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如果活著,朱元璋會讓他順利繼位嗎?

秋媚讀史


會的,且一定會。朱元璋建國之後誅殺大臣也是為了幫兒子朱標剷除後患,為他以後鋪路。朱元璋如此信任朱標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

一、在朱元璋眼裡朱標是“親”兒子

(一)出身經歷讓朱元璋重視親情

朱元璋是一位真正的草根皇帝,吃過很多苦。很多窮苦人民受過的苦他都受過。比如,看著親人被餓死,因為捱餓去四處乞討甚至當和尚。在父母去和兄弟去世後朱元璋成為一個長年獨自流浪的孤兒,這使他對血緣親情的珍視超乎常人。

《明史·卷一·本紀第一》至正四年,旱蝗,大飢疫。太祖時年十七,父母兄相繼歿,貧不克葬。

在朱標出生時朱元璋說過一句話

“到此山者,不患無嗣。”

在朱標出生時,父親朱元璋正在率軍攻打集慶。朱標的出世,給酣戰中的朱元璋帶來了莫大的欣喜。得報後,朱元璋興奮地在當地的一座山上刻下了這幾個字。可以想象朱元璋對這個兒子的的喜愛。

(二)朱標是跟朱元璋患難與共的馬皇后所生

朱元璋跟馬皇后的感情非常好,朱元璋是吃過苦的人,越是這種人越是格外珍惜曾經與他共患難的人,更何況是他的妻子。

在朱元璋還是一個小小的義兵將領時,馬皇后就已經嫁給了他。馬皇后跟朱元璋一起吃過很多苦,也曾是朱元璋的救命恩人。有一次朱元璋被郭子興懷疑入獄,當時正好趕上糧食收成不好。很多百姓都被餓死了,連吃飯都成了問題。馬皇后怕朱元璋捱餓,於是帶著燒餅去看他,馬皇后怕燒餅涼了,於是每次都把滾燙的燒餅放在懷裡,結果把肉都燙爛了。朱元璋知道後非常感動。

《明史》:“初,後從帝軍中,值歲大歉,帝又為郭氏所疑,嘗乏食。後竊炊餅,懷以進,肉為焦。”

馬皇后對朱元璋的好,朱元璋都記在心裡,所以即便是後來朱元璋成為了皇帝,他對馬皇后的感情也從未變過。所以愛屋及烏,他對朱標的感情也一樣。朱標是朱元璋與馬皇后愛的種子。

在朱元璋眼裡只有馬皇后是他的“親老婆”,朱標是他的“親兒子”。他永遠都不會懷疑這兩個人的忠心。

二、“腥風血雨”後的朱元璋更喜歡“宅心仁厚”的朱標

朱標出生便被朱元璋給予厚望,朱元璋讓當時大儒宋濂做他的老師,傳業受教。

《明史·卷115》:“興宗孝康皇帝標,太祖長子也。母高皇后。元至正十五年生於太平陳迪家。太祖為吳王,立為王世子,從宋濂受經。”

朱元璋一直以來都是以皇帝的標準來教育朱標的。在朱標十三歲的時候,朱元璋為了訓練朱標為君的本領,便讓朱標去臨濠祭拜祖墓。他告訴朱標:“為君者要知道百姓疾苦,要像商高宗、周成王那樣勤儉才能成為一個好的主君。因為你從小被富養,所以這次去正好體察一下民情,才能瞭解我創業的不易。”

(一)對兄弟寬厚

朱標從小就接觸儒家經典,性格非常仁慈寬厚,對自己的兄弟也非常友善。在弟弟們犯錯時,朱標總是從中調和 幫他們求情,使他們免受責罰。

洪武二十四年,朱標受命巡撫陝西時,秦王朱樉因為在當地屢次犯錯被朱元璋召回。同時受命朱標對這位弟弟進行調查。朱標巡視歸來後,獻上陝西的地圖,然後替秦王朱樉求情調解,朱元璋才讓朱樉回西安。 因此朱標不管在兄弟還是在大臣心中都非常有威信。

(二)對大臣(恩師)仁慈

洪武十三年,朱標的老師宋濂因長孫宋慎涉及胡惟庸案被牽連。在朱元璋時期明朝法治非常嚴格,按照律法宋濂也要被處死。一向都是趕盡殺絕的朱元璋也沒打算放過宋濂。當時大臣們個個都是噤若寒蟬,忌憚於朱元璋的威嚴,沒人敢為宋濂求情。只有朱標和馬皇后極力勸解朱元璋,才保住宋濂一命。朱標的寬愛仁厚更像馬皇后,這也是朱元璋喜歡朱標的重要原因之一。

打天下更多靠的是武力,是殺戮。朱元璋走到今天這一步是踏著無數的白骨才走上來的。如今天下穩定,正是需要朱標這樣仁厚的君主去治理。

三、朱標是嫡長子

(一)宗法制度

早在西周時期國家便確立了宗法制度,其中一條就是嫡長子繼承製。古人講究血脈傳承,所以嫡長子的出生尤其會被人所看重。他們是家族的延續,因此備受矚目。

根據《史記 本紀》、《宋微子世家》記載,商王紂是帝乙嫡子,微子啟是庶子,儘管啟年長,帝乙還是立紂為法定繼承人。”

由此可見在商朝時,王位的繼承趨勢就是嫡長子,到了西周時期承襲了商朝的繼承製,並在此基礎上確立了嫡長子的。

(二)年齡優勢

嫡長子一般情況下都是家裡的第一個孩子也就是年齡最大的,因為年長並給予厚望,因此經歷的事也會比其他孩子多,經驗、見識、能力也會相對要多,由於人脈經營的早,羽翼也比較豐滿一些。

(三)身份優勢

古代人講究門當戶對,尤其是貴族,所以嫡子的母親一般身份尊貴。馬皇后出身雖然並不是很高,但她是朱元璋共患難的妻子,在朱元璋心中馬皇后的地位無人可以取代。這也導致朱標身邊的輔臣、資源遠遠多於其他庶出的孩子。

不論從哪一方面看朱標都是佔盡了優勢,未來的皇帝貌似註定是他的。但天不遂人願,朱標竟因病去世了。如果朱標不是英年早逝,朱元璋一定會為他披荊斬棘保他成為下一代皇帝。


歷史湮滅的足跡


少校柳下惠,白話說歷史。

如果朱標不死,大明朝便會出現一名仁慈,果敢,堅韌,寬容的皇帝。

如果朱標不死,涼國公藍玉就不會死。

藍玉不死,藍玉案中牽扯到的一個公爵,十三個侯爵,二個伯爵以及15000多名沙場老將就不會死。

如果朱標不死,燕王朱棣就不會造反。

朱棣不反就不會有靖難之役。沒有靖難之役,就不會有50萬久經戰陣的大明官兵死傷,就不會有以後的土木堡之變。更不會有200年後的建虜竊國!

如果朱標活著,晚年的朱元璋便不會發瘋,便不會為了讓皇孫朱允文繼位,而瘋狂的進行武將殺戮。

馬皇后去世了,皇太子朱標也去世了,朱元璋真的成了一個孤家寡人。

如果朱標活著 ,這位從13歲被立為太子,22歲便開始全面輔助朱元璋掌管國家政務,一直到37歲去世,經過15年的太子生涯的人一定會為大明開創一個不一樣的未來。

元璋是個重感情的人,一生只認一位皇后,一生只認一位太子。皇太子朱標在這15年中不但積累了豐富的從政經驗,而且收穫了國內文臣武將的忠心。跟隨朱元璋打天下的那幫兇狠異常的驕兵悍將們服從這位太子;跟隨朱元璋打天下的那幫出謀劃策的文人謀士們敬佩這位太子;那些擁兵自重的已經被封王的皇子們服從這位太子。燕王,晉王,寧王都唯太子馬首是瞻。

可是朱標死了,病死了。於是便有了朱元璋白髮人送黑髮人,於是便有了藍玉案,於是便有了靖難之役,於是便有了土木堡之變,於是便有了後來的建虜竊國。

這一切的一切,只因朱標死了。


少校柳下惠


朱標順利繼位是沒有問題的,因為朱標是朱元璋的嫡長子,也是朱元璋重點培養的接班人。按照皇帝的傳承製度,朱標繼承皇位是理所當然的,所以朱元璋當然會把自己的位置傳給大兒子朱標。


朱標不僅是朱元璋長子,而且朱標論資論輩都是要優越與其他兄弟。而且朱標長期跟隨父親朱元璋南征北戰,積累了大量的人氣,身邊嫡系也不少。朱標在兄弟們中絕對是楷模,這麼跟你說吧,朱標要是不英年早逝,根本輪不到自己的兒子朱允炆接班,更沒有後來的靖難之役,朱棣也就不會得逞,更做不了皇帝。

朱標在兄弟們中可以說實力是最強的,朱標的實力不僅僅是來源與父親朱元璋,可以說朱元璋的開國功臣中十有八九都是太子朱標的勢力。儘管朱標的性格沒有父皇那麼心狠手辣,可是朱標如果不死的話,他便是第二個朱元璋。朱標順利繼位絕對沒問題,朱元璋也決不可能為難朱標,因為朱標是他欽定的合法繼承人。是他從小看著長大的,朱元璋對朱標可以說是非常器重,朱標的離世對朱元璋是一個很大的打擊,要不然朱元璋也絕不會立年幼的孫子朱允炆為皇太孫。



可以說朱元璋也是在朱允炆身上看到了朱標的影子。從朱允炆的成功繼位就不難看出朱標的實力,洩世未深的孫子朱允炆都能成功繼位,何況朱標啦!所以說朱標不死,朱元璋肯定會把皇位順利傳給太子朱標的。


任馳贏天下


歷史上沒有哪一對皇帝太子的關係能像朱元璋朱標那樣親密,我們可以斷言:如果朱標活著,大明天下完全會是另外一種樣子:朱元璋不會屠戮功臣,朱棣也不可能發動靖難之役,這一點我們從明朝史料中可以找到確切答案。

朱元璋雖然是個暴脾氣,對文武群臣的信任幾乎為零,但是對朱標卻給予了無條件而且是百分之百的信任:“朕今立法,令臺省等官兼東宮官,贊輔之,父子一體,君臣一心……朕於東宮不別設府僚,而以卿等兼領者,蓋軍旅未息,朕若有事於外,必太子監國。若設府僚,卿等在內,事當啟聞,太子或聽斷不明,與卿等意見不合,卿等必謂府僚導之,嫌隙易生。”

朱元璋的意思很明白:“現在天下還沒有安定,我往後可能在外帶兵打仗的時間會比較多,而我外出的時候,必然會讓朱標監國,你們像輔佐我一樣輔佐他就行了。有什麼事都讓太子做主,也不用大老遠地派人到前線請示我。”

從洪武十年開始,朱元璋就開始向朱標轉移權力:“十年,令自今政事並啟太子處分,然後奏聞。”為此朱元璋還專門下詔叮囑朱標:“自古創業之君,歷涉勤勞,達人情,周物理,故處事鹹當。守成之君,生長富貴,若非平昔練達,少有不謬者。故吾特命爾日臨群臣,聽斷諸司啟事,以練習國政。惟仁不失於疏暴,惟明不惑於邪佞,惟勤不溺於安逸,惟斷不牽於文法。”

朱元璋不但向朱標移交皇權,還早就把所有重臣一股腦劃歸太子管轄:左丞相李善長為太子少師,右丞相徐達為太子少傅,中書平章錄軍國重事常遇春兼太子少保(未薨前),馮宗異、胡廷端、廖永忠、李伯升、趙庸、王溥、楊憲、傅瓛、康茂才、張興祖、顧時、孫興祖、吳楨、耿炳文、鄧愈、湯和、劉基、章溢、文原吉、範顯祖,這些右都督、中書平章政事、中書左右丞、中書參政、同知大都督、御史大夫、御史中丞、治書侍御史級別的高官,都兼著太子府的職務,每天都要到朱標的太子府報到,有什麼事先請示朱標,朱標點頭之後才上報朱元璋——老朱頭的意思就是想要當一個甩手掌櫃的了,而這個安排,當然是出於對太子朱標的絕對信任。

看看吧,我們知道的大明開國名臣,都成了太子屬下。朱元璋這一安排,實在是太高明瞭。即使朱老爺子有一天忽然駕崩,大明王朝這部機器的運轉,也不會有絲毫停滯,所以我們甚至可以說:朱標是歷史上最幸福的太子,只可惜天妒英才,聰明仁孝的朱標英年早逝,而朱元璋愛屋及烏,把皇位傳給了並不出色的朱允炆,也恰好證明了朱元璋對朱標舐犢情深……


半壺老酒半支菸


朱標,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一個兒子,是建文帝朱允炆之父,明成祖朱棣的同父異母兄長。

不過,這位未來大明皇帝卻很不幸,還沒坐上皇位就死了。如果他沒死,朱元璋絕對會順利讓他繼位的。

第一,他是大明王朝最名正言順的繼承人

在古代,上到帝位的繼承,小到貧民家庭的家產的繼承,都是老大得最多最好。而且封建社會一直奉行的是儒家思想,自古就有“立長不立賢”的祖制。看以往的那些朝代,皇上立儲哪個最先考慮的不是長子。那些立其他皇子為太子的,都會產生混亂,嚴重直接就滅國。



所以,當時朱元璋剛打下天下,國內有諸多不穩,這點可以從他大肆殘殺開國功臣就可以知道,國外還有元朝殘餘勢力在北方活動。這個時候如果還在皇位的繼承上出現問題,大明王朝這個新生的國家肯定承受不起。

第二,朱標在諸王中威望高,朱元璋不會再考慮其他人

朱標,在朱元璋還是吳王時就已經被立為世子,自幼受到悉心教導,朱元璋對他也是寄予厚望,一直把他當作是繼承人來培養。



朱標從小接觸儒家經典,性格仁慈寬厚,對於自己的弟弟們也是十分關愛,他的弟弟們經常犯錯,都是朱標在從中調停、求情,免於他們被朱元璋責罰,在諸王中威望最高。

第三,朱元璋相信朱標

朱標是中國歷史上最被皇帝信任的太子,沒有之一。朱元璋一建立大明王朝,就直接立朱標為太子,說明朱標很得他父皇的心。朱元璋在帶著朱標學習處理政務沒幾年,在其22歲時,就直接讓朱標監國,說明在各方面,朱標都得到了朱元璋的認可。



朱元璋不僅相信朱標,還很愛自己的這個長子。得到天下後他把其他兒子都分封前往各地,只留朱標在自己身邊。而且在朱標死後,也不立其他的兒子為太子,直接就立朱標的兒子為皇太子並將皇位傳給他。

第四,朱標要是不死,沒人敢和他爭皇位

在朱標監國後,雖然有很多政見與自己的父皇不一樣,但是這並不影響朱元璋對朱標的愛與信任。朱元璋還鼓勵讓他與朝中大臣搞好關係,而在這點上朱標確實也沒讓朱元璋失望。在古代,皇帝最恨的就是結黨營私,尤其是太子,害怕太子的權力過大威脅到自己。可朱元璋卻正好相反,還鼓勵這種做法,可以看出朱元璋對他的信任,也可看出朱標在政治方面很出色。




漸漸的,朱標可以說在當時是要兵權有兵權,要啥有啥,而且在朱元璋在位期間,為了權力能集中在中央,也是為了能讓朱標以後順利的繼位,不讓其他皇子有機會,還故意打壓其他皇子。


所以,不管是在政治上,還是在軍事上,其他皇子根本就不是朱標的對手。若是他沒死,其他皇子根本沒機會,也不敢和朱標搶,順利坐上皇位那是板上釘釘的事。


原來歷史可以這樣說


朱標能不能順利繼位取決於兩個方面,一方面朱元璋是不是會廢掉他,另一方面是不是他的弟弟會頂掉他。如果這兩方面都沒問題,朱標順利繼位沒問題。



朱元璋方面。朱標是朱元璋的嫡長子,合法的太子人選。要維持皇權交接的穩定,朱標繼位最合適。

朱標仁慈,不像朱元璋那樣霸道,但是他威信很高,不論是他的弟弟們還是大臣們都對他很敬重。朱元璋從小就對他進行培養,多次讓他監國,表現都不錯。朱標不能說多出色,但當個守成之君沒有問題。



朱標仁慈,不會為了自己早當皇帝殺害朱元璋,或者逼朱元璋退位。朱元璋可以放心當自己的皇帝,直到壽終正寢,朱元璋沒有理由廢掉朱標。

朱標弟弟方面。馬皇后有三個兒子,太子朱標,秦王朱樉,晉王朱棡。朱樉藩王當得不好,老出錯,曾被朱元璋調回京城,意思要取消他藩王資格。朱元璋派朱標調查,朱標調查後在老爹面前說好話才保住了朱樉的藩王王位。朱棡為人驕縱,多幹違法之事,朱元璋也不喜歡他。這兩位都不如朱標,他們都沒有能力也沒有心思覬覦朱標的太子之位。



朱標的弟弟中倒是有一位有能力的人,就是朱棣。朱棣自己說他是馬皇后所生,但歷史都是朱棣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當皇帝后改過的,實際朱棣生母另有其人,朱棣不是嫡子,他要與朱標爭太子之位差得遠,滿朝文武不會支持。

朱棣能力強,很像朱元璋。朱元璋曾經有過讓朱棣接班的想法,大臣普遍反對,於是作罷。朱元璋寧願立嫡長孫朱允炆也不立朱棣,可見有朱標在朱棣更沒希望。

沒有人能替代朱標,所以他不死順利繼位沒問題。

我是豫有得,歡迎加關注互動!


豫有得


朱標如果活著,那還有什麼說的?不僅朱元璋會順利將位置交給朱標,而且後來朱棣的造反也不會存在的。

朱標很仁義,同時很有能力,這樣的人當了皇帝是國家之福,百姓之福。

如果朱標活著,朱元璋絕對會順利交接,因為投的心血很多

朱標是1355年生,1392年去世,來到這世上活了37年。這絕對算是英才,只是英年早逝。

在朱標三十七年的人生當中,大部分時間日子過得還是不錯,畢竟,1368年自己老爹就已經稱帝了。

在朱元璋還是吳王時(1364年),朱元璋就已經將朱標立為了世子,有宋濂等人悉心教導。後來在朱元璋稱帝后,李善長、徐達等人繼續指導朱標,偌大一個“名師團”服務一個太子,可見朱元璋的用心。

不僅找名師給自己兒子指導,而且在朱標成人後,朱元璋給予了各種實際鍛鍊的機會。最先是在朱元璋身邊幫助老朱處理政務,由於為人仁義且謙恭勤奮,講就禮儀並注重各路人才,因此朱標在宮裡的支持者越來越多。

除了在宮裡歷練,朱元璋還將朱標派下去,到地方上鍛鍊,曾經巡撫陝西,考察陝西的風土人情,受到地方官員的認可。

從陝西回來後,朱標對於籌建都城之事給朱元璋出了不少主意,對於如何提高政務效率也提了不少建議。

但是,悲催的是,朱標從陝西回來後不久,病了,而且再也沒有康復,最後一命嗚呼。朱元璋看到兒子朱標死了,痛心不已,大哭不止。一哭兒子的離去,這是親情;二哭太子的過世,這是對繼承人走了後,對國家未來有擔憂。

這樣的一個孩子,要仁得仁,要能力有能力,要勤奮有勤奮,朱元璋如何不願意讓他順利繼位?只是朱元璋也沒想到朱標的早逝。

如果朱標活著,朱元璋的其他兒子們都很信服

如果要論朱元璋的孩子裡誰最有影響力?當然是朱標了。

很多弟兄都受過他的幫助,這讓朱標在眾王子中獨樹一幟,威信無人可比,哪怕是朱棣也不行。

秦王朱樉在山西時,屢屢犯錯,做出不少出格之事。本來朱元璋要處理的,不過在朱標的勸慰下,朱樉得以免去災難。幫助朱樉,不是朱標的個例,其他兄弟也都有得到過朱標的幫助。

因為朱標幫了不少兄弟,所以大家都很服他,朱標在時,沒有任何兄弟對皇位有非分之想。包括朱棣,也是對哥哥尊敬有加。

因為和各方面的關係處理得很棒,和兄弟們關係又不錯,而且兄弟們又願意聽他的話,因此,在朱元璋看來,朱標很值得人信任,他上任可以讓局面最大穩定化,各方面的關係會很快理清。

對於這樣的太子,組織能力強,各方面關係良好,不讓他順利繼位,難道朱元璋腦子壞了?顯然沒有壞,因此朱標一直就是下任皇帝的最佳人員。這點,朱元璋沒動搖過。

綜合來說,如果朱標還活著,朱元璋一定會將皇位順利交接給朱標的,原因是:培養朱標,朱元璋煞費苦心;朱標本身仁義,組織能力強,和各方關係良好。


藍風破曉


小小小百科全書觀點!

朱標如果不是因病去世,那麼朱元璋之後繼位的一定是朱標。從朱元璋稱吳王的時候就立了朱標為世子開始進行培養。朱元璋稱帝之後朱標順理成章的成為了太子。而朱元璋稱帝之後對於朱標的培養更是不遺餘力。朱元璋對於太子的培養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最盡心盡力的一位皇帝了。要知道在封建王朝太子表面上是一個王朝的繼承人風光無限。但其中的酸楚又有誰知道。歷朝歷代的太子都是一個“靶子”。皇帝因為權利免不了要猜忌太子,而其他的皇子為了皇位又買不了明槍暗箭的害太子。“無情最是帝王家”古代皇家因為權利爭奪死掉的太子可不在少數。而如此盡心盡力培養太子的皇帝也就朱元璋這一人而已。



朱標是馬皇后的兒子,也是朱元璋的嫡長子。朱標出生的時候正是朱元璋爭霸天下的時機。雖然朱元璋沒有過多的精力去照看朱標。但是對於朱標的關心喜愛可是一點不少。後來朱標的啟蒙教育和之後的培養,朱元璋都下了大功夫延請名師輔導朱標。再加上朱標性格寬厚仁慈,這就促使了朱標成為了太子典範。性情方面朱標也十分的團結友愛兄弟。並沒有因為自己的身份而看不起別的兄弟。所以在朱元璋的眾多兒子當中朱標的威信很高。就連朱棣也十分的敬重朱標。



朱元璋對於朱標不僅是盡心盡力的培養。而且還無保留的信任。朱元璋在外征戰的時候,太子朱標就負責監國處理朝政。歷朝歷代太子監國只是一個名義罷了。實際上太子並不能決定什麼事情。而朱元璋時期他賦予了朱標極大的權利。在朱元璋在外征戰的時候,朱標可以任意處理朝政。而且歷朝歷代皇帝對於兵權都把握的很緊。而朱元璋卻親自在為朱標組建他的軍方勢力。就是為了防止他死後朱標繼位不能夠迅速的掌握軍隊。


朱元璋時期的“藍玉案”,表面上看是藍玉等人造反。但實際上並非如此。藍玉等大將都是朱元璋親自給朱標組建的軍隊班底。本來一切都在順利進行。但天有不測風雲。朱標的不幸染病身亡導致原本他的軍隊班底成了不穩定因素。因為朱標死後朱元璋愛屋及烏的把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立為太子。但是當時朱允炆年幼並不能收服藍玉一班悍將。朱元璋擔心自己死後朱允炆震懾不住藍玉等人出現篡權是事情。所以就找藉口除掉了藍玉等人。

朱標如果不是因為染病身亡。那麼朱標當皇帝完全沒有任何問題。首先朱元璋至始至終都喜愛朱標,否則也不會再他死後立他的兒子當太子。其次,朝中大臣盡皆擁護朱標。大家都知道朱元璋時期各種大案慘案可沒少發生。而朱標總會力爭保護無辜的臣子。這就使得大臣團體對於朱標十分的信服。最後就是競爭對手方面。朱標是長子,而且朱標的威信很高。所有的皇子都服朱標。這在歷朝歷代是不多見的。所以天時地利人和朱標樣樣具備。就可惜命不好早逝。否則朱元璋之後皇位一定是他的。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支持一下。歡迎大家留言探討。


小小小百科全書


朱標如果活著,按理說應該是正常繼位的,但是也不是一點變數沒有,這要看朱元璋之後能活多久,也要看太子朱標對朱元璋的做法能忍耐到什麼程度。因為太子朱標和朱元璋之間一樣存在矛盾,尤其是在治國理政上存在很大的分歧。

很多人說朱元璋暴虐,是因為太子朱標的死,這樣看,是不瞭解歷史。

朱元璋一定都南京,就冊立了朱標為太子,那一年朱標13歲。朱標天性就比較仁厚,加上朱元璋安排了大儒宋濂做太子師,接受了系統的儒家教育的太子相信立國之道是仁心為重,教化為先,律法為輔。而朱元璋則堅持嚴苛刑罰,以猛以威治國。倆父子在治國方針上的分歧,常讓朱元璋煩惱。也不可避免的導致父子間的矛盾。


就拿宋濂一案來說。洪武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380年,太子師宋濂因為孫子宋慎牽扯到胡惟庸案中,最後最定罪問斬。

太子聞聽,去求朱元璋,長跪不起,流泣不止,求朱元璋饒宋濂一命。朱元璋被搞的煩了,撂下一句狠話:“你想救宋濂,那要等你當了皇帝才行。”

朱標聽了此言,又驚又懼,絕望之下,竟至跳河求死,多虧被太監及時救起,才沒死成。

最後還是朱元璋的馬皇后出面彌合父子嫌隙,併為宋濂求情,結果宋濂免死,流放茂州。就算是看了馬皇后的面子,朱元璋還是氣的大罵朱標:痴兒,我殺人與你何關。朱元璋真正恨的是朱標不像他期待的那樣剛柔兼備,殺伐決斷,在朱元璋看來,朱標那樣的做不好皇帝。

那個有名的荊條的故事,還是要拿來說一說。朱元璋殺戮功臣,動輒滿門抄斬,朱標是不認同的,他勸朱元璋不要誅殺太多,朱元璋扔給他一根滿是刺的荊條,讓他赤手拿起,朱標沒拿,朱元璋把荊條上的刺一一剝去,意味深長的和朱標說:“有刺,你拿了要傷手,我幫你一一把刺去掉,現在我殺的人,都是對國家,對我們朱家有害的人,你將來是要當皇帝的,我幫你把危險去除掉,難道不好嗎?”

這要換了別的孩子,也許覺得我爹這是為我好的一篇苦心啊,也許當時就“幡然悔悟”感動的眼淚嘩嘩的和當爹的認錯了。可是或許是宋濂對朱標的教育太成功了,或許他本來真的是個天上仁厚的人,總之他居然和朱元璋說:“我聽說堯舜之世,不雕自疏,希望皇帝還是行仁義的好。”

倆人在治國上存在的分歧是巨大的,衝突也實有發生,多虧馬皇后從中彌合。但是如果馬皇后死的早呢,如果朱元璋活的再長點,或者太子活的再長點,誰知道他們的矛盾會怎麼演化或者演化成什麼樣子呢?都是存在變數的事。


所以,還是文章最開始的那個結論:正常情況下,朱元璋是很想讓太子朱標繼位的,這個也是他一開始的設計,從他分封其他諸子為王所作出的具體安排也能得到印證。但是以朱元璋和朱標的性格差異和觀念的分歧不能說一點變數沒有。


暖歷史


朱元璋是我國曆史上少有的底層逆襲的榜樣,他做過乞丐、當過和尚,在亂世中經過了血與火的殘酷鬥爭,最後問鼎九五至尊,榮登大寶,他的一生充滿傳奇,也充滿了血腥,是一路踏著別人累累屍骨走過來的。正如朱元璋自己所作詩句那樣:“殺盡江南百萬兵,腰間寶劍血猶腥”。

朱元璋一生殘忍嗜血、冷酷無情、背信棄義,可以說世間惡人所有的他都佔盡了,按理說,取得“革命勝利”的不應該是他,然而,“存在的即是合理的”,既然歷史最終選擇了他,說明他一定有著某些過人之處,有著符合歷史發展規律的某種特質,這種特質剛好順應了歷史的發展規律,只有這樣才可能被歷史所青睞。

元朝末年,政治腐朽、民不聊生,各地農民起義風起雲湧,在這種時代背景下,武力強權才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最佳手段,朱元璋一路推翻元蒙、兼併、肅清各路義軍,最終天下歸一,靠的就是冷酷無情、殘忍的鐵血手段。可以說正是他的這一特質成就了他。

朱元璋在登基稱帝后,在選擇接班人時,有兩種選擇,一種是與他性格脾氣相近的,如燕王朱棣等一類,另一種即是性格寬厚仁慈的,如太子朱標一類的,按常理,他應該會選擇與自己性格相近的人作繼承人的,但他卻頭腦清醒地安排了性格寬厚仁慈的朱標繼承大統,這又充分體現了他對歷史規律的精準把握,他深知馬上打天下那一套,治國守成是不適合的,天下初成時是需要施以仁政的,所以他毅然“背叛”了自己、選擇自己性格上的“敵人”做接班人,而且堅定不移,在太子朱標英年早逝後,任然指定同樣性格寬厚仁慈的孫子繼承皇位。可惜的是造化弄人,人算不如天算。

由此,朱標如不死於朱元璋之前,皇位鐵定是他的,根本就不可能有燕王朱棣什麼事,如此一來漢族歷史可能會改寫,滿清入關也可能不會成功,令人痛心疾首的晚清腐朽也不會出現的等等,只是,歷史沒有假設,歷史就是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