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自由之路:7年內賺到第一個1000萬》—讀書筆記導圖分享

本文字數5023,預計閱讀時間5分鐘。

閱讀使人充實,分享使人愉悅。文章結尾附有思維導圖,幫你梳理文中脈絡精華。歡迎閱讀,你離知識又近一步。


今天分享的書籍是《財務自由之路》。


作者博多·舍費爾,德國理財大師。1960年出生於德國科隆,16歲獨自闖蕩美國,26歲時不幸陷入了財務危機,4年後,他不僅擺脫了危機,還創辦了數家公司,通過投資成為歐洲知名的億萬富翁。此後,博多·舍費爾開始向大眾傳播自己的致富秘訣和理財知識,他希望更多的人能夠通過這些方法獲得財務自由,過上幸福的生活。除了《財務自由之路》外,另著有暢銷書《贏家法則》和《小狗錢錢》。


在本書中,歐洲第一理財教練博多•舍費爾將為你介紹夢想、目標、價值觀和策略這四大致富支柱,指導你轉變理財觀念,運用有效的投資理財策略,在保證財務安全的前提下,實現財務自由。你將學到:怎樣合理利用負債:科學儲蓄並利用儲蓄致富;股市投資的10條黃金法則;選擇基金的技巧及投資基金的10條建議。


《財務自由之路:7年內賺到第一個1000萬》—讀書筆記導圖分享


01、產生貧富差距的原因


什麼叫做“財務自由”。所謂財務自由,就是指你不需要僅僅為了應付生活支出而為錢工作。也就是說,我們不再是一臺賺錢機器,而是擁有一臺為你賺錢的機器。當這臺機器為你贏得的利息收入等於或者是遠遠大於你的日常支出的時候,我們就達到了財務自由。


每個人實現財務自由需要的金錢都不相同,因為我們對自己生活的要求不同,計算的方法不同,結論也就不同。不管我們需要多少錢,唯一相同的就是實現財務自由並不容易。但是這本書作者指出,只要思路正確,方法得當我們就可以做到。


我們與那些已經實現財務自由的富人相比,差距到底在哪裡?作者指出,窮人和富人的差距,主要體現在對待財富的信念和原則上。


《財務自由之路:7年內賺到第一個1000萬》—讀書筆記導圖分享


1、對於財富的定義不同


窮人對財富沒有明確的定義,而富人對財富的定義非常明確。就是說,你覺得財富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你能用一個明確的數字來定義它嗎?


想必很多人還記得中國首富王健林在接受採訪時說過的:先定一個能達到的小目標,比方掙它1個億。現在大家可以想一下,你的小目標是多少?你希望在多少年內掙到多少錢?對此你有清晰的想法嗎?


作者提到,要清晰的定義財富,需要三個條件:


a、必須知道明確的數字;


b、一定要用筆把它寫下來,因為只在腦海中想和用筆寫到紙上感覺完全不一樣;


c、要把它轉化為相應的畫面。


比方說,你對財富的定義是:在7年內,掙它500萬。那就把它寫下來,並轉化為一個畫面。因為在我們的潛意識裡所體現出來的,不是一個詞語或者數字,而是一個具體的畫面。


比如,我們可以想象一下七年後的自己,有豪宅,有房產,手頭有存款。都可以想象,越具體越好。這些場景就相當於一幅地圖,可以引導你走向目的地。所以,思考一下,你對財富的定義到底是什麼?


2、對待財富和財富目標的態度不同


在潛意識中,窮人從來沒覺得一定要有錢,財富目標也總是搖擺不定,本來想著要在5年內掙200萬,想著掙錢的各種方法,第二天睡醒一覺以後,或者是稍微遇到一點兒困難,可能就把原來的想法拋到了腦袋後面,很快就放棄了。


富人則認為:我必須要有錢,我沒有其他的選擇,因為我無法再忍受窮困潦倒的日子,更不希望自己這輩子就這樣了。所以,一旦設立了財富目標,就不再更改。


如何設立目標呢?


作者認為,要制定大目標,大目標比小目標更容易實現。因為,如果設定的是一個小目標,一旦遇到了問題,我們的視線就很容易被問題擋住,一眼望去,全都是問題。


至於目標,已經被擋住了,完全看不見了,這時你就會產生懷疑和恐懼,為了逃避這種感覺,就會下意識地再尋找一個新的目標。


等再出現了問題,就再設一個新目標。最後,就會離原來的目標越來越遠。所以,要設定一個財富大目標,出現問題時,看向目標的視線就不會被擋住,就會更清楚自己的努力方向。


3、賺錢的動力不同


窮人和富人的差距,還表現為賺錢的動力不足。窮人藉口多,只關注自己的劣勢,而且不打算付出110%的努力。窮人總是更加關注於“為什麼”,而不是“怎麼做”。


問一下自己這兩個問題:


a、如果你使出全身的洪荒之力,你覺得在接下來的12個月中,你能掙多少錢?你是怎麼算出來這個數字的?


b、你有沒有想過用這樣一種算法來計算:選出你有史以來收入最高的那個月的月收入,乘以12,達到這個收入後,再讓每個月的收入提高10%。


不要感覺很高,這個目標並非完全不可能達到,想不想挑戰一下自我?只要你在接下來的12個月中,一直付出110%的努力,結果可以自己去驗證一下。


《財務自由之路:7年內賺到第一個1000萬》—讀書筆記導圖分享


4、金錢觀不同


如果我們對金錢的看法非常消極,在內心深處認定有錢並不是一件好事,那就很難變得有錢。


作者舉了個例子,他有個熟人托馬斯,他對財富的真實想法非常消極,托馬斯認為金錢會使人變壞,變得墮落。他的潛意識幫助他“保持品格”,所以他經常大把花錢,有點兒錢就趕緊花掉,也從來不存錢,這樣怎麼可能會變得有錢呢?


問題並不在於我們的觀點是對還是錯,而在於這些觀點是在幫助還是在阻止你實現財富目標。


作者有一個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在30分鐘之內改變固有的金錢觀,你可以仔細回想一下,你對金錢的認識,對金錢的看法都來自於哪裡?向你灌輸這個想法的人富裕嗎?如果讓你和他交換人生,你願意嗎?


假設我們的想法是一張桌子,桌面就是你對金錢的看法,支撐桌子的四條腿,就是一些能夠支持這個觀點的經驗。


例如,現在有這麼一張桌子,桌面上寫著你過去對金錢的認識,認為金錢會敗壞人性,而且你找出了四個甚至更多的案例充當桌子腿,來支撐你的這一想法。


然後,我們把舊有的觀念擦掉,桌面上寫上新觀念:用金錢能夠做一些好事,這完全取決於你如何使用它。同樣可以找出很多支持這一觀念的例子充當桌子腿。


比如世界首富比爾·蓋茨設立了慈善基金會,遭遇地震時,很多明星、企業、個人捐款捐物,幫助災區人民等等。


因此,要想縮小與富人的差距,迅速開啟財務自由的人生,就要對財富進行明確的定義,確立一個長遠的財富目標,找出自身的優勢,使出110%的努力,朝著財富目標努力。要搞清楚自己對金錢的真實想法,拋棄消極的金錢觀,用全新的、積極的金錢觀取而代之。


02、如何實現財務自由


作者指出,要想在7年內實現財務自由,需要三步計劃和四個策略。


實現財務自由的三步計劃:


1、財務保障


就是指能保證你6~12個月內基本生活的儲備金。也就是說,假設我們失業了或是遇到了種種難以預料的麻煩,導致你目前無法工作,這筆錢能夠支撐你度過這段時間或是順利找到下一份工作。


比如說我們每個月至少需要支出3000塊,我們想在6個月後工作,那至少要有3000×6,也就是18000的儲備金。這筆錢是用於應對不時之需,也就是突發情況的,所以一定不能隨意動用,也不能用於任何有風險的投資,我們可以將一部分存入銀行,另一部分存在餘額寶等能快速提現的理財方式中。


2、財務安全


在實現財務保障的基礎上,我們可以追求財務安全。財務安全,是指你需要積累足夠的資金,以保證你可以靠利息滿足基本的生活需要。


比如說,年利率為8%,假設你每個月至少需要支出3000塊,用3000乘以150,也就是45萬,就是你達到財務安全所需要的資金總額。為了保證資產安全,對於這部分資金的投資依然要以穩健為主。


3、財務自由


要達到財務自由,我們可能會覺得每月3000完全不夠花,我們可以詳細列出要達到你夢想的生活所需要的金錢數額,再平均到每個月中,然後用這個數目乘以150,就是你要達到財務自由所需要的資金總額。


比如說,年利率仍然為8%,假設你每個月至少需要支出10000塊,用10000乘以150,也就是150萬。當然,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原則是,無論出於任何原因,都絕對不要動用你的本金,也就是能給你下蛋的“金鵝”。


《財務自由之路:7年內賺到第一個1000萬》—讀書筆記導圖分享


實現財務自由的四大策略:


1、按一定比例儲蓄金錢


作者指出,使人變富有的,不是收入而是儲蓄。如果是月光族或者是卡奴,每個月的收入都用於吃喝玩樂、旅遊享受,週而復始,即使掙到足夠多的錢,也無法實現財務自由。


因為隨著收入的增加,水漲船高,生活水平就會提高,支出也會增加。久而久之,自己依舊是一臺賺錢機器,而無法擁有一臺賺錢機器。


作者是一個標準的享樂主義者,藉助於信用卡過上了所謂的“上等人的生活”,成了卡奴,直到負債累累。後來,他遇到了一位成功人士的指點,要求他存下自己收入的50%,當時作者的第一反應是:“不可能,我完全做不到,這些錢壓根兒都不夠我花的,怎麼還能攢得下錢呢?”


作者為了完全擺脫過去負債累累的生活,開始存錢,一有收入就把其中的50%存起來,每天只能花5馬克。為了做到這一點,他連續8個月的時間開著一輛沒有把手的汽車。


因為買一個新的門把手需要180馬克,那樣就超出了他每天只能花5馬克的預算。不過,8個月後,他不僅還清了所有的債務,還積攢了第一筆現金儲備,開始了投資之路。


儲蓄就是最基本,也最簡單的理財方式。就連全球投資之父、史上最成功的基金經理約翰·鄧普頓,也非常重視儲蓄。他在非常年輕的時候,就和妻子共同決定,把每個月收入的50%存下來,即使是在掙得特別少的月份也堅持做到這一點。巴菲特透露,變得富有的秘訣很簡單,就是:儲蓄,投資;繼續投資。


《財務自由之路:7年內賺到第一個1000萬》—讀書筆記導圖分享


2、投資


只靠存錢是無法讓我們在短時間內變得富有的,而且我們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實現財務自由,能夠更自由、靈活地運用金錢。


要進行投資,我們就要區分什麼是投資?什麼是債務?如果金錢流向你,那就是投資;反之,如果金錢沒有了,那就是債務。


比如高利貸、拖欠信用卡。比如汽車,一處有貸款的、用於自住的房子或公寓,這些都是債務。我們都有一個誤區,認為汽車是資產,而房子是最好的投資。


作者指出,從買入汽車的那一刻起,就開始貶值了,而且它需要停車費、汽油費、洗車費、保養費等等。


也就是說,錢從你身邊流走了,所以汽車屬於負債;至於自住房,它對於銀行來說屬於投資,因為它每個月都在給銀行賺取利息;對於房主而言,則是負債,因為你需要每個月支付利息給銀行,只要貸款沒還清,房子就是屬於銀行的。


關鍵在於買房的時機。作者認為,如果能用投資所得購買房產就最好不過了。而且,在合適的時機,在有餘力的情況下,投資不動產也是不錯的選擇。


所以說,在準備投資時,一定要把投資和負債區分開,金錢到底是在流向你還是在逐漸遠離你。


《財務自由之路:7年內賺到第一個1000萬》—讀書筆記導圖分享


3、增加收入


作者的建議是,找出自己的天賦和熱情所在,然後給自己訂一個目標——3年後成為你所在領域的專家,並朝著這一目標努力。


關於如何更快地成為專家,告訴你一個我迄今為止發現的最佳技巧。給自己寫一個整版廣告,將自己宣傳為一名專家,介紹你的優質服務或者你的產品。


這樣做有幾個優點:


1.這促使你從客戶的角度出發去考慮每一個長處。


2.你可以更加明確地專注於重要事務。


3.在寫草案時,你也許就能確定你不喜歡這一領域。那麼你就可以及早改變想法,避免浪費時間和精力。


4.實現專家目標的每一步都會更加清晰地展現在你的眼前,你也可以更為精確地定位你的目標群體。


5.你會知道如何最大化地滿足客戶需求,不停地問自己對客戶最有用處的是什麼。


6.整個過程會極大地加快進程。你可以馬上就開始。


從客戶的角度出發,考慮到自己的優勢所在,同時也能意識到如何最大化地滿足客戶的需求。在寫廣告的過程中,你或許就能確定自己到底喜不喜歡這一領域,如果真的確實不喜歡,就可以儘早轉行,選擇別的領域。


與此同時,也可以尋找其他的收入來源,逐步將你主要的精力都集中在收入豐厚的工作上,逐漸減少收入又低又耗時的工作上。


4、從每次增加的那部分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金錢進行儲蓄


把增加的那部分收入按照一定的比例存起來。如果你的慾望不高,依舊保持原有的支出水平,除了拿出一些錢作為對自己的獎勵,那你就可以把增加的所有收入都存起來,就當你從來沒有得到過這筆錢,然後拿這筆錢再進行投資。


在具備了相應的投資知識之後,投資得越早越好,因為複利的魔力大到驚人。而影響複利的兩大因素就是時間和利潤率。


比如說,假設年利率為12%,如果你從30歲開始每月存200塊並投資,那等你65歲時,也就是35年後,你就會擁有100萬;如果你從55歲才開始存款、投資,要想在65歲時,也就是10年後擁有100萬的話,那每個月至少要存5000塊才行。


要實現財務自由,最好遵循“一半一半”的投資原則,也就是一半用於中風險投資,一半用於高風險投資。多學習,多實踐,或者拜成功者為師,進行投資。我們所飼養的金鵝越多,它們下的金蛋就越多。也就是說,我們所能用於投資的資金總額越大,我們越能儘快地實現財務自由。


最後的話:


請不要認為只要擁有這本書就會使我們變得富有。事實是:僅僅閉門讀書不會讓任何人變得富有。更多地運用這本書,使這本書的知識成為自己知識體系的一部分,才能變得富有。那時,我們的潛能才會顯現出來。


《財務自由之路:7年內賺到第一個1000萬》—讀書筆記導圖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