪明?现实一再让我与理想说再见,但我真的做不到啊。为什么人们只喜欢不用动脑的歌?为什么我写的音乐总是石沉大海?好吧,压抑沮丧无济于事,忧郁彷徨亦是徒劳。我可以违心妥协,但这只是暂时的。再见理想,理想永不再见……

为赋新词强说愁,会有矫揉造作之感。不接地气的悲凉,必然因虚伪令人生厌。只有发自内心的悲苦,才能久久打动人心,唯有真诚坚强的力量,方能输出深层的共鸣。

这首歌的版本很多,既有家驹独唱版,也有几人合唱版,还有不少演唱会版本。

1986版的再见理想是家驹独唱,长度7分多钟,1988重制版是四子合唱,长度近5分钟。差别在于间奏的吉他solo,7分钟版本的间奏更长,对挫败和无奈情绪的渲染也更为强烈。

值得一提的是,两个版本都为那句词留出了最大空间,一起高呼Rock n' Roll!

Beyond的校歌,黄家驹的怨曲之最,乐队从它开始又以它结束

除了少数几场缺席外,在Beyond的历年演唱会里,再见理想几乎是逢演必唱:1985小岛乐队演唱会和永远等待演唱会,1987超越阿拉伯演唱会,1988大专会堂苹果牌演唱会,1988北京演唱会,1989真的见证演唱会,1991红磡生命接触演唱会,1996BEYOND LIVE & BASIC演唱会,2003 Beyond超越Beyond 演唱会,2005Beyond The Story Live告别演唱会。

那些与再见理想有关的演唱会画面,成了人们心中抹不去的回忆。台上台下,仿佛一体。

1988年,苹果牌演唱会。

这次演唱会,宣告着Beyond五子时代正式结束,演唱会后刘志远离队,Beyond进入了时间最久的四子时代。

在撕心裂肺的一曲追忆之后,唱再见理想前,家驹说了一大段话。

“这时候我想说一点严肃的事,每个人在不同时间和成长过程里都需要不断转变,小时候我们有好多梦想,但梦想都难以实现,大了之后我们更想要实现很多理想。可能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想法吧,比如我们乐队的成员远仔,跟我们合作了差不多三年时间了,他有更伟大的事要做,他跟我们说要离开,希望远仔在将来的日子里更加有成就,我们一起鼓励他好不好?这首歌我一定要唱!因为这首歌好可怜、好惨,所以我要唱。我的人生里面不是要人可怜,不是要告诉人家怎么惨,生活里有很多小节令我们很无奈,但是不需要告诉别人我们怎么惨,怎么可怜。我很喜欢自己这首歌,它告诉大家对生活中的无奈,有时也要忍耐下。歌名叫再见理想。”

我曾经有过疑惑,说这些话时,家驹真有自己说的那么坚强么?另外,听着刘志远的演唱,他是不是又想起了之前离开的队友?

快唱完时,家驹对歌曲做了解释:“为什么要在这个大日子唱这支歌,这次是乐队全员一起唱,整个band都对这首歌有同感,每个人在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

1991年,生命接触演唱会。

家驹以聊天式的口吻对台下的歌迷说:“大家会觉得很奇怪,通常演唱会都有一些特别的嘉宾来捧场,Beyond没那么大面子请到特别嘉宾,但我们很开心,因为找到了很多很特别很特别的嘉宾,我们今晚的特别嘉宾就是红堪体育馆里全场的观众。Beyond这几年经历过很多事情,从没机会一直到有机会,一路上的改变,我们有不开心有开心的事,但是都不要紧,我们永远会夹BAND夹到手指不会弹为止,一直坚持我们乐队的信念,希望大家同我们的想法一样。一首很旧很旧的歌,这只歌讲出我们早年时间一些玩音乐的感觉,一种落寞和孤独的感觉。但是今天我们再唱这支歌是因为,虽然如今有很多歌迷和我们一起分享音乐会,但有些时候我们仍然会感到落寞和孤独。”

此时的Beyond,是第一支在红馆开唱的乐队,人气如日中天,可很明显,家驹还是心心念念着最初的理想。看着名利的诱惑,他的眼睛依然清澈。

2005年,告别演唱会。

黄贯中说:“这首歌,以前在地下乐队时很喜欢玩的,一定会玩的,它是我们Beyond的校歌。”

台上的人,从五个到四个,从四个到三个。台下的人,似乎只剩了一种心情可选,唏嘘落泪。

在起点时,家驹的嗓音最是高亢。到终点处,他的声线成了全场人的奢望。

Beyond的校歌,黄家驹的怨曲之最,乐队从它开始又以它结束

20年前,家驹唱着再见理想带领Beyond上路。20年后,三子合唱着再见理想宣布乐队走到了尽头。从哪里开始,还从哪里结束。

说好了一起出发一起到达,没料到你却先走一步。再见理想时,把酒当歌日,可惜结局物是人非。

陈旧的旋律洞穿了后世的人心,滚烫的音乐融化了时间这块坚冰。

再见理想还能听多久唱多久,我不知道期限,我只知道,能听懂它的人永远会将其视作珍宝,因为歌里住着一颗与众不同的灵魂。

再见理想,理想再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