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和于謙搭檔說相聲。一個逗哏一個捧哏,為什麼于謙能完全接住郭德綱的語言藝術?

凹凸莯娛樂蒎


相聲表演是逗哏和捧哏相輔相成的,沒有說一段相聲,逗哏的說的話就是語言藝術,捧哏說的話就是搭茬的什麼也不是的。

相聲作為語言藝術,是因為捧哏和逗哏搭配的一來一往產生的藝術魅力。

郭德綱和于謙是現在相聲行業最火的一對搭檔。

他們能夠有這麼默契的配合主要是因為他們之間相互信任。

于謙相信老郭,無論于謙說了什麼話,老郭都能圓轉了,說出來讓觀眾樂了。

老郭也相信于謙,無論老郭甩出來什麼話頭于謙都接得住,不讓這話頭掉地上。

這種相互信任是一段相聲完美演出至關重要的因素。

當然更重要的原因是兩個人彼此之前確實值得信賴。

不然,我覺得你能接得住,結果你接不住,這就砸了。

但如果你能接住,我卻總覺得你接不住,明明有很好的包袱口,因為不信任你,我不敢說出來,就怕砸了,這個相聲最後也就溫了。

看看現在說相聲的搭檔,配合不好的地方大概率都在這些地方,相互不夠了解,不夠信任。

像郭德綱和于謙這樣的搭檔,雙方實力相當,又彼此信賴的,真是可遇不可求。


閒白社


德雲社最有意思的人就是于謙,整個相聲界最最有意思的也是他。為什麼這麼說呢?二十多年的舞臺搭檔——人送相聲界“黃金組合”,除了喝醉酒、幾乎沒有一場演出落下。

而這漫長的二十多年裡,德雲社幾番風波中,如2006年“反三俗”、2010年臺柱子集體離開德雲社,以及幾年後郭德綱和曹雲金開撕,于謙幾乎都是默不作聲,不選邊站、不發表個人看法,每次都是片葉不沾。

有網友說,于謙這是一種置身事外是聰明之舉,不趟渾水,不表態有時候就是最好的表態。這話有一定道理,但對於郭德綱來說未必能理解。摩羯座男人的性格除了有仇必報、還有就是愛憎分明,不達目的不罷休。更何況,當時的郭德綱處於孤軍奮戰階段,急需聲援。於是,就有了下面這一幕。

2009年封箱演出上的一段群口相聲,當時于謙、高峰、欒雲平、李菁、何雲偉、曹雲金、劉雲天等都在臺上,郭德綱問:到底給多少錢你們才不走?沒人敢接話,問到于謙時、一臉嬉笑回答說:“這個,我不參評吧。”郭德綱笑道:“你是禮儀小姐。”

當然了,相聲舞臺上真真假假,也許僅僅是舞臺上一個包袱而已。但依據當時(2009年)德雲社危機四伏、外界有關李何曹三人慾單幹的傳聞已經沸沸揚揚,又有北京臺、體制內相聲界的咄咄逼人,郭德綱對於于謙及李何曹幾人的“逼問”更像是心裡所想,更何況曹雲金還是于謙的乾兒子。

即使舞臺上于謙不表態,其實在郭德綱和曹雲金開撕後——嚴格說是曹雲金離開德雲社後,于謙和曹雲金就鮮有來往了——至少不見於諸媒體,連好事的狗仔也沒拍到任何照片。這點郭德綱不可能看不出來。

也是這麼多年的風風雨雨共同走過來,彼此之間太瞭解了,只怕郭德綱張嘴沒說幾個字、于謙就已經只會老搭檔要拋出什麼包袱了。在大是大非面前于謙尚且如此睿智、又有多年捧哏經驗和倆人舞臺磨合默契度,給郭德綱精準“量活”自然不在話下。


岑詮


平常心談娛樂[摳鼻]

儘管郭德鋼常在表演中對於謙說:你最好按詞說……,但郭德鋼卻經常“使壞”,同一段相聲,他每一次表演都不一樣,動不動拿于謙說事,但他也“佔不了多少便宜”,常常得到于謙的有力反擊,偶然的橋段可以看出于謙捧哏的功力不同凡響,他的超常發揮得到觀眾的積極響應,而郭德鋼又擅長“自我解嘲”,兩人的相聲是包袱不斷,精彩無比。

郭:你最好按詞說

於:哪兒有詞兒啊

郭:我怎麼也沒有啊,這行越幹越回去了,連詞都沒有了。

於:(笑)

郭:人家觀眾就就聽你這沒詞啊?

於:(問觀眾)聽嗎?

郭:這就對了,這行就得這樣,老一樣以為對口的報紙呢……

于謙和郭德鋼表演,大部分對話是現掛,兩人搭檔多年,墨契程度非同一般,確實不用照詞說,他們的相聲自然流暢、不做作。

于謙每每能接住思維活躍的郭德鋼拋出的活,臨場發揮,把包袱翻得順暢、響亮,經常巧妙的把解決現掛的問題又踢回老郭,足顯其深厚的基本功和豐富的臨場經驗。





平常心談娛樂


當今相聲界要問哪對搭檔配合的最為默契,無疑肯定是郭德綱和于謙這兩位了!

為什麼于謙能完全接住郭德綱的語言藝術?這得從兩人的私交、對相聲藝術的熱愛、舞臺的默契來解釋了。

一、好的搭檔如兩口子

經常會有粉絲管郭德綱叫“郭大爺”,管于謙叫“於大娘”,這個比喻真的很貼切。一對相聲搭檔就像一對夫妻相伴過日子,有過著過著就離婚的(馮鞏牛群、馬志明謝天順、奇志大兵等),也有始終如初相伴到老的(侯寶林和郭啟儒郭全寶、侯耀文石富寬、王謙祥李增瑞等),也有經常換妻的(姜昆VS馬季、李文華、唐傑忠、戴志誠 )。


夫妻過日子是一個細嚼慢嚥的過程,需要相會理解、相互包容、相互配合 ,才會相濡以沫。 其實相聲搭檔也是一樣,郭德綱年輕時有些羈傲不遜,處處爭強好勝,和相聲界的人格格不入,以當時的局勢,並不是郭德綱有多麼的蠻橫無理,而是相聲界有些不容他,逼得他嫉惡如仇,這也就是郭德綱了,換了其他人可能早就埋沒在大海中了。

于謙一路相隨,卻很少有他的負面消息,而且和各方面的人都沒有恩怨,這說明於謙的情商高,為人處事圓滑得體。夫妻之間不也是這樣,性格互補,男主外女主內,男人強勢女人內斂,所以他倆在一起真的是天生的一對,地配的一雙。

二、都有對事業的熱愛

郭德綱從小就對相聲就有無比的熱愛 ,不像許多相聲演員都是半路入行,結果都半途而廢。郭德綱這一生就是為相聲而生,為相聲而活,是他盤活了面臨死亡的相聲市場。

于謙年輕時做影視演員,玩過搖滾樂隊,于謙早年雖然不是靠相聲生活,但是他對相聲的熱愛程度也是很深的。遇到郭德綱後,就像如魚得水,一發不可收拾。

三、舞臺的默契

相聲搭檔的默契來自於兩人的內心,來自於生活。于謙說過,平時他倆在一個房間待著,自己做子的事一上午不說話都行,但是一個眼神都能明白對方要做什麼。在舞臺上,郭德綱經常拿于謙及他的家人砸掛,謙哥也是欣然接受,沒有一點在意。他們的相聲基本在臺下也沒有對過詞,上臺就能捧,而且每一次的捧哏剛剛到位,這就是默契。

  于謙這樣評價他和郭德綱的關係:“我們對各方面的理解和處世態度都一樣。我們的默契不是從小到大培養的,是半路合作中彼此感覺非常好。按傳統教育,只要郭德綱成功了,我就成功了,但郭德綱願意發揮逗哏的作用,他願意讓捧哏的也出亮點,他不覺得這是搶風頭,他覺得,我們是一個整體。”說到相聲界的找搭檔,于謙認為,找一個能愉快地說相聲的小夥伴,真是“比找媳婦還難”。

于謙雖不是德雲社的元老,但和聰明無比的郭德綱配合,卻貌似只有謙和忍讓的于謙能“駕馭”,一路搭檔過來,成就了相聲界的一段佳話和傳奇。


馬上封侯168


首先從郭德綱開始說吧,相比於其他相聲演員表演相聲中規中矩的表現形式,郭德綱的相聲,更多的是臨場發揮的成分在裡面,當然了,郭德綱的相聲也是有臺詞的,但是在講著講著的時候,“發壞”的郭德綱變會臨場發揮,即興扔出一個包袱來,不按照傳統套路出牌,這也就成為了郭德綱相聲的一個特色,也正是因為這麼一個特色,讓郭德綱的相聲耐看,同時觀眾也喜歡看。



在讓自己過了嘴癮,觀眾看了上癮的同時,卻深深的難為了給他捧哏的相聲演員,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相聲演員都接不好郭德綱包袱的原因,那為什麼于謙能接得住郭德綱的包袱呢?這還得從於謙的經歷開始說起。




瞭解于謙的觀眾多多少少都知道,于謙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北京土著,骨子裡有著老北京人愛玩、會玩的特點,難能可貴的是,于謙脾氣好,怎麼鬧都不帶急的,這也與早期一點就著的郭德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于謙82年開始學習相聲,先後師從王世忠、趙世臣、石富寬等相聲名家,在相聲的基本功方面,于謙可以說是頗為紮實,在之後,于謙又玩起了搖滾、演出過電視劇,這些經歷可以說成為于謙之後的一些素材,也正是這些經歷給於謙的應變能力打下了基礎。早年間在社會上闖蕩所積累的這些個閱歷,讓于謙與老郭能和平相處,對於表現欲極強的老郭,于謙也能巧妙的謙讓,可以說兩人的關係,更多的像是彼此的知音,三分逗七分捧,也正是有著這層關係,讓捧哏的于謙,逗穩了老郭,也間接捧紅了自己。


妙筆天成


郭德綱和于謙在進行搭檔說相聲的時候,在很多方面吸引了觀眾。能夠發現,無論郭德綱說出什麼樣的話來,于謙總量能夠在第一時間內給出回應,並且回應的非常巧妙,往往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而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現象,最主要的一點就是于謙本身的相聲造詣和相聲功底非常的深厚,與此同時于謙能夠經歷生活,體驗生活,在第一時間之內想出最好的包袱來進行回饋。



于謙的相聲造詣還是很深厚的

儘管于謙給大家的第一印象是非常好玩而且安心現狀,但是不得不說的是,整個相聲領域論相聲功底的話,于謙絕對能夠排到前幾位。

整個!德雲社裡面單純的論捧哏的造詣,于謙說第二沒有人敢說第一。最主要的一點就是于謙的個人相聲功底達到了一個非常可怕的境界,而且於謙本人因為自身的環境因素,使得他更早的接觸相聲,更懂得相聲的流程和相聲的發展。



而且在早期的于謙,曾經拜過一位非常優秀的相聲老師,這位老師對於自己的發展可謂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對於于謙的成長也起到了很大的幫助和促進作用。

而且於謙早期的時候並不是單純的只說相聲,在說相聲的同時于謙也曾經去拍過電影,拍過電視劇,參與過綜藝節目,這些都為于謙任務提供了很高的生活素材。


當這些生活素材積累在一起的時候,就能夠使于謙在面對郭德綱提出來的各種包袱時不假思索的說出對應的點,而且對應的點非常巧妙,能夠讓觀眾第一時間內get到。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郭德綱跟于謙脾氣秉性雖然不同,但是兩人相處非常合得來。相互之間已經達到了一個非常可怕的默契程度,按照于謙的說法,哪怕郭德綱一個眼神兒于謙都知道接下來該接什麼樣的話,這樣的配合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于謙與郭德綱在進行舞臺搭檔的時候,相互之間能夠合作的這麼完美。



結語:當然,除此之外還有一點比較重要,那就是熟能生巧,在相聲領域摸爬滾打這麼些年,無論如何也是對相聲的發展有一個比較熟悉的概況,在什麼時候該說什麼話,也算是有一些相應的底蘊能夠支持其中。


相聲小蝦仁兒


郭,或者說德社的掌聲,已經完全模塊化了。莫說於大爺,我們多聽幾次,都能順口接上郭的話茬。實在太熟悉了。

所以,這種默契是基於德社缺乏原創作品的基礎上的。

為啥缺乏原創?郭給了很好的說明:藝人拼到最後就是拼文化。

試問,沒文化加上只要賺錢的浮躁,誰還去做高質量的原創呢?當初馬季趙炎的五官爭功,牛群馮鞏的小偷公司,領導冒號,一個弄潮兒,姜昆唐傑忠的老煩,這才是真正的原創經典,而非坐在傳統老段子上吃老本。

你覺得有沒有道理??


世事難預料


不僅于謙能接住郭德綱,所有的相聲組合捧哏的都能接住逗哏的,這是基本的常識,沒什麼特殊之處。奇怪的倒是你――這麼普通的常識,你怎麼就不知道呢?提出來不覺得丟人現眼嗎?


手機用戶54820396435


“夫妻生活和諧”,源於操練


上海打工妹


因為於對自已家親人都不瞭解,那還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