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如何才能恢復盆底肌?怎樣預防子宮下垂呢?

愛說話的妞妞272


你好,非常高興為你解答問題,寶媽在懷孕期間由於子宮增大,壓迫周圍的組織器官,引起周圍的組織和韌帶拉長變鬆,產後恢復不好就有可能會導致盆腔器官包括子宮下垂。

那 產後怎麼預防子宮下垂呢?

產後一定要進行母乳餵養,嬰兒的吮吸刺激,會反射性地引起子宮收縮,幫助盆腔各韌帶復原,能有效預防產後子宮脫垂。 肥胖的寶媽在產後一定要減肥,避免便秘以及咳嗽,因為體重過重、便秘、咳嗽這些都會引起腹壓增加而有可能導致子宮脫垂。

新媽媽盆底肌肉的自然恢復大約需要3個月的時間,注意姿勢,避免久蹲,避免產後舉重和過早性行為,注意休息,避免疲勞生活,保證充足睡眠,加強營養,多吃富含維生素的新鮮蔬菜和水果,多按摩子宮,多做提肛運動,產後6周,可以去醫院做一個產後的彩超,複查一下子宮復舊的情況。

子宮脫垂與分娩、產後恢復有著密切的關係,如果需要,適當的做一些盆底康復的運動,都是可以預防子宮脫垂的發生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


陳慶華大夫


你好!子宮脫垂指得是子宮從正常位置沿著陰道下降,甚至脫出於陰道口外。比較多見於產後,對於這一子宮疾病,應當學會預防,減少其病發率。

子宮脫垂的危害

1、引起月經量過多如果你發現最近的月經量突然增多了,同時伴有腰痠背痛等問題的話,那麼這有可能是子宮向後倒,卵巢輸卵管位置發生變化而引起的盆腔靜脈扭曲,從而引起的血血不順,進而引起月經量過多。2、痛經子宮下垂的第二大表現特徵之一就是痛經,正常的子宮可以把體內的經通過經宮頸管排出來,而當子宮的位置發生變化的時候其只有通過壓縮宮腔容積才能使經血排出來,從而女性就會感到強烈的痙攣收縮,這個痙攣收縮的疼痛感就會引起女性的痛經感。3、陰道脫出腫物患者自述有球形物自陰道內脫出,於行走、體力勞動時更加明顯,臥床休息後自行還納。下垂嚴重者,終日掉在外面,不能自行還納,由於行走活動,與衣褲摩擦而感不適,久經摩擦而發生潰瘍、感染、分泌物增多,甚至出血,日久局部組織增厚角化。

如何預防產後子宮脫垂

1.避免長時間使用束腹帶:月子期間使用束腹帶,升高的腹壓會使得尚未復原的盆底肌肉更集中向下推,進而增加或加重產後發生漏尿、子宮脫垂的幾率及嚴重程度。因此,要避免長時間使用束腹帶。2.產後母乳餵養:嬰兒的吮吸刺激,會反射性地引起子宮收縮,幫助盆腔各韌帶復原,能有效預防產後子宮脫垂。3.刺激乳頭幫助子宮收縮:刺激乳頭會產生子宮收縮,幫助子宮恢復。放棄母乳餵養的新媽媽可通過按摩乳房或熱敷乳房的方式刺激乳頭,促進子宮收縮。4.勤做運動:建議新媽媽坐月子期間應儘量躺著休息,有空練習PC肌(陰道及肛門四周肌肉的收縮、放鬆練習),可有效預防產後漏尿及子宮脫垂。5.注意姿勢,避免久蹲:分娩後,新媽媽盆底肌肉的恢復大約需要3個月的時間。因此,在這3個月內,新媽媽做事情時最好選擇坐位或站位,應儘量避免久蹲的姿勢,以防子宮脫垂。6.保持排便順暢:產後新媽媽要保持大便通暢,儘量避免便秘的發生。如有便秘,可早晚服蜂蜜,以潤腸通便,絕對禁止排便困難時過分用力。


火山美業


首先建議寶媽產後42天可以開始進行盆底康復訓練。產後盆底康復對於身體的恢復有很大的幫助,還能防止子宮脫垂的發生。

首先以下幾點需要注意的:

  1、產後避免久蹲:女性在分娩後,盆底肌肉的恢復需要3個月時間,因此在這一段時間內,產後應當儘量避免持續性的久蹲,保持站立或者坐的姿勢,以防子宮脫垂的發生。

  2、產後短期避免性生活:在產後42天內都應當避免性生活,這一時期的陰道還是比較脆弱的,處於修復期。在此期間過性生活很容易加重陰道的不適感,影響到盆底組織的恢復,增加子宮下垂的可能性。

關於盆底肌康復:

1、可以嘗試陰道啞鈴等輔助工具進行自主訓練,

2、可以嘗試腹式呼吸法:女性平常多數是胸式呼吸的方式,腹式呼吸與之略有不同,即鼻子吸氣時肚子隨之鼓起來,直到不能再吸入更多的空氣為止,嘴巴呼氣時肚子緩慢回落,直至到最大呼氣,全程中保證胸部不動。腹式呼吸有助於緩解分娩、孕期、產後、更年期、工作和生活中等的焦慮及情緒不穩定,還可以幫助改善盆底功能。每天10-15分鐘即可。

3、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去正規醫院進行系統的盆底康復治療,現在比較先進的有,電刺激與生物反饋技術相結合的治療方式,無創無痛,而且療程下來效果很顯著。


李秋蓮婦科專家


盆底肌需要堅持跟著G動鍛鍊,才可能痊癒。

初練者剛開始鍛鍊需要特別注意的是


1、要準確的定位盆底肌的位置。


2、要注意鍛鍊強度。


所以一定要按照軟件提供的方案來進行鍛鍊,要循序漸進。但是有許多寶媽鍛鍊了一段時間,但都效果不是很好。想要有好的效果不僅僅依靠鍛鍊,更需要平時的護理。護理不好,鍛鍊效果就會被大大的打折扣,也就出現了原地踏步的問題。平時護理需要哪些方面呢?


1)排名第一的就是便秘。對寶媽來說便秘就是一個惡性循環的開始:便秘~排便困難~如廁時間增長~腹壓長時間增大~盆底問題加重~排便困難~便秘加重。所以平時就要適度運動,增加粗纖維的攝入量,以促進腸胃蠕動。便秘嚴重的情況下,儘早使用開塞露。


2)產後過早參與體力勞作。產後提倡運動,但要適度,注意強度。尤其是提重物、彎腰。長時間彎腰勞作,還容易引起腰肌勞損。所以日常腰疼就不要怪凱格爾運動做多了,多數都是腰肌勞損造成的。


3)活動過量。經過醫院的盆底修復,終於看到效果了,醫生也提倡運動,開始減肥瘦身吧,飯後快走,甚至跑步、跳廣場舞。目的是好的,但卻很不利於盆底的恢復,容易引起盆底疲勞。做哪些運動呢?散步,半小時左右即可(每個人體質不同自己要適當調整),還有就是低強度的瑜伽

4)過早進行腹部的塑型運動。不少媽媽產後都會出現小肚腩,而進行各種腹部鍛鍊,雖然有效,但對有盆底問題的媽媽來說確實大忌!因為寶媽的盆底肌過於薄弱,而腹部鍛鍊難免會增加腹壓,對盆底肌造成額外的壓力,不利於恢復,甚至會加重盆底的問題。如果想進行腹部瘦身,最好等到盆底肌力大於等於3級的情況下在進行。


5)體重過重。尤其是腹部肥肉的堆積,也會對盆底造成額外的負擔,所以月子期間也要注意合理飲食,避免體重快速增長。


6)避免長期性咳嗽、鼻炎引起的打噴嚏。這些問題都會導致腹壓瞬間增大的,還會加重漏尿和脫垂的程度,所以寶媽們要做好保暖,防止此類不利於恢復的問題的發生。


7)避免憋尿,除夜間外排尿間隔不超過4小時。


8)避免含咖啡因、酒精類食物和飲料的攝入。


9)減少性生活頻率,能避免最好。頻繁性生活會造成盆底肌的疲勞,使盆底肌不能徹底放鬆,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鍛鍊進程。


10)避免過早再次懷孕。盆底問題的發生概率與分娩次數成正比關係,建議媽媽在產後2年後備孕,以便給身體留下充足的恢復時間。盆底問題較嚴重的媽媽則需要更長的時間。所以產後第一同房就要採取避孕措施!你和康復的媽媽可能就差在這些不引人注意的小細節!找到原因,堅持積極鍛鍊G動,就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避免和改善子宮脫垂?一般來說,產後子宮脫垂,醫生會建議保守治療。


1、盆底肌肉訓練。現在叫凱格爾訓練,是恥骨尾骨肌的收縮運動,比如在排小便的時候到了中間段的時候可以憋一下尿。

2、產後42天內應嚴格禁止性生活,最好在產後3個月後進行。


3、醫生或護士會在產後給新媽媽按壓肚子,幫助子宮排出血,直到沒有出血且子宮腔保持淨空為止,這也是防止子宮脫垂的方法之一。


4、避免長期站立或下蹲、屏氣等增加腹壓的動作。


5、保持大小便通暢。


6、及時治療慢性氣管炎、腹瀉等增加腹壓的疾病。


7、哺乳期不應超過兩年,以免子宮及其支持組織萎縮。


8、增加營養,多食有補氣、補腎作用的食品,如雞、山藥、蓮子、大棗等。所以在脫垂還沒出現時,訓練盆底肌是最好的預防。而產後已經出現輕度脫垂或漏尿,也趕緊做康復治療,能有效降低老年盆底功能性障礙的發生。


浪歸462


您好!

很高興為你回答問題。

產後如何才能恢復盆底肌,怎樣預防子宮下垂,這個問題我幾乎每天都聽到寶媽諮詢最多的問題,她們告訴我,不想因為生育孩子後讓自己的理想身材失去原來的美,更不想因為生孩子後引起子宮下垂而影響夫妻之間美好的性福生活。

子宮和盆底肌因為在懷孕期間隨著胎兒在內慢慢發育成長,宮腔和骨盆周圍組織的韌帶慢慢拉長,產後如果恢復不好,就會導致盆腔內部器官的下垂,就會影響產婦的身體健康。

一般情況下,產後的陰道會自動回縮一點。分娩的時候,宮口開足十指,產道變寬讓胎頭通過,有撕裂的有側切的,醫生會縫合好,接下來就是身體的自愈發揮作用了。月子產婦休息好,飲食好,精神好,私密部位會慢慢收回。出了月子,那裡,也不像剛生完時候那麼慘不忍睹。

有的寶媽媽問我,能不能恢復到像處女一樣緊?那是不可能的。處女是一個沒有性經歷的20歲女孩子,生產後我們可以讓通過盆底肌修復陰道緊緻恢復彈性,增加性生活的快感,提高敏感度。畢竟有過自然分娩,我們的陰道會有不同程度的損傷和修復,我們可以讓它變緊,可以像孕前的狀態。

產後怎樣恢復盆底肌預防子宮下垂呢?

一般順產一週後可以進行,剖腹產15天后進行。但要量力而行,而且要看傷口的癒合情況。產後42天開始到產後6個月是盆底組織及肌肉康復的關鍵時期。盆底肌修復分為手術修復和非手術修復。要根據產婦的情況而選擇。

1 非手術治療主要有盆底肌鍛鍊,生物反饋療法及電刺激療法,可以使受損傷的肌肉、神經得到真正的糾正,具有長期療效。

選擇非手術盆底肌訓練應該在專業人員指導下進行。如:

1 選擇坐姿、膝蓋彎曲打開,兩手握住腳尖。伸展脊椎,腳掌對貼,雙手協助腳跟儘量靠近身體,將兩膝下壓,靠近地面。注意動作時保持挺胸,肩膀打開。做的時候保持3-5個自然呼吸。這個姿勢能增加下背部、腹部和骨盆的血液流通,每天練習5~10次。

2 膝蓋和雙腳並緊(或自然分開),向下半蹲,就像你要坐在椅子上似的。把你的雙臂舉過頭頂,手掌相對。保持這個姿勢,做3個深呼吸。每組練習5~10次。

3 趴在地上,在呼吸中舒展脊柱。雙手雙膝四點著地,大腿、手臂均與地面垂直;吸氣背部下沉,下巴上揚,臀部向上抬起;呼氣拱起背部,讓下巴和胸部靠近。每組運動練習5~10次。

4 雙腿併攏慢慢抬起,和地面成30度,停留一會兒再向上抬,和地面成60度,再停留一會兒向上抬和地面成90度。每次做5組,速度越慢效果越好。這個動作可以鍛鍊下腹部肌肉。

5 吸氣,曲起雙腿,雙手抱住,呼氣,將雙腿壓向胸部。先吸氣,再呼氣,同時抬頭貼膝。如此反覆,共做5次。它能伸展、加強頸部肌肉,並補養、加強腹部,排除腹部髒氣和濁氣,減緩便秘症狀,修復盆底肌。


怎樣預防子宮下垂呢?

1 在經期、產後和患病期間,不要乾重活。要及時治療咳嗽、便秘等,避免一切增加腹壓的動作。體質虛弱者,要注意營養和體格鍛鍊,增強體質,使內臟不致下垂。

2 正常產後一週可以做提臀運動,平躺在床上,手臂放在身體兩側,兩隻膝蓋屈起,兩腳平放在床上,然後利用腰部力量使臀部抬高,堅持一會兒再放下,每天做3次,每次做10下。

3 產後不要經常站立,儘量不要深蹲,以免導致子宮下垂。

4 產後不要吃冬瓜、黃瓜、茄子、菠菜等食物,這些食物容易刺激脾胃導致使子宮下滑。

"盆底肌、子宮下垂防治"還可以幫助患有壓力性尿失禁的肥胖女性,可減少體重5%-10%,尿失禁的次數將減少50%以上。

盆底肌修復治療訓練一定要調整產婦處於最舒適的體位進行。初期產婦常於臥位或臀部下方放置枕頭進行鍛鍊;臨床上在這一階段,治療師應給予密切的關注,對產婦進行耐心的指導,多鼓勵,不應限定固定的修復次數或模式,避免產婦出現急躁或沮喪心理。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


黎醫生


生完寶寶後,大多數的寶媽都會變得屁股大,其實是懷孕期間骨盆鬆弛了,變得寬了一些,懷孕後期隨著胎寶寶不斷的長大,骨盆就會受到越來越多的擠壓、變形,所以產後的骨盆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產後如何才能恢復盆底肌?就需要做一些盆底康復的訓練了,才能讓骨盆恢復到最佳的狀態。

大家都知道,順產是造成女性盆底肌肉鬆弛的主要原因,但是剖宮產的媽媽和順產的媽媽一樣度過了280天的孕期,盆底肌同樣受到增大子宮的壓力,所以不要認為只要選擇剖宮產,就能避免盆底肌肉的損傷了,剖宮產的媽媽同樣不可輕視骨盆修復

通常在產後的一到兩個月,身體大多數就恢復正常了,但是骨盆的狀態並不會自動恢復到產前的狀態,需要產後及時的鍛鍊,韌帶恢復到原來的堅硬程度需要2個月的時間,所以在

產後2個月內對骨盆進行恢復鍛鍊,是最理想的

產後如何才能恢復盆底肌?

每個產婦的盆底損傷情況不同,肌肉收縮能力也是有差異的,產後骨盆的恢復也是不一樣的,所以產後的盆底康復訓練,是無法統一和固定訓練模式的,產婦要根據自身的情況,以及在康復過程中的效果及時作出調整,沒有人比你自己更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態,要自己管理好自己的身體,做自己身體的管理者,為了以後生活的美好,還是不要耽誤了最佳的恢復時期。—般在產後42天時開始,產後一年內效果最佳。

  1. 產後新媽媽應儘早的下床活動,對骨盆的恢復有一定的作用。順產新媽媽在產後24小時左右就可以下床活動了,之後每天都可下床適當活動,不過由於傷口尚未癒合,前2~3天會比較不舒服,活動時可以使用腹帶支撐傷口,以減輕傷口疼痛。

  2. 新媽媽產後2周就可以進行骨盆運動了,骨盆運動有助於骨盆及其肌肉恢復。操作時,新媽媽雙手著地,跪撐,把其中一隻腳舉起,然後往後伸展,要感覺到自己的臀到腳踝有伸展的感覺。每天早、晚做1回,每回左右腳輪替各做5次。

  3. 新媽媽睡的床墊,要軟硬要適中,太軟的床墊會令新媽媽在睡眠時身體下墜,脊柱、骨盆就會受力過大,得不到休息;太硬的床對新媽媽較重的骨盆部位會產生壓迫,引起骨盆歪斜。所以新媽媽要注意床墊的軟硬要適中,保障在仰臥時身體曲線能與床墊完全嵌合,由頭面部、胸廓、骨盆一起為脊柱提供水平支撐力。

產後怎樣預防子宮下垂呢?

子宮從正常的位置,沿著陰道下降到骨盆之下,甚至脫出陰道口外,稱為子宮脫垂。產後如果發生子宮脫垂,就會感到下腹、外陰及陰道有向下的墜脹感,並有腰痠背痛,若久站、活動量大時,這種感覺就會更加明顯,嚴重著將影響活動。子宮脫垂與孕期、分娩和產後的休養有著密切的關係。

  1. 產後生殖器官恢復需要42天,在此期間,應充分休息,避免手提重物以及長時間下蹲等活動。臥床休息時,不要總仰臥,要經常變換休息姿勢。還可做胸膝臥位運動,糾正子宮後傾,防止子宮脫垂。

  2. 刺激乳頭可以幫助新媽媽,產生子宮收縮素,堅持母乳餵養可通過寶寶的吸吮,直接刺激乳頭,反射性引起子宮收縮,可預防子宮脫垂。沒有母乳餵養的可以通過按摩或者熱敷乳房,同樣可以刺激乳頭。

  3. 產後42天要禁止性生活,為防止子宮脫垂,最好在產後的2個月再開始性生活。即使是產後2個月,陰道也很脆弱,因此動作要輕,或者使用潤滑劑,以防受傷。

  4. 日常注意飲食,小心便秘,多吃纖維素的食物,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不要因便秘或者慢性咳嗽等,增大腹壓,從而導致子宮脫垂。


產後半個月,加強盆底肌和提肛肌的收縮運動,可以幫助避免子宮脫垂。

推薦兩種簡單有效的動作:

  1. 臀部抬高運動:俯臥在床上,兩腳跪起,緊貼臀部,兩手臂平放在身體兩側,然後用腰部力量將臀部抬高與放下。每天2次,每次20下左右,並逐步增加次數。

  2. 縮肛運動:用盤底肌肉收縮法將肛門向上收縮,就如同大便完了收縮肛門一樣,每天做數次,每次收縮10-20下。

總的來說,產後42天,新媽媽要做一個全面的身體檢查,除了看看子宮、傷口的恢復情況,還有就是要進行盆底檢查。新媽媽在分娩時,對盆底肌肉、神經的損傷,不僅會帶來生活上的不便,還會造成陰道鬆弛,甚至出現陰道壁脫垂、膀胱脫垂、子宮脫垂等嚴重情況。所以產後42天要對新媽媽的盆底恢復情況進行檢查,如果產後出現了尿失禁的問題,應儘早就醫並接受治療。所以,重視盆底功能檢查和及早進行盆底康復,預防子宮脫垂,是每位新媽媽明智的選擇。


酥糖媽媽


5月12母親節,SHE裡的成員ELLA陳嘉樺發了一條微博。已為人母的她,痛訴產後後遺症之苦。她說很幸運自己成為母親,感受到初為人母的幸福和快樂。但是在生產過程中有點困難,導致子宮和膀胱脫垂,診斷書上寫著【應力性尿失禁及膀胱脫垂第二級】。

很多新媽媽可能對這兩個詞還有些陌生,一臉問號。那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如同Ella一樣,在打噴嚏、原地跳躍、跑步等稍微有點幅度的動作,都會漏尿。想象一下,在逛商場的時候一個噴嚏,就漏尿了。這是多麼的尷尬!

不只是Ella,很多媽媽也有過這個煩惱。

廣州35歲的林女士迎來了二胎,在兩個月的時候,林女士感到下腹有墜脹感,一塊紅棗大小、紅紅軟軟的球狀物從陰道里掉出來,把她嚇壞了。最開始,林女士還能用手將脫垂物塞回去,但時間一久,就塞不回去了。三個月的時候,林女士的脫垂物越來越嚴重,她趕緊來到廣醫三院婦科就診。婦科主任醫師為她檢查後判斷,林女士陰道的脫垂物正是子宮。

醫生說,導致林女士子宮脫垂的原因在於她生完第一胎後忘了關鍵的一步——盆底肌康復,以至引起了盆底功能障礙!盆底功能障礙,嚴重會導致流產!

所以盆底康復是如此的至關重要,剛分娩完的媽媽千萬不可忽視!

01
什麼是盆底肌?

盆底分為盆骨和盆底肌,我們一般指的是盆底肌康復。

而狹義上的盆底肌,即支持盆底的肌肉。由外到內,由淺入深分為三層,對排尿、排便及夫妻生活發揮主要作用的則是最內層。

1948年婦科醫生阿諾德·凱格爾博士第一次描述了支撐子宮、膀胱、直腸、小腸的盆底肌肉,也稱之為“凱格爾肌肉”或“PC肌”。

02

盆底肌的位置在哪?

我們可以進行以下方式找尋盆底肌。

1.排尿的時候

當我們在排尿的時候,中斷排尿(夾緊),使用到的就是我們盆底肌。這個動作可以幫助我們識別這塊肌肉,但這個動作僅能偶爾進行,因為畢竟膀胱排空的正常模式應該是連續排尿,一週內不能超過一次。

2.生物反饋

治療時,儀器上會反映出你是否正確收縮了盆底肌肉。

3.電刺激

治療時,電流通過陰道電極刺激陰道周圍的肌肉收縮,收縮的肌肉就是你一直苦苦尋找的盆底肌。

03
盆底肌五大功能

1.括約功能:控便、控尿

2.支持功能:承載支持盆底臟器(膀胱、子宮、直腸)

3.協調完成腹部活動——骨盆生物動力學(腸道蠕動)

4.維持陰道緊縮度、抵禦外來有害菌

5.私密功能:夫妻生活高潮等

04
妊娠和分娩對盆底肌的影響

妊娠期間:腹腔壓力和盆腔臟器的重力軸指向骶骨,導致腰部向前突出,腹部相應亦向前,致使重力軸線向前移。

所以,在懷孕時,腹腔壓力和盆腔臟器的重力指向盆底肌肉,加上子宮重量日益增加,盆底肌肉也就處在持續受壓中而逐漸鬆弛。有的還會產生孕期尿失禁!

所以,無論選擇順產還是刨腹產,都請控制好自己的體重。

分娩對盆底組織是急性損傷(順產):肌肉、筋膜直接機械損傷(陰道側切、產鉗術、胎頭吸引術);神經順傷;分娩時產生的大量激素。

05
盆底肌異常有何危害?

1.下半身血液循環不順暢,經常會感覺全身發冷;

2.內臟會隨著骨盆的擴張而往下掉,導致下腹部凸出;

3.使產後媽媽失去“三角區”翹挺感,從此徹底失去曲線美;

4.私處不能有效的收緊,容易出現小便失禁、子宮脫落等症;

5.私處鬆弛導致夫妻之間的生活不和諧,滿意度降低。

06
盆底肌鬆弛測試

想知道自己的盆底肌是否鬆弛,可以在排尿的時候自我測試。

△排尿過程中,能夠快速中斷,也能夠緩慢節流,中斷之後還能繼續的,非常緊緻。

△排尿過程中,可以中斷,但中斷後就尿不出來的,情況還不錯。

△排尿過程中,無法中斷,但是可以節流,至少也是努力過的,表示一般,建議提升。

△排尿過程中,無論多努力,該怎麼噓噓還怎麼噓噓,既不能中斷也不能節流的,盆底肌得引起重視了!

07
孕產期如何預防?

由於孕期也有可能出現尿失禁的情況,因此也可以做相應的措施。

產前:凱格爾運動

如忍大小便般收縮肛門及陰道,能感覺到肛門及陰道肌上縮,開始時以持續收縮3-5秒為一次(若堅持不到3秒可以縮短時間),隨著鍛鍊效果加強,逐漸延長到5-10秒,收縮一次放鬆一次(放鬆與收縮時間相等),反覆練習(站、坐、躺或走路均可),每天練習100-300次。

產後:產後1-2周最好在家自行進行盆底康復訓練,產後42天惡露乾淨之後,可以在專業的產後修復機構進行盆底肌修復,防止盆底功能因分娩而衰退。

08
產後如何進行盆底肌鍛鍊?

◆在玫瑰馨苑

盆底肌電生物反饋儀更能指導產婦正確的鍛鍊盆底肌肉,生物反饋治療是通過電子生物反饋治療儀,將其探頭置入體內或直腸內,以檢測盆底肌肉電信號活動,並採用模擬的聲音或視覺信號反饋給患者和治療者,使患者根據這些信號訓練,學會自主控制盆底肌的收縮和舒張,而治療者可通過反饋的信息找到正確的鍛鍊方法。(PS:治療一般在產後42天開始。)

◆在家中

Kegel運動

①收縮盆底肌肉,收縮2-3秒,放鬆5-10秒,如此反覆,每次20-30次為一組,每次鍛鍊三組以上。

②隨著循序漸進的訓練,可增加收縮時間為5-10秒,放鬆為5-10秒,如此反覆進行鍛鍊。

盆底肌肉康復器(俗稱“陰道啞鈴”)

你只需將陰道啞鈴放入距陰道口2cm位置,適應保持,然後嘗試坐、行走、爬樓梯等方式鍛鍊,每次15-20分鐘。

Kegel運動和陰道啞鈴都是專業的家庭盆底肌鍛鍊方式,是在家中進行盆底肌鍛鍊的首選。

最後,如果選擇不做任何訓練,隨著年齡增大,激素水平下降,肌肉就會變得鬆弛,症狀會越來越嚴重。為了自己的身體健康和性福生活,一定要堅持鍛鍊起來喲!


玫瑰馨苑產後全復中心


何為盆底肌?

盆底肌,指的是封閉骨盆底的肌肉群,它就像一張吊網,把尿道、膀胱、陰道、子宮、直腸等臟器牢牢吊住,以此來固定位置,維持生理機能。簡單點來說,盆底肌是你“下面” 各種部件的“吊網”,是給你兜底的!如果這個“網”彈性變差,“吊力”不足,就會導致“網”內的器官無法維持在正常位置,從而出現相應功能障礙,如大小便失禁、盆底臟器脫垂等。


  產後女性如果不及時做盆底肌康復訓練,則出現陰道鬆弛、性冷淡,患盆底功能障礙(產後漏尿、陰道膨出等)的幾率會明顯增大。

懷孕、順產、剖腹產、更年期都會使盆底肌鬆弛。當產後盆底肌鬆弛沒有得到修復,隨著年齡的增長,一些症狀會在年老時更加明顯。

1、陰道鬆弛、影響性生活。順產媽媽陰道難免鬆弛。這將嚴重影響夫妻生活。

2、壓力性尿失禁。一些媽媽在大笑、咳嗽、打噴嚏等會發生尿失禁。等到年老時尿失禁會更加明顯。

3、容易引發感染和婦科病。盆底肌肉鬆弛,將使陰道處於半開放狀態,更易引起生殖器感染。

4、內臟脫垂。可能會伴有子宮脫垂、膀胱膨出等。


正確收縮盆底肌的方法: 


1、平躺、雙膝彎曲。  


2、吸氣,緊縮陰道周圍及肛門口肌肉(提肛動作)。  


3、緊閉尿道、陰道及肛門(它們同時受到骨盆底肌肉撐),此感覺就像憋住大便、憋尿時動作一樣。  


4、閉氣,保持骨盆底肌肉收縮五秒鐘,然後慢慢的放鬆,五到十秒後,重複再收縮。運動的過程中照常呼吸,保持身體其它部份的放鬆。用手觸摸腹部,如果腹部有緊縮的現象,表示運動錯誤。  


5、盆底肌訓練需要循序漸進的練習,需要的是我們持之以恆的堅持,盆底肌訓練的目的是鍛鍊和強化支撐膀胱、陰道、子宮、直腸等臟器的肌肉、伸張和收縮防止失禁、臟器脫垂和陰道鬆弛。同房後注意私密處衛生,防止有婦科炎症的發生,如果出現陰道黏膜受損的,可以使用EVA青春修復凝膠,修復破損的黏膜。正確和定期的鍛鍊能達到防治盆底疾病、停止漏尿的效果。這項運動對促進性生活也有一定的幫助。


女性健康微課堂



很多人都說女性生沒生過孩子,看一眼就知道。懷孕後,女性的身體中多了一個孩子,共同生活十個月,而且孩子會慢慢的向下,為出生做準備。懷過孕的女性,骨盆一般會變大,也就是臀部看起來也會變大。

骨盆在女性的身體中的有著固定的作用,骨盆是由骨骼組成的類似於盆狀,可以維持尿道、陰道、子宮、膀胱等都在一個穩定的位置,還可以幫助控制排便等。

但在懷孕後,盆底肌以及神經等多多少少會受到傷害,由於膀胱受到子宮的壓迫,肌肉神經一直處於緊張狀態之下,而且在順產時,孩子需要在產道娩出,骨盆底的肌肉神經被過度的拉伸,甚至是從根部扯斷,這樣就會導致有著調節膀胱的神經系統受到傷害。

這時女性的身體就會出現很多種變化,比如尿頻、便秘等等,對於女性的生活有著很大的影響。


那麼對於受損的骨盆,要怎樣做可以更好的恢復呢?

一、通過立式鍛鍊來幫助骨盆恢復

立式鍛鍊,就是將雙腿慢慢打開和雙肩同寬,然後慢慢的收縮臀部的兩側的肌肉,使大腿,慢慢靠攏,然後再將膝部向外轉,將陰道向上提,每天堅持立式鍛鍊就會幫助促進骨盆的恢復。

二、通過縮肛運動來幫助恢復骨盆

收縮並向上提肛門10秒,然後休息十秒,這樣的反覆運動20到50次,可以有效的幫助加強盆底肌肉的作用,還可以預防盆腔臟器脫垂以及小便失禁等,同時還可以促進盆部靜脈血迴流,有預防痔瘡等作用。


坐月子如何防止子宮下垂

1、母乳餵養 在生完寶寶之後,產婦進行母乳餵養可以給寶寶帶來很大的好處,這不但能夠讓寶寶的抵抗力得到增強,還能夠讓寶寶獲得最好的營養。同時,進行母乳餵養可以對子宮的收縮起到促進作用,可以幫助產婦的韌帶更好的恢復,從而有效的預防女性朋友出現子宮下垂的現象。所以,母乳餵養對寶寶和母親都有很多的好處。

2、注意休息 其次,在剛剛生產之後媽媽一定要多注意休息,儘量不要太早的進行體力運動,也不能夠長時間的進行深蹲或者是站立著,這樣很容易就會引起子宮下垂。同時,在平常的生活中,產婦還需要保持大便的通暢,避免引起便秘的現象,這樣也能夠有效的預防產婦出現子宮下垂。

3、產後運動 另外,在生產完之後,產婦可以適當的進行一些產後運動,其中便包括提肛運動,這個運動特別的簡單,可以有效的對產婦的盆底肌恢復起到較好的幫助作用。其運動方法是,在收縮盆底肌肉的時候,將來的將肛門往上面縮,並且每次進行20下,每天多進行幾次,就能夠起到較好的預防作用。


育兒小小妙


產後隨著時間的流逝,媽媽們總會在自己身上發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最讓人苦惱的就是夾不住尿、咳嗽跑步漏尿這樣的現象,不但羞於面子,更是在心裡蒙上了一層陰影。

當然產後漏尿現象其實是相當普遍的,由於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因此這類現象發生的時間也就不同。當然,這種現象也是可以改善甚至完全消失的!

產後怎樣恢復盆底肌呢?

盆底肌並不是說生完孩子就完全沒有辦法自己恢復,這部分的肌肉就像一張網子,是有張力的,只是因為生孩子這個過程會更大程度的拉傷盆底肌組織,從而增加盆底肌的修復。

1、新媽媽需要重視出院前護士交待的內容,產後42天及時到醫院進行產後身體的全面檢查,全方位瞭解產後自身的狀態,盆底肌也是我們重點要了解的內容之一。

2、根據醫囑進行運動調整,不論是在醫院做正規的電刺激恢復,還是會在做系統的凱格爾鍛鍊或是腹式呼吸,都能幫助您有效緩解盆底肌甚至腹直肌的恢復。

3、這裡提醒新媽媽們,哪怕產後42天過去了,也儘量不要做力氣活,不要搬重東西,不要一次用很大的力,如果盆底肌嚴重的,儘量控制自己大笑、打噴嚏。

4、很多新媽媽在產後會發現,自己漏尿的情況慢慢成為一種不可控的定時習慣,面對這種情況,新媽媽在每次感覺不對的時候,儘量去憋尿,在慢慢調整的過程中,不斷鍛鍊了盆底肌,同時你會發現這樣的情況也慢慢減弱。

5、適當的運動,躺著的時候,做提臀收肛地運動,或者找準夾尿地感覺,通過階段性的運動,盆底肌康復也是十分明顯的。

子宮如何預防下垂呢?

子宮對於女人而言是特別重要的一部分,但是產後子宮會因為寶寶的成長有所改變。

1、產後42天是子宮康復的重要階段,惡露的排放是子宮“新陳代謝”的過程。

2、新媽媽需要產後經常躺臥在床上,建議下床走路的時候不要太久,站的同時會隨著重力的作用,子宮下垂。

3、產後護士都會告訴新媽媽,儘量避免產後再次快速懷孕,當然性生活也要儘量控制,這樣有助於您的子宮康復。

4、排便也很重要哦,所以新媽媽儘量不要出現便秘,合理飲食讓我們的腸道順暢就能為我們身體減輕很多負擔。

生寶寶會讓女性身體發生很多的變化,新媽媽們一定要好好愛惜自己!產後注重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態,有任何問題、疼痛及時到正規醫院進行就醫,對症下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