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人間有味是清歡”有什麼感想?

我讀您評


依我拙見,

所謂"清歡",就是濃郁奶蓋下不知春略帶苦澀的清淡,是松鼠鱖魚厚重醬汁後酒釀圓子的甜潤,是雨前龍井繞在舌尖的那一絲回甘。在生活節奏十分之快的當代社會,能擠出一點閒暇時光用來讀書品茗,便是最有味的歡愉。"人間有味是清歡",便是一切都發生得恰到好、恰逢其時,即使沒有激動人心的驚喜、沒有得意的盡歡時刻,亦足矣。

"人間有味是清歡"出自宋代詞人蘇軾的《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此詞前幾句全為寫景,末句評價菜餚美味且極具哲理性的感慨一發,使洋溢著無限春色的詞篇更顯韻味悠長。全篇如下:

浣溪沙

元豐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從泗州劉倩書遊南山。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清歡首先就體現在"食"上,在我看來,食中清歡便是食在當季。有人說"對待春天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它吃進肚子裡",中國"吃春"文化源遠流長,民間常說的"吃春",普遍是指立春節令的習俗,也被叫做"咬春"。在萬物蓬勃生長欣欣向榮的春季,貨架上帶著泥土氣息的豌豆與春筍,堆成翠綠小山的野生馬蘭頭、薺菜與豆苗,掛著露珠的鮮嫩茼蒿與香椿,或清炒或涼拌,滿眼的綠色讓心情和味蕾都清新明亮起來。夏季的冰鎮西瓜和綠豆湯,秋季的蟹鮮桂香,冬季滾成乳白色的羊湯,無不讓人感到人間值得。比起反季節的瓜果或一些奢侈的山珍海味,符合節令的食物無論製作過程精緻與否,都透著人世滿滿的歡愉。而如今喧囂的商業社會,從老字號發展成網紅店的不計其數,但依舊維持初始美味的,已經所剩無幾,令人為之扼腕。所以想要以清為歡,首要便是守住本心。

其次,"清歡"更是對待人生的一種態度。其實東坡的這句詞化用了杜牧的詩句"清時有味是無能,閒愛孤雲靜愛僧",杜牧表達的更多的是隱藏在淡泊之後的不甘與無奈,而東坡的詞句則多了一分灑脫與閒適。《五燈會元》中有載,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體歇處,依前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

不再糾結於人間百態,自然覓得"清歡"。不必硬要在失意時振奮,也不必逼自己功成名就,能準時下班或獨自喝喝小酒看一場電影,或跟喜歡的人聊聊天,對我而言就是"清歡"的完美體現。

"清歡"還是一種極舒適的生活狀態。說到"人間有味是清歡"便不自主地想起東坡的另外一首詞"幾時歸去,做個閒人。對一長琴,一壺酒,一溪雲",人們總以縱情為樂,以擁有為樂,其實在我們捨棄了世俗的追逐和慾望的捆綁,回到最單純的歡喜時便是生命最有滋味的境界。曾聽朋友說起在路上看到過一個爸爸推著嬰兒車,聽見爸爸跟嬰兒說:"你看隔壁的姐姐,都九斤啦,你也要努力啊!"身邊還有很多很多這種單純的小溫暖,讓人不由發出"真幸福啊"的感嘆。"清歡,永遠不會失去,只要我們不俗。"


一往文學


當我讀了“人間有味是清歡”這僅僅七個字時,心潮澎湃,腦海中上演了小時候一幕又一幕的兒時天真快樂,如蜻蜓點水的情懷,似小燕出窩翔遊藍天的清歡!🌻🌴🍂!

一、七八歲的兒時,陽春三月的塞外

七八歲時,生活在六七十年間。村裡只有十幾戶人家,孩子們到九歲時才上學,也沒有幼兒園。

同齡的小朋友,每天都自發聚在一起玩,有的“打寶”(把紙疊成方塊),有的跳繩,還有的彈涼蛋(玻璃球)。根本不用大人陪著,守著,看著,那種安全自由及快樂情景,一言難盡,無法形容。有道是:

天高鳥任飛,

海闊魚自遊。

塞外的陽春三月,一場春雨沐浴後,天藍雲白,陽光明媚。一些小草剛剛甦醒,一些樹木稍露青顏,那些候鳥燕子也正在從千里之外的南方,不知辛苦,返回塞外北方的家。春雨過後的清晨,小草的蘇醍,樹木的青顏總會散出陣陣芳香,人們聞著舒適,清涼。

二、九歲上學了。老師,您辛苦了!

九歲那年上學了。

村子小,只有一位老師教書,而且是位民辦老師,二十歲的男老師。只有一間教室,一至五年級的復室班。

老師年紀雖小,看上去象三十多歲,烏黑的頭髮依稀可見一些蒜白髮,白裡透紅的顏面兩側,胡不拉茬。這是老師為學生含心茹苦的結果。

一個大複式班,文算音體美皆面面俱到,就是這樣的狀況,老師仍是精心教誨。老師每天不到夜晚十二點就不會休息,批改作業,備課。試想:這樣的老師是何等辛苦呢?只能這樣說,出自學生髮自肺腑、最最坦言和直白的贊聲:老師辛苦了。

那個時候,學生的書包,只有課本紙筆。老師精心教,學生安心學。民辦老師報酬是掙的“工分”,每月只有幾塊錢的補貼。然而,老師任勞任怨,專心施教,學生從沒有課外補習這樣的習慣。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我們也老了,回想起從前的人生,感慨萬分,樂在其中,真正體現了“人間有味是清歡”的哲理。

但願今天孩子書包不要成了揹包;

但願老師教書育人之國粹戰勝金錢教書之思維;

但願“人間有味是清歡”存滿人間!🙏🙏🙏











藍天白雲149086980


“人間有味是清歡”出自蘇軾的《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直白的翻譯一下:

早晨細雨斜風天氣微寒,淡淡的煙霧和稀疏的楊柳使初晴後的沙灘更嫵媚。洛澗入淮後水勢一片茫茫。

乳色鮮白的好茶伴著新鮮如翡翠般的春蔬,這野餐的味道著實不錯。而人間真正有滋味的還是清淡的歡愉。

這首詞作於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十二月二十四日。這年四月蘇軾離開黃州赴汝州,最困頓的黃州時期終於脫離了,心境比較輕鬆。十二月二十四日,蘇軾與泗州劉倩叔同遊南山,因作此詞紀遊。

蘇軾一生大起大落,但始終是豁達、樂觀的面對一切。

雨細,風斜,寒小,煙淡,柳疏,歡清,豪放的蘇東坡也有文藝清新的一面。

人生起起落落,最難得的是“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最難得的是
“人間有味是清歡”!

心安當下,珍惜當下,享受當下的淡雅和清歡!這是何等的灑脫與曠達!這是何等強大的內心!


喜歡請點贊支持啊!更多精彩請關注(路尋寫作創富)


路尋寫作創富


紅塵滾滾,人世忙碌,人們都在忙碌什麼呢,無非三個字“錢、官、色”,為此有人能遵守“道”與“德”,而有的人卻利益燻心,不惜幹出可恥的勾當來。人心不足蛇吞象,慾望是永遠得不到滿足的,慾望的過分放縱也許會焚燒了自己。所以老人們常說“知足者常樂”。

一切都是浮雲。曹雪芹在《紅樓夢》中的一首《好了歌》道破了天機“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今何在,荒冢一堆草沒了……”。所以也才有了陶淵明棄官不做追求“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境界。

其實人活在世人,錢、色與地位是不可缺乏的,是人立於世的基本條件,人也必須為此而辛苦奮鬥。但問題是,人不可不知足,不可讓慾望之火任意燃燒。就說色吧,人是有性的需求的,也有傳宗接代原動力和希望,娶一賢惠嬌妻足矣,生兒育女享受天倫之樂,可就有一些人放縱性慾,搞婚外情養小三,追逐了這個美女追逐另一位美女,仗著自己有點臭錢,為所欲為,殊不知,你所謂得到了女人,會更有錢的人把你的女人得到,你也只是個烏龜而已,還累你個賊死。

人要善於修養自已,尋求生話的高尚樂趣,尋求大自然之美,在大自然中尋求樂趣,這樣即陶冶了情操,也修養了身體,放飛了心靈,這才是高品質的生活。

蘇軾也正是經歷了官場上的爭鬥和沉浮,明白了人生的真諦,才寫出了“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昧是清歡”。人間有昧的生活不是錢越多越好,不是官越做大越好,女人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能超凡脫俗,清歡的生活是最有滋昧的生活。





春日之虎


這句話出自蘇軾的一首詞: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盞(腦海中首先浮現出的是啤酒的樣子😂️)。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從這首詞的字面來看出去遊玩的時候飄著一些毛毛雨,小風吹著還有點冷,由於天氣的原因看著遠方的景色有點朦朧的感覺,喝著茶來野餐,特別愜意。大概當時心裡非常寧靜,享受這美好的時刻才有了這人間有味是清歡的清曠閒雅。

想象那種描繪出的情景倒是讓人有點心生嚮往,彷彿能放下種種煩惱,在林間靜靜聽著鳥鳴流水聲什麼也不去想。

然而現實就是現實,這終歸只是種遐想。就說現在的生活環境,到處都是高樓大廈,車水馬龍。就拿最近的五一來說,只要是個有名的景點,哪不是人山人海。就算不是景點也已經充滿了人為的痕跡,你可能在任何地方都碰到垃圾。蘇軾要是活在現在,不知道他又會有怎樣的感慨。

更何況現在的生活節奏也越來越快,什麼都在講究效率。再加上車貸,房貸,教育,醫療,一家老小等等等等,連幻想下人間有味是清歡的那種平淡簡樸的生活感覺都是奢侈浪費時間的。

最後我喜歡吃小龍蝦,火鍋,燒烤這一類食品,也喜歡錢,有時候也喜歡和朋友一起去網吧開黑之類的。總結的來說對於這句話我的感想就是沒事的時候感慨遐想一番,之後該咋樣還咋樣,磚還是要搬的。😂️


打醬油醬打


讀到蘇軾這句“人間有味是清歡”引起了我情感的共鳴,它與我們心靈是契合的,這也是我們追求的人生最高境界。

那些推崇“人生苦短,及時行樂;大塊吃肉,大碗喝酒”難免膚淺,跟動物又有何區別?滿足的不過是人的口舌之慾的自然屬性,而人區別於其它動物最主要的標誌還是人的社會屬性。說到底: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孤單是一個人的狂歡。思考與閱讀是實現人生終極意義的理想國。一茶一書一筆記,享受一個人孤獨,在世間喧囂中,如今我們總是說得太多,思考得太少。當一天發現街上一位流浪漢拿著書,偶爾冒出一句經典“善始者眾,善終者寡”,一幫網友把他”驚為天人“,頂禮膜拜,加在沈巍頭上的”流浪大師“”國學大師“等帽子齊飛;而他本人則還是很清醒,說他只是多讀了幾本書,並不是什麼大師;反過來我們這樣追捧他,顯得我們很無知與盲從。

倒不如,閒暇時擇一隅悅讀,且聽風吟,與自己的靈魂對話。

但是思想太少可能失去做人的尊嚴,思想太多可能失去做人的快樂。思慮太多,也會勞心費神,快樂不起來。”正如難得糊塗“人生哲學,大事不糊塗,小事不要過於認真,也合乎中庸之道。這就像我們平時飲酒,要的是小酌與微醺,這既可以調節氣氛助興怡情,也不會喝多傷身出醜,這樣的

清歡就好。

我還是喜歡汪國真《妙齡時光》那段話:不要輕易去愛,更不要輕易去恨,讓自己活得輕鬆些,讓青春留下些瀟灑的印痕。你是輕鬆的,因為你很單純,你是迷人的,因為你有一顆寬容的心。


人生不需要大起大落, 還是活得輕鬆些好,當進蘇軾也是經歷過官場浮沉後,一路走來身心有點疲憊,這時有歸隱的想法。這是他與友人同遊南山後寫的遊記,這才是他當時真實內心寫照。就這一句“人間有味是清歡”最具哲思,統領全篇!人生不就是這樣嗎?山珍海味後,發現還是蘿蔔青菜加點肉就很好,健康的身體才重要;官大官小,有個飯碗就好,美滿的家庭才重要。說到底,我們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人間有味是清歡“,不是過山車似的大悲大喜,平平淡淡才是真。


窗外的白楊


人世間最有滋味,最值得在日後留念的事情往往不會是那些表面排場大但實際空洞無味之事,而是一些清馨淡雅的事情,比如一個月夜同友人促膝而談或者與家人在一起吃一頓普通的晚飯,這樣的時刻才是洋溢著幸福的清歡之時.蘇軾有一首小短文描寫的正是這樣的時刻:《記承天寺夜遊》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靜讀一本好書


物極必反。感情也是,樂極生悲。

一、情不可極也,故淡以常。為什麼受的傷會自己癒合,為什麼曾經的痛會慢慢忘記。什麼都抓不住,什麼都會慢慢消失。是因為“能量守恆定律”所有的事物都會隨著時間慢慢向外輻射消失。我們又何必以片刻的物喜,又以渺小的己悲。

二、有句話叫“君子之交淡如水”淡淡的君子之交才能長久,我想人間的歡樂也應該清淡一點才能長久,才能值得回味。

三、淡然是一種沉澱,優雅是一種閱歷。當我們經歷了很多人,很多事,在心裡留下了傷痕又褪去,那浮躁的心才會安定下來,讓我們堅強而又安謐。我們這個時候才能靜坐庭前,賞花落,笑看浮生流年。

所以清歡是持久的,是回味無窮的。


坤之柔


真正的快樂美食,必定是超脫金錢的。孔子就說過:

“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縱觀蘇東坡的一生,恪守的正是這個理念,正如他當年與友人遊南山作《浣溪沙》所言:“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蘇東坡是中國文學藝術史上的天才,也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美食家。他一生既有身居朝堂的風光,又有九死一生、生死未卜、多災多難的遭遇。東坡是一個既上得廳堂,又下得廚房,既能吃大餐,又能嚼草根的人。東坡對美食有很大的熱情,他的美食境界,不僅僅侷限於山珍海味,還有粗茶淡飯,甚至還有連粗茶淡飯都吃不飽的時候。

眾所周知,東坡除了創制“東坡肉”,還創制了“東坡魚”,也叫作“五柳魚”。東坡什麼都吃,有天上飛的,地上跑的和水裡遊的。主要有三道有名的菜。一是“爛蒸同州羊羔肉”,是把上好的杏仁茶、香菜、佐料混在一起放在羊羔的肚腹裡面蒸煮而成;二是肥而不膩的

“蒸幼鵝”;三是肉質潔白細嫩,低脂肪,高蛋白,營養豐富的“石斑魚”,也就是上海松江的鱠魚,因肉質鮮美,人們稱之為“海雞肉”。東坡還在常州鄉紳富豪的家裡,吃過“死也值得一吃”的河豚,還寫了一首《惠崇春江晚景》來稱讚吃河豚的美妙,“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東坡曾作《初到黃州》:“自笑平生為口忙,老來事業轉荒唐。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紹聖元年(1094),東坡貶謫到惠州。當年的惠州很窮困,人們主食是土豆。但是東坡很快就發現有鮮荔枝吃,並寫有《食荔支》:“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支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再來看東坡在品茶方面的境界。東坡喝茶講究的情趣是“活水還須活火烹,自臨釣石取深清”。據說有一次,東坡生病去寺廟休息了兩天,多喝茶,病就好了,於是欣喜地作詩曰:“戲作小詩君勿笑,從來佳茗似佳人”。東坡住在產“陽羨茶”的宜興時,發明了“竹籌”和“提樑壺”

東坡喝酒的境界也是很高的,只是他喝了一輩子的酒,酒量也沒有什麼長進,總是喝一兩杯就醉意朦朧,而且他喝了酒就想寫。他寫詩說:“空腸得酒芒角出,肝肺槎牙生竹石。森然欲作不可回,吐向君家雪色壁”。意思是喝了酒以後,肚子裡的肝肺等五臟六腑都像生長著竹子、石頭之類的,似乎要長成森林,簡直不能控制。

東坡喜歡與朋友一起喝酒,貶謫惠州時,因沒有朋友陪他喝酒,經常是獨飲,並作詩曰:“酒醒夢覺起繞樹,妙意有在終無言。先生獨飲勿嘆息,幸有落月窺清樽”;“酒醒人散山寂寂,惟有落蕊沾空樽”

如果沒有強大的內心,是很難在仕途失意終生漂泊不定的狀態下,仍然還能保持豁達樂觀的生活態度,而蘇東坡恰恰就做到了,這一點就連他的政敵也是很佩服的。


國學園


人間有味是清歡,天界無情寡慾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