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年間,國學大師誰排第一?

用戶6318902015698


一個文人要出名,才華是一個方面,性格也是一個方面。一個人才華高,時人和後人會評頭品足說,某先生在某領域是一流學者,才高八斗。而一個人有個性,哪怕橫眉冷對,罵人無數,特別是罵過那些位高權重、甚至有權對他隨意處置的人,大家便立即豎起大拇指,感嘆,這人有風骨,立時傳為佳話。劉文典被稱為“民國第一狂徒”,就是因為他暢言無忌,敢在太歲頭上動土。

劉文典最引以為傲、且暴得大名的事,就是他曾經當場和國民黨首腦蔣介石差一點動手幹架,當面大罵蔣介石為“新軍閥”,這是比太歲頭上動土還驚人的事件。事情是這樣的,1927年,劉文典任新創辦的安徽大學校長。

1928年11月23日,恰逢安徽省立第一女中舉行校慶,為慶校慶開展了一些慶祝活動,當時有部分安徽大學的學生,在校慶期間看戲時,與省立第一女中校長髮生了衝突,結果招來了軍警的鎮壓,由此引發大規模學潮。

11月29日,蔣介石又特意召見了安徽大學校長劉文典。當即,劉文典戴著禮帽、穿著長衫,昂首闊步到達蔣介石辦公室。

當他進來之後,並不稱蔣介石主席,而稱先生,這讓本來已經臉色難看的蔣介石有了怒氣。他說:“你是劉文典嗎?”口氣不對,劉文典也直言回敬道:“我字叔雅,文典只是父母長輩叫的,不是隨便哪個人叫的。”

一下激怒了蔣介石,他罵劉文典說:“你是學閥!”劉文典痛加回擊:“你是新軍閥!”蔣介石又拍著桌子吼道:“無恥文人!你慫恿共黨分子鬧事,該當何罪?!”劉文典見蔣介石汙衊,大喊道:“寧以義死!不苟幸生!”

同時竟以身體向蔣介石撞去,要不是警衛擋住,還不知會發生怎樣的衝突,蔣介石立即讓左右把劉文典押下去,把他關進了監獄,甚至發出了死亡威脅。

此事傳出後,在全國教育界和知識階層,引起了強烈的反響,關於“保障人權”、“釋放劉文典”的呼聲隨之四起,蔡元培、陳立夫等人也出面替劉文典求情,蔣介石迫於各方壓力,最後將劉文典無罪釋放。




皓月紫光


我個人以為,國學是有的,但我不承認國學大師這一稱謂。國學是一個民族從古至今,知識與實踐的沉澱。它涉及一個民族生產,生活各個不同時期的方方面面,體系龐大。愚以為是任何一個人不消說全面掌握了,就是粗線條的,系統的,縱貫中國這樣有著五千年文化歷史的,也是不可能的。因為一個人的生命是有時間性的,其精力也是有限的。是不可能掌握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文化的全部的!既然不可能,又怎麼會有國學大師吶?再說,植根於本民族,本國的國學首先應該是世界的,沒有世界文化這個本國文化的參照物,何以區別本民族的文化是不同於它國,獨立於其他民族的本國的國學吶?在這個基礎上,你說世界上真有這樣國學大師嗎?


賴蘇林13514894209


雖然民國期間中國的國力較為衰弱,但是民國時期中國依然誕生了許多優秀的國學大師,比如梁啟超、王國維、陳寅恪、趙元任,他們四個人是民國時期最為著名的國學大師,而且他們四人都曾經在我國致命學府—清華大學擔任過講師,所以綜合來看,他們四個人都是非常厲害的。



但是在我個人心目之中,梁啟超是排名第一的國學大師。

一代大師梁啟超

梁啟超是民國時期中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歷史學家、與此同時他還是是中國近代維新派、戊戌變法的領頭人和發起者之一,更是是新法家派系的著名代表人物。


單單從學術上來說,他不管是在史學、圖書館學、目錄學,還是文學理論方面來看都有過令人羨慕的成績,正因為如此他才會被公認為清末民初最優秀的學者之一,也是民國最牛的大師之一,是近代中國一個百科全書式人物。

總體來說,他是對近代政治有深遠影響的風雲人物。在哲學、文學、史學、經學、宗教等領域都廣有建樹。

他也有許多優秀的代表作,比如《新史學》、《中國歷史研究法》、《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清代學術概論》、《佛學研究十八篇》


湯姆貓談歷史


開玩笑,國學大師這種事情可以排名詞呢?

葭明通個人意見,這個第一應該送給辜鴻銘。

為什麼?

無他,因為清末民國年代,是東西方文化交融碰撞激烈的年代,而辜鴻銘這個人真正的學貫中西!

這個時代,學貫中西很重要,因為只有學貫中西了,

對於國學才會有旁觀者的清醒耳目,所謂的國學發展到民國太需要清醒的耳目了。

如果一個人只有滿肚子的國學,他只能算是國學的踐行者,怎麼算大師呢?

國學大師者,是需要指出國學因何而來,要往何處去的。沒有學貫中西的旁觀者能力怎麼找得出這個“因何”呢?

那麼,辜鴻銘有多“學貫中西呢”?

其父親中國人,母親西洋人,我們知道母親對於孩子的影響力有多深厚,所謂的西洋文化他從吃奶開始他就學習了。

而,如果想成為真正的大學問家是需要財富支撐的,辜鴻銘也有,因為他父親的老闆是一個沒有子嗣的西洋大富翁,這個大富翁非常喜歡辜鴻銘,收他為義子,自小就對他開始了嚴格的西方系統文化教育,什麼莎士比亞呀,培根呀,爛讀於胸,自小當兒歌唱的。

後來,10歲時,他義父要他去英國接受正統高等“貴族教育”,前途無量呀!臨行前,他的親父親把他按在了祖宗牌位前,焚香,磕頭,禱告一番肅穆操作後,用中國話告誡他說:“你記住了,將來不論是在那裡生活,有多大出息,掙了多少錢,甚至無論你變成了哪國人,都不要忘了了,你姓辜,你是中國人。”

14歲,他又被送往德國學習科學,因為那時候德國的科學在世界最前沿,以優異成績被愛丁堡大學錄取,他掌握了英文、德文、拉丁文、法文、希臘文,當然還有中文了,自小會說的母語嘛!

7年之後,20歲的辜鴻銘又赴萊比錫大學研究文學,哲學。沒辦法,那時候萊比錫大學比現在什麼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厲害多了,那時候德國是NO.1。

後來,他在各個大學總共拿到了文、哲、理、神等十三個博士學問。蔡元培到萊比錫大學之時,辜鴻銘早就是大人物了,林語堂去萊比錫大學讀書時,辜鴻銘的著作已經是萊比錫大學的教材了,是林語堂這種新學生的指定必讀書了。

24歲那一年,他回到了他父親身邊,他沒有忘記他姓辜,他是一箇中國人,儘管他在西方完全可以做一個“貴族”!而且,他自小也受的是貴族教育。可是,他回到了他的中國人父親身邊。

好了,你看,辜鴻銘西學這麼厲害了,也才24歲,多年輕呀!學什麼也不完,正當其時。

這種人學東西還需要老師教嗎?不需要!

於是,他開始研究國學,一發不可收拾,一個大師橫空出世了。

他在研究《論語》、《中庸》、《大學》這些經典著作之時,還順手把他們翻譯成了英文,然後利用自己的關係在西方刊載發行了,恩,他開始向西方傳播東方文化了。

1885年,他28歲,辜鴻銘終於來到了中國,進入了張之洞的幕府,任職達二十年之久。而所有人都知道,張之洞的幕府裡,精通國學者簡直不要太多。

他一邊幫張之洞辦洋務運動,一邊精研國學,給自己取了一個不倫不類的名字——“漢濱讀易者”,說明他正在研讀易經。

武漢是張之洞的大本營嘛!辜鴻銘協助張之洞辦了第一個由中國人自己建設,自己管理的高等學府——自強學堂(武漢大學)。清華一開始是外國人建設的。

你看,辜鴻銘這個人不光憑著他強大的學習能力研習國學二十年之久,還在中國人堆裡參與了很多中國人的實際社會工作,還是高屋建瓴工作。

他以一個自小接受了西方精英教育者的身份與中華文明日夜相處,其中的心得體會不是哪一個中國人可以體會得到的!是不是?

辜鴻銘的珍貴處,正在於此。

後來,1915年,辜鴻銘已經58歲了,在中國也學習工作生活三十年了,大清已經倒了,張之洞也死了六年了,這時候,他是北大的一個教授,這一年,《中國人的精神》出版發行,另一個名字是《春秋大義》。

是的,辜鴻銘理解了“中國人的精神生活”,也寫清楚了“春秋大義”所在。

辜鴻銘他是一個深沉的,博大的,但是同時又淳樸至極的人,他是一個擁有中國精神的中國人,這個一生四洋的人,終歸還是接受了父命,做了一個北洋人。

他是國學大師第一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