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宅家一週不發瘋指南

如何宅家一週不發瘋指南



對我來說,這幾乎是成年後過得最愜意的一個春節。

不必走親訪友,無需推杯換盞,突然有了大把的時間隨便做點自己想做的事,甚至還能放空和發呆,真是珍貴又奢侈。

我看完了5本書,看了徐崢的《囧媽》,刷了十幾集《愛情公寓5》,寫了幾節課件,做了年後的工作規劃,時間嗖嗖就到了初七。

正感嘆日子過得真快,我身邊好些朋友似乎已經瘋了。他們天天在朋友圈刷屏,哀嚎何時才能出門透口氣。

昨天水姑娘還給我發了一張圖,是她所在城市的市民們,趕上天氣好,就迫不及待扎堆去江邊曬太陽。

如何宅家一週不發瘋指南

她說,真的很難理解這些人,換做我,在家裡宅1年都沒問題。

她這話,我信。只要不出差,她的微信運動步數長期都穩定在幾十步,如果不是上洗手間時習慣性帶手機,她甚至還能把它控制在個位數。

同樣有吃有喝有wifi,為什麼有的人幾天不出門就會發瘋,有的人卻能穩如磐石宅1年?

如何宅家一週不發瘋指南

如何宅家一週不發瘋指南

一開始,我認為這是性格問題。性格內向的人,更習慣一個人獨處,而性格外向的人,自然恰恰相反。

但隨著個人閱歷及認識人群的增多,我發現往往很難一眼就看清一個人是什麼性格。

我見過太多在公開場合侃侃而談遊刃有餘的人,為了做一件事,一個人照樣能安靜專注地待上許久;我也見過很多不善言辭說話就臉紅的人,他們就是喜歡待在人群中,而非一個人站在遠處,從不靠近。

這兩種人,到底誰內向,誰外向?

包括我自己也如此。我自問是個內向的人,可現在但凡在人前這樣說,都會被嗤之以鼻:你這麼能說一個人,你內向?呵呵。

我後來發現,性格並不全是天生,它可以因為你的經歷和主觀意願,而不斷被重塑。

所以其實真正從根上決定一個人“當前”是什麼性格的核心因素,是當你筋疲力盡時,主要選擇什麼方式重新汲取和補充能量

同樣是疲於奔命工作一整天,有的人會去酒吧喝一杯,有的人會找好友傾訴吐槽,有的人喜歡刷腦殘劇,有的人只想回家睡大覺。

那些越是不依賴於其他人就能獲得能量的人,當然就能越久地宅在家,而不會感覺空虛寂寞。

如何宅家一週不發瘋指南

如何宅家一週不發瘋指南

我是金庸迷,一度非常憧憬仗劍天涯的豪情世界,但仔細對比老先生的諸多作品,會發現多數主角的歸途大抵相同。

無論袁承志、張無忌、楊過還是令狐沖,他們最終都選擇了封劍歸隱。

少年時讀到結局,我並不覺得圓滿,反而隱隱有些失落:原來再光芒四射的璀璨人生,最終都會歸於平淡。

這些昔日叱吒江湖的大俠們,在他們之後數十年的餘生裡,真的能夠甘心偏安一隅,默默承受從萬人敬仰,到無人問津的落寞麼?

當我逐漸長大,因工作關係走遍全國各地時,我開始懂了。

有些風景,看過,就夠了。有些事情,經歷過,就行了。無須執著。

你看過、經歷過的,最終都會變成滋養你成長的養料,在漫長的時光裡,化為骨血,鑄成身體的一部分。

小時候非常好奇唐僧為何打坐那麼厲害,一屁股坐下去,坐多久都行,而本領高強的齊天大聖孫悟空反而不行。

後來我開始明白,這不僅僅是唐僧的恬淡性情與猴子的跳脫不羈的差別,更重要的,是內心是否有所寄託的差別。

飽讀經書的唐僧,目標清晰明瞭:取到真經,拯救世人,他的心是滿的。

大鬧天宮的孫悟空,一路打殺而來,五指山下被鎮壓五百年,又被強制要求護送唐僧西行,他的心是空的。

心越空,就越待不住,做什麼事便都容易焦躁難耐,無法持久。

找到自己的內心寄託,你的心才會滿。無論身處何處,也才會安安穩穩,泰然自若。

如何宅家一週不發瘋指南

如何宅家一週不發瘋指南

如何找到內心的寄託,填滿自己的內心?在我看來就5個字:樹立目標感

所謂樹立目標感,我是這樣定義的:忽略環境和一切外因,想方設法達成。

換句更接地氣的大俗話,即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去年11月下旬,我曾經做過一個挑戰:21天減21斤。

當然,我知道它不科學。更糟心的是,這21天裡,我還有12天需要出差,出差就免不了應酬,也難以做到規律鍛鍊。

但我並沒輕易放棄,既然定下了目標,終歸要想盡辦法去實現。

因此除了嚴控飲食加強鍛鍊,我還儘可能站著辦公、飯局能躲就躲,出差時也儘可能吃減脂餐,基本上窮盡所能。

最終,21天減了19.6斤,完成度93%。

(感興趣的,可參閱此計劃的覆盤: )

儘管最終差了7%,但過程中從未放棄,始終聚焦目標而採取的所有行動,令我始終內心充盈方向明確,收穫也遠遠不止減重本身。

所以,如果你真的想要鍛鍊,有沒有條件去健身房,其實不重要,一塊4平米左右的空地就夠了。

如果你真的想要讀書,沒錢買紙質書也沒條件去圖書館不重要,電子書一抓一大把,各種低價甚至免費的租書平臺比比皆是,你還可以選擇聽書。

如果你想要好好寫篇文章,文筆稚嫩、詞彙量匱乏不重要,拿起筆開始寫,邊寫邊修正,你會發現也沒那麼差。

如果真的想做一件事,環境從不是第一要素,是否真的想做,才是決定因素。

而當你內心始終充滿堅定而清晰的目標感,即便身體被禁錮,靈魂依然可以隨時遠行。

如何宅家一週不發瘋指南

如何宅家一週不發瘋指南

今天初七,這個“非典型”的春節即將過去,而疫情還將蔓延一段時間。

我們痛惜不幸罹難的同胞,也為持續奮戰在一線的白衣天使們鼓勁。

迴歸自身,我們普通人能給予的最大支持,當然是繼續好好待在家,不添亂,不添堵。

從積極的角度講,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這會是一次寶貴的經歷。不僅僅是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更是對自身的重新審視和梳理。

所以,不要浪費,別那麼急著出去。想想做些什麼能讓自己內心安定充盈,不妨先做起來,一定能收穫更好的成長。


作者:焱公子,髮型光芒萬丈的跨界理工男。多年500強,專注解職場。寫有靈魂的故事,過有溫度的人生。微信公眾號:焱公子(ID:Yangongzi2015)。

為回饋讀者,我特地準備了一份大禮包:精心蒐集了1000本電子書,包含300本職場類,100本育兒類,100本心理類及500本文學類。私信回覆“我要福利”免費獲取。

如何宅家一週不發瘋指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