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不敢穿行的拱门和世界最著名的中世纪手稿:圣三一学院的秘密

上一篇:

以前去欧洲其它地方好像没怎么去过大学,到英国来玩,大学倒成了很重要的景点。一路走来已经参观过剑桥、布里斯托和贝尔法斯特的大学,加上去年住了两晚的牛津大学,不知不觉已经参观过四所了。今天又要去一所,它是爱尔兰现存最古老也是声望最高的大学:都柏林大学圣三一学院。

这所大学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于1592年下令修建。最初想仿照牛津剑桥的建制办一所多学院的综合大学,但最终由于种种原因只成立了这么一个学院。不过它的规模虽然没有预想的那么大但地位未有丝毫减损,至今这里的考试成绩都是与牛津剑桥彼此互认的。著名校友中有我们熟悉的大作家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1854-1900)和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等待戈多》的作者萨缪尔·贝克特(Samuel Beckett,1906-1989)。校园西门外矗立的两尊雕像也是学院的著名校友,北边的是政治哲学家埃德蒙·伯克(Edmund Burke,1730-1797);南边的是小说家、剧作家和诗人奥里弗·哥尔斯密(Oliver Goldsmith,1728-1774),他写的《威克菲牧师传》(The Vicar of Wakefield)在爱尔兰乃至英国都脍炙人口。

学生不敢穿行的拱门和世界最著名的中世纪手稿:圣三一学院的秘密


校园对公众是免费开放的,我们从西门进去,首先来到一个三面围合的广场。它被称为国会广场,之所以这么叫,是因为1729年西门外的学院绿地(College Green)建起了国会大厦,不过1800年英国颁布《联合法令》后,爱尔兰的国会被废除,之后那里改为爱尔兰银行。1922年爱尔兰独立后,重新恢复的国会将办公地点放在了以前的伦斯特公爵府,就在圣三一学院南边不远的地方。

学生不敢穿行的拱门和世界最著名的中世纪手稿:圣三一学院的秘密


国会广场南北两侧有两幢外观几乎一样的建筑,北侧是学院礼拜堂,南侧是考试大厅兼剧院,均由乔治三世的御用建筑师威廉•钱伯斯(William Chambers,1723-1796)于1775年设计。

学生不敢穿行的拱门和世界最著名的中世纪手稿:圣三一学院的秘密


学生不敢穿行的拱门和世界最著名的中世纪手稿:圣三一学院的秘密


广场东边有座钟楼,由设计过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主楼的英国建筑家查尔斯·兰宁设计,1853年落成。钟楼高30米,中间还保留着英国王室的盾徽。

学生不敢穿行的拱门和世界最著名的中世纪手稿:圣三一学院的秘密


走近之后会看到四个方向的拱门上各有一个头像,均为古希腊著名学者,包括传说中的诗人荷马(Homer)、大哲学家苏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70-399)和他的学生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8-348),以及雄辩家德摩斯梯尼(Demosthenes,公元前384-322)。

学生不敢穿行的拱门和世界最著名的中世纪手稿:圣三一学院的秘密


门上方四角的雕塑由爱尔兰雕塑家托马斯·柯克(Thomas Kirk,1781-1845)完成,分别代表神学、科学、医学和法学。据说关于这座钟楼学院内有个迷信:哪个学生从钟楼拱门下经过时正好敲钟则考试必折,因此有很多学生在毕业之前都不会在拱门下穿过。

学生不敢穿行的拱门和世界最著名的中世纪手稿:圣三一学院的秘密


钟楼南北两侧各有一尊雕像,北侧为曾任圣三一学院院长的乔治·萨蒙(George Salmon,1819-1904),他是位数学家,将后半生都奉献给了神学。

学生不敢穿行的拱门和世界最著名的中世纪手稿:圣三一学院的秘密


南侧的铜像为圣三一学院毕业的著名历史学家莱基(William Edward Hartpole Lecky,1838-1903)。

学生不敢穿行的拱门和世界最著名的中世纪手稿:圣三一学院的秘密


钟楼东边的大草坪叫图书馆广场,广场北侧的新哥特式建筑为毕业生纪念楼,由托马斯·德鲁设计,1902年落成。还记得这位建筑家吗?他就是设计贝尔法斯特圣安妮大教堂的那位。草坪上还有个亨利·摩尔的雕塑。

学生不敢穿行的拱门和世界最著名的中世纪手稿:圣三一学院的秘密


草坪南边是建于1712-1732年的老图书馆,由爱尔兰著名建筑家汤姆斯·白河(Thomas Burgh,1670-1730)设计。它也是爱尔兰最大的图书馆,珍藏着爱尔兰国宝《凯尔经》。许多人到圣三一学院都是冲着要一睹这件国宝的真容而来,我们接下来就去那里。

学生不敢穿行的拱门和世界最著名的中世纪手稿:圣三一学院的秘密


图书馆的入口在南侧,5-9月周一至周六8:30-17:00开放,其余时间9:30开门(10-4月的周日为12:00-16:30)。门票如果现场买的话排大长队不说,还要花14欧元,而网上购买可享9:30以前和16:00以后入场11欧元的优惠价。

学生不敢穿行的拱门和世界最著名的中世纪手稿:圣三一学院的秘密


我们买的是9:00的,到门口直接走网票专用通道,很快就入场了。进去后直奔二楼,那里有图书馆的另一大看点:65米的长厅(Long Room)。

学生不敢穿行的拱门和世界最著名的中世纪手稿:圣三一学院的秘密


如果想拍那种空无一人或至少游人寥寥的画面,那就在网上买8:30的票而且提前过来排队吧。因为《凯尔经》不让拍照,我觉得很多摄影爱好者到老图书馆都是来拍长厅,而不是来看《凯尔经》的。来晚了在这种弱光条件下就只能拍出这样的鬼影效果了。

学生不敢穿行的拱门和世界最著名的中世纪手稿:圣三一学院的秘密


作为世界顶级的研究图书馆之一,都柏林大学圣三一学院图书馆藏有爱尔兰最丰富的善本和印刷图书达六百多万册,其中最古老的20万册保存在长厅。在通顶的落地书架前设有可滑动的木梯,方便登高取阅。

学生不敢穿行的拱门和世界最著名的中世纪手稿:圣三一学院的秘密


学生不敢穿行的拱门和世界最著名的中世纪手稿:圣三一学院的秘密


中间有几处旋梯可以直通楼上。

学生不敢穿行的拱门和世界最著名的中世纪手稿:圣三一学院的秘密


长厅两侧各有一排大理石胸像,所雕人物均为欧洲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作家或为圣三一学院做出过巨大贡献之人,比如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322),英国大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和大文豪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等。这些胸像最早为图书馆于1743年委托雕塑家彼得·席麦克(Peter Scheemakers,1691-1871)制作的14尊,我们在伦敦威斯敏斯特修道院诗人角看到过的莎士比亚雕像就是他的作品。后来图书馆又先后请了几位雕塑家为长厅塑像,其中最著名的是法国雕塑家路易-弗朗索瓦·卢比利亚克(Louis-François Roubiliac,1702-1762),我们在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看到过他创作的亨德尔(George Frideric Handel,1685-1759)雕像。

学生不敢穿行的拱门和世界最著名的中世纪手稿:圣三一学院的秘密


学生不敢穿行的拱门和世界最著名的中世纪手稿:圣三一学院的秘密


学生不敢穿行的拱门和世界最著名的中世纪手稿:圣三一学院的秘密


学生不敢穿行的拱门和世界最著名的中世纪手稿:圣三一学院的秘密


长厅西头陈列着一把竖琴,据介绍是爱尔兰现存最古老的一把。传说它曾为著名国王布莱恩·博茹所有,因此被命名为“布莱恩·博茹竖琴”,但考古学家已否定了这种猜测,因为它的制作年代约在公元15世纪,而博茹为1014年去世。

仔细端详这把制作精美的竖琴,它的琴身由橡木和柳木合成,上面镶嵌着银和水晶饰物,琴弦为黄铜所制,据推测应为某位专为王公贵族演奏的音乐大师所有。竖琴是凯尔特游唱民族的象征,制作方法和演奏技巧都属于凯尔特人的秘密。它被爱尔兰人称为“天使之琴”,如今爱尔兰国徽图案参考的就是我们眼前的这把“布莱恩·博茹竖琴”。

学生不敢穿行的拱门和世界最著名的中世纪手稿:圣三一学院的秘密


靠近西头有个通往下层的楼梯,下去就是纪念品商店了。

学生不敢穿行的拱门和世界最著名的中世纪手稿:圣三一学院的秘密


我们重新回到一楼,慢慢欣赏这里最引以为豪的藏品《凯尔经》。这是一本《四福音书》的绘本手稿,一般认为它由爱欧纳岛(Iona,位于苏格兰西海岸的小岛)上的修道院僧侣于9世纪初完成。公元806年维京海盗入侵该岛,岛上的僧侣逃到爱尔兰的凯尔修道院,将这部经书也带到了爱尔兰,因长期藏于凯尔修道院而得名。关于它的完成时间,考古界众说纷纭,有说它在爱欧纳岛已经完成的,也有说它始于爱欧纳岛但最终完成于凯尔修道院的,产生分歧的原因是该手稿制作实在太过精美和复杂,非短短几年能够完成。有一部动画片《凯尔经的秘密》讲的就是它诞生的故事。

经书放在一个玻璃展柜中,周围有几位保安专门制止那些试图拍照的参观者,手机拍也不行!实际上我们在展柜中只能看到翻开的那一页,很难一窥其全貌,那就好好看看周围的介绍吧。在旁边展厅的灯箱里展示了几幅放大的《凯尔经》书页。这一页画的是四位福音书作者的标志,从左上角顺时针依次为带翅膀的人(马太)、带翅膀的狮子(马可)、鹰(约翰)、带翅膀的牛(路加)。

学生不敢穿行的拱门和世界最著名的中世纪手稿:圣三一学院的秘密


令人惊叹的是,经书中的彩绘颜色虽已经过一千多年,仍旧鲜艳夺目。

学生不敢穿行的拱门和世界最著名的中世纪手稿:圣三一学院的秘密


这个柜子里展示了各种颜料是如何采集制作的,它们大多取自天然矿石或植物,有些成分是非常珍贵稀有的。

学生不敢穿行的拱门和世界最著名的中世纪手稿:圣三一学院的秘密


这一幅介绍了如何辨认《凯尔经》中的花体文字。这部经书完全采用拉丁文书写,在句首经常将枯燥的文字绘制成五彩的图案,这也是它的一大特色。

学生不敢穿行的拱门和世界最著名的中世纪手稿:圣三一学院的秘密


学生不敢穿行的拱门和世界最著名的中世纪手稿:圣三一学院的秘密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人员发现,绘制这本经书的人似乎有意将文字图案化作为自己展现创造力的机会,同样的单词虽然会在经书中反复出现,但绝不会有任何两个图案是完全相同的。这页介绍就给每个单词选取了六组不同的图案进行对比,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难怪人们将其视为世界最著名的中世纪手稿。

学生不敢穿行的拱门和世界最著名的中世纪手稿:圣三一学院的秘密

往期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