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遷了,非農戶口是否可以獲得房屋補償呢?

賀宇宇


筆者及筆者不少朋友在農村從事過拆遷工作,特結合當地拆遷政策作如下答覆,本答覆的核心內容是:

非農人員在農房拆遷中,有被拆遷房屋的產權或是房屋被拆遷戶的家庭成員,都應獲得拆遷的相關補償。若這兩種情況都不符合,則農房拆遷與其無關,不能獲得拆遷補償。

一、非農人員為拆遷農房的產權人,應獲得房屋主體補償款、宅基地範圍內構附著物補償、住房安置、搬家及獎勵等拆遷補償。

農房的拆遷補償首先是確定房屋的產權人,只要是被拆遷房屋的產權人,在拆遷時都應獲得上述補償只是住房安置因非農戶口將受一定限制或打折計算(比如,不能選擇還建農房安置方式,若是限價商品房或貨幣安置大多是打五折進行安置)。

若是按份額繼承房屋,多人都是房屋的產權人,這種情況還比較多。涉及房屋主體補償款、宅基地範圍內構附著物補償、搬家及獎勵等具體補償金額的,原則上按所佔進行分配,但住房安置仍將是按產權人的人頭計算。舉例來說,張某四兄妹都是非農戶口,按份額繼承了父母的農房,那麼在該農房被拆遷時,房屋主體補償款、宅基地範圍內構附著物補償、搬家及獎勵等是按政策計算總金額,至於四兄妹如何分是他們內部事宜,但在進行住房安置時,每個產權人都會進行安置。

二、非農人員為房屋被拆遷戶的家庭成員,作為特殊安置對象應獲得按人頭確定的住房安置。

這種情況在農村也不少,且以後有可能更多,一個戶口本上既有農村戶口人員,也有城鎮戶口人員。

以房屋產權人為戶主同一戶口本上的所有人員均是該戶的家庭成員,若該戶的房屋被拆遷,那麼該戶的家庭成員都應進行住房安置(當然已安置過的除外),家庭成員中的非農人員就是特殊安置對象,也應按規定進行安置,只是同樣不能選擇還建農房安置方式,若是限價商品房或貨幣安置大多是打五折進行安置。

當然,非農人員既不是被拆遷農房的產權人,又不是房屋被拆遷農戶的家庭成員,該農房拆遷就與其沒有任何關係,不會獲得相關補償。

欲感受“三農微耕機”犁開土地的更多鄉土氣息,敬請關注@鄉村微視界之鄉村漫記,衷心感謝閱讀和點贊。

(本文圖片來自於網絡)


鄉村微視界之鄉村漫記


拆遷了,只要房子是自己的或者是可以合法繼承的,那麼房子拆遷就能獲得補償款。這裡有這樣幾種情況!

首先這裡要明白一個情況,那就是你的戶口一改變性質,你就沒有權力繼承或者是使用宅基地了。這是因為農村的宅基地是是屬於農村集體土地,村民對宅基地是有使用權的,當戶口遷出農村後,也就意味著不是該村集體成員,所以不能對集體土地擁有使用權,也所以不能對宅基地進行繼承了。可是大家要清楚一個道理,那就宅基地和房屋是分開的。因此當我們的房子要徵收時,要記住房子是父輩留下來的,是可以繼承的,不會因為戶口的遷出而受到任何影響。

其次雖然不能再繼承宅基地,但是宅基地上面的房子是可以繼承的。村委想要收回集體土地的宅基地也不能是想當然的說收回就收回,這也是有條件的,收回條件是: 等到房屋自然損毀、坍塌後,村集體才有權收回宅基地。。我們的戶口不在農村,也是不可以對存在的房屋進行翻建的,但是可以對房子進行加固、裝修。

所以雖然我們的戶口遷出之後,沒有資格在繼承宅基地,但是房子我們有繼承和使用權。我們是可依據房屋的所有權或繼承權主張拆遷補償。所以只要房子還在,面臨拆遷就有權領取房屋拆遷補償款。所以只要自己的村落面臨這拆遷那麼你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戶口就有自己獲得拆遷補償。

對以上問題如果還有其他疑問,也歡迎私信,我們律師會給大家免費解答!【私信】“關注”律問問頭條號,私信回覆“諮詢”,免費解答法律問題。

律問問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這個問題。依據我國現行的《土地管理法》第十條規定:“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依法屬於村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經營、管理;已經分別屬於村內兩個以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內各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小組經營、管理;已經屬於鄉(鎮)農民集體所有的,由鄉(鎮)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經營、管理。”農村宅基地所有權是屬於村集體的,村民只是享有宅基地使用權,目前我國宅基地施行的政策是一戶一宅。有很多人都認為,如果我們在農村的戶口遷出後,則會對我們老家的宅基地有一定的影響,那究竟有沒有影響呢?

首先宅基地是進城落戶之前就已經擁有的,也就是說原來在農村擁有合法的宅基地和房產,後來將戶口遷出,這種情況對農村的宅基地和房屋還是合法的所有人,根據國家土地確權的相關政策,仍然可以辦理宅基地確權登記憑證。

還有就是通過合法繼承的老家房屋,雖然現在很多朋友都居住在城鎮,但是家裡的老人還是在農村的,老人去世後留下的房屋屬於個人財產,是可以合法繼承的,由於宅基地按“地隨房走”的原則,也就有了宅基地的使用權,按照規定,這種情況也是可以確權的。所以,當您是戶口遷出的繼承人,一定要盡力保證老家的房屋不會因為年久失修而坍塌,雖然不能進行翻建,只要保證房屋不滅失,基本不會被該村集體予以收回。

非農業戶口居民(含戶口遷出、華僑)原在農村合法取得的宅基地和房屋,房屋產權沒有變化的,經該農民集體出具證明並公告無異議的,可依法辦理土地登記,在《集體土地使用證》記事欄應註記“該權利人為非本農民集體成員”。依法調處土地權屬糾紛,有效化解農村社會矛盾,切實維護農村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基礎。做好確權,也就是為徵地拆遷做準備,以免到時產生糾紛,減損自己應得的利益。


北京晏清律師事務所


您好!建議您參考:

一、相關法條:

(一)依最高院《關於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的問題的解釋》的相關規定可知,對於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村委會、村民小組可以依據相關法律規定的民主決議程序,決定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分配已經獲得的土地補償款。徵地補償安置方案確定時,就已經具有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人,則可以獲得相應的份額。但已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備案的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地方政府規章對土地補償費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分配辦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二)依《土地管理法》,徵遷時,補償分為土地補償款、安置補助費、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土地補償款、安置補助費歸集體經濟組織所有,而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歸農民自己所有。地補償款、安置補助費如何分配,應由村委會組織開村民大會決定,只要是集體經濟組織內部成員在土地被徵收時即可獲得徵地補償款。

二、如何認定非農戶人員,是否為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成員:

實踐中,主要存在三種認定方式:

(一)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經過特定的程序對其進行認定。

(二)戶籍遷入該集體組織內部,並在該組織內部長時間生產、生活,且沒有穩定非農職業或穩定收入來源的;

(三)戶籍在該集體經濟組織中且年滿16週歲的公民。

三、實踐中,對於村集體的非農戶,大多都是有補償的。但若已不在本村生活居住了,且已有了經濟來源的非農戶,則大多是無法獲得徵地補償的。

謝謝!


俊理法律交流


■點擊右上角【關注】“北京律師拆遷法律援助”頭條號,私信回覆“諮詢”,即可享有本平臺推薦的資深拆遷律師為你提供的一對一法律援助諮詢。
■拆遷三合心聲:合理、合法、合規

一、房屋地上物補償標準

房屋補償標準

樓房(二層以上)每平方米補償3300元。

搗(預)制磚砼結構房屋每平方米補償2800元。

磚瓦房每平方米補償2400元。

平(草)房每平方米補償1900元。

二、其他地上(下)附著物補償標準

倉房每平方米補償920元。

室外水泥地坪每平方米補償165元。

沼氣池每個補償4600元。

廁所每平方米補償190—300元。

豬雞舍每平方米補償150—260元。

塑料大棚每平方米補償165—280元。

菜窖每平方米補償180—330元。

磚石牆每延長米補償190元。

格柵(含工藝格柵欄)每延長米補償450元。

大門樓每個補償2400元。

飲用水井(含壓水設備)每眼補償1000元。

農家排灌水井(含泵水設備)每眼補償15000元。

排灌大井(含設備)每眼補償3萬元。

排水管(塑料管、鑄鐵)每延長米補償80—150元。

電話移機補助費每戶200元。

有線電視遷移補助費每戶300元。

墳每座補償5000元。

異地安置補助費(包括宅地、配套設施、租房費等)每戶2萬元。

三、房屋拆遷要注意什麼?

房屋拆遷需要注意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合同的簽訂。

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合同的簽訂需要注意:

1.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合同應注意拆遷當事人及基本情況。(拆遷人必須是是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的單位)

2.拆除房屋的有關情況。(包括座落地點、結構、樓層、面積、質量、間數以及附屬設施等)。

3.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合同應注意補償方式、補償金額和補償時間。

4.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合同應注意房屋估價。

5.拆遷安置辦法。

6.搬遷補助費、臨時安置補助費、停業補償費的支付。

7.搬遷期限和過渡期限。

8.違約責任。

四、租房拆遷怎麼辦?補償法律依據有哪些?

《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第十三條第二款規定:“拆遷租賃房屋的,拆遷人應當與被拆遷人、房屋承租人訂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

此條款是修改後條例新增加的,對拆遷租賃房屋如何訂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作了特別規定即拆遷補償安置協議由拆遷人、被拆遷人、被拆遷房屋的承租人三方簽署。之所以要做這樣的特別規定,是因為修改後條例對拆遷補償安置對象作了重大調整。原條例確定被拆遷人是房屋的所有人和使用人,拆遷補償的原則是對房屋所有人給予補償,對使用人給予安置;修改後條例確定被拆遷人為房屋的所有人,拆遷補償的原則是,對所有人給予補償,兼顧對使用人安置。在對所有人進行補償的情況下,為了保護房屋承租人的合法權益,本款特別規定在拆遷租賃房屋時,拆遷人應當與被拆遷人、承租人訂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

第二十三條規定:“拆遷補償的方式可以實行貨幣補償,也可以實行房屋產權調換。

除本條例第二十五條第二款、第二十七條第二款規定的外,被拆遷人可以選擇拆遷補償方式。”

此條是關於拆遷補償方式的規定,並明確規定了被拆遷人對補償方式的選擇權。但為保護承租人的合法權益,這種選擇權在拆遷租賃房屋時在第二十七條第二款規定的情況下是受到限制的。

第二十七條規定:“拆遷租賃房屋,被拆遷人與房屋承租人解除租賃關係的,或者被拆遷人對房屋承租人進行安置的,拆遷人對被拆遷人給予補償。

被拆遷人與房屋承租人對解除租賃關係達不成協議的,拆遷人應當對被拆遷人實行房屋產權調換。產權調換的房屋由原承租人承租,被拆遷人應當與房屋承租人重新訂立房屋租賃合同。”

此條規定了出租房屋拆遷補償安置的具體內容。是由原條例第二十四條修改而成。原條例第二十四條規定:拆除租賃住宅房屋,應當實行產權調換,原租賃關係繼續保持,因拆遷而引起變動原租賃合同條款的,應當做相應修改。新條例與原條例相比,主要發生了以下幾個方面的變化:一是保護了房屋所有權人的合法權益,所有人可以選擇補償方式,也就是說,所有人在拆遷時,可以先行解除租賃關係,獲得貨幣補償;解除不了租賃關係的,才實行產權調換;二是增加了被拆遷人的義務,也就是說,如果被拆遷人要想獲得貨幣補償,必須對被拆遷房屋的承租人進行安置,解除雙方在被拆除房屋上的租賃關係;三是規定達不成協議的,實行產權調換,產權調換後重新簽訂租賃協議;四是外延有擴展,不僅適用居住房屋,也適用非居住房屋。

第三十一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拆遷人應當對被拆遷人或者房屋承租人支付搬遷補助費。

在過渡期限內,被拆遷人或者房屋承租人自行安排住處的,拆遷人應當支付臨時安置補助費;被拆遷人或者房屋承租人使用拆遷人提供的週轉房的,拆遷人不支付臨時安置補助費。”

此條是對搬遷補助費和臨時安置補助費的規定。根據本條規定,當房屋是由被拆遷人自己使用時,上述費用發放給被拆遷人,當房屋是由承租人使用時,上述費用發放給承租人。


賈素飛律師徵拆諮詢


問的應該是能不能獲得農村宅基地房屋的補償吧。

農村宅基地的補償包括1.地上附著物補償(房子的補償)2.土地補償3.拆遷安置補償這三種補償。

其中地上附著物的補償是給房子的所有者的,也就是說房子是誰的這筆錢就給誰,和別人沒關係。

而土地補償由於農村宅基地的土地是屬於村集體所有的,所以這個錢是給到村集體之後,再由村集體組織分配給村民的,因為雖然村民沒有所有權但是有使用權並且這種使用權在身份不改變的情況下基本上是永久的。

最後就是拆遷安置補償,就是給需要安置的人員的補償,因為將農村宅基地房屋拆除,導致村民無處可住,所以拆遷安置補償應當專款專用,需要安置的人員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安置,拆遷安置補償支付給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和使用。


東友律師團


您好,雖然是非農業戶口,如果確實是在承包的土地或者經營著土地的話。那麼此土地被徵收後,享有對青苗和附著物的補償費用。但是對於土地補償金土地補償費是不能享有的。以為土地補償費是基於集體土地來做出的補償。


楊在明徵地拆遷律師


我一直再強調說,不管你的房子是拆遷還是動遷,只要是你的房屋被徵收了,那麼一定會給你房屋補償的,補償的標準是否符合你的心意暫且不論,可在這期間,無論是你是農業戶口,還是非農業戶口,因為拆遷所針對的是房屋,而並不是什麼戶口的存在否,這一點首先你要弄清楚。

就算是工業人口如果你沒有房屋,那麼拆遷也得不到分文補償,你只能是乾瞪眼,瞎著急。同理,非農業人口也是如此,若沒有房屋,即便你是農村人,農村拆遷與你也是絲毫沒有一點的關係, 他人房屋回遷你也只能是幹看著。

因為戶口必定代表不了房屋,戶口只能是你坐落在何處的見證,也不是每個有戶口的人都有房屋,更不是房屋的存在會由於戶口的不在而滅失,這樣簡單不過的道理,今天白雪姐姐再重複一遍,請再不要讓這簡單的問題複雜化了。


白雪姐姐


非農人員在農房拆遷中,有被拆遷房屋的產權或是房屋被拆遷戶的家庭成員,都應獲得拆遷的相關補償。農房的拆遷補償首先是確定房屋的產權人,只要是被拆遷房屋的產權人,在拆遷時都應獲得上述補償,只是住房安置因非農戶口將受一定限制或打折計算。家庭成員中的非農人員就是特殊安置對象,也應按規定進行安置,只是同樣不能選擇還建農房安置方式,若是限價商品房或貨幣安置大多是打五折進行安置。

如果非農人員既不是被拆遷農房的產權人,又不是房屋被拆遷農戶的家庭成員,該農房拆遷就與其沒有任何關係,不會獲得相關補償。


德凱徵地拆遷律師團


您好,在農村拆遷中一般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原有房屋的補償,二是針對戶口的補償。如果你是非農戶口那麼也就代表你不是村集體成員,這樣的話針對戶口的補償你是享受不了的。有農業戶口的能得到安置補助,沒有農業戶口的可能得不到安置補助。即使遷一個人回農村,也仍然是非農業戶口,也不會得到安置補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