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者本毫無瓜葛,卻因一張族譜,朱元璋和元素週期表連在一起

“氫氦鋰鈹硼,碳氮氧氟氖……”,相信大家對這一串化學名稱並不陌生,而也正是由於這些化學名稱所代表的物質構成了元素週期表。對於近代化學研究來說,元素週期表可謂功不可沒,它將具有相同性質的化學物質分門別類體現在表格之上,大大方便了學習人員的使用,為以後的化學研究積累基礎。

兩者本毫無瓜葛,卻因一張族譜,朱元璋和元素週期表連在一起

我們都知道,元素週期表最先是由外國科學家門捷列夫所提出的,那麼理論上當時所有元素的命名應該都是外文,那這些元素的中文名稱從何而來呢,這就要提到元素週期表跟我國著名的一位皇帝朱朱元璋那些不可不說的關係了。

朱元璋對後代的定名規矩

朱元璋通過自己的努力發動起義,創立了歷史長河中赫赫有名的大明王朝,作為一朝開國之君,朱元璋自然是想讓後來之人銘記自己的功德,為此他創立了許多法度,其中就包括自己子孫命名的規定,也就是說以後所有皇家血脈之人,其名字都是由朱元璋賦予的,這一點上朱元璋的目光不可謂不長遠。

兩者本毫無瓜葛,卻因一張族譜,朱元璋和元素週期表連在一起

首先他要求子孫後輩的名字必須是雙字,以朱為姓,最後一個字要嚴格按照五行相生的順序添加偏旁,而朱元璋一生共留下了26個兒子,我們以他的四兒子燕王朱棣為例,首先姓氏是朱,然後名的第一個字加了木字旁,而他兒子的下一代姓名中的名全部都是火字旁,因為“木生火”,這也就體現出朱元璋的命名規範。

但在實際的情況中,由於他子孫的數量實在過多,往往導致用字不足的情況出現,可這樣的難題在朱元璋眼裡顯然不是事,於是在當時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新文字,冠以金木水火土的偏旁。

元素週期表的翻譯成為難題

在門捷列夫首次提出元素週期表的時候我國還處於清代階段,國家之中不乏對化學有興趣的人才,在如此先進的化學科研成果被提出之時,若想與世界接軌就必須借鑑過來,而這一切也都被當時的化學家徐壽所考慮,雖說找到原版簡單,但想要將其翻譯成中文可還真有點困難。

兩者本毫無瓜葛,卻因一張族譜,朱元璋和元素週期表連在一起

首先就是在這些化學名稱文字的選擇上,一要符合其所代表物質的特點,反差感不能過於嚴重,二來我國正是文字大國,數千年累積下來的優秀的文字文化傳統絕不能在翻譯上出現差錯。正當徐壽苦惱之際,在眾多的詞典書籍之中忽然發現了明代皇帝的命名之規則,當下便開始研究。

朱氏命名“無心插柳柳成蔭”

正如我們上面提到過的,朱氏家族成員中的名都是夾帶五行偏旁的,由於家族成員龐大,分支眾多,為此新造了許多漢字,其中帶金字旁的漢字恰恰符合元素表中的要求。

兩者本毫無瓜葛,卻因一張族譜,朱元璋和元素週期表連在一起

我們舉一個具體的例子來說,元素週期表中第11位元素鈉的化學符號是Na,是一種鹼性金屬,而徐壽發現朱元璋第五個兒子的後人中有一位叫做朱在鈉的,這一個“鈉”字便可以使用,一來這個漢字的金字旁可以反映該符號所代表化學物質的物理性質,二來Na與“鈉”同音,讀起來也便攜好記。

兩者本毫無瓜葛,卻因一張族譜,朱元璋和元素週期表連在一起

根據這樣的一個規則,徐壽在龐大的徐氏名諱之中一一找到了元素週期表中的各個元素所對應的漢字,而朱元璋怎麼也不會想到,他在數百年前對自己家族定下來的這些規矩會對元素週期表在我國的流傳產生這麼大的作用,雖對我們來說他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之舉,但作為帝王,對於朱元璋來說這也是他實現自身價值和對將來家族興旺的一種願景吧。

《朱氏世德碑》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