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陽縣人民醫院:一個多小時,發熱患者從鄉鎮轉診縣城

基層醫療機構如何收治患者?崇陽縣人民醫院:一個多小時,發熱患者從鄉鎮轉診縣城

基層醫療機構如何收治患者?記者蹲點崇陽縣人民醫院——

一個多小時,發熱患者從鄉鎮轉診縣城

截至1月29日24時,崇陽縣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20例,疑似病例14例。

該縣人民醫院、縣第二人民醫院為定點醫院,總計騰挪77張床位,收治確診患者、疑似患者,並徵用民營醫院頤和醫院為隔離醫院,專門隔離與確診患者密切接觸過的人員。

基層醫療機構如何收治患者?各方面保障充足嗎?1月29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蹲點崇陽縣人民醫院。

發熱門診、CT檢查日夜不休

時間:1月29日上午7:30

門診大樓一樓,發熱門診熙熙攘攘。

“快,體溫計拿過來!”“小陳,快拿口罩給病人家屬!”

記者發現,醫護人員走路基本靠跑、說話基本靠“吼”。翻開接診記錄,每天少則90餘人,多則近200人。

護士為患者測量體溫,做好登記,預檢分診後,發熱咳嗽的患者交給醫生,開具CT、抽血等檢查項目。

“看肺部是否感染,CT是重要手段。為加快速度,我們日夜不休。”CT室主任劉榮華說,平均每天拍片120多張。

根據CT結果,如是疑似病例,患者進入隔離病區。最終確診,則需要咽拭子樣本檢測。這項檢查是從咽喉部提取化驗物,檢驗科主任堯興水一人將其全部包攬:“這是個技術活兒,我年紀大,免得年輕人過多暴露。”僅1月29日一天,他就採集了20多份標本。

等這一步檢測結果出來,即可確認患者是否轉入感染科隔離病房。

感染科門口,兩名穿著防護服、戴著護目鏡的工作人員“嚴防死守”。科室內,37張病床全部滿員,包裹嚴實的醫護人員忙碌穿梭。

距縣人民醫院10公里,該縣第二人民醫院在1月25日一天時間裡,將32名原住院患者轉移,騰挪出一棟樓、40張床位,專門用於疫情防控。目前,該院已收治縣人民醫院排查後、確診為其他肺炎病例的6名患者。

“目前我們騰挪床位基本充足,根據防控進展,再隨時調度提升收治能力。”縣防控指揮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心理疏導,為“天使”保駕護航

時間:1月29日中午11:30

馬不停蹄轉了一上午,臨近中午,縣人民醫院感染科護士長葉紅終於得空跟記者聊幾句。

找到一處空曠地帶,她取下口罩透透氣,“穿上防護服,不怕病毒了,但怕上洗手間。早上都不敢喝粥,也儘量少喝水。”

工作上的勞累可以克服,心理上的疏導則需要大家相互幫助。

科室30名護士,以“80後”“90後”為主,最小的1997年出生。該院成立了以黨委書記蔡亞君為組長的4人心理疏導小組。剛開始,大家都有些畏懼。心理疏導小組對大家進行專業知識培訓,和大家一起到隔離病房會診,以實際行動鼓勵大家。

護士熊夢娟的丈夫是警察,也在防控一線,孩子丟給公公看管。1月29日,公公血壓突然升高,她急得團團轉。考慮到她不便接觸家人,疏導小組一邊安慰她,一邊安排同事帶她公公看病。當日下午,老人家血壓恢復正常。

志願者司機助力,救護車馬力全開

時間:1月29日傍晚18:30

“早上6點多起來,一直沒停歇,前後跑了五趟!”張凱下車,脫下兩層防護服,衣服溼透。

張凱是院辦副主任。防疫升級後,他主動申請當“120”司機,專門接送發熱病人。原本三輛救護車、4名司機的配置,在張凱和楊志祥的志願支援下,有了更強保障。車輛出發和返回都要消毒,一車一司機一護士,每次只能接送一名患者,避免感染。

“最遠的一名患者來自金塘鎮,距縣城約60公里。”張凱說,1月27日,該鎮72歲患者胡某出現發熱症狀,就近到金塘鎮衛生院檢查。初步診斷後,鎮衛生院上報,縣控指揮部調度,張凱收到通知後出車。胡某就診1個多小時,就坐上開往縣城的救護車。

匆匆扒幾口飯,已是晚上7點多。張凱打開手機,和3歲女兒視頻。掛了視頻,他徑直趕回“120”值班室:“特殊時期,我們就在值班室休息,電話會隨時響起……”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周鵬通訊員胡野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