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羊祜鎮守襄陽?

極目邊陲山如畫


羊祜的強項不在於戰術戰法,而在於戰略謀劃。所以在襄陽,羊祜幾乎沒怎麼打仗,也談不上戰功,他主要是以德服人,讓百姓感激他的恩德。

羊祜在鎮守襄陽時,遇到了東吳首屈一指的大將陸抗。羊祜一開始不知道陸抗的實力,在和陸抗交過手以後,即歷史上的西陵之戰,羊祜很清楚自己不是陸抗的對手,他給晉武帝上書,說因為東吳有陸抗這樣的名將,整個西晉都沒有人可以挑戰他。只有陸抗還活著,就不要開展伐吳行動,晉武帝表示同意。

羊祜遇到陸抗這樣的對手,保持了忍耐,同時想法以德服人。羊祜約束自己的部將,不要越過邊境去襲擊東吳部隊,也不要騷擾東吳的邊境居民。如果有東吳的人迷失方向,誤入羊祜的轄區,羊祜也會安全得把對方送回吳國。

某次陸抗生病,羊祜得知消息後,派人送藥過去。陸抗拿到藥以後,部將懷疑是毒藥,要陸抗都扔掉,陸抗說“羊叔子是不會害人的。”就把藥給吃了。

陸抗病好以後,派人送了一罈美酒給羊祜致謝。羊祜陸抗拿到酒以後,部將懷疑酒裡有毒,勸羊祜別喝,羊祜說“陸抗怎麼可能害我。”然後一飲而盡。

雖然羊祜和陸抗分屬敵對陣營,但還是惺惺相惜。兩個人鎮守邊境時,一直很安靜祥和,幾乎沒發生過什麼戰爭。

陸抗死後,羊祜上書晉武帝,可以開展伐吳行動了。不過當時羊祜的身體也不行了,無法指揮滅吳行動,於是羊祜向晉武帝推薦杜預接替自己,晉武帝同意了。

羊祜鎮守襄陽時,常跟同僚登臨峴山。羊祜對襄陽的百姓特別好,他去世以後,襄陽百姓非常感念他們的恩德。杜預到襄陽任職以後,就在峴山樹立了一塊石碑,用來紀念羊祜。百姓們每次在石碑前祭拜羊祜時,都忍不住潸然淚下。於是這塊石碑就被稱為墮淚碑。

杜預接任以後,按照羊祜制定的滅吳策略,大獲成功。

西晉滅吳以後,晉武帝手舉酒杯,流著眼淚說:“這都是羊太傅的功勞啊!”

羊祜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名將,他也確實沒什麼戰功。他的過人之處,更多的在於他的謀略。他在襄陽時的表現,就是他一貫的作風。不求破敵,只讓敵服。


袁衛宇


很多襄陽人週末會去爬爬烈士塔、走走綠道。可能還有很多人不知道烈士塔所在的山就是羊祜山。羊祜山是以人名命名的山,主要是為了紀念西晉時期鎮守襄陽的名將羊祜。

泰始五年(公元269年),羊祜以尚書左僕射都督荊州諸軍事,鎮守襄陽。當時西晉與東吳處於對峙狀態,由於吳軍經常騷擾邊境,所以老百姓苦不堪言。羊祜鎮守襄陽的十年,不但置辦學校,興修水利,還遠征近撫,領軍屯田,深得戍邊抗吳將士的好感,邊境逐步得到安定。羊祜立身清廉,公正不阿,"家無餘財",在封建官吏中算得上是一個清官。羊祜鎮守襄陽有很高的評價。羊祜臨終時正逢襄陽熱集(每隔一段時間定期聚集一起進行商品交易),趕集百姓聞訊無不傷心流淚,無心做生意,只好罷市,可見羊祜是多麼受當地來百姓愛戴!

他死後,襄陽人為了紀念羊祜鎮守襄陽的功德,就將襄陽城南的這座山峰稱為羊祜山,並在他經常遊憩的峴首山建祠立碑。很多人因懷念他的功德而望碑流淚,後來接替羊祜任鎮南大將軍的杜預就將羊祜碑改為"墮淚碑"。


襄陽甜


地緣戰略家之高明佈局,以一點耗盡東吳全國之力,最大限度發揮地緣優勢,通過地緣遏制,達到"夫唯不爭,故莫能與之爭"之效,足以流芳千古!

人世有代謝 往來成古今

江山留勝景 我輩復登臨

水落魚梁淺 天寒夢澤深

羊公碑尚在 讀罷淚滿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