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8歲仍和媽媽睡,出現這情況嚇得媽媽趕緊分床,醫生:晚了

兒子8歲仍和媽媽睡,出現這情況嚇得媽媽趕緊分床,醫生:晚了

一般來說,當孩子長大了,家長都會給他們安排一個單獨的房間,讓他們自己在房間裡睡覺,但有些家庭總會因為某些原因,孩子還繼續和父母一起睡,乍一看好像沒什麼影響,但實際上這並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

小霞的兒子今年已經8歲了,因為家裡的房間不夠,所以孩子一直都跟著父母睡覺,加上兒子有些膽小,怕黑,所以夫妻倆也一直沒有提出讓孩子和他們分房睡的想法。

兒子8歲仍和媽媽睡,出現這情況嚇得媽媽趕緊分床,醫生:晚了

但是最近,小霞發現兒子的精神狀況有些不好,她以為是兒子這幾天快要考試了,精神壓力有點大,所以才會這樣,但之後的幾天,兒子每晚睡覺的時候身體都很燙,於是小霞想等兒子考完試帶著兒子去醫院檢查一下。

考試的日子結束後,兒子的症狀也越來越明顯,於是小霞立馬帶了兒子前往醫院,

醫生檢查以後告訴小霞,她的兒子是性早熟,詢問了小霞兒子平時的生活習慣時,醫生得出結論,這是兒子還在一直和母親同床睡導致的,孩子8歲再分床實際上已經晚了。

小霞聽了這話後悔不迭,表示回去立馬就和兒子分房睡,沒想到太晚和孩子分房睡會造成這樣的不良影響。

父母一直不和孩子分房睡,除了會導致孩子性早熟以外,還有以下幾點傷害。

兒子8歲仍和媽媽睡,出現這情況嚇得媽媽趕緊分床,醫生:晚了

1、 影響孩子的身體發育

孩子在幼年時期正是長身體的關鍵時期,家長都會要求孩子多吃飯,早點睡覺來給身體更好的生長環境。

但是如果孩子和家長一起睡的話,難免會被家長在睡夢中翻身甚至打呼磨牙的行為影響,使孩子的睡眠質量降低,睡眠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了孩子的腦垂體分泌激素,睡眠質量太低的話,孩子的發育就會受到影響。

許多人睡覺的時候都習慣關上窗戶,空氣流通就變得非常微弱,而這時候家長因為肺活量更大,會奪走更多的氧氣,孩子入睡後,不能得到充足的氧氣供給,這對孩子的發育也是極不利的。

兒子8歲仍和媽媽睡,出現這情況嚇得媽媽趕緊分床,醫生:晚了

2、 一直和異性家長同床睡,不利於孩子形成正確的性別意識

孩子會貪戀和家長同床睡主要是因為孩子小時候膽小,怕黑,還有對家長的依賴性,但是孩子在3歲左右就開始有了性別意識,如果這個年齡的孩子還沒有和家長分床睡的話,就會導致孩子的性別意識薄弱,產生一些錯誤的認知

更嚴重一些就會像前文中小霞的孩子那樣出現性早熟的情況,還有一些孩子的心理會扭曲,這些都不利於孩子健康發展。

兒子8歲仍和媽媽睡,出現這情況嚇得媽媽趕緊分床,醫生:晚了

3、 對家長有嚴重的依賴性

一般來說,孩子在3歲的時候,家長就會把他們送進幼兒園,在全新的環境中,孩子也有了新的社交,這時候,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性就會減少,這個時期的孩子家長就可以讓他們慢慢熟悉自己睡覺的環境了。

兒子8歲仍和媽媽睡,出現這情況嚇得媽媽趕緊分床,醫生:晚了

但是如果家長錯過這個時機的話,孩子就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變得更加依賴父母,甚至會對自己社交圈的人和事產生排斥感,這可能會使孩子發展成

"戀父/戀母情結",不利於孩子的人格發展

家長想要孩子和自己能順利分房睡的方式很簡單。

首先家長需要找準時機。比如說孩子在有了新社交圈對父母的依賴開始減少的時候,就是一個不錯的時機。

兒子8歲仍和媽媽睡,出現這情況嚇得媽媽趕緊分床,醫生:晚了

其次,

家長可以讓孩子自己佈置他的小窩,選擇孩子喜歡的風格和孩子喜歡的用具,孩子會對這些產生新鮮感,從而減少對和父母分房睡的排斥,等到孩子進入倦怠期,他也已經適應了自己睡覺。

最後,家長在孩子剛開始獨立睡覺的時候,最好能夠陪著孩子入睡。

家長可以給孩子講完睡前故事再回自己房間睡覺,也可以給孩子唱歌,總而言之就是將孩子哄入睡之後再離開,這樣能夠很好的解決孩子沒有安全感不敢入睡的問題,孩子緊張的心情也得到緩解,睡眠質量也能夠提高。

兒子8歲仍和媽媽睡,出現這情況嚇得媽媽趕緊分床,醫生:晚了

有些家長可能是擔心孩子睡覺不安分,所以遲遲沒有和孩子分房睡,但是家長要注意,等到孩子真正形成強烈的依賴感的時候,再想讓孩子獨立睡覺就很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