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一樣是合同工,為什麼那麼多人要去國企?

viki丶


在國企工作的小魯班來告訴你為什麼?

首先你說的很對,國企員工目前都是合同工,但合同工也分好幾種。比如說臨時合同,編外合同,聘用合同,以及正式員合同也就是編內合同。

其次,必須搞清楚的一點就是,你問題中的合同工,應該就是正式合同,也就是編內合同,有沒有編制,在國企就是兩個層次的不同地位的工作。

最後,舉個例子。本人目前就是國企合同工,但是有編制的。第一份合同簽了三年,第一年為實習。三年結束後直接籤的五年,五年過後就是不定期長合同。這樣方便企業和個人操作。

我認識一個我們公司外委單位的師傅,也是國企合同工,但是是編外合同,沒有編制。雖然大家都是合同工,甚至他的能力比我高,資歷也比我老,但是工資卻沒有高。僅僅因為他沒有編制。

所以說,為什麼國企員工雖然是合同工,但是還是有很多人想進?其實想進國企的是想要帶編制的合同,而不是無編制的其他合同。

在國企工作,別的不說,工作相當穩定,雖然現在都是合同工,但是隻要你不犯事,就算你能力差點,公司也不會辭退你!我不會隨便剋扣你的獎金福利這些!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想進國企的原因!





電力小魯班


我曾在國企工作過較長一段時間,結合題述問題,對於國企在諸多就業選擇中仍然具有很強的誘惑力說說我的看法。


什麼是國企合同工?

國有企業推行改革後,其中部分人按照幹部管理權限來進行管理,主要對象是國有企業班子成員和中高層管理幹部,仍然算作體制內;而其餘的則脫離體制與市場接軌,按照合同制進行管理,適用《勞動法》,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合同制工。

合同工則是另一個群體,過去,主要是指事業單位通過簽訂合同招收的短期性工作人員,也可以叫做編外人員,一般採取書面形式約定,內容包括時限、任務及共同遵守的各項義務等。現在,事業單位轉企改制成為國企後,編外人員的稱謂已經成為歷史,當前時期,國有企業有崗位用工或臨時用工需求時,一般通過與外包公司統一簽訂合同,採取勞務派遣的方式。

所以,在這裡要糾正一下,現在國企基本沒有合同工的說法,就個人理解,題述問題應當是指合同制工。


國企工作有什麼優勢?

我們將國企與其他性質企業的工作機會之間進行優劣勢比較,這裡只對SWOT分析中的優劣勢進行對比,外部機會和威脅不做討論:

S:優勢

  1. 相對穩定,不犯原則性錯誤,可以一直工作到退休;
  2. 壓力較小,社會效益為首,當然也追求經濟效益,但整體而言工作壓力和勞動強度並不大;
  3. 福利優厚,交通、通訊費一般都有,除了五險一金嚴格按法規繳納,不少企業為員工辦理補充醫療保險、企業年金。還有的可以按標準報銷年度取暖和物業費;
  4. 管理寬鬆,婚喪嫁娶很少受影響,法定節假日和年休假有保障,家裡有事請假方便。


W:劣勢

  1. 薪酬偏低,除中高層管理人員,員工薪酬在市場上並不算高,但溫飽沒問題;
  2. 激勵不夠,講究論資排輩,大鍋飯仍然存在,閒的閒死忙的忙死,沒有任何加班費;
  3. 學習成長,由於管理趨於放養,經驗增長較慢,培訓提升的機會並不多;
  4. 職業發展,管理架構臃腫,有的企業20來人6個總,關係和資源
    職業發展機會。

為什麼很多人要去國企?

從以上的對比不難看出,任何性質的企業都有兩面性,國有企業同樣有利有弊。那麼,為什麼仍然還有很多人熱衷於成為國企合同制員工的工作機會,就我看到和經歷過的情況分析,合同制員工儘管不在體制之內,但仍然享有體制內的各種優勢。而每個人選擇國企原因各異,主要是由個人在不同階段的職業追求所決定的,簡單舉例:家境較好,對職業生涯並無過高期待的人群對國企比較青睞;步入中年後,穩定壓倒一切,國企不失為職業生涯最後一站的好歸宿;應屆畢業生實習或者為了短期積累工作經驗;還有很多以家庭為重心的女同胞們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