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中,為什麼玉皇大帝那麼弱?

麥細一家子


這個86版的《西遊記》確實把玉皇大帝給弱化了,跟原著太不符合了。孫悟空大鬧天宮時根本沒打進凌霄寶殿,玉帝更沒有嚇得鑽到桌子底下去驚慌失措大喊“快請西天如來佛祖”,原著裡孫悟空在凌霄寶殿外被值守的王靈官給攔住了,倆人斗的不分勝負,隨後有36員雷將趕來增援,圍住了孫悟空,仍然斗的不分勝負。玉帝下令調如來來天庭降伏“妖猴”,如來是“奉詔”來的,這就是說,玉帝和如來是君臣關係,最起碼錶面如此。再往前說,10萬天兵拿不住孫悟空,觀音菩薩來見玉帝,保舉二郎神出戰。電視劇裡是玉帝親自在大殿門口迎接觀音,這個情況是不可能有的,但是電視劇是這麼演的。事實上玉帝是三界最強的存在,再尖端的大神都要向他稱臣,玉帝根本不用動手,動動腦子動動嘴就行了,要辦具體的事情從來不缺人手也不缺高手。又掌握有能長生不老的蟠桃,三界的上神大仙們當然要服從玉帝了,不靠蟠桃的人不多,例如有人參果鎮元大仙,鎮元大仙曾經獻過人參果給玉帝,因人參果產量太低,1萬年才結30個果子,所以孫悟空和天蓬元帥下凡投胎的豬八戒都沒見過人參果,沙僧本來是玉帝身邊的捲簾大將,倒是見過人參果,但是不曾吃過,肯定是沒資格吃唄


立志成蟲


你們別別想著八三版的西遊記把玉皇大帝給藐視的一點能力都沒有,孫悟空把她打得桌子底下去,真正的玉皇大帝厲害著,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時候根本就沒有打到凌霄寶殿,只是在凌霄寶殿外面,驚擾了陸地,陸地才去查了一下,他連玉皇大帝的面都沒有見到


一個人遊全中國


玉帝在西遊記裡,確實地位最高,神權最大

看原著中,太上老君第一次出場:“”又有四個大天師來奏上:“太上道祖來了。”玉帝即同王母出迎。老君朝禮畢,道:“老道宮中,煉了些九轉金丹,伺候陛下做丹元大會,不期被賊偷去,特啟陛下知之。”玉帝見奏悚懼。”

太上老君到了以後,玉帝會隨王母出迎,可見地位之高,當然老君也朝禮,上奏,但完全沒有沒辦好事的感覺,只是告知,而玉帝聽說以後反倒“悚懼”。

然後佛教,首先是觀世音菩薩幾次見玉帝第一次:“話表南海普陀落伽山大慈大悲救苦救難靈感觀世音菩薩,自王母娘娘請赴蟠桃大會,與大徒弟惠岸行者,同登寶閣瑤池,見那裡荒荒涼涼,席面殘亂;雖有幾位天仙,俱不就座,都在那裡亂紛紛講論。菩薩與眾仙相見畢,眾仙備言前事。菩薩道:“既無盛會,又不傳杯,汝等可跟貧僧去見玉帝。”眾仙怡然隨往。至通明殿前,早有四大天師、赤腳大仙等眾,俱在此迎著菩薩,即道玉帝煩惱,調遣天兵,擒怪未回等因。菩薩道:“我要見見玉帝,煩為轉奏。”天師邱弘濟即入靈霄寶殿,啟知宣入。時有太上老君在上,王母娘娘在後。

菩薩引眾同入裡面,與玉帝禮畢,又與老君、王母相見,各坐下,便問:“蟠桃盛會如何?”玉帝道:“每年請會,喜喜歡歡,今年被妖猴作亂,甚是虛邀也。”

第二次是救小白龍“玉帝把我吊在空中,打了三百,不日遭誅。望菩薩搭救搭救。”觀音聞言,即與木叉撞上南天門裡,早有邱、張二天師接著,問道:“何往?”菩薩道:“貧僧要見玉帝一面。”二天師即忙上奏,玉帝遂下殿迎接。菩薩上前禮畢道:“貧僧領佛旨上東土尋取經人,路遇孽龍懸吊,特來啟奏,饒他性命,賜與貧僧,教他與取經人做個腳力。”玉帝聞言,即傳旨赦宥,差天將解放,送與菩薩,菩薩謝恩而出。這小龍叩頭謝活命之恩,聽從菩薩使喚。菩薩把他送在深澗之中,只等取經人來,變做白馬,上西方立功。小龍領命潛身不題。”

就這幾個來說,在鬧天宮的時候,可以看出,太上老君地位很高,在天庭,僅次於玉帝,屬於元老級,所以觀世音菩薩上去的時候,先與玉帝禮畢,然後老君在上,王母在後各自相見,但是玉帝王母出迎老君了,沒有出迎觀音,可見還是略低於老君,但和王母相比就不好說了,但肯定相近,除此之外都更低,比如四大天師,赤腳大仙等,而且入殿後也只與這三位做禮了。

後來救小白龍的時候,甚至玉帝下殿迎接,而且一開口,玉帝就答應放了一個死刑犯人。

在西遊記裡其他幾個,比如涇河龍王,違反了旨意,就要上剮龍臺,求到唐太宗也救不了他,玉帝的旨意,在西遊記裡幾乎等同天意,還有鳳仙郡求雨,孫悟空天上地下都找了,玉帝不幹,就是不下雨。孫悟空想討人請,葛天師說"俗語云蒼蠅包網兒,好大面皮!”就是在說,平時給你面子,現在不想給你面子,你也就沒面子。

後面說清原委後:“天師道:“那廝觸犯了上天,玉帝立此三事,直等雞嗛了米盡,狗得面盡,燈焰燎斷鎖梃,那方才該下雨哩。”行者聞言,大驚失色,再不敢啟奏”

孫悟空大驚失色,再不敢啟奏,可見想要更改玉帝旨意有多難。

在電視劇裡,孫悟空帶頭去搞事情,吹米麵,原著中卻是這樣:“八戒笑道:“不打緊!不打緊!哥肯帶我去,變出法身來,一頓把他的米麵都吃了,鎖梃弄斷了,管取下雨。”行者道:“呆子莫胡說!此乃上天所設之計,你怎麼得見?”

可見玉帝的旨意,就是上天旨意,孫悟空是不敢亂動的,回到前面斬小白龍,也可以說是上天的旨意,但是觀世音菩薩一句話,就改了。

還有地府,十殿閻王出事,都去稟告地藏王菩薩,地藏王菩薩寫了文書由秦廣王帶著去上奏,就可以看出,佛教並不是對天庭無影響力。

原文是這樣的:“下面又有葛仙翁天師啟奏道:“萬歲,有冥司秦廣王齎奉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薩表文進上。”旁有傳言玉女,接上表文,玉皇亦從頭看過,表曰:“幽冥境界,乃地之陰司。天有神而地有鬼,陰陽輪轉;禽有生而獸有死,反覆雌雄。生生化化,孕女成男,此自然之數,不能易也。今有花果山水簾洞天產妖猴孫悟空,逞惡行兇,不服拘喚。弄神通,打絕九幽鬼使;恃勢力,驚傷十代慈王。大鬧森羅,強銷名號。致使猴屬之類無拘,獼猴之畜多壽;寂滅輪迴,各無生死。貧僧具表,冒瀆天威。伏乞調遣神兵,收降此妖,整理陰陽,永安地府。謹奏。”玉皇覽畢,傳旨:“著冥君迴歸地府,朕即遣將擒拿。”秦廣王亦頓首謝去。"

而如來救駕那裡是怎樣的呢?原文是這樣的“當時眾神把大聖攢在一處,卻不能近身,亂嚷亂鬥,早驚動玉帝。遂傳旨著遊奕靈官同翊聖真君上西方請佛老降伏。”

這裡用的是請,很多人說是傳旨給如來佛祖,但仔細看這段,就知道傳旨不是給如來佛祖的,是給翊聖真君和遊奕靈官的。

後面也說:“那二聖得了旨,徑到靈山勝境雷音寶剎之前,對四金剛、八菩薩禮畢,即煩轉達。”

二聖得了旨,到了靈山還要對四金剛,八菩薩禮畢,煩請轉達。

有這樣傳旨的嗎?看看之前涇河龍王接旨的時候是怎麼接的?

後面二聖傳達的時候也是說的“靈霄殿外;被佑聖真君的佐使王靈官擋住苦戰,又調三十六員雷將,把他困在垓心,終不能相近。事在緊急,因此玉帝特請如來救駕。”

然後如來佛祖聞詔前往,這裡是詔,不是旨,詔雖然是以上對下來用,但主要是告知,沒有那麼強的命令屬性,當然也有令的意思,但就以上來說,要更懇切。

後面鬥嘴的時候,如來佛祖對孫悟空說:“佛祖道:“我與你打個賭賽:你若有本事,一筋斗打出我這右手掌中,算你贏,再不用動刀兵苦爭戰,就請玉帝到西方居住,把天宮讓你;”

一般的臣子敢說這種大逆不道的話?

後面結束之後“如來佛祖殄滅了妖猴,即喚阿儺、迦葉同轉西方極樂世界。時有天蓬、天佑急出靈霄寶殿道:“請如來少待,我主大駕來也。”佛祖聞言,回首瞻仰。須臾,果見八景鸞輿,九光寶蓋;聲奏玄歌妙樂,詠哦無量神章;散寶花,噴真香,直至佛前謝曰:“多蒙大法收殄妖邪,望如來少停一日,請諸仙做一會筵奉謝。”如來不敢違悖,即合掌謝道:“老僧承大天尊宣命來此,有何法力?還是天尊與眾神洪福,敢勞致謝?”

很多人只看到不敢違悖,沒看到前面的趕來,和邀請。

就是說如來,老君確實相對玉帝是臣子,但或許是法力,或許是影響力,玉帝對他們也很尊重,不是尊敬,是尊重,其地位也非同一般。

再後來,安天大會開始,也是唯一一次三清共同出席的場合:“不一時,那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五炁真君、五斗星君、三官四聖、九曜真君、左輔右弼、天王哪吒、玄虛一應靈通,對對旌旗,雙雙幡蓋,都捧著明珠異寶,壽果奇花,向佛前拜獻曰:“感如來無量法力,收伏妖猴。蒙大天尊設宴呼喚,我等皆來陳謝。請如來將此會立一名,如何?”如來領眾神之託曰:“今欲立名,可作個安天大會。”各仙老異口同聲,俱道:“好個安天大會!好個安天大會!”

可見就地位上,玉帝肯定是最高的,代表上天,太上老君和如來佛祖作為教祖,僅次之,而且對南山大王還有說老君開天闢地之事,可見這兩人算是元老。

其他的像觀音王母,也有非同一般的地位,而燃燈古佛,彌勒佛,三清(不包括太上老君),鎮元子這些元老人物,地位也很高,比如燃燈古佛和太上老君講道聊天啥的。

但是這些人出來的少,也沒出現過正面,所以不好說。

而鎮元子見觀世音菩薩也是,觀世音菩薩說連我也讓他三分,鎮元大仙要出門迎接。

而且這裡還有觀世音菩薩和太上老君賭勝的事,再加上之前丟淨瓶還是金剛鐲打孫悟空腦袋的爭論,可見這兩人也經常賭勝,關係也不錯,地位上也不會差很大。

再看鎮元大仙見觀世音菩薩原文是怎樣的:“卻說那觀裡大仙與三老正然清話,忽見孫大聖按落雲頭,叫道:“菩薩來了,快接快接!”慌得那三星與鎮元子共三藏師徒,一齊迎出寶殿。菩薩才住了祥雲,先與鎮元子陪了話,後與三星作禮。禮畢上坐,那階前,行者引唐僧、八戒、沙僧都拜了。那觀中諸仙,也來拜見。行者道:“大仙不必遲疑,趁早兒陳設香案,請菩薩替你治那甚麼果樹去。”大仙躬身謝菩薩道:“小可的勾當,怎麼敢勞菩薩下降?”菩薩道:“唐僧乃我之弟子,孫悟空衝撞了先生,理當賠償寶樹。”三老道:“既如此,不須謙講了。請菩薩都到園中去看看。”

可見菩薩只是讓鎮元子三分,但論地位,還是菩薩更高,不然不用慌,也不用自貶說小可的勾當。

畢竟犯錯的是唐僧師徒,他們又是幫佛門取經,負責的就是觀世音菩薩,作為背後負責人,來處理這種事,再合適不過了,除非確實地位有差距,否則不需要這麼恭敬,因為是對方該做的。

就西遊記來說,很多地方從用詞可以看出來的問題,很多人喜歡帶主觀去猜想,還原原著,其實很多也沒那麼複雜。

至於說三清高還是玉帝高,道教是前者,就西遊記來說,還是儒家的君臣系統,玉帝也是昊天上帝,代表的是天,所以論神權是最大的,包括安天大會那裡,是對三清下旨了的,而佛教道教,在西遊記裡也沒有明顯的隔閡和鬥爭,鳳仙郡那裡可是禮佛敬天就是稱善,那麼大動靜,最後是萬戶千門人唸佛,僧道上的奏,都送到了玉帝那。

所以非要以政治鬥爭來看西遊記,來看西遊記裡的佛教道教,是有些無聊的,那裡面明顯是講三教合一思想的。

其實西遊記歸根結底是寫給明朝時大部分百姓聽的,在那個時代正經讀書人很少看這一類,主要是說書先生說給大家聽的,包括後世版本的修改也有這個方向。

所以神仙地位,還是以民間信仰程度和認知度來說的,在民間觀世音菩薩地位和信仰基數非常高,但是等同天公的玉帝就和天上的皇帝一樣,太上老君,如來佛祖分別是佛祖道祖,地位肯定比不過玉帝,但一定法力廣大。

很多東西如果以最貼近民間信仰的眼光去看,反倒很好理解了,當然這不是說西遊記沒有深意,只不過首先得以民俗故事的眼光和受眾去看。

這和後來的紅樓夢是不一樣的,說書的是不說紅樓夢的,受眾畢竟不同。


張越


玉皇大帝,就是昊天大帝,應該說是,宋朝之前,一率稱昊天大帝,後來,稱為玉皇大帝。概因,昊天大帝宇宙最長的稱號中,既包含了玉皇,也包括了昊天。

而且,在《西遊記》原著中,昊天大帝,從來沒有弱過。

第一,他不需要出手,甚至不需要出手,就有無數手下,猜測他的意思,把事情辦好了。

第二,屬下猜不到的,他下個聖旨,或者傳個口諭,就有大佬級別的,幫他幫了。

第三,孫悟空,其實根本沒有打到靈霄寶殿,只是在門口中撒酒瘋,便被當值王靈官給擋住了。

第四,玉皇大帝留著孫悟空有大用,這是一招收編佛教,削弱道教的大棋,人得下完啊。

至於說玉皇大帝很弱,那確實是影視劇,瞎改編了,用以突出孫悟空的強大。其實,在《封神演義》和《西遊記》中,孫悟空是弱雞般的存在。


董江波


看這個問題就不能參考電視劇了,要看原著,電視劇版《西遊記》大鬧天宮這一段和原著有很大的差異。

第一,孫悟空並沒有打進靈霄寶殿,這一點書中有明確的指出。

第二,玉帝就沒把孫悟空放在眼中,連面都沒見,更談不上慌里慌張躲進椅子底下。

先從孫悟空鬧蟠桃會、偷吃老君仙丹後開始說起。書中是怎麼寫的呢?

原文:“一時間丹滿酒醒,又自己揣度道:"不好!不好!這場禍,比天還大;若驚動玉帝,性命難存。走!走!走!不如下界為王去也!"他就跑出兜率宮,不行舊路,從西天門,使個隱身法逃去。

這段話告訴了我們幾個事情,第一,猴子知道闖禍了,而且很明白玉帝能殺他,他無力反抗。第二,他是被嚇跑的。而且是“不行舊路,從西天門,使個隱身法逃去。”

說明孫悟空對自己的斤兩是非常清楚的。

託塔李天王帶著一眾天兵天將去捉拿孫悟空,噼裡啪啦一頓打,然而沒打過。就向玉帝求助,玉帝是怎麼表現的呢?

原文:卻說玉帝拆開表章,見有求助之言,笑道:"叵耐這個猴精,能有多大手段,就敢敵過十萬天兵!李天王又來求助,卻將那路神兵助之?"

玉帝的表現是毫不在意,完全沒有當回事。

再下面孫悟空從太上老君的煉丹爐裡跑出來後,開始了大鬧天宮。

原文:這一番,猴王不分上下,使鐵棒東打西敵,更無一神可擋。只打到通明殿裡,靈霄殿外。

打到靈霄殿外,孫悟空就被攔下來圍住了,然後就和眾仙僵持,這時候玉帝才傳旨去叫如來。

原文:當時眾神把大聖攢在一處,卻不能近身,亂嚷亂鬥,早驚動玉帝。遂傳旨著遊弈靈官同翊聖真君上西方請佛老降伏。

再往後就是如來和孫悟空的賭鬥了。

所以通過原著就知道雙方根本不是一個層次的,怎麼會存在玉帝弱的情況呢?到那個層次有啥事還用他親自披掛上陣嗎?那不成了笑話了?





細雨潤春風


我也想過這個問題,說玉皇大帝在《西遊記》裡為什麼那麼弱,能當上玉皇大帝肯定不是一般人那,據說歷經1750劫,用時129600年!道行肯定不淺那,怎麼會那麼弱呢,我個人有兩個觀點僅供參考。

一是能當上玉皇大帝他肯定慈悲,心善他不會打架,還是凡人修行的時候肯定都是怎麼幫助人,打架那就有前科了還怎麼能當的上玉皇大帝,你想那麼多年只幫助別人沒打過架會培養成一個什麼性格的人,你讓他打架下不去手呀,罵人都不會,孫悟空叫他“玉帝老兒”他最多回一句“你這潑猴”,所以孫悟空打鬧天宮他只能讓手下護著,甚至躲到桌子底下。

二一個就是作者了,作者的朝代是帝王統治的朝代,看慣了階級統治欺壓百姓,皇帝養尊處優,敢怒不敢言,那就以寫神話小說的形式也欺壓一下頂層階級,所以就走有了玉皇大帝的軟弱!

以上兩個觀點純屬娛樂觀點,也歡迎大家評論探討!


小亮點影視


非也,西遊記中玉皇大帝並不弱,只是我們對孫悟空的出世都不太瞭解。

首先那猴子的出生點是女娃補天丟下的一塊仙石,仙石怎麼能孕育生物呢?必須的條件是父精母血。相傳王母娘娘在周遊時曾在這個仙石上坐下休息,不想姨佳來臨,一滴精血流在石竅中,此精血採天地靈氣,日月精華,因純陰氣生成,貌似猴像。

以這點我們就能看出孫悟空的根基有多深,玉皇大帝還不讓著點

[呲牙][呲牙][呲牙]夢作西遊,說段笑活,不必當真。


一生安然3387


題者肯定沒有看過原著,只是看了電視劇版的。題者說《西遊記》的玉皇大帝弱,無非是因為央視版本中對玉帝的弱化處理。

那麼在央視版中做了哪此弱化處理呢?其一就是孫悟空大鬧天宮之時,打到了靈霄寶殿上,而此進的玉帝被嚇得躲到了桌下面,並大喊“快去請西天如來佛祖。”而很多人也正是因為看到了這一段才說玉帝很弱,沒有任威嚴及戰半鬥力。

但是在原著中,並不是這樣寫的,在原著第七回中這樣寫到:“這一番,那猴王不分上下,使鐵棒東打西敵,更無一神可擋,只打到通明殿裡,靈霄殿外。”從這裡就可看到孫悟空並沒有打進靈霄殿,只是打到了殿外,就被王靈官擋住了。

接下來的幾段又寫到:“當時眾神把大聖攢在一處,卻不能近身,亂嚷亂鬥,早驚動玉帝。遂傳旨著遊奕靈官司同翊聖真君上西請佛老降伏。”請注意,這句話中有兩個詞,一個是“傳旨”,一個是“請”。可見孫悟空邊玉帝的面都沒有見著,而這裡“傳旨”兩字,可見玉帝是高於佛佬的,而用請,是給予面子,畢竟佛祖不是一般的小角色。

而當時如來在講經,在二聖到西天如來說了情況之後,原書是這樣寫的:“如來聞詔,即對眾菩薩道:“汝等在此穩坐法堂,休得亂了禪位,待我煉魔救駕去來”。這裡用的是詔字。

而鳳仙郡求雨又是另一番景象,也並不是電視劇中的拉著玉帝就走,在原著有句話就表明了玉帝是至高無上的,孫悟空上天后,四天師帶他看了披香殿,說明了情況。原書這樣寫:“行者聞言,大驚失聲,再不敢啟奏。”更別說是去拉著玉帝下凡了。

故而玉帝在西遊記並不弱,只是電視劇在拍攝《西遊記》需要一些戲劇效果,將玉帝弱化了,而電視劇的傳播範圍又廣,這就造成了大家都以玉帝很弱,其實並不是的。


愆之行


在西遊記裡面,玉皇大帝的形象是多面的。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有關於神仙的電視劇,而在這些神仙電視劇中,講到玉皇大帝的時候,他的形象一般都是特別威嚴以及公平的。不然在如此高位上,如果做出一些錯誤的決定,那麼底下的一些仙家自然也不會服從。而在西遊記裡面,關於玉帝的形象可以說是特別多面的,在西遊記裡他這個人物有著非常多的缺點。

首先他這個人特別自以為是,不管在處理任何事情上,他個人的意見最重要,不願意聽底下神仙的意見。另外在一些神仙被貶的時候,他個人的表現也顯得特別無情,其中對於沙僧所犯的一個小錯誤,特別不留情面,直接就將他貶乏了,而且受到的懲罰也特別重。另外他這個人特別欺軟怕硬,在對一些性格比較軟弱的神仙上,他極力打壓,但在對孫悟空的態度上,就表明了他這個人專拿軟柿子捏。

當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時候,天上所有的神仙都在極力阻攔,而唯獨少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為何不出現了?還不是因為他打不過孫悟空,潑猴大鬧天宮的威力讓他害怕。就算他不是出於害怕,但為了少一樁事他也沒有露面。而且在整部作品裡面,玉皇大帝這個人物在很大層面上也代表了統治階級。

從孫悟空知道自己做了弼馬溫之後,選擇走出天宮,不願再幫天庭幹活時,就可以看得出來玉帝不會用人。





A型血的水瓶座


西遊記中,玉皇大帝是很廢的,從來沒有見過他出手,甚至在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時候,玉皇大帝也差點被拽下玉帝的位置。但是在那些傳說中,玉皇大帝其實是非常厲害的,他經歷過很多劫數。經歷過1750劫,每一劫有129600年。那麼為什麼玉皇大帝看上去卻像是沒有戰鬥力的樣子。玉帝在《西遊記》中的全名是:高天上聖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下面小編帶您一起了解真正的玉皇大帝,看完您就會知道,孫悟空為什麼看起來那麼“牛”。

一、玉皇大帝有點“慫”

玉皇大帝並不是慫,而是他修煉了數億年,真正修煉的是一門大法術:“金口玉言”。

凡是從玉皇大帝口中說出的,必定會實現,而且必然不可推翻,一旦他試圖推翻這一設定,他就會失去法力和地位。

所以玉皇大帝才活得嚴謹,表現出來就是懦弱瞻前顧後甚至慫。

二、天庭眾人根本沒把猴子當回事

當猴子去天庭鬧的時候,玉帝開始要滅了它的,但是在太白金星要求和諧的堅持下,就坡下驢,給個官職,只要不鬧事就行,於是成了弼馬溫,後來成了齊天大聖,也是去蟠桃園。

玉帝的想法是,只要不在我眼面前鬧騰就行,包括打進南天門,玉帝的第一想法是,趕緊攔住,別讓拿妖猴進來。玉帝想的是,對於潑猴,眼不見,心不煩。

其實,天庭上好多神仙,包括龍王在猴子沒有完成取經之前,都沒有吧猴子當成正式的同事,一般當成妖猴,在取經路上的時候,才稱為太乙散仙,沒有正式入仙籍的地仙。

對猴子的態度,也是嫌煩,都是滿足了他的想法之後,趕緊閃人。而猴子碰到妖怪去請神仙,有時候也被嫌棄。

玉帝不是慫,是煩,嫌妖猴打擾,而不是怕要命。

三、給女媧面子

孫悟空他娘厲害,玉帝怎麼著也得給點面子的。

可能孫悟空打孃胎起就知道自己老孃厲害的不行,誰都要賣個面子給自己老孃,才變得這麼無法無天。

想想遇到熊孩子來自己家,又吵又鬧,還摔東西,怎麼辦,想辦法讓別人來整死他唄。難不成自己下去呼他兩巴掌,不要面子的啊。

四、剝奪如來信仰力

十萬天兵天將把花果山圍的跟鐵桶一樣,九曜星官群架拖住孫悟空,其他人一起上和花果山群架混戰,一場仗打下來七十二洞妖王兩個獨角鬼王全被抓走,猴屬類一個沒動,這特麼也太扯淡了,李天王這水放的也太特麼沒水平了,就算隨便抓個小猴子也糊弄糊弄眼睛,對吧?

再看排兵佈陣,東西星斗南北二神,魚肚將軍夜叉先鋒二十八宿都沒出手,只是出個人頭而已,想想看,奎木狼和孫悟空能打五六十回合,孫猴子偷了人家內丹才跟人家打個平手嘛。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看似孫悟空拆了玉皇大帝的臺,讓玉皇大帝很沒面子,可實際上這場戲是玉皇大帝驚心安排的。

相傳玉皇大帝有許多化身,例如真武大帝就是玉皇大帝化身之一,那麼還有一個真相就是,其實玉皇大帝就是孫悟空。

玉皇大帝利用自己的力量分身入天產靈石中變成了孫悟空,其目的是要通過孫悟空擾亂天宮,從中找出不肯為他忠心辦事的神仙,加以控制。

這是玉皇大帝為了中央集權採取的制衡手段,看似如來佛祖被玉皇大帝請來降妖,實則玉皇大帝是想借機調走如來佛祖,好藉此拉攏西天諸菩薩。

金蟬子就是受玉皇大帝拉攏,被如來佛祖發現才貶入輪迴。玉皇大帝派他取經,其實就是想把佛教文化佔為己有,變成漢傳佛教,剝奪如來佛祖的信仰力。

五、心胸寬廣

孫悟空搶了金箍棒,塗了生死薄,龍王閻王去玉帝哪裡告狀,太白金星一番和稀泥,孫悟空就被詔安了,雖說官職是最末尾的弼馬溫,也相當於交通資源一把手,小車班班長,領導出門參加個會議飯局啥的,接觸的機會大大的,提升也只是時間問題,玉帝給猴哥鋪的多陽光明媚的路子。

你砸了人家的場子人家還給你如此待遇,這心胸不虧能坐上天庭一把手的位置。

六、原著描述

86版西遊記雖說經典,但一些改編完全背離了原著的人物形象,最典型的就是玉皇大帝的形象。

看了86版西遊記會覺得大鬧天宮玉帝怎麼被打得桌子底下鑽?然而原著並沒有這一段,玉帝基本全程淡定

求雨鳳仙郡裡玉帝也是挺軟弱可欺的,又被風吹凌霄殿,但原著中也沒有這一段,反而是孫悟空老老實實地幫助鳳仙郡按照玉帝的要求尊佛重道,這才破了乾旱,

玉皇大帝是中國曆朝歷代祭祀的最高神靈,乃是歷朝歷代皇帝的後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