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難辨?如何應對新股招股期間的“市場傳言”


真假難辨?如何應對新股招股期間的“市場傳言”


在新股IPO過程中,各種路邊新聞、小道消息時常出現在媒體報端、股友社群,幾經轉載難以溯源,真真假假難以辨認。哪怕是常年打新的老手,有時候也會被假消息忽悠瘸,導致嚴重誤判。接下來我就盤點盤點近幾個月當中,幾個忽悠人的“市場傳言”:

  • 中國抗體B。在招股過程中,曾經有這麼一條消息流出:“市場消息指,尚未截止招股的中國抗體制藥,於國際配售已獲數倍認購,當中包括大型國際基金及長線基金”。牛逼不牛逼?招股還沒結束國配已數倍,很多小散信以為真果斷申購。然而公佈結果的那天,只有區區1.38倍而已,所謂的大型長線基金也沒個影。對於這個明顯的假消息,投資者紛紛用腳投票避之唯恐不及,中國抗體B首日暴跌21%,被戲稱為中國坑B,真是坑你沒商量。
  • 阿里巴巴。阿里巴巴當時並不算假消息,只是各個媒體太會捕風捉影,恨不得阿里發言人嘴角動一動還沒說話,就發篇新聞稿做個獨家解讀出來。當時各種小道消息充斥,一會兒說相比美股折價4%,一會兒說不折價,一會兒說定價188,結果最後176。
  • 景業名邦。這支地產股在招股初期沒有得到多少散戶的注意,孖展額一直接近於零。不過很快就放出消息“傳景業名邦國際配售獲數倍超額認購,並獲桂生悅、楊受成個人投資”,隨後才陸陸續續吸引到一些散戶孖展。最後公佈結果,國配僅僅是適度超購,眾人恍然大悟原來“數倍”這個詞已經被玩壞。好在地產股一般漲跌幅都不大,否則又是一例“坑B”事件。
  • 艾德韋宣。在剛開始招股時,艾德韋宣的表現很平淡,孖展倍數長期在個位數。不過臨近截止的前兩天突然出現小道消息,稱艾德國配已獲數倍認購併且高瓴資本也將參與認購。於是小散們呼呼啦啦一頓申購,很短時間內把孖展倍數拱到了70多倍。最後公佈結果,國配認購倍數只是2.1倍,高瓴資本也不見蹤影。低於預期頓感上當受騙的散戶在暗盤紛紛拋售,從此艾德就開始了漫漫下跌路。

看了這麼多“市場傳言”的例子,那我們該從中吸取什麼教訓呢?我覺得有以下兩點:

  • 首先,假消息是不可能完全杜絕的,不要對此抱有幻想。在如今這個信息高度流通的時代,假消息的源頭有太多:有些是無良發行方為了確保發行成功找寫手炮製的虛假利好,有些是無良媒體為了吸引眼球誇大或扭曲了事實,還有些是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網友的純杜撰。而且假消息和真消息經常混在一起,在最後被官方證實或證偽之前完全無法分辨。
  • 一隻新股的申購策略,主要還是基於公開的招股書和招股資料,基於你對這家公司的評估和判斷,而不是隨隨便便聽到的利空或利好消息——特別是招股進行中傳出的“市場傳言”。阿里折價4%抑或不折價,並沒有那麼大區別,這麼優秀的一家企業,它的上漲空間難道差這4%?同樣,一隻新股如果本來孖展倍數差強人意,你本來也認定它是一隻雞肋股,那即便放出了利好消息也要謹慎行事。

其實我跟大家一樣,也是踩過假消息的雷的。踩一兩次雷不要緊,關鍵要覆盤和總結、吸取經驗教訓,這樣以後才可能避免同樣的錯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