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最經典的罵人的話是什麼?

妖鬼雜談錄


一、章太炎聯罵康有為

民國大家章太炎才高八斗,性情狂傲,對自己看不慣的動輒開罵,當年在袁世凱府裡大罵袁大頭,砸了袁的傢俱,袁世凱也沒敢拿他怎麼樣。

章太炎加入同盟會後,對保皇派首腦康有為視若寇仇,某日,自撰一聯:國之將亡必有,老而不死是為。

上聯源於《中庸》的“國之將亡,必有妖孽”,下聯出自孔子的“老而不死是為賊”。對聯留下“有為”二字,隱去最後的“妖賊”二字,不帶任何髒字,罵康有為“國妖,老賊”,可謂文采斐然,罵功深厚。對聯傳頌一時,罵得康有為灰頭土臉,名聲掃地。


二、黃侃套路胡適之

民國文人黃侃,才華橫溢,然而天生脾氣臭,一生罵人無數,堪稱懟天懟地懟空氣。

有一次,胡適在宴會上和人談墨子,一談起來就滔滔不絕,在一邊的黃侃狂性發作,也不知是看胡適不爽還是看墨子不爽,罵道:當今談論墨子的都是些混賬王八蛋!

胡適修養好,沒有理他。沒想到黃侃得寸進尺,又罵道:便是胡適之的尊翁,也是混賬王八蛋!

即使是修養好如胡適,也不能忍受黃侃大放厥詞,於是反唇相譏。結果黃侃嘻嘻一笑,說:胡適之你不必生氣,我是在試試你。墨子是講兼愛的,所以墨子說他‘不黨父兄’。你心中還有你父親,那你就不配談論墨子。

眾人: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此處省略n個哈)。

胡適:……(臥槽黃侃玩得一手好套路啊!)


三、林白水聯罵慈禧

1904年,慈禧太后七十壽辰,清廷為辦“萬壽慶典”大肆搜刮,著名報人林白水憤於時事,作了一副“壽聯”:

今日幸西苑,明日幸頤和,何日再幸圓明園?四百兆骨髓全枯,只剩一人何有幸?

五十失琉球,六十失臺海,七十又失東三省!五萬裡版圖彌蹙,每逢萬壽必無疆!

上聯罵慈禧窮奢極欲,是獨夫民賊,下聯罵慈禧喪權辱國,過萬壽必割地,所以“無疆”。此聯一出,國人紛紛傳誦,拍手稱快。


每日一段歷史


有一次,張作霖出席名流聚會,其間遇到幾個日本人故意刁難:“久聞張大帥文武雙全,請賞一幅墨寶吧。”他們很清楚張作霖,出身綠林,識字有限。張作霖雖然在字畫方面一點都不擅長,但是這個時候的故意刁難,大庭廣眾之下,怎麼也不能輸了我中國人的氣勢,於是張作霖說:“盛情難卻,我張某人就獻醜了。”筆墨備好,張作霖走到案旁,大筆一揮,“虎”字已成,然後行雲流水般落款“張作霖手黑”,蓋上私印,擲筆而起,旁邊的日本人,一臉懵逼。這人為啥給題這字,手黑又是啥意思?

旁邊的秘書也發現不對,“手墨”怎麼變成“手黑”了,丟臉丟大了。這時候,日本人也回過神,果然出醜了,於是瞅著“張作霖手黑”幾個字笑出聲來。秘書趕緊走到張作霖身旁,悄悄說:“大帥寫的‘手墨’的‘墨’字,下面少了個‘土’成了‘黑’了。”張作霖一看,還真寫錯了,但是又不能承認自己的錯,當做修改,丟臉丟到家裡去了。於是張作霖一瞪眼睛罵道:“媽那個巴子的!我難道不知道‘墨’字怎樣寫?因為這是日本人要的東西,不能有土,這叫‘寸土不讓!’”


不慫歷史


論罵人,好像還沒人能超過章太炎。

很多人說,最會罵人的人,是諸葛亮,一句“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讓他一罵封神。再加上舌戰群儒的戲碼,好像誰也比不上諸葛亮了。

我覺得直接用上“厚顏無恥”這樣的話,差不多就算是爆粗口了,罵得不文雅,沒風度!

不妨來看看章太炎是如何罵人的。

1,罵康有為。

國之將亡必有,老而不死是為

完美化用了國之將亡必有妖孽,老而不死是為賊個名句,並且把康有為的名字融入其中,讓把康有為罵做了“妖孽”和“賊”,也十分貼切。

說康有為是妖孽,主要是說這個人沒有一點節操,到處抱大腿。清朝沒有滅亡時,他把只見過一面的光緒帝當做偶像,打著光緒的旗號到處招搖撞騙。清朝滅亡後,康有為先後跪舔過張勳、曹錕等人,就是為了混個官做,混點打賞小費。

說康有為是賊,主要是說這個人真的是明目張膽偷東西。康有為在西安遊覽臥龍寺,拿著名畫就跑了,幸好主持動用各種關係,才追回來。事後,康有為還厚顏無恥得說“難怪孔子不去秦國!”當然,康有為還幹過嫖妓不給錢的齷齪事,暫且不提。

2,罵孫中山。

遠距離革命家

別看只有六個字,一下子把整個同盟會就點了。孫中山從華僑那裡募捐到很多革命經費,可是他自己又不懂理財,三兩下就花完了。同盟會內部,尤其是浙江人為主的復興會,紛紛譴責孫中山,要求孫下臺,要求黃興上臺。後來沒有成功。

這些事,本來稀裡糊塗厚著臉皮就過去了,可是章太炎不罷休,直接指責孫中山,說他是“遠距離革命家”,自己在國外過得好好的,卻讓華僑和會黨在國內送命。

於是,這六個字罵出去,整個同盟會都憤怒了,後來的多次起義,與其說是推翻清廷,不如說是想要自證清白。廣州起義黃興親自衝鋒陷陣,汪精衛還到北京刺殺攝政王載灃,更為可笑的時,鎮南關起義其實根本沒有和清軍交火,也被列入十大起義之列。

3,罵吳稚暉。

足下既作此鬼蜮事,自問素心,應亦慚惶無地,計窮詞屈。

吳稚暉也是民國罵神之一,遇上章太炎這樣文縐縐的罵法,也是隻能老臉一紅。


歷史知事


中蘇領導人在一次會面中,赫魯曉夫譏笑周總理說:“我出生無產階級家庭,你呢?"本意暗示對方是資本家後代。周總理回答:“你我都背叛了自己的階級。”罵赫氏是叛徒,又不帶髒字。


用戶6001532626758


說起罵人不帶髒字,還要罵的有文采,自然是讀書人才乾的出來的事。

以下幾個故事,就是典型的罵人不帶髒字,這幾個故事是本人從明清筆記小說和雜記中摘錄的,感覺挺有意思,拿來與大家分享。

判鼠

明嘉靖年間,朝中一御史

籍貫四川,口才俱佳,平日非常嚴肅。某日,一太監抓住一隻老鼠(時稱四川為鼠地,即蜀地)。想戲謔該御史,便找到他說:“這隻老鼠咬爛了我的衣服,請御史大人判他的罪。”——太監此舉,實際上是譏笑四川籍的御史為老鼠也!

誰知,那御史想都沒想,脫口而出:

“此鼠若判笞杖徙流太輕,判凌遲絞斬太重,那就判它腐刑吧。”

腐刑,就是閹割的意思。太監知道御史在譏諷自己,但也佩服其思維之敏捷!

侍郎巡按

明正統年間,某日,戶部侍郎焦宏與都御史王文等人在一起聚餐,大夥談笑間,忽然一隻狗走了進來,繞著桌子亂跑。下人見此狀,趕忙呵斥,想把這狗趕出去。這時,只聽得焦宏笑道:

“休斥它,它在這裡巡按呢。”

巡按,乃是都御史的職責,這明顯是調戲王文,說他是狗。誰知焦宏話一出口,王文便懟道:

“你看它是狗,實際卻是狼。”

“狼”意會為“侍郎”,你笑我是狗,我說你是狼。才思之敏捷,著實令人欽佩。

兵刑侍郎謔

明景泰年間,某日,兵部、刑部的官員們一起開會。當時于謙是兵部侍郎,俞士悅是刑部侍郎。刑部某官員戲兵部官員文曜,說:

“於公是大司馬,公非少司驢乎?”

大司馬是對古代帶兵人的稱呼。這人將“大”對應“少”,“馬”對應“驢”,乃戲說文曜是小毛驢也。話音未落,文曜應聲懟回他:

“俞公為大司寇,公非少司賊乎?”

在古代,大司寇是管刑獄之人的別稱。這裡“寇”對“賊”,你說我是小毛驢,我便反唇相譏,罵你是小毛賊,妙哉!

嚴高相謔

明景泰年間,常熟嚴相國臉上麻子多,新鄭高相國寫文章喜歡打腹稿。某日二人相遇,高戲嚴曰:

“公豆在臉上。”

俚語中,譏諷江蘇人是鹽豆兒,嚴相國臉上有麻子,又是江蘇人,高故戲謔他。話音未落,只聽嚴懟曰:

“公草在腹中。”

新鄭在河南,當時人稱河南為驢,高相國是河南人,又喜打腹稿,乃懟他草在腹中,分明是笑他是驢,令人捧腹。

上達下達

明代景泰年間,達毅、王達同為郎中,一日簽發公文,王達戲曰:“每次公文簽名,你都把名字簽在我的名字下面。”意在指對方推卸責任,凡事讓對方出頭,自己當縮頭烏龜。達毅應聲懟曰:

“君子上達,小人下達。”

這句話出自論語,本意是“君子需向上通達仁義,小人才向下通達財利。”在這裡,達毅用來自嘲自己是小人,所以把自己的名字簽在下面,亦不失為一種睿智的回應。


孤舟釣江雪


民國罵神的故事

1923年10月,直係軍閥頭目曹錕通過花錢收買議員的方式成了大總統,剛剛建立沒多久的選舉體制就被這哥們徹底給玩壞了。消息傳出去後一時輿論譁然,咱們都知道民國噴子多,這麼丟人現眼的事兒自然是千夫所指的。奈何人家老曹皮厚心黑,這點雜音對他根本就是毛毛雨,直到一位姓吳的大神親自出馬....

大神在某次演講中言道:倘若男人的精子能全部胎化為人,那麼曹錕與太太雲雨一次,便可生出四萬萬個子女,一致都選老子當總統,老曹就不必花那麼多錢選總統了,惜哉。此公高論既有科學普及,又懷極深惡意,一時被八方引用,廣為流傳。

這位大神就是吳稚暉,這哥們資歷老,和孫中山都親切會談過。平生篤信科學又口不擇言,從慈禧太后一路噴到民國成立,懟天懟地懟空氣,誰也拿他沒轍。老曹被他這通全奔下三路去又不帶髒字的怪話氣得差點發瘋,但還得活生生憋住,簡直苦不堪言。

老吳逮誰罵誰的做派肯定也是避免不了捱罵的,民國另一個罵神魯迅先生稱其為喜歡脫了褲子大放一通的“吳姥姥”。後來這個不當官的老吳開始跟著著名的凱申快遞總裁常大隊長混,大家都是知道的,常隊長的人品不是特別堅挺,老吳跟著他自然也開始敗人品。

中原大戰的時候,這哥們大抵是想學學古人一筆可敵百萬兵的範兒,給西北馮玉祥發了一封電報,大意是小馮你要以國家為重,何不化干戈為玉帛,和親愛的常隊長一起建設祖國呢?也該著他倒黴,那段時間估計馮玉祥正好在看《三國演義》第九十三回,於是回電一封:

南京吳稚暉先生:頃接先生元電,迴環讀之,不覺啞然失笑。假如玉祥不自度量,復先生一電,文曰:“革命數十年的老少年吳稚暉先生,不言黨了,不言革命了,亦不言真理是非了。蒼髯老賊,皓首匹夫,變節為一人之走狗,立志不問民眾之疾苦,如此行為,死後何面目見先總理於地下乎?”豈不太不好看乎?

到今天才知道原來B站鬼畜的始祖居然是馮玉祥,可惜老馮少了一句“

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不然怎麼也得流傳個幾百年的.......

如何保全兄弟

宋朝是個很重視文人的王朝,所以溜鬚拍馬的人大抵都通過寫詩詞的方式引起上級的注意。有一個叫李廷彥的哥們抓耳撓腮的寫裡一首百韻詩獻給了上官,上官拿來一看就哭了,因為裡面有一句“舍弟江南沒,家兄塞北亡”。

惻隱之心大發的上官連連表示兄弟你苟活到今天當真太不容易了,天煞孤星的日子一定很痛苦吧?李廷彥趕緊回話,老大,咱家沒那麼慘,我這麼寫完全是為了押韻。這麼喪心病狂的押韻實在讓人崩潰,上官還沒等發話呢,他旁邊的客人就搭腔了。

這個來客也是妙人,他告訴李廷彥:“那你還不如寫成愛妾眠僧舍,嬌妻宿道房呢,起好歹也能保全兄弟.....”

額.........我選擇繼續出賣兄弟..........


歷史吐槽機


朽木不可雕也

來源:孔子上課十,所有學生都正襟危坐,認真聽孔子講課。孔子講得津津有味時,突然發現有個座位上沒有人,此人便是宰予。

於是孔子十分生氣,連課也沒上,直接去找宰予了。

孔子找到宰予,看到他正在呼呼大睡,孔子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把他叫醒,狠狠教育了他,最後,走的時候,又放了一句話: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被糞土髒了的牆不值得粉刷),這句話,讓宰予成為了千古反面教材。

豎子,不足與謀

來源:鴻門宴上,劉邦逃出之後,張良前來辭謝,並奉上玉璧一對,給項羽,玉杯一雙,給範曾。得知劉邦已逃走,範曾大怒,把玉杯摔得粉碎,罵到:“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表達對項羽的無比失望之情。

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花蕊夫人

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

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花蕊夫人乃五代後蜀亡國之君,孟昶的貴妃,生的冰肌玉骨,花容月貌。亡國後,跟隨夫君遷到汴京。一次,宋太祖趙匡胤令她作詩,她寫下這首詩,表達對當權者懦弱無能,國家遭遇滅亡的憤恨之情。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杜甫

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南北朝時文風綺麗浮華,唐初四傑在繼承的基礎上,開創了一代新詩風。當時文壇有些人矯枉過正,對繼承了六朝詩風的四傑也全盤否定。

杜甫的詩,諷刺這些“爾曹”們,你們雖然喧騰一時,但死後都身明俱滅,而王楊盧駱四人的作品卻如江河長流,萬古不廢。

大師罵人不帶髒字,被罵了,你還摸不著頭腦!


自名秦羅敷


罵人不難,罵好很難,罵人的話都能成為暢銷書,甚至是經典的就沒幾位了,在這裡和大家介紹一下幾位罵神

首先,是孔子,孔聖人這樣一個老好人,也有罵人的時候,而且不罵則以,一罵驚人。

我們熟知的“是可忍,孰不可忍”就是孔夫子說的,當然了,流傳最廣的還是他罵上課睡覺的弟子“朽木不可雕也”。以及罵製作陶俑的,“始作俑者,其無後邪”罵人斷子絕孫啊

其次是《左傳》的作者左丘明,他說過這樣的一句話“爾何知!中壽,爾墓之木拱矣。”這句詩是先秦時期左丘明記載在《左傳僖公三十二年》中的一句詩,罵人家,你要是死的話,估計墳頭的書都老高了。今天說的墳頭草老高的估計就出自於此。

第三位罵神,當屬唐朝時期的大詩人駱賓王,他寫的討武檄文裡有這樣一句:

“試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和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安在?‘’罵的武則天覺得這個人才能太好了,連罵自己都可以原諒

第四位罵神,海瑞。明代著名清官。罵皇帝嘉靖皇帝。說“嘉者,家也。靖者,淨也,嘉靖者,家家戶淨也”意思就是自從你嘉靖皇帝上臺後,我們國家的老百姓家家戶戶都是窮的乾乾淨淨,啥都沒有了。


第五位罵神,魯迅,經典語錄“廚子做菜,有人品憑他壞,他故不應該將廚刀鐵斧交給批評者,說道你是來做一碗好的看。”翻譯成現在話的說就是說你行你上

還有這句略帶俏皮的“做了人類想成仙,生在地上要上天”


第六位罵神,李敖,這就不說了,看他的一句話:“我罵人就是罵別人是萬八蛋,但是我有一個本領,我能證明你是王八蛋”


羊告白說話的地方


無心罵人的阮籍

時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

當阮籍懷抱壯志,走進仕途,接觸政治現實後,他痛心地看到了曹魏朝廷驕奢浮華,趨於腐敗。這使他深為失望,無意功名。同時他敏銳覺察司馬氏集團偽善險惡,利用禮法,陰謀篡一收,使他激憤憂鬱,更不願依附。有一次,他遊歷廣武古壘(楚霸王與劉邦決戰之處),不禁感慨而發:“時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阮籍認為自已所處的時代就象楚、漢當年對峙似的,正因為沒有真正的英雄,所以不材可以成名而稱英雄。

[阮籍](公元210一263),字嗣宗,陳留尉氏(今河南尉氏縣)人,魏、晉之際著名文學家、思想家,“竹林七賢”之一。[豎子]:范增在鴻門宴上斥罵項羽不材的稱呼。附: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

薄帷鑒明月,淸風吹我襟。

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

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一一阮籍《詠懷詩-其一》☯☯💮💮🕎

一千年以後,一位著名人物接到友人登覽滎城古城詩作,不由百集交集和詩作答。他弔古傷時,感慨國事,希望能夠驅逐蒙古強敵,重振朝廷,表達了與前人不同的慨念。他就是金朝著名詩人,一代文宗元好問。

虎擲龍拿不兩存,當年曾此賭乾坤。

一時豪傑皆行陣,萬古河山自壁門。

原野猶應厭膏血,風雲長遣動心魂。

成名堅子知誰謂?擬喚狂生與細論。

一一[金]元好問《楚漢戰處-同欽叔賦》





白溪釣客


我是老威,我來回答。

我認為歷史上最經典的罵人的話,就是那種罵人不帶髒字的話。

這個故事應該是出自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說是有個侍郎(副部級官員)有一次到尚書加做客,尚書當時大宴賓客,來的人都非常的多。

突然席間衝出來了一條狗,叫的非常的兇,把在座的所有的人都嚇到了。

這時,尚書就出來說:“這狗叫的這麼兇,這是狼是狗呀?(侍郎是狗)”說到侍郎是狗的時候,尚書還衝著侍郎遞了挑釁的眼神。

眾人聽了,也知道其中的意思,於是就齊聲高呼:“侍郎是狗,侍郎是狗!”,隨後笑聲一片。

這侍郎聽了,也不生氣,他稍微想了一下,就說道:“這狗呀,你得看它的尾巴,這尾巴下拖的是狼,這尾巴上豎的是狗,這上豎是狗呀(尚書是狗)”。說到尚書是狗的時候,侍郎也朝著尚書遞了眼神,尚書當時有些尷尬了,一時不知如果對下去。

侍郎隨後又說到:“這狗呀,它就是賤,遇到肉就吃肉,遇到屎就吃屎,這就是遇肉吃肉,遇屎吃屎,這遇屎吃屎(御史吃屎)呀”這時,侍郎已經走到了在座的一位姓劉的御史身邊,大聲說道,說的這個劉御史萬分尷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