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孩子要求你給他一百塊錢就讀一本書,你會用這種方式促使孩子讀書嗎?

愛因書坦


閱讀對孩子很重要,但是如果用金錢獎勵來鼓勵閱讀,那麼我不會這麼做。而且,我還會先剝奪ta閱讀的機會。正所謂:將欲予之,必先奪之。

正確的做法是:父母在家裡先愛上閱讀,並且把家裡的電視給去掉。用實際行動影響孩子,讓孩子求你閱讀。


逼迫或者用物質引誘孩子閱讀壞處多多:

1、焦點不對

孩子把閱讀當成了達到目標的一種手段,ta的注意力放在了獎勵上面。那麼,孩子就會以完成任務的方式來閱讀,ta對於閱讀停留在表面,無法沉浸進去。


2、孩子無法體會閱讀的快樂

主動的求知慾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孩子讓家長付錢給自己才肯閱讀,說明孩子無法感受閱讀本身的快樂。ta之所以讓家長付錢才肯閱讀,是因為家長沒有引導好孩子閱讀。這種情況下,千萬不能答應孩子的要求。

一方面孩子沒有做好準備,這樣的閱讀沒有太大意義;

其次是一旦你答應了ta,那麼孩子就抓住了你的軟肋。往後你要求孩子做什麼事情,ta都會跟你談條件。


讓孩子愛上讀書:

1、減少孩子的刺激物

孩子之所以不願意閱讀,是因為閱讀一開始起步比較難,並不是說閱讀沒有意思。ta有更輕鬆滿足渴望的方式,比如看電視、玩遊戲、玩玩具等等。

把電視撤掉,減少孩子的玩具種類。一般來說,孩子過一週左右的時間就會習慣沒有電視的日子。

其次,現在的玩具很多,但是大多數都是為了滿足孩子的慾望,真正能夠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或者想象力的玩具不多。

2、家長陪著孩子一起閱讀

我每天都會和孩子一起閱讀一段時間。為什麼孩子能獨立閱讀的情況下,我依然會和ta一起讀書呢?因為孩子在閱讀的過程中需要大人的解惑。

一方面是字詞方面的疑惑,一方面是孩子內心的各種為什麼?

如果孩子無法獨立閱讀,比如孩子有很多不認識的字詞,或者是孩子需要大人給自己讀書,這種情況怎麼辦?

解決的方案是:

輪流讀,並且讓孩子用筆劃一下不認識的字詞。


我會採取兩種方式:

每人一段的方式輪流讀,比如在閱讀一些對話為主的書籍時,我會和孩子分別扮演不同的人物,這個過程非常有趣。我們需要儘量模仿出人物的語氣,感受他們的狀態。實際上,這對孩子的幫助很大,因為孩子能夠慢慢練習從文字中體會出人物的語氣和狀態。


第二種方式是每人輪流讀一章:

這需要孩子更有注意力和耐力,家長需要當好聽眾。適時地給予孩子鼓勵和支持,表現出自己的興趣。我的經驗是,一旦孩子進入這個階段,ta的識字能力就會突飛猛進地發展。而且理解力也會迅速增強,馬上就可以進入自主閱讀的階段。


3、固定的時間進行親子閱讀

讓這個活動變成一個習慣。我們一般是睡前讀半小時的書,這個時間家長不要做其他事情,就是簡單地和孩子讀一本書。讀書的時候,是我們調整孩子價值觀的大好時機。告訴孩子什麼是好的,哪些方式不對,實際上比我們平時講道理要有效果得多。

我的觀點是:陪孩子讀書比陪孩子寫作業更重要。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這樣的事情作為家長我曾經也做過。

當時孩子初三,雖然面臨中考,她絲毫感覺不到壓力,天天課外書不斷。我比她還著急,於是和她約法三章,背誦一篇千字文我給20元零花錢。

女兒記憶力非常好,一篇千字文也讀上三五遍便能一字不落地背出來,只要高興她一個下午能背好幾篇文章,百十塊錢輕而易舉地就到手了。

她覺得這個法子非常好,於是就割捨了那些亂七八糟的課外書,做完作業,有點時間就背書賺零花錢。

這樣進行了大約有一個學期,她背誦了大約有四、五十篇文章。

我們知道,語文學習其實就是兩項能力,一個讀,一個寫。現在學生讀寫之所以困難,就是因為學生讀書不背,潮打空城寂寞回。讀書只追求一個情節,滿足一時之好奇;這樣讀書雖多,但是收效甚微。

她背了那麼多文章,帶來的直接好處,就是語文成績特別好。這種背書的福利一直讓她高考都從中獲益,高考語文考了125分,還算比較高的。

反正家長要給孩子零花錢的,只不過給的方式不同而已,作為獎勵讀書或者背書也是一種很好的方式。

猶太人為了培養小孩子讀書,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常常把蜂蜜抹在書上,讓孩子從小知道書很“甜”。所以說,如果給100元,孩子能把一本書讀精讀透,我看值,完全可行!


青衫李探花


當然不會。在我們家,親子閱讀是最重要的一課,甚至是從孩子半歲就開始了。我女兒把閱讀當做是一種遊戲,我把閱讀當做是一種親子陪伴,是融入每日的生活中的。

半歲內讀的基本是色卡、形狀、顏色這些卡片、兒歌,有韻律孩子喜歡。

一歲開始讀生活習慣,常識,也試圖講一些小故事,比如巧虎和東方寶寶,孩子非常喜歡。

兩歲開始讀小故事,行為規則,比如要刷牙,上電梯或在公共場合需要怎樣,趕走感冒大壞蛋等等,同時還是講故事,訓練孩子思維和想象力。

兩歲到三歲的重點是培養與人交往的能力,繼續訂的巧虎,還有一些交往規則,比如分享玩具等等,入園前也要重點注意,教會孩子如何適應,老師像媽媽,有事問老師,和小朋友們相處的規則。同時開始輸入一些英語簡單繪本,比如小土豆和牛津樹。

三歲之後就開始側重一些故事,讓孩子閱讀中找到樂趣,認字,發散想象力,我的女兒經常自己編故事給我講,繪聲繪色,同時英文繪本也要跟上,推薦牛津樹和培生,我女兒基本上當故事一樣看,同時自己也在看英文版的小豬佩奇和汪汪隊,知道里面所有狗狗的英文名字,時不時還冒出一句I'm all ears。

現在我女兒四歲了,依然非常喜歡看書,自己坐在那裡能一直看,自己可以讀很多中英文繪本,而且每天睡前要討價還價希望能多講幾本,我說講五本,她說媽媽我明天不吃草莓蛋糕了,你給我講10本吧,我的好媽媽。

試問這樣的孩子怎麼會要錢才看書呢?話也說回來,要錢才看書的孩子也不能真實的感到書中價值,不看也罷。


寶寶龍教育


孩子的價值觀發生扭曲的原因是什麼?


關於類似的話題,我自己非常有體會。記得兒子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有一次放學之後,問我要錢想買玩具槍。我說:“你家庭作業寫完了嗎?寫完作業,再出去買就是”。當時這個小傢伙當時來一句,“爸爸,如果我寫完作業,你多給我點錢,我今後就多寫作業。”小小年齡,竟然提出這種要求!我當時被問的措手不及!出現這種問題,不是孩子的要求的錯誤,而是作為父親應該是自己的錯誤。孩子出生來到這個世界,一切都是白紙一張。孩子的所知所想都是來自於父母的感官認識。學習的對象也是父母。父母更是孩子價值觀的啟蒙者。


也許之前,孩子上學前班的時候,由於疼愛孩子,在輔導的時候,給他物質獎勵。也許在他幼小的心靈裡,理解了什麼是學習和物質等同效應!在出現了要玩具多寫作業的事情時候,我靜下心來,耐心的問問兒子,寫作業是給誰寫的,錢和作業你認為哪個重要。我當時問他,如果不寫作業,給你錢,你認為對嗎,他說,不寫作業,完不成老師佈置的任務就要批評,就不能評為班級明星。我說,孩子,既然能這種理解,你就要知道,錢和作業不是一樣的……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發現孩子價值觀扭曲的時候,應該照一下自己。在孩子面前,哪些行為方式影響孩子的價值取向。


要讓孩子知道,我們幹嘛要讀書,因為知識是無價的。要讓孩子體驗只有學習才是最快樂的事情,無論成績怎麼樣。讓孩子幼小的心靈裡讀書不是和錢進行交易。知識的價值遠比金錢快樂的多!耐心些,細緻些,親情些,感受孩子的一切!


淡泊茗芯


我不會直接用金錢的方式促使孩子讀書。


得語文者,得天下。要想語文課學得好,自然是離不開閱讀這一關。提高閱讀能力對於學習越來越嚴重了。可是現實生活中,干擾閱讀的因素,真的是算也算不清,最主要的來源各種產品電子。有些孩子向家長提出用金錢獎勵的方式來完成閱讀任務。這樣簡單粗暴的外在動力,只能收到一時之效,一旦失去了金錢的誘惑,閱讀會沒有意義。只要讓孩子真正體會到閱讀樂趣,才能讓閱讀成為一種習以為常的活動。



一、讀書換錢,不是一門生意

閱讀是學習知識的途徑,不是和父母討價還價的買賣。學習是自己的事,不是父母交給孩子的任務。更加不是要挾父母,給錢的一種手段。

閱讀的目的是為了得到錢。剛開始,為了錢,會努力閱讀,甚至一天之內讀上兩三本書。這讀書的質量,怎麼來衡量呢?隨便翻翻書,是閱讀嗎?從頭到尾,朗讀一遍是閱讀嗎?還是以能複述出書中內容,知道書中表達的中心思想為閱讀了一本書呢?再或者是寫出一篇讀後感,才能拿到一百塊錢呢?

如果把讀書當生意,那就要看孩子讀書的質量過不過關?身為顧客的父母,可以不給質量差的“閱讀商品”付款。



二、激發孩子閱讀內驅力

多帶孩子去圖書館,書店看看。讓他去體會一下,同齡人是怎麼在圖書海洋裡,自由自在地遨遊。孩子在好奇心的驅使下,隨手拿起一本書,從而打開圖書裡的另一個世界,他慢慢會被那個神奇的世界所吸引。在探索慾望的鼓動下,會在書籍汪洋大海里,越遊越遠的。

和女兒進行親子閱讀時,她會問我,為什麼要讀書呢?我抱著她,說:“當你熟悉了繪本的內容,認識了上面的字時,我們就可以把裡面的故事,演繹出來了。”她覺得這是一個好主意。每讀完一本書,我們都會選取一個故事,試著演繹出來,真是一項很美妙的親子活動。



三、抓住孩子的好奇心

對孩子的提問,父母一定要重視起來。不要因為手上有事情,而敷衍孩子的提問,不要說等一會,或者自己解決。應該認真對待每次求知慾望,放下手中的活,帶領著孩子,去書中尋找答案 。

比如孩子問,恐龍是什麼時候滅絕?可以找出有關的書籍,或者在網上找。找到後,告訴孩子。這還沒有完,接著引導他繼續探索下去。試著問,你知道一共有多少種恐龍嗎?最厲害的恐龍是什麼嗎?激發起孩子的未知欲,他就會一直探索下去,學到的知識也不僅僅是第一個問題所答的內容了。

金錢的誘惑力,是短暫且有限。只有喜歡上閱讀,孩子才能在閱讀這條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好。


女兒的玩具


我不會,我的孩子上小學一年級,老師建議孩子每天閱讀30分鐘,孩子不知道時間的概念,我每次讓他對3個故事。起初孩子讀完後也向我邀功,要獎勵。我直接回復:讀書是你自己的事;學習也是你自己的事;老師表揚的人是你,不是我;同學羨慕的人是你,不是我;給自己學習、讀書,我為什麼給你獎勵呢?

對於孩子的獎勵,我會給,給的原因是孩子堅持、努力學習的過程。這個學習精神值得家長去讚賞。

建議出題人,不要把學習與物質獎勵放在一起,物質獎勵越多,孩子的學習動力越低。


孩子們的朋友


如果我的孩子要求我付錢,他才願意讀書的話,那隻能說明我的家庭教育是徹底失敗的,對於這樣的要求,我會堅決說“不”!

為什麼有些孩子會需要金錢激勵?

出現這樣的問題,往往跟家庭教育、父母的價值觀有著最直接、緊密的關係。有一些家庭,為了鼓勵孩子做家務、鍛鍊身體、好好學習,習慣於採用適用於成年人的那一套金錢激勵的制度,洗一次碗給多少錢,拖一次地給多少錢,考了多少分給多少錢,把金錢當成了推動孩子完成父母要求的一種主要的手段,久而久之,孩子關注的焦點放在了獲得獎金激勵和金錢上面,對於需要做的事情、完成的學習任務反而變成了獲得金錢的手段了。

一旦孩子習慣了這樣的模式,他很可能會千方百計的跟你討價還價,以獲得更多獎勵的機會,並且將原本應該不加條件完成的分內之事,變成了一種滿足父母訴求的有償服務。

這樣的做法有哪些弊端?

對孩子過度採用金錢激勵的方式,容易讓孩子迷失本心,忽視了學習、勞動的快樂體驗。

孩子會把關注的焦點放在如何獲得激勵、金錢上面,至於讀書、學習、考試,則變成了獲得激勵的手段,而不是興趣和目標了。

這樣的做法,孩子很難體會到閱讀、學習的樂趣,難以從家務勞動、義工活動、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更不用說有所感悟和成長了。

即便孩子完成了閱讀的任務,多半也只是蜻蜓點水、應付式的交差,如果不去用心的研讀,是很難理解掌握書本中的知識、故事和內涵,傳遞的精神價值,這樣的閱讀和學習就是浪費時間。

閱讀的意義在哪裡?

有句古話說得好,“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人總是追求精神愉悅和滿足感的,通過閱讀不同的書籍,情感類、心理類、戰爭、古代史、財經、科技等等,在獲取知識、解答內心的疑問的同時,往往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這樣的感覺,更容易令人愉悅和滿足。

這樣的收穫,不是用金錢能夠買到的,內心的充盈,更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張力,有閱讀習慣的人,精神世界往往會更加豐富。

喜歡閱讀的人,瞭解的信息多了,視野更寬廣,在對待各種問題、挑戰和機遇的時候,總是會表現的更加沉穩、從容和自信,在做出各種思考和判斷的時候,考慮的更多、更全面。

越是喜歡閱讀的人,越知道自己不懂的還有很多,會更加謙遜,對自己的言行、收穫、得失,會更善於進行反思和自省,尋找改善的方法和策略,不斷的提升自己的能力,改進短板。

怎麼做,才能更好的調動孩子的閱讀積極性?

想要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調動孩子的閱讀積極性,用金錢激勵的方式肯定是行不通的,建議採取以下幾方面的措施。

一、終止金錢激勵的做法

無論你在此前跟孩子多麼熟練的使用這樣一種激勵的方式,都請終止這樣的做法,將孩子的行為、興趣跟金錢脫鉤,如果孩子需要零花錢,可以共同商定每個月的零花錢定額,不附帶任何條件的提供給孩子,讓孩子的思維定式扭轉過來,不再是為了獎勵而去學習。

二、陪伴閱讀

對於沒有建立起閱讀習慣的孩子而言,閱讀確實容易成為一件枯燥的事情,作為父母,不要強行逼著孩子閱讀,你可以跟孩子一起共讀一些有益的課外讀物,一起朗誦書本中的故事情節,讀給孩子聽,讓孩子感受到你的關懷和參與,久而久之,逐漸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和習慣。

三、帶頭做榜樣

閱讀是一件受益終身的事情,要想讓孩子愛上閱讀,作為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則,當著孩子的面,少看手機、電視,多看看書,用你自己的行動告訴孩子,開卷有益。

四、互動討論

閱讀並不僅僅是看完書本的內容就可以了,知識的學習、感悟,需要經過大量的思考、討論,經過思維的碰撞之後才能獲得提升,因此,父母可以跟孩子多進行互動討論,讓孩子充分的發表自己的看法意見,調動孩子的積極性。

我是元寶爸爸,教育實踐家,多平臺原創作者,分享專業的育兒、教育知識!歡迎關注我,留言諮詢或討論。未經本人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元寶爸爸聊育兒


會的。

孩子提要求,你也可以提啊。

孩子讀書是好事,但是可能覺得讀書無趣,讀書是負擔吧,所以才提這樣的物質要求。

你先答應孩子。

然後跟孩子商討,讀書,讀一本書,要認真讀,最好讀完能大體敘述下來書中的內容,有趣的地方拿出來跟家人分享。

再問問孩子這一百怎麼支配呢?是獎勵自己一頓大餐?還是拿去買新書?

主要是你得問孩子的心裡真實想法,不要一味的支配孩子,讓孩子覺得自己沒有自由。

你也可以對孩子說,要是自己有這一百,會怎麼花?我會攢著,去買自己喜歡的玩具,買自己喜歡的課外書,會請大家吃一頓,等等。

孩子提這個問題的時候,應該是還沒形成愛讀書的習慣。只要孩子深深的喜歡上閱讀,給他一百,又何妨?

不要糾結於孩子提物質要求,就覺得孩子思想跑偏了。只要能讓孩子喜歡上讀書,只要方法得當,只要做家長的循循善誘,只要家長思想端正,相信自己的孩子,方法都可以一試的。


我是大小象


我的孩子馬上五週歲,堅持每天讀書已經大半年了,每天至少讀一個小時。讀的書也沒有很多家長說的那麼多,幾百上千本繪本,他們從一開始到現在也就五六本書:《唐詩三百首》、《宋詞》、《聲律啟蒙》、《論語》、《詩經》。

因為這個年齡,他們沒有分辨能力所以他們讀的書都是我選的,等他們上小學以後,我會放開他們的選擇權,讓他們挑選一些他們有興趣的書籍閱讀,現在讀書一是培養習慣,二是通過讀書增加識字量。我不贊同很多育兒專家的什麼都尊重孩子的興趣來給他們挑書,尊重孩子的選擇需要根據孩子的年齡來的,四五歲的孩子更多的需要教育和引導,而不是那些矯情的“尊重”。一個好的習慣一旦形成,是不會有那麼多逆反和厭學的。

我們從小就要灌輸給孩子讀書是他自己的事,也是他最重要的事這種觀念,不能讓孩子養成他是跟我們讀書或者是我們要他讀書的習慣,所以我絕不會允許孩子用讀書做條件來跟我交換任何東西。



家有二大爺


首先,我們要認識到孩子這麼說的時候,其價值觀是已經出現偏差,認為閱讀是為了父母而閱讀,更關鍵的是把閱讀和金錢獎勵掛鉤,這就是我們財商教育過猶不及。財商教育不是談錢,認識錢幣,不應該是賺錢的能力,更不應該是掌握多少金融和理財的知識,而是對財富的理解能力,啟發孩子對金錢有正確的態度,懂得一些基本的經濟學原理,讓自己的所作所為為那“看不見的手”做準備。所以,金錢不是萬能的,尤其是在孩子價值觀養成的階段,更不能以金錢論。

要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首先要做到親子共讀,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讓孩子發現書中自有黃金屋,啟迪孩子的想象,可以和孩子一起扮演書中的角色和情景,調動孩子主動探索閱讀的積極性。其次,最好形成固定的閱讀時間,通過一段時間的堅持,養成閱讀的習慣,並能用自己的語言把書中的故事表達出來,這是最好的。當然這個過程中,可以伴有即時滿足,比如閱讀完之後,可以吃你最愛吃的棒棒糖/水果/蛋糕,或爸爸媽媽陪你玩過家家的遊戲等,這可比金錢的刺激有效多了,對孩子也是正向引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