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曹操到底是敗給劉備還是周瑜?為何曹操兵敗後隻字不提周瑜而說備戰不利?

征服內心


《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的結果是,曹操軍在周瑜的一系列謀劃下,先後中了反間計、連環計、詐降計和火攻,並在諸葛亮的一場東風下,一把大火燒的曹操大軍灰飛煙滅。但是這只是小說中的情節。

真實的赤壁之戰,雖然結果相同都是曹操戰敗,但是具體細節略有不同。

根據《三國志·武帝紀》記載,曹操在十二月進攻在夏口的劉備,在赤壁這個地方與劉備交戰,但沒有取得優勢,而當時軍中疫病爆發,死傷眾多,因此退兵,連荊州都放棄。

《三國志·劉備傳》和《三國志·諸葛亮傳》寫到,劉備到了夏口之時,派遣諸葛亮到江東求取援兵,兩軍聯合在赤壁戰勝曹操軍隊,並焚燬其船隻,一路追到南郡下。因為當時曹操軍中疫病叢生,因此撤軍北歸。

在《三國志·周瑜傳》中,有較為詳細的敘述,早在曹操拿下荊州戰勝劉備的時候,江東就對接下來的局勢進行了討論。最後決定讓周瑜帶兵對抗曹操。等到諸葛亮來江東結盟的時候,就派遣周瑜帯軍出發。

周瑜一到赤壁戰場,就與曹操軍有過小規模的交戰,並戰勝了他們。還提到曹軍內部有疾病。而後黃蓋與周瑜分析情況,發現曹操軍隊船隻相連,認為該用火攻,得到周瑜的認同。之後的情況與小說中大致相同,只是細節上略有不同。黃蓋與周瑜商議已定後,就去詐降,並發動火攻,而且當時正好是東南風強勁,因此曹操軍大敗。

這裡我們可以看到《三國志·周瑜傳》中的情節與《三國演義》頗有相似。這當然也是江東記錄赤壁之戰的時候加入了更多的修飾,來表現出江東不屈服曹魏的一種表現。

不管中間如何,可以確定幾點:

1、赤壁之戰是曹操敗北。

2、赤壁之戰中曹操軍中有疫病蔓延。

3、赤壁之戰中曹操的戰船被燒。

4、曹操軍最後回撤,放棄荊州。

因此,我認為曹操應該是敗給周瑜,同樣也是敗給了疾病。


秋心談歷史


敗給了瘟疫。


六福雅士


赤壁之戰當然是曹操失敗。

然而,曹操失敗給誰?

至少曹操認為——就如他寫信給孫權說只是因為準備不足,士兵水土不服和疫病,自己燒船撤退。從而令周瑜空享盛名。



顯然,曹操並不承認自己在赤壁之戰中敗於周瑜。在這裡,曹操根本沒提劉備。出於傳統蔑視劉備也罷,故意貶低劉備也好,就是不說關於劉備的作用。孫權當然也不會說劉備在赤壁之戰中怎麼樣。

限於篇幅,只說結論:

1、曹操南征過程



曹操於208年7月進攻劉表,劉表嚇死了,劉琮投降。劉備倉促攜帶百姓逃向江陵,長坂坡被曹軍輕騎擊敗,劉備拋棄百姓妻女,帶領幾十騎兵逃向夏口與關羽水軍匯合劉琦所部。孫權派周瑜領前軍3萬與劉備合作對峙曹操軍。



戰鬥力低下的荊州水軍,多次小戰失利。曹操士兵為北方人,步兵騎兵無法參加水戰,只能一邊吹冷風,一邊浪費糧食,僵持到209年正月,士兵生病多,戰鬥力下降,後勤保障困難,曹操最終原路返回江陵再退回北方。

2、劉備的作用



劉備匯合劉琦後大體兵力不足2萬,約1.5萬至1.6萬。其中將最精銳的2000士兵交給關羽張飛,以備逃亡交州或防止周瑜暗殺。

具體作戰中,劉備所部歸周瑜調度和補給,多次在小規模戰鬥中擊敗荊州水軍(關羽劉琦都有水軍)。

3、周瑜的作用



細緻分析局勢,統領聯軍,統籌協調全局,戰術策略應對正確,多次擊敗荊州水軍,打得曹操不敢用水軍運輸糧草補給,最終成功逼迫曹操撤退。



4、曹操失敗的主要原因:

🍎水軍戰鬥力不足。

荊州水軍大約5萬,對聯軍大約4萬水軍沒有壓倒性優勢。反而多次失利造成士氣下降。

🍎疫病困擾

水邊冷風、血吸蟲等造成曹操主力生病。

🍎後勤補給困難。

曹操南征10萬大軍,劉琦投降12萬,加官員差役及其眷屬,曹操最少要管50萬人吃飯,還有一萬馬匹。

208年8月佔領荊州,至撤退,6個多月時間已吃光荊州倉庫,自北方運輸糧草代價更大,因此只能撤退。

🍎赤壁大火是誰燒的



火絕對是曹操自己燒的。

因為曹操不可能將荊州水軍大小5000艘船留給周瑜劉備擴軍,周瑜劉備則更不會蠢到燒自己的戰利品。

5、赤壁大戰如何分配功勞

個人認為,周瑜及江東前鋒:50%。劉備劉琦軍:15%(含諸葛亮魯肅外交成果10%,各一半)。孫權及後勤保障:35%。


四川達州


曹操敗給了孫劉聯軍,主戰場是周瑜打的,付戰場是劉備打的。主要的功績是周瑜的。

曹操下江南針對的主要是孫權,劉備是幫助孫權的第三方,所以在出力上,沒有儘自己的全力。而且主戰場也是在曹操和孫權的交界的地方,對劉備的威脅較小。

而劉備是這場戰鬥的獲利方,曹操與孫權是消耗方。所以,孫權是不打不行,這樣的話,周瑜就是主要打敗曹操的人。

曹操不會承認別人比他強,曹操是帶隊伍的領導者,他是集團的精神領袖。荀彧說過:“主公會改錯,但絕不會認錯。”一個團隊的領導者,沒事就範錯誤,並且在重大決策時還範重大錯誤,哪這個集團還有出路嗎?

曹操在失敗的時候,不能承認自己的失誤,同時也不能貶低敵方的勝利者,因為這不符合事實。掩蓋事實的推卸責任,會對帶領團隊造成威信掃地,這是不可取的。

曹操是一位優秀的領導者,既承認失敗的事實,又不會失去自己神的形象。


信鐵鋒


赤壁之戰發生在公元208年,孫權、劉備聯軍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擊敗曹操的著名戰役,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此戰之後孫、劉各自奪去荊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

關於赤壁之戰我們所瞭解的多是通過《三國演義》中的精彩描述,苦肉計、連環計、草船借箭、借東風等精彩絕倫的故事為此戰增色不少,但在史書中對於此戰的描述則要簡單很多,與三國演義的出入也較大。

從曹操說出“與備戰,不利”,有一種可能的事實就是赤壁之戰是劉備主導的(至少以劉備為主統帥),從赤壁之戰發生的背景來看,曹操確實是為了追擊殲滅劉備而從荊州南下,到了赤壁與孫劉聯軍相持。

陸機在《辨亡論》中說到:“而周瑜驅我偏師,黜之赤壁,喪旗亂轍,僅而獲免,收夡遠遁。”

周瑜率領只是東吳的偏師,並非主力,由此也可見曹操並非箭指東吳,東吳並未派出主力與曹操決戰。

而曹操失敗的原因也大多不是因為周瑜放的火,曹操自己就曾經說過這樣的話:

“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

可見曹操失敗是因為水土不服加,加之瘟疫橫行,曹軍不得不撤退。

所以曹操才會說出“與備戰,不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