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胡辣湯,陝西和河南的有什麼區別?

光影歲月


肉丸糊辣湯:是慢火熬製的牛骨湯配上牛肉丸和多種蔬菜(土豆、豆角、菜花、紅蘿蔔、蒜薹等)加調味(密制的辣椒油、再淋上香油)品製作而成,還有飥飥饃,或者香酥牛肉餅,吃起來那才是完美。特點:鹹鮮香辣帶有麻味,肉丸Q彈有嚼勁,配上飥飥饃的鹼面香味,那叫一個美呀!

肉丁糊辣湯:河南逍遙鎮的頗為有名,煮熟的純瘦肉切丁,配上粉條、海帶絲、豆腐絲、花生仁,當然也離不了煮肉時的高湯,調好味盛入碗中撒上香菜、小蔥末,再淋上油潑辣子滴上香油,吃時配上油條或者油餅也不錯的。特點:鹹香爽口,喝時有肉丁和果仁的香味。











1675773554829


胡辣湯,中原名小吃之一,起源於“河南省周口市西華縣逍遙鎮”和“漯河市舞陽縣北舞渡鎮”。

在河南之外,還流傳著一種區別於河南胡辣湯的“肉丸糊辣湯”,陝西胡辣湯的食材有圓圓的牛肉丸,塊狀的土豆、蓮花白、胡蘿蔔、菜花、芹菜等。先用牛骨或羊骨熬湯,然後下牛肉丸、下切好的各菜,最後澱粉勾芡而成。


胡辣湯,在我們河南省的18個地市都有非常多店鋪(堪稱早餐中的“王者”),但是,每個地市的胡辣湯做法都不太一樣。

我們河南胡辣湯的主料有:熟牛肉、骨湯、麵筋、麵粉、粉條、黃花菜、木耳、胡椒粉等,胡辣湯的做法大同小異。

老式胡辣湯是肉末製作的。

新鮮牛肉末放在笊籬裡,用木勺快速碾壓敲打進入滾燙的骨湯裡,被迅速氽熟,保證了口感鮮嫩。依次放入花生米、海帶絲、水泡好的粉條、麵筋,再加入調料,用木勺慢慢攪拌均勻,加入粉芡,使湯汁變黏稠,再熬十幾分鍾即可,盛碗後加入小磨香油,淋上少許陳醋。

河南的胡辣湯大多為肉湯打底,但也有用清水打底。清水打底的胡辣湯喝起來比較清爽,但是為了避免太清淡,往往會加入適量牛油來增加香味。

河南胡辣湯中還有一種“燉肉胡辣湯”,新鮮的牛肉改刀切成“塊”,牛肉先過水煮一下,撈出後切成“片”,下鍋炒出香味,放入麵筋,加水,小火燉三、四個小時,將要燉好時加入粉條、黃花菜、木耳等食材,再燉15分鐘即可。“燉肉胡辣湯”喝起來清香爽口,牛肉味挺重。

我是河南洛陽人,我也喜歡喝“胡辣湯”,時間緊了去街上喝,如果有時間我就自己在家裡做“胡辣湯”。

如果時間多,我就自己煮牛肉,如果時間緊,我就到牛肉店買熟牛肉。前幾天我還買熟牛肉做了“胡辣湯”,我的做法如下:

熟牛肉買回家後,改刀切成“片”,幹木耳、黃花菜、花生米、粉條分別用水泡一下,麵筋我也是在菜市場購買,買回家後改刀切成小塊。鍋裡添入適量的水,水開後將花生米、黃花菜、木耳、粉條放入鍋裡小火煮8分鐘後放入事先切好的牛肉,並放入胡椒粉、鹽、十三香、老抽,澱粉勾芡,小火慢燉15分鐘後即可。

盛到碗裡後,淋上少許香油與陳醋,增加口感。

這種做法的“胡辣湯”,我經常在家裡做,十分方便,也挺好吃。

陝西“肉丸胡辣湯”,據我瞭解是抗日戰爭時期,河南人逃難到了陝西西安,於是西安人的餐桌上就多了一道美食“胡辣湯”。但是隨著時間的演變,河南的胡辣湯也入鄉隨俗,根據當地人口味變化而變化,逐漸有了今日西安的“肉丸胡辣湯”。我2017年去西安時,沒有品嚐過西安胡辣湯,下次有機會了一定去嚐嚐。


做為中原名小吃的“胡辣湯”,在中原各地都能見到,雖然做法各異,但是隻要符合當地人口味,就是最好的!

我個人挺喜歡我們河南的胡辣湯,隔三差五都要喝一次,有的時候在街上喝胡辣湯,不想吃油條和茶雞蛋時,我會喝二碗“胡辣湯”,哈哈!


人在風上走


都吃過,說實話陝西的比河南的好吃的多,不過缺點是貴。河南的一碗三元四元,陝西的一碗能有七塊八塊


追鷹的人


河南的胡辣湯以周口逍遙鎮、漯河北舞渡鎮的最為著名

河南胡辣湯雖然種類繁多,但做法基本都是加上幾十種的中草藥粉(俗稱打料),然後加上粉條、花椒、肉片等做成胡辣湯,口味偏麻辣、回味無窮,在風格上也是起源於北宋時期開封的一種小吃,將幾種食物混雜經過長期的演變發展至今,如今也是河南的特色早餐美食。

陝西胡辣湯準確的說叫做西安肉丸胡辣湯,是清真回族的一種特色美食

西安肉丸胡辣湯與河南胡辣湯最大的區別就是肉丸,河南胡辣湯沒有肉丸,西安胡辣湯的配料是豆角、牛肉、土豆、五香粉、料酒、雞精等等,就好像是一種燉湯,重點也是放在肉丸等輔料的口感上,口味也是麻辣。另外在西安還有一種類似於河南胡辣湯的做法,據說是因為歷史原因,當地的河南人後裔也把河南胡辣湯的做法帶了過去。

總之,河南胡辣湯和陝西肉丸胡辣湯雖然名字相近,但卻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食物,但都是兩地備受人們喜愛的早餐,有機會也歡迎到兩地品嚐這兩種美食。

我是河南這些事兒,持續更新更多河南本地問答,歡迎關注、點贊、評論、轉發,謝謝!


河南這些事兒


說起胡辣湯,大家會不約而同想起河南特色小吃,那陝西的胡辣湯是怎麼回事?較真來說,兩個不是一回事呢。

陝西的胡辣湯和河南的胡辣湯,是兩種東西,此糊非彼胡,是不一回事兒的。陝西其實糊辣湯,河南則是胡辣湯。

他們兩者其實是有一些淵源的,當然作為鄰居,美食相似也是有據可循,再加上西安的胡辣湯和灌湯包子出現到現在不到40年,但這兩樣最早都來自中原。

說道這裡,忍不住感慨一句,河南作為中原也為主力,倒是真把美食傳輸到了全國,南邊的客家菜也是典型。

名字雖然有不同,但更大的不同還在於味道。

陝西的糊辣湯是花椒和辣椒的麻辣香,麻在先,辣在後,一為主,一為輔。肉丸糊辣湯,裡有肉香筋彈的牛肉丸子,有燉煮的軟爛的土豆丁,還有一些胡蘿蔔丁或者豆角之類的蔬菜,一口一濃稠。這滿滿一碗的陝味胡辣湯,稠稠的淡褐色透明的湯裡,漂著淡粉色的牛肉丸,紅色的胡蘿蔔、白色的包菜、淡黃色的土豆、黑色的木耳,還有綠色的豆角和西葫蘆,頗有些五色斑斕、晶瑩剔透的感覺。

河南的胡辣湯卻是胡椒帶來的胡辣香。河南的胡辣湯呢,會有香爛的牛肉丁,海帶,豆腐絲,麵筋也是不可少的。

牛肉湯的香氣拂過,接著芡粉的滑滑過舌尖,再是肉丸的肉香,接著是肉丸的筋彈,有牛油的香氣,土豆丁胡蘿蔔丁豆角丁軟糯的細抿就化了,花椒的麻香先在嘴角泛起,麻麻地讓人舒服,接著就是秦椒那香辣不燥的辣回味過來,香。真比較起來,區別還是很大的。

河南胡辣湯是要用來搭一個饃,這個饃和羊肉泡饃的饃也不太一樣,肉夾饃的饃和麵時是發麵多死麵少,要軟。而羊肉泡饃的饃是死麵多發麵少的,要有些硬。

陝西胡辣湯做法也相當接地氣,鐵鍋熱騰騰地支在門口。師傅一手拿著木勺問:“大碗小碗?要不要辣子?”得到答覆之後,師傅麻利地攪鍋舀湯,在碗裡淋上香油辣子,遞過來一個切好的坨坨饃的同時,還不忘交代一句:“饃饃掰大點,泡泡更好吃。”這饃一掰,泡饃感覺就來了。


武漢壹周


陝西胡辣湯西安這邊本地是肉丸胡辣湯,裡面是牛肉加澱粉做成的牛肉丸子和胡蘿蔔,西葫蘆,蓮花白等蔬菜切成的小塊兒。河南的話是逍遙鎮胡辣湯,分素的和肉的,素的一般就是粉條,海帶,豆腐皮兒,油炸豆腐等,肉的會在裡面加一些肉丁。陝西胡辣湯比較突出麻的味道,河南胡辣湯比較突出胡椒粉的辣味。


喵小喵的快樂生活


河南是胡辣湯發源地 前有逍遙鎮 後有北舞渡 各有特色各有千秋 但是本質不變 料還是那個料 幾十種中草藥 研磨而成 麵筋 牛羊肉是必不可少 黃花菜 花生 木耳有些店也是選配 各地味道配菜不同也是根據當地居民喜好 來慢慢改變 調整 搭配水煎包 油饃頭簡直早餐絕配

這西安嘛 也有正宗河南味的胡辣湯 但是在網上出現最多的就是名為西安某某正宗肉丸胡辣湯 葉落長安這部電視劇講的不就是河南人逃荒到西安 然後為了生計開始買起了河南胡辣湯麼 具體鬧不清到底是由河南胡辣湯演變的 還是當地人自己研發的 估計最初叫這個胡辣湯的名就是傍而已 傍這河南胡辣湯的名聲吧 其實叫胡椒麵燴菜更合適 骨湯 肉丸 加各種蔬菜 撒一把胡椒麵 大量的勾兌粉芡 河南 胡辣湯妥妥的躺槍 要說有什麼不一樣 益陽歸洛陽管 哈哈哈


蹦三蹦摸不著驢蛋


大家看一看現在的廣東人福建人的飲食文化,濃濃的包含著古代漢民族的傳統,精雕細琢,再看一看現在的河南人引以為豪的所謂胡辣湯其不過是把乞討得了的各種食物的大雜燴而已,這樣下三濫的食物居然喋喋不休的拿來說事,有意思嗎?說現在的河南人都是胡人後裔,某些人還不高興?每每總以中華文明發源地的語氣說話,別再丟人現眼了


屹立的風骨


文化歷史碰瓷河南,胡辣湯飲食也開始碰瓷了“萬瓷王”稱號真不是白叫的。

就像西安自媒體聯合會第五縱隊說過的,麵食起源於陝西,八大菜系起源於陝西,戲曲起源於陝西,中原,中土,中州說的是陝西,天府之國說的是陝西。

孔孟之鄉是陝西,盤古女媧故鄉是陝西,堯舜禹故鄉是陝西,古代四大美女是陝西,花木蘭,穆桂英,故鄉是陝西。

本來以為宇宙起源於韓國,現在才知道,宇宙起源於陝西。



美潔日化用品批發


這個問題不準確,陝西有油茶西安的回民有胡辣湯。關於西安回民胡辣湯和河南的區別,就我觀察以後的理解說一下。回民胡辣湯是以新鮮土豆甘蘭豆角蔬菜加上牛肉丸子和牛肉高湯勾以土豆澱粉製成,鮮香可口。河南胡辣湯是短粉條豆皮牛肉丁麵筋加炒麵製成,有點像各種剩菜加炒麵和水熬成。估計是逃難過程中各種要到的剩菜加點炒麵水一熬果腹演變來的。當然現在做的都是新鮮食材,吃起來也是相當有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