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我是您的兵|柴萬堂:永不褪色的勳章記憶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穿過六安市東七里站原汽車技工大隊旁的林間小道,便可看見一進農家小院,一位滿頭白髮、精神矍鑠的老人正靜靜坐在沙發上,面前茶几上放著一個小鐵盒,裡面裝著他此生最為珍貴的東西——幾張泛黃的證書和一枚枚勳章,他就是退役軍人柴萬堂。“知道你們要來,老爺子兩天前就開始張羅起來,別提多高興了……”柴老的小兒子柴茂江說。現如今,柴老已年過九旬,聽力幾近喪失,視力也已模糊,但思路還算清晰,行動自如。

當我們打開鐵盒子的瞬間,柴老也打開了一段塵封的記憶。

勳章見證 戎馬一生

1928年5月,柴萬堂出生在山東省菏澤縣一個貧苦家庭,母親多病,弟弟和妹妹早逝,柴萬堂早早挑起了家庭的重擔,跟著父親幹起了農活,砍柴、割草、拉車這些體力勞動填滿了柴萬堂兒時的記憶。為了補貼家用,柴萬堂每天早出晚歸,將砍來的柴草不遠千里翻越一個又一個山頭運到集市上賣,由於山坡路生,他時常因為賣柴摔得鼻青臉腫,但每一次回到家中都是強忍疼痛,不肯說出口。直到1945年,菏澤全境解放,柴萬堂便加入了村裡的兒童團,此後查路、放哨、鬥地主、扒城牆、支前線成了他生活的全部。“兒童團的主要任務是站崗放哨,我們幾個人一夥,扛著木槍,站在村子路口,對來往的陌生人進行排查,有問題的就往村裡帶,沒問題的就讓他們走……”柴老至今還清楚地記得兒時的一些情景。



祖國,我是您的兵|柴萬堂:永不褪色的勳章記憶


1948年,隨著解放戰爭的深入,年僅19歲的柴萬堂在河南永勝縣入伍,成為中原野戰軍三中隊七旅警衛營機炮連一名普通的炊事員,雖然不是在戰場上同敵人正面交鋒,但那時的敵後戰場同樣硝煙瀰漫,肩上的擔子一樣沉重。由於表現出色,後來被編入志願軍十二軍三十一師九二團二營五連成為一名步兵戰士,跟隨部隊輾轉全國,先後參加了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四川成都戰役等大型戰役,在進軍大西南無數次戰爭中,由於能吃苦,不怕犧牲,屢立戰功,被部隊授予甲等功。

祖國,我是您的兵|柴萬堂:永不褪色的勳章記憶

“重傷不叫喚,輕傷不下火線。”柴老回憶,當時最苦的就是淮海戰役。整場戰役足足打了兩個月零一天,消滅敵軍60萬。“當時人民群眾是我們強大的力量,五百多萬民工支援前線,為我們運送物資和糧食,還幫我們解救傷員。淮海戰役的勝利,是老百姓用小車推出來的……”柴老說。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柴萬堂又先後加入到金城狙擊戰、上甘嶺戰役中,由於戰場上英勇作戰,不畏生死,被部隊授予三等功。現如今,掛在老人面前的一枚枚絢爛奪目的紀念章,正是老人浴血奮戰的真實寫照。從一個賣柴娃到一名革命戰士、共產黨員,戰爭留給柴萬堂的除了光榮,還有傷跡。在淮海戰役和上甘嶺戰役中,柴萬堂頭部和腿部曾多次負傷,但在他看來,這些傷痕是他一輩子的榮耀。

堅守初心 不忘本色

“離開了黨,離開了組織,我將一事無成。” 1955年至1963年,柴萬堂在組織的安排下,先後被送往武漢、長沙等地學習政治、文化、軍事知識。在這期間,他始終謹記組織的囑咐,無論軍事訓練、專業學習還是政治教育都搶著幹,始終保持旺盛的精力,嚴格遵守部隊紀律,由於勤奮好學,積極進取,柴萬堂很快就從學校結業了,也正是這份努力和執著為其日後的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祖國,我是您的兵|柴萬堂:永不褪色的勳章記憶


1979年,柴萬堂被組織安排到南京軍區汽車技工訓練大隊工作,他仍像行軍打仗一樣四處奔波,為了解決第二年無錫技工大隊搬遷至六安後戰士們無處安身的燃眉之急,他每天東奔西跑,通過各種途徑聯繫生產隊,燒磚制瓦,搬遷徵地,整日和施工隊打成一片,吃住都在工地上,這樣連續一個多月,煥然一新的技工大隊如期落成。

在擔任技工大隊政委期間,柴老始終保持“場上狀態”,本色不改,一切遵從上級指示。為了把單位黨政工作落到實處,他每天穿梭於各連隊中,瞭解官兵們的思想情況,及時掌握動態,把戰士們的思想工作擺到工作的中心位置,作為單位建設的重點任務來抓。除此之外,為了加強領導,摸清各連隊思想脈搏,柴老還定期召開黨委會,及時傳達貫徹上級指示,明確任務要求,明確工作標準,明確責任分工,以此加強軍事訓練,保證了部隊的生產生活有序進行。

言傳身教 弘揚家風

時光荏苒,戰爭的硝煙早已散盡,但對於柴老而言,留下的傷痕卻是無法磨滅的,從南京軍區汽車技工訓練大隊政委崗位離休至今,他仍時刻關注著祖國的發展,經常通過報紙、網絡瞭解國家時政動態,一看就是好幾個小時,每次看到頭暈才肯罷休。在老人的眼裡,有國才有家,國家的和諧團結勝過一切。柴老的小兒子柴茂江自豪地說:“老爺子言傳身教樹立了良好的家風,子孫後代走得直、行得正,家庭關係和睦,逢年過節,黨和組織還不忘關懷。”柴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為孩子們做表率、當標杆。



祖國,我是您的兵|柴萬堂:永不褪色的勳章記憶


身為老黨員,柴老有著自己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即使身居要職,他也從不徇私舞弊,即使是關乎兒女的“小忙”,他也不肯違背原則。他常教導自己的子孫後代,絕不能忘本,從小就要養成尊老愛幼、勤儉節約的好習慣,不許子女有任何違法亂紀行為,做一個明明白白的人。在柴老的影響下,從小在柴老身邊長大的柴茂江早早地在心裡埋下了當兵的種子,初中一畢業,柴茂江就應徵入伍了,時至今日,回想起當兵的種種,

柴茂江還深有感觸:“正是因為老人的言傳身教,如今四世同堂,其樂融融。”

“人休息了,思想不能休息,為革命工作不能休息,雖然現在不在職了,但是我不能給組織添麻煩。”面對鏡頭,柴老如是說。身披戎裝,保家衛國;告別軍旅,本色不改。戰爭年代不怕犧牲、出生入死,和平年代不忘初心、對黨忠誠,柴萬堂用他的樸實無華和淡泊名利書寫了一幅可歌可泣的人生華章,也在身體力行中詮釋了“有一份熱,就發一份光”的勵志格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