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影《催眠大師》裡,有這麼4處對稱美,你發現了嗎?

近期在今日頭條西瓜視頻重溫了一遍徐崢,莫文蔚主演的電影《催眠大師》,再次被電影中出現的對稱美所打動。

這部由陳正道導演,徐崢,莫文蔚主演,2014年上映的電影,講述了著名心理治療師徐瑞寧,在一次治療病人任小妍的過程中,卻被她所治癒的故事。


在電影《催眠大師》裡,有這麼4處對稱美,你發現了嗎?

結合觀影內容,分析一下這部電影裡面出現的4處對稱美:

第一,電影結構的對稱美。

從宏觀上來看,在這部電影中,有著結構上的對稱美。

那就是從大概50分鐘開始,選取一個時間點,這個點之前的內容,和之後的內容,存在著一種結構上的對稱。

在這個時間點之前,是瑞寧的主角身份,無論是他在開場的演講,治癒的那個案例,以及他和老師的對話,都在呈現他在專業上的自信,神奇,他始終被大家所關注,影片通過一個個鏡頭,一點點表現給觀眾,佔據著觀眾的頭腦。


在電影《催眠大師》裡,有這麼4處對稱美,你發現了嗎?

而在這個時間點之後,是瑞寧作為一個被大家關心的主角,他的過往經歷,內心的傷痛,自責,內疚,一點點呈現給觀眾,給觀眾帶來了一種強烈的反轉效果。

可以說,這種在結構上的對稱美,不僅清晰地呈現出電影在宏觀上的精巧設計,高屋建瓴,謀篇佈局,也很好地展現出了導演的匠心獨運,前後呼應,顯得自然貼切,又不會拖泥帶水,一氣呵成,回味無窮。

第二,男女主人公的對稱美。

在電影中,對於人物關係的精彩呈現,也有著對稱的效果。

瑞寧是一名知名的心理醫生,有著高超的技藝,專業性也很強,每天都在治癒他人。同時,他也有著心理困擾,無人可訴說的委屈,孤獨,在他本人身上,體現了一種對稱美。


在電影《催眠大師》裡,有這麼4處對稱美,你發現了嗎?

同樣,任小妍也是一名心理醫生,一方面她承擔了前來治癒瑞寧的重任,做了很多精心的準備,同時,她也有著不為人所知的往事,內心的苦楚無人訴說,在她身上,也體現了一種對稱美。

在任小妍給瑞寧治癒的過程中,她內心的創傷,也在無形中被瑞寧給治癒了。可以說,他們既是互相試探,也是彼此治癒,這也是一種對稱美。

第三,人物關係的對稱美。

在電影中,無論是故事情節,還是人物關係上,也存在著一定的對稱美。

比如,小妍給瑞寧講述的那個故事,她在家裡聽到的聲音,看到的人物,以及樓下的住客,他們最終找到的那個遺囑,存放地方,都和瑞寧身處在這個環境裡,聽到樓上裝修的聲響,讓秘書上去查看,有著對稱的地方。可以說,兩者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在電影《催眠大師》裡,有這麼4處對稱美,你發現了嗎?

比如,瑞寧開車遇到車禍,他車上不僅有愛人,還有好友,而他的好友,正是小妍的男友。在電影剛開始敘述的時候,用的是小妍回憶的鏡頭,在她的記憶裡,只是男友離開了她,並沒有交代男友因為什麼而離開。

而在瑞寧回憶的時候,剛開始也是回憶到他出車禍,愛人和好友不幸遇難,愛人的相貌做了交代,而關於好友的內容,始終沒有交代。

等到了電影的後面,才慢慢交代了好友的相貌,原來和小妍的男友,是同樣一個人。不得不佩服電影的結構和剪輯的功底,兩個人物剛開始始終處於陌生的環境和場景之中,等到了最後,兩者終於合二為一,呈現出融為一體的效果,這也是一種對稱美。

此外,電影中關於瑞寧催眠小妍的手法,與小妍催眠瑞寧的手法,以及他們在幫助對方回憶時候的手法等,都存在著一種對稱美。


在電影《催眠大師》裡,有這麼4處對稱美,你發現了嗎?

第四,現實和催眠交叉進行的對稱美。

在電影情節逐漸呈現的過程中,發現一個特別令人印象深刻,又覺得奇妙無比的事情,那就是現實和催眠內容的交叉呈現,交相輝映。

這是電影剪輯手法的一次高超運用,也體現了導演對於這種對稱的成功駕馭。

具體表現為,一方面是現實內容的分層次逐漸推進,吸引著觀眾往下觀看,另一方面是催眠內容的遞進推進,既解釋了現實內容中的疑惑,又在深層次,人物內心深處揭示了這個背後的邏輯和心理關係,在觀看電影過程中,始終被這種交叉的剪輯,所吸引,所沉醉。

此外,電影裡面對於“水”和“門”的多次出現和運用,也體現了一種對稱美。


在電影《催眠大師》裡,有這麼4處對稱美,你發現了嗎?

在瑞寧身上,他最害怕水,回憶裡有水,現實中有水,催眠中也有水,可以說,水的多次出現,是一種暗示,也是一種催眠即將到來的提醒,是一個節點。

同樣,在小妍身上,對應的是門,在電影開頭,呈現的那個心理案例,也是一個門,在瑞寧給小妍催眠的過程中,也多次出現了門,無論是孤兒院的門,還是催眠中的那個她即將要打開的那個門,以及現實中打開的那個門。門的多次出現,也是一種暗示和提醒,和水的出現,有著對稱的美。

總而言之,在電影《催眠大師》中,多次出現的對稱美,令人印象深刻,當然可能還有其他很多的對稱美,還沒有發現。在每次發現的過程中,總能感受到電影的魅力所在,這也是一種收穫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