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手工對孩子有什麼好處?

尹訪玉


我們常說“心靈則手巧”,其實這句話應該是“手巧則心靈”。做手工不僅僅是促進孩子精細動作的發展,更是促進孩子大腦的發育。



1.精細動作的發展促進幼兒以眼睛注視物體和手抓握物體動作的協調,也就是手眼協調的發展

孩子能將大拇指和其他四個手指分開使用是在8個月大的時候,10個月時能做到協調的配合手眼動作,比如把一塊積木放到另一塊積木上。2歲半的孩子,手指活動自如,能拿一些工具比如筷子等。3歲能拿筆畫圓圈,自己扣扣子等精細動作進一步發展。這個時候就可以引導孩子做一些簡單的手工,練習精細動作。



2.精細動作促進幼兒神經系統的發展。

神經系統中的中樞神經系統包含了脊髓和腦,腦又分為腦幹、間腦、小腦、大腦。

小腦是協調大腦維持身體的平衡與協調動作的,所以做手工,提升幼兒手眼協調、精細動作的協調能力,進行手指的分開使用,也就促進幼兒小腦的發育。



3,促進幼兒的思維能力的發展

幼兒初期的思維活動主要依靠動作進行,當給孩子一塊兒橡皮泥時,孩子在進行的時候是沒有計劃和目標的,只有孩子捏出了造型,她會說我做了個小馬,這就是孩子依據動作進行的思維活動,孩子反覆嘗試,他發現有一個動作會讓他得到一個小球,或者是一個其他的形狀,那麼下次再進行活動時,他可能就會遷移前面的經驗,做好計劃,知道自己要做一個什麼,也就是說,從無計劃到有計劃,這也是孩子的思維發展。


愛的教育沁雪186


1、鍛鍊手工能力,可以嘗試的能力,多動手,使學生的創作個性得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在手工製作中思維較其他活動更開闊,最充分地表達現有水平,用手工製作的方法對想象中的東西進行創造,在從虛到實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創造力,有利於腦部的發育。

2、在手工製作過程中,往往都需要多方面的配合,特別是與人的配合,同過合作,動手製作的過程,會使兒童更懂得與人溝通,換位思考,促進交往能力發展。

3、可以豐富兒童的生活。現在手工漸漸被機器取代,對於兒童,最重要的不是坐以享用,而是要了解創造的歷史,體驗創造的意義,手工製作,不僅可以讓寶寶學習到東西,還可以豐富他們的生活,讓他們的童年充滿歡樂。

4、促進生理機制發展。兒童在手工製作的過程中,是要調動所有的感官的,不僅是左右手的協調,還有手與腦的配合,通過實操,會有感性認知,從而促進腦的進化。


雲南二貨


做手工對孩子有什麼好處?

做手工對孩子好處當然很多了,動手能力、手腦眼協調能力、創造力、大腦發育、專注力,哪個不是實打實的好處。



現在孩子的大腦真是高速發展的階段,,幾十億個神經元正在相互建立聯繫。而感官刺激(聽看聞觸味)讓這些神經元的突觸處於興奮狀態,從而刺激他們不斷連接在一起。而手工中正好會用到孩子的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和味覺。用手指捏、壓等動作可以增加孩子的觸覺敏感,將各種顏色和材料混合起來,或者用想象力作畫能夠增強孩子的視覺敏感。



小朋友小時候多接觸藝術類的活動(手工、繪畫、音樂等)能夠提升大腦的容量。可以這麼說,大腦就像一塊肌肉,要想增加肌肉力量就必須要靠各種鍛鍊。而手工類的活動可以讓大腦變得活躍,從而起到刺激大腦的作用。

一些開放式的手工就可以達到鍛鍊孩子大腦的作用。像黏土和剪貼紙這類的手工就是典型的開放式手工,用材簡單,沒有固定的因果結果,可以通過孩子的想象力創造出各式各樣的形象。

讓孩子做手工的同時,有一點成就感,感覺自己很棒,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哥哥弟弟一起長大


小孩子做手工有很多好外:1,提高小孩動手能力,2,提高創造能力,3,提前智慧,想象力等等……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243f0000081a4055461c8\


分享到:


相關文章: