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道健康|回顾双黄连历史,却发现了很多与其相关鲜为人知的故事

疫情当前,注意防护 -- 关注平台,在家阅读不虚度

关注平台、关注平台、关注平台!

1月31日,据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消息,该所和武汉病毒所联合研究初步发现,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

双黄连口服液由金银花、黄芩、连翘三味中药组成。中医认为,这三味中药具有清热解毒、表里双清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双黄连口服液具有广谱抗病毒、抑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是目前有效的广谱抗病毒药物之一。

说起来,这双黄连口服液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种药物,它居然有如此强大的功效,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不过,回顾双黄连的历史,我们却发现了很多与其相关且鲜为人知的故事。

物道健康|回顾双黄连历史,却发现了很多与其相关鲜为人知的故事

在不少家庭中,双黄连口服液都是常备药物之一。双黄连口服液是金银花、连翘配伍黄芩而成。“双黄连”中的“双”指的是双花,也就是金银花,而“黄连”并非是一味黄连,而是指黄芩和连翘。

事实上,双黄连口服液的来历也不一般。

战争年代,由于战场上的条件艰苦,将士经常缺衣少根,露宿风餐,不受伤却感染风寒等情况很是常见。而战场上的医疗条件也是相当有限,为了让染病将士们尽快摆脱病毒的纠缠,军医们挖掘中华医药的博大精深,用古方“大连翅汤”和“银翘散”组方——金银花、连翘、黄芩、柴胡、金莲花做汤剂,为伤员治疗外伤感染和呼吸道感染病症,疗效显著。

新中国成立初期,巡回医疗队下乡为农民治病,为解决药品缺乏,选择了金银花、连翘、黄芩这三味药材制成注射液用于临床,即双黄连注射液。由于疗效确切,1977年该注射液被黑龙江省卫生厅批准批量生产投放市场和医疗单位临床使用,市场需求量很大,经常供不应求。1989年,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年会上,邢绍周教授提出全面研发双黄连系列药品的论点,掀起了全面研发双黄连的热潮。

虽然双黄连口服液科研价值没有粉针剂高,但应用方便,可进入千家万户,更安全有效,市场大。1991年年底,双黄连口服液取得了国家卫生部批准的生产批文及新药证书。

物道健康|回顾双黄连历史,却发现了很多与其相关鲜为人知的故事

正如前面所述,一说到双黄连口服液的成分,也许有人会说是黄连,而事实并非如此,双黄连中的“黄”,却是另一味中药——黄芩。

据《本草纲目》记载,在明朝嘉靖年间,李时珍大约二十岁时得了咳嗽,一直没有治好。到了夏天,病情进一步发展,咳嗽吐痰,发热不退,皮肤好像火燎一样,口渴不已。他先后吃过具有解表润肺、清热化痰等功效的中药,不仅没有效果,反而使病情越来越重。李时珍的父亲李月池也是一位医生,情急之下突然想起金元名医李东垣的治病经验:治疗咳嗽身如火燎,烦渴多饮,白天病重的肺热病人,单用一味黄芩煎服有效。于是赶忙取来一两黄芩煎汤,让李时珍一次喝下。第二天,李时珍果然热退,咳嗽痰多等症状也明显减轻。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便康复如常。
这里大家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疑惑:李时珍得的到底是什么病?为什么其他药都没有效,而小小的一味黄芩却有如此之功?

先来看李时珍的病。从其所记载的症状来看,当为热毒壅肺,与目前西医的肺部感染十分类似,治疗上自然要以清泻肺热、清热解毒为主,黄芩正有此显著的功用而能一举奏效。

那么黄芩的清热作用为什么对李时珍的肺热如此有效呢?显然这也与黄芩的性能特点有关。黄芩为性味苦寒的代表药物之一。一般而言,苦味具有“泻”的特性,能清除对机体有害的病邪,此处即是指李时珍肺部的热邪、热毒。因为黄芩的药性属寒且寒性较重,自然具有清热的作用。因此,黄芩能够清泻火热、清热解毒。除此之外,因黄芩归于肺经,对肺系热性病证具有特别的疗效。李时珍高热不退,肌肤如灼,口干不已,咳嗽咯痰,一派热毒壅肺的表现,如单用解表润肺、清热化痰的药物治疗,虽然大方向并不错,但没有切中要害,清热的力量不够、没有清热解毒作用。而黄芩苦寒之性较重,有显著的清热作用,并能清解肺系热毒,故而一味黄芩便医治好了重病的李时珍,这是多么神奇!那么,我们的古人是如何发现黄芩这一功能的?其实这也来源于古人对大自然环境的认识,以及对黄芩生长环境的了解。

经常采药的人一定有这样的体验:野生黄芩多见于干旱的向阳山坡、林缘和稀疏的草丛中。可以想象,向阳山坡在太阳的照射下,连山坡上的石头都会烫手,植物怎么可能生长?能在这种环境下生长的植物必然具有抗热、清热的特性,而具这种特性的药物性味往往是苦寒的。黄芩具有喜热、耐旱、忌积水的特点,故而善于清热。可见,药物的性能、功用与环境的关系是多么的密切。

其实,黄芩的苦寒之性除了清泻肺热、清热解毒外,还有其他功用。苦味除了泻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特性,那就是“燥”。燥与湿相对,味苦能燥湿,且苦味越重,燥湿的力量就越大。故而,黄芩具有清热燥湿的作用而用于湿热病证。黄芩的清热燥湿作用有一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应用广泛,因其能作用于肺、脾胃、肝胆及大肠经,故在临床上随不同的药物配伍可以用于以下病证:

1.肺卫湿热。本证多发生在春夏季节,表现为发热、头痛身重、咽痛咳嗽等,类似于流感。春夏之际,天气开始转热,炎热的气候熏蒸着大地,使得天地之间形成一派湿热的环境。此时湿热之邪也容易伤及人体,从而出现类似流感的症状。而黄芩正好可以清热燥湿,切中病机,这也就是为什么双黄连口服液中用黄芩的原因。

2.脾胃湿热。本证常表现出口黏口苦、食欲不振、脘腹痞满、恶心呕吐等,黄芩常与半夏、黄连、干姜等配伍,如半夏泻心汤。

3.肝胆湿热。本证表现为黄疸、胁痛等,常用黄芩配伍茵陈、滑石等,如甘露消毒丹。

4.大肠湿热。表现为发热腹痛、泄泻痢疾等,多与葛根、黄连等配伍,如葛根芩连汤。

总之,黄芩虽然应用广泛,但始终离不开其苦寒清热的特性。向阳炎热之地造就了黄芩的清热之性,这难道不是大自然向世人展现的“阴阳”之间的一种平衡吗?(来源:《医药经济报》、《药缘文化:中药与文化的交融》杨柏灿/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疫情当前,注意防护 -- 关注平台,在家阅读不虚度

关注平台、关注平台、关注平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