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臨刑提一要求,不要脫了衣服,監斬官百日後羞愧自盡

在清朝末年,有很多仁人志士為了推翻腐朽的清王朝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而在眾多的男子中,有一人顯得格外的矚目,她就是巾幗不讓鬚眉的革命女戰士秋瑾。

秋瑾臨刑提一要求,不要脫了衣服,監斬官百日後羞愧自盡


中國女人被封建思想壓迫和奴役了上千年,再開化也就是出個洋、留個學。

像秋瑾這樣,能以推翻清王朝的統治為己任的女人委實不多。所以她的事蹟在近百年來一直廣為傳頌。

秋瑾原名閨瑾,字璇卿,號旦吾,祖籍浙江江陰,生於福建閩縣。

她出身官宦世家,從祖父起家中便世代為官,她的父親秋壽南官至郴州知州。秋瑾能文能武,在21歲嫁給了雙峰縣荷葉鎮的王廷鈞為妻。

在婆家時,秋瑾常與唐群英、葛健豪二人來往。三人情同姐妹,常在一起飲酒賦詩,時人稱三人為“瀟湘三女傑”。

1900年,秋瑾的丈夫王廷鈞靠捐資當了戶部主事,秋瑾跟隨丈夫入京。當年恰逢八國聯軍入京,為躲避災禍,夫妻二人回到家鄉荷葉。

1903年,王廷鈞再次入京赴職,秋瑾攜女跟隨。1904年,秋瑾不顧丈夫反對,自費東渡日本留學。

在那裡,秋瑾接受了很多新的觀念,並結識了一批志同道合的革命夥伴。

1906年,秋瑾與徐錫麟等光復會領袖在上海集會,密謀在浙江、安徽兩省發動推翻滿清政權的起義,而秋瑾則為浙江地區起義的負責人。

後來事情敗露,徐錫麟慘遭殺害,秋瑾等人所在的大通學堂也被官府查抄。

山陰縣令李鍾嶽欣賞秋瑾才華,特地拖延時間讓學生逃跑,並向紹興知府貴福力保大通學堂沒問題。

秋瑾臨刑提一要求,不要脫了衣服,監斬官百日後羞愧自盡


1907年7月13日,貴福將李鍾嶽叫到府衙痛批一頓,並表示:“如果不將大通學堂的師生悉數處死,我就電告你同該校同謀逆。”

李鍾嶽沒辦法,最後去大通學堂拘捕了秋瑾、程毅等師生8人。

1907年7月15日,秋瑾被紹興知府貴福判為死刑,李鍾嶽悲傷的對秋瑾說:

“我位卑言輕,沒法保全你。讓你死不是我的本意,希望你能諒解。”

秋瑾對此表示理解,同時向李鍾嶽提出三個請求:

1、寫一封家書。2、不要梟首。3、死後不要剝衣服。李鍾嶽爭取了半天,終於讓貴福答應了後兩個請求。

秋瑾死後,李鍾嶽就因“包庇女犯罪”被朝廷革職,然後他回到了杭州。在離開紹興時,送他的紳民多達數百人,乘船數百隻。

他覺得心中有愧,對大夥說:“去留何足計,未能保全大局,是所憾耳!”

後來他客居杭州,整日對著秋瑾所贈的“秋雨秋風愁煞人”七個字傷感,常說“我不殺伯仁,伯仁卻由我而死”!

後來他自殺幾次都被親朋所救,妻子也不敢離開他。終於有一天,趁妻子外出的功夫,李鍾嶽懸樑自盡,此時距秋瑾就義不過百日。

秋瑾臨刑提一要求,不要脫了衣服,監斬官百日後羞愧自盡


李鍾嶽死後,浙江紳民無不扼腕痛惜,前來弔唁者三日不絕。

7月16日,她在紹興被當眾斬首,因為她是反清的烈士,因而沒有人敢和清政府作對,為她收斂屍體。

當時她英勇就義的時候,不過三十二歲,兒子年僅十歲,女兒更小,還不到五歲。

因為秋瑾烈士的身份,於是她的子女便被人偷偷收養了。

後來清政府被推翻,當時業已成年的王沅德選擇外出求學,因為母親家中有著官僚背景,所以王沅德便靠著這丁點兒的關係。

一邊在上海唸書,一邊結識了社會各界的名人,後來還參加了同盟會,當時一位富商找到他,想和他合夥做生意,他爽快答應下來。

結果兩人的生意還真有些起色,沒過多久,整個長江流域便都能看到兩人的生意了。

據傳言,當時湖南等地有將近一半的產業都有兩人的股份,幾乎涉及了各行各業,在上世紀的時候,王沅德還曾做過一段時間的湖南首富。

建國之後,因為有著公私合營的政策,於是他便將自己所有的產業都交給了國家,自己則跑去做了一名資料整理員。

專門負責收集母親生前的事蹟,然後向別人敘述自己母親的光輝往事。1955年,他突發心臟病離開人世,年僅58歲。

而他的妹妹則在上個世界便去到美國留學,學成歸國之後,成為我國第一批的飛行員,在1951年的時候,去到了臺灣。

在那裡,她同樣致力於收集母親的資料,在六十年代離開人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