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的士兵大多數是廣府人還是客家人?有什麼依據?

舊莉你了


太平軍初期確實是客家人,但是,太平軍出廣西的時候,就只有不到2萬人,其中士兵1萬人。

羅爾綱《太平天國史》本傳記載,咸豐二年冬,太平軍從南方一路殺過湖南,已克嶽州,擬攻武昌…. 全軍戰鬥員和非戰鬥員以及老人兒童共計五十萬人,輜重無數。太平軍在湖南湖北一下子發展到了50萬人。

太平軍後期很多將領實際上都是湖北人,比如李秀成的女婿蔡元隆,封王的郜永寬、伍桂文等等人。這些在1853年3月以前入伍的湖南湖北太平軍都有一個頭銜,那就是“開朝王宗”。

到了後期,據護王陳坤書部殘存名冊顯示,所有士兵以及沒有一個人參加過金田起義,或者是兩廣籍貫了。75%以上的官兵系1860年至1863年間參軍,內以安徽、蘇南等地人居多。太平軍後期也有大量安徽將領,比如,汪海洋,陳炳文,苗沛霖和錢桂仁等等。

丙辰六年太平軍在江西撫州,一年就招得志願兵至四萬人,戊午八年六、七月,江西方面,人民群眾踴躍「蓄髮助戰」,「每戰動盈數萬人」。當石達開走後,當時安徽人民就成十萬人起來投軍,增加兵員,補充實力,挽救了太平軍危殆的局面。

《李秀成自述》說:“李文炳、何信義等獻蘇城而行,我即引兵入城,收其部眾五、六萬人。”到辛酉十一年夏,進軍武昌之役,在湖北招得起義群眾約三十萬人。實際上,真正出來的廣西兵就一萬多人,在第一次北伐和天京內亂當中,基本損失殆盡。太平軍真正的主力是湖北,安徽,江西這三個省份的士兵。


深度軍事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太平天國的官兵最初大部分是客家人。

有人笑談,太平軍起家的時候,可以稱作為客家幫。

當時廣西境內有很多客家人。

他們是所謂外來者,沒有土地,只能做最艱難、收入最低的重體力活,比如砍柴、燒炭之內,屬於社會底層的底層,生活極為窮困,是標準的無產階級。

同時,客家人保守本地人的敵視,認為他們是來搶奪利益的。一旦有了土客矛盾衝突,當地官府往往偏向本地人,欺負客家人。由此,客家人普遍仇恨官府。

還有,客家人非常團結。他們作為外來人,如果不能團結起來,連基本的生存也保證不了。土客人經常爆發集體械鬥,客家人基本都是全村出動,青壯年拼命,老幼男性協助,婦女都吶喊壯聲勢。

最後,客家人也是相當善戰又兇悍。大家都知道,廣西本地人兇狠異常,全國有名,械鬥打死幾個人根本不當回事。而客家人卻能在廣西站住腳,說明他們比本地人還要厲害。

由此,太平天國初期基本就是客家人為核心的運動。

洪秀全在內的6個王,其中5個是客家人。剩下的蕭朝貴,也很有可能是客家人。

說來說去,太平天國的高層都是客家人。

除了領導者以外,信徒、士兵大部分是客家人。

洪秀全、馮雲山等在宣傳、發動和組織太平天國運動的過程中,始終以廣西東南地區的客家人為基礎。貴縣賜谷村是太平天國發源地,這個村附近都是客家人。

而太平天國開始逐步壯大的紫荊山區,6000居民基本都是客家人。

洪秀全發動金田起義時,開始只有300人,幾乎都是客家人。

隨後,正巧附近土客械鬥,客家人吃了虧,一路之下有3000多人投靠洪秀全。這3000多人,也是清一色的客家人,由此太平軍才有和官府對抗的實力。


不過,客家人只是初期佔據太平軍的主力,稍後就不同了。

當太平軍離開廣西時,部隊實際作戰部隊也不過幾千人而已。

就算到達了南京,沿路收了不少湖南人、湖北人、安徽人也就2萬作戰部隊。

那麼,可以說,到了南京的時候,客家人最多佔部隊的百分之二三十,不是主要力量了。

但即便如此,客家人仍然是太平軍的核心骨幹。

資料中這麼寫:洪秀全等人將客家士兵與其他士兵分開,並且用客家士兵組成先鋒軍攻城野戰。客家軍隊由於勇猛尚武,在戰鬥中所向披靡,立下了大功。在定都天京之後,太平天國的兵源比以前更廣,而由客家人組成的部隊仍然是最精銳的。究其原因太平天國所控制的江蘇、浙江、安徽等長江中下游地區,民風柔弱,不習戰事,這些地區的士兵是難以跟驍勇善戰的客家士兵抗衡的。

可惜,客家人很快就消耗殆盡了。

首先是太平軍北伐的2萬人,有大量客家人作為骨幹。北伐軍在十多萬清軍圍攻下,仍然奇蹟般的轉戰2年,最終全軍覆沒,客家人也全部戰死了。

其次,南京內訌時,韋昌輝、洪秀全都特別注意剷除敵人的骨幹,也就是客家人。最終殺了10萬人,尤其楊秀清部下客家人幾乎被殺盡。

從此,客家人數量大減,在太平軍內部的影響力越來越低了。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太平天國最後階段的兩大悍將陳玉成、李秀成,也都是客家人


薩沙


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來了解下太平天國的兩位靈魂人物:洪秀全與楊秀清。

洪秀全,原名洪仁坤,祖籍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人,祖輩遷於廣州市花都區。因屢次科舉皆不第,後在基督教義的基礎上創立拜上帝教,後來懷著不患貧,只患不均的思想,在廣西金田村發動起義。後在永安建制封王,立國號為太平天國。

楊秀清,祖籍廣東省梅州市人,曾祖輩遷於廣西桂平市。出身貧寒,以燒炭為生,後加入洪秀全創建的拜上帝教,永安封王時被封為東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太平天國初起義時以兩廣兵士為主,既有廣府人,但大部分是以客家人為主,其中不乏女兵。因客家女子並不纏足,以天足上戰場,風風火火,巾幗不讓鬚眉,在當時也很是讓曾國藩等剿滅太平天國運動的清朝將領們頭疼。


後來太平天國勢盛,一路高歌猛進江南,途中又吸收了湖南、安徽、江蘇、江西等地人。

後來太平天國發生內訌,王殺王,元氣大傷,終於被清廷和外國列強聯合絞殺了。值得一提的是,當洪秀全定都南京時,信仰相同的英國曾派員秘密接觸洪秀全。許以臂助,只願洪秀全定鼎後能放開鴉片貿易,被洪秀全斷然拒絕。後來英國才聯合清廷共同鎮壓太平天國起義。


太平天國運動是一起以客家人為主導,廣西、廣府、湖南、江西、安徽、江蘇等地基層人民參加的反抗壓迫、反抗列強的起義,影響深遠。

在最後附上洪秀全作的一首散發著濃厚客家話氣息的詩歌,至於好不好,各人見仁見智吧。

服事不虔誠一該打,硬頸不聽教二該打,起眼看丈夫三該打,問王不虔誠四該打,躁氣不純靜五該打,講話極大聲六該打,有喚不應聲七該打,面情不喜人八該打,眼左望右望九該打,講話不悠然十該打。


李134250861


洪秀全出生在廣州花縣,屢次科考不第,心灰意冷的大病了一場,在病中翻閱了基督教的宣傳冊《勸世良言》,其實他早就收到了這本宣傳冊,只是當時還寄希望於科考,便隨手將其束之高閣,科考無望的洪秀全從其中得到了靈感,將基督教結合自己研習多年的儒家經典結合,創出了新的“拜上帝教”,稱自己是耶穌的弟弟,受天命下凡除妖。

起初洪秀全是在廣東宣傳自己拜上帝教的教義,廣州是我國華南人文薈萃之地,又是對外的通商口岸,民風開化,思想進步,且他的拜上帝教本就是對基督教的山寨高仿版,所以根本沒有人聽他胡言亂語,他的偉大事業在廣東沒能順利開展。

後來洪秀全把工作重心轉移至廣西,廣西如今的行政劃分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除了壯族還有苗族、彝族、瑤族的兄弟姐妹居住於此,而在清末廣西省絕對是個民族的大熔爐,漢族少數民族混居,少數民族有漢化的與未漢化的,漢族人也分成土居漢人與客家人。

所謂土居漢人就是南遷較早的漢人,類似於當地的土著居民,而客家人是後來北方移民至此。在廣西,住在西江流域的人都說粵語,而住在桂江兩岸的都說桂林官話。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喜歡“抱團、排外”,所以土著漢人與客家人摩擦不斷,漢族與少數民族衝突不休,各個少數民族之間更是鬥爭不止,客家人在廣西是被歧視、被壓迫最嚴重的群體。

洪秀全一位科舉無望、會說粵語的客家人,在毗鄰廣東的老家花縣是個被歧視的客家人,在廣西卻成了聖賢,加上廣西土地貧瘠、百姓謀生艱難,所以洪秀全揭竿而起時,追隨者一呼百應,於是有了廣西金田村的天平天國起義,太平天國一路靠著團結客家人不斷壯大,在發展初期太平天國的主力都是客家人。

天平天國走出廣西后,沿路收納散兵遊勇、裹挾百姓,部隊不斷壯大,可是遊民沒什麼戰鬥力,定都南京時,客家人雖然人數比例下降,卻依舊是太平天國的主力軍。

情況發生轉變始於太平軍出師北伐,當時由林鳳祥、李開芳帶領兩萬餘人北上,這支隊伍的骨幹力量基本都是客家人,雖然北伐軍已經攻到了天津附近,但因為孤軍深入,沒有後援,遭到清軍圍困,負隅頑抗兩年後全軍覆沒,客家人也隨之消亡殆盡。

太平天國一路高歌,開疆拓土的同時,內部矛盾也逐漸加深,幾大天王不和,內訌一觸即發,最後天京事變爆發,北王韋昌輝屠殺東王楊秀清及其家眷、親兵2萬餘人,還誅殺了翼王石達開的家屬、部眾,洪秀全為了平息民怒,殺了北王韋昌輝及其親信,後由石達開主持大局,暫時穩住了內訌造成的被動局面,但客家人經此一劫數量銳減,在天平天國的影響力越來越小。

客家人本身太平天國的根基,可是太平天國在發展壯大後卻自毀根基,如此這般行事怎麼可能不覆滅呢?


史論縱橫


本人膚淺瞭解太平天國的兵將百分之七十都是兩廣人(廣東廣西)居多,因為起義首領多數是兩廣人。


夏日清風318


管來自哪裡,至少比你這條狗強


將軍令5454


客、壯、廣府及其它都有。及至到湖南後也有大量湖南人,不分民系的。主要還是哪些中下階層的人及各種民間組織。至於哪批太平天國客家人主要是土客械鬥剩下的倖存者,約有二到三萬人。在廣西本土,他們一直是處於被追殺狀態的。沒有一處立足之地。及到南京之後才立足下來。


嚴中藝


阿蒙:反清復明是整個漢族的呼聲,不分廣府與客家,而太平天國運動,怕以兩廣客家人為主力,但兩廣其他方言區也不少。香港拍的電視連續劇《太平天國》以一班客家女子唱著滿懷深情略帶憂傷眼神惆悵的歌曲作結尾,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香港藝術家這一細節處理,非常高明,非常有水平。


用戶61512180465


太平軍的兵將中 客家人居多,客家話也是當時太平天國的官方語言,日常生活也是用客家話居多,如:“立春遲早看萌芽,耕種視此總無差”中的“總無(mao)差”是應該沒錯的意思。在洪秀全發旨頒行的《幼學詩》中,把自己比作“日頭”意思是與日月同輝。


大騫哥說歷史


現代社會對這個問題提問疑問太多,可能由於種種原因文物變硬和清剿影響記裁不多。又或者某原因變得實錄真相不同。事實真相早期起義前確實足客家人直到永安封王吋廣府系(土漢)才有三成五規模。建立天京時客家人已不是人數佔優。已被土壯超越。只是領導是客家。這裡肯定說廣西兵方面。內訌死的都是廣西佔九成。你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