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緯網、等值線、地形剖面圖知識彙總

高考地理筆記:經緯網、等值線、地形剖面圖知識彙總

經緯網及其應用

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經緯網、等值線、地形剖面圖知識彙總

2.地球儀

(1)地軸:地球儀上,地球繞其自轉的軸,其傾斜方向不變——北端始終指向北極星附近。

(2)兩極:地軸穿過地心,與地球表面相交的兩點。

(3)經線與緯線

經線

緯線

概念

地球儀上連接南北兩極,並和緯線垂直相交的線

地球儀上同赤道平行的線

特點

形狀

半圓

方向

指示南北方向

指示東西方向

長度

都相等(約2萬千米)

自赤道向兩極逐漸變短

間隔

任意兩條經線間的間隔在赤道上最大

任意兩條緯線間的間隔相等

關係

所有經線都相交於南北兩極

所有緯線都相互平行


(4)經度和緯度

經度

緯度

圖示

劃分

從本初子午線向東、向西各劃分180°

從赤道向南、向北各劃分90°

分佈規律

東經的度數越向東越大,西經的度數越向西越大

北緯的度數越向北越大,南緯的度數越向南越大

半球劃分

20°W~0°~160°E為東半球,160°E~180°~20°W為西半球

以赤道為界,以北為北半球,以南為南半球

特殊經緯度 

①0°和180°經線為東西經度分界線②180°經線大致與國際日界線重合

①30°緯線是中、低緯度分界線;60°緯線是中、高緯度分界線②23°26′緯線是熱帶、溫帶分界線,66°34′緯線是溫帶、寒帶分界線

答題模板

經緯網、等值線、地形剖面圖知識彙總

☞ 考點分析——定位置

1.確定具體經緯度位置

(1)經緯網圖上經緯度位置的確定。在經緯網圖上確定經緯度,首先要判斷出經緯線,然後根據度數確定出經緯度。

(2)北極星的仰角等於當地的地理緯度。如北極點上北極星的仰角為90°,赤道上北極星的仰角為0°,該度數即為當地的緯度數。

2.確定半球位置

可根據經緯度確定半球位置,如東西半球、南北半球、水陸半球等。

3.確定緯度帶和溫度帶位置

經緯網、等值線、地形剖面圖知識彙總

4.確定區域位置

根據經緯度確定所在的地形區、氣候區、自然帶、大洲、大洋等區域。

☞ 考點分析——定方向

理論依據: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1.方格狀經緯網圖

(1)確定南北方向

在南、北半球的兩點,北半球的在北,南半球的在南;同在北半球,緯度值大者在北;同在南半球,緯度值大者在南。

(2)確定東西方向

同在東經度,經度值大者在東;同在西經度,經度值大者在西。若分別在東西經,如圖所示:

經緯網、等值線、地形剖面圖知識彙總

若下圖中A、B兩點的經度差<180°,則A在B的西北方向;若下圖中A、B兩點的經度差>180°,則A在B的東北方向。

經緯網、等值線、地形剖面圖知識彙總

2.弧線式經緯網圖(以極地經緯網圖為例)

經緯網、等值線、地形剖面圖知識彙總

(1)圖中A、B兩點位於同一緯線上,根據自轉方向判斷B在A的正東方。

(2)圖中B、C兩點位於同一經線上,根據極點位置判斷C位於B的正南方。

(3)圖中C、A兩點既不在同一經線上,也不在同一緯線上,根據以上方法分別判斷東西方向、南北方向,可確定C在A的東南方。

3.不在同一經緯網圖上的兩點方向的判斷

若已知兩點不在同一經緯網圖上,或只知兩點的經緯度,則需要把兩點轉繪到同一經緯網圖上再判斷方向。如圖1中甲在乙的什麼方向可以通過轉繪的圖2來判斷,甲在乙的東南方向。

經緯網、等值線、地形剖面圖知識彙總

☞ 考點分析——定距離(最短距離)、定範圍

1.定距離

(1)根據緯度差定經線長度:緯度相隔1°的實際經線弧長處處相等,約是111 km,如圖中AB。若兩地在同一條經線上,只要知道兩地的緯度差,就可以計算出兩地之間的距離。

(2)根據經度差定緯線長度:經度相隔1°的實際緯線弧長由低緯向高緯遞減,約是111 km×cos φ(φ表示該緯線的緯度),如上圖中AC。

(3)圖中BC的距離可根據勾股定理估算出。

注意:也可以根據距離計算經緯度差,從而確定經緯度位置。

2.定最短距離(航線、航向)

在地球表面上,兩地間的最短距離是通過這兩地的球面大圓的劣弧(兩點間的弧度小於180°)長度。

(1)可以利用現成大圓,如經線圈、赤道、晨昏圈。處於不同經線但位於同一經線圈的兩點間的最短航程須經過兩極點中的一個(如下圖B)。赤道上的兩點,沿赤道向正東或正西走劣弧即可(如下圖A)。晨昏圈上的兩點,其最近航線就是沿晨昏線走劣弧(如下圖C)。

(2)沒有現成大圓,作大圓劣弧。①北半球兩點的大圓劣弧如下圖所示,應是向高緯(或者向極點)彎曲,所以若從E到F,則走向為東北—東—東南,若從F向E,則走向為西北—西—西南;②南半球的大圓劣弧也應向高緯彎曲,如下圖中從G到H,則走向為東南—東—東北,從H到G,則走向為西南—西—西北。

3.定範圍

(1)跨經緯度數相同的地圖,緯度越高,表示的實際範圍越小。

(2)圖幅相同的兩幅圖,中心點緯度數相同,則跨經緯度越廣,所表示的實際範圍越大。如下圖中,四個陰影區域中實際範圍最大的是④。

等高線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

1.等高線地形圖

(1)等高線:在地形圖上把海拔相同的點連接而成的線。

(2)地形部位

部位

地形

在等高線地形圖中的表現特點

A

山頂

等高線閉合,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一般圖中有黑三角圖例)

B

山谷

等高線向海拔高的方向彎曲

C

山脊

等高線向海拔低的方向彎曲

D

陡崖

多條海拔不同的等高線重合,一般圖中用“”符號表示

E

鞍部

兩側均為閉合的等高線(兩個山頂之間),山谷的最高處,山脊的最低處

2. 地形剖面圖:

可以直觀地反映出沿剖面線地勢高低起伏的變化狀況和坡度大小的狀況。

考點分析

一、等高線地形圖中地形和坡度的判斷

1.判斷地形部位

(1)山頂(峰):等高線閉合,中間高、四周低。

(2)盆地:等高線閉合,中間低、四周高。

(3)山脊:等高線彎曲,凸向低處。

(4)山谷:等高線彎曲,凸向高處。

(5)陡崖:多條海拔不等的等高線的重合處。

(6)鞍部:兩個山頂(峰)之間的低地。

(7)峽谷:海拔中間低、兩側高,且兩側等高線密集。

2.判斷地形類型

(1)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等高線稀疏,較為平直。

(2)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對高度不大,等高線較稀疏。

(3)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對高度大於100米,等高線較密集。

(4)高原:海拔高(500米以上),相對高度小,等高線在邊緣地區密集,而內部明顯稀疏。

(5)盆地:倒置地形,中間較低,一般等高線較稀疏;四周較高,等高線較密集。

(6)大陸架:海水深度小於200米,且等深線稀疏(坡度較小)。

(7)大陸坡:海水深度大於200米,且等深線密集(坡度較大)。

3.判斷地勢高低

(1)等高線數值越大,地勢越高,反之越低。

(2)根據示坡線判斷地勢高低,示坡線總是指向坡度降低的方向。

4.判斷坡度大小

(1)同一等高線地形圖上坡度的大小

在同一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分佈越密集,則坡度越陡;等高線越稀疏,則坡度越緩。可根據“坡度=垂直相對高度/水平距離”來確定。

(2)不同等高線地形圖上坡度的大小

①比例尺和等高距相同,則看等高線的疏密程度,等高線越密集,坡度越大;等高線越稀疏,坡度越小。例如,下圖中(數值單位:米)的坡度由大到小的順序為:C>A>D>B。

②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則相同的水平範圍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等高距越小,坡度越小。例如,下圖中(數值單位:米)的坡度由大到小的順序為:B>D>A>C。

③比例尺不同,等高距相同,則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例如,下圖中的坡度由大到小的順序為:A>C>D>B。

二、等高線地形圖中高度的判斷

1.等高線地形圖中高度的判斷

在等高線地形圖中,首先要找出圖中最大等高線的數值(H大)和最小等高線的數值(H小)及等高距d。如圖所示,圖中最大等高線H大=500米,最小等高線H小=100米,等高距d=100米。據此可進行以下計算:

(1)圖中最大海拔高度(H最大)

H大≤H最大

(2)圖中最小海拔高度(H最小)

H小-d

(3)圖中最大相對高度(H相)

H大-H小≤H相

2.陡崖處高度的判斷

首先從圖中讀出在陡崖處重合的等高線中最大值(H大)、最小值(H小)、等高距d和重合的等高線的條數n。如圖,H大=400米,H小=100米,d=100米,n=4,則:

3.閉合處等高線的高度判斷

位於兩條等高線之間的閉合區域,如果其值與兩側等高線中的較低值相等,則閉合區域內的海拔低於其等高線的值;如果閉合等高線的值與兩側等高線中的較高值相等,則閉合區域內的海拔高於其等高線的值。具體如圖所示:

已知:等高線a、b、c,a

(1)如果c=a,則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